長城從東端山海關到西端的嘉峪關,全長6700公里,其中河北境內達1200餘公里,加上內長城全長2000公里。河北是畿輔重地,拱衛京師,因此河北境內的長城的建築水平也是最高的,是明長城的精華所在。
讓我們一起走過被譽為「中華之魂」的老龍頭,「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奇絕的「長城倒掛」三道關,「水下長城」喜峰口,無比壯觀的金山嶺,「大好河山」大境門……
老龍頭長城是明長城中唯一一段海中長城,把長城一直建到海裡,這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人的智慧與想像力。如果把蜿蜒起伏的長城比喻成一條「龍」,那麼他東端伸入大海中的那段長城不正是「龍頭」嗎?
從明初洪武年間到明末崇禎年間的260餘年中,老龍頭不斷修建,逐步完善。直至清代長城內外成為一統,老龍頭從此失去了軍事防禦的作用,成為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觀光覽勝的佳境。
登上老龍頭,面對波濤洶湧、雲水蒼茫的大海,您可以盡覽「長城萬里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大風吹日雲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壯觀美景,產生無窮的遐想。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是萬里長城東端的第一座關隘。
在山海關東門樓的城樓東簷下高懸一塊大匾,上書五個遒勁渾厚的大字:「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後來名揚天下,除了它自身的原因,某種角度說多少也沾了這五個字的光。這五個字不僅取得好,更是寫的好。「天下第一關」匾額,長5.19米,高1.5米,多說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字為楷書,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巨作。相傳,最後的「一」字,不是一起寫上去的,而是書者將蘸滿墨汁的筆拋向空中點上去的。
山海關北依燕山,南傍渤海,地勢險要,從古至今山海關經歷的多次戰事,這也成為來此旅遊的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長城是河北旅遊的精華,山海關是精華中的精華。
角山是明長城從老龍頭起,越過山海關,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因而人們稱角山為「萬里長城第一山」。
角山長城建於明洪武初年,險峻異常,這裡的長城,或低緩蜿蜒,或直入雲天,遠望如帶倒掛山巒,實為壯觀。古詩雲: ” 自古盡道關城險,天險要隘在角山,長城倒掛高峰上,俯瞰關城在眼前。
角山景區集山、城、寺為一體。大門是仿明代城堡建築形式設計的,其造型像個「山」字。角山長城是明朝遼東鎮和薊鎮兩座軍事重鎮的界線,建有敵台、戰台5座,關隘一座。站在角山最高峰大平頂上,極目遠眺,令人遙想到當年古戰場上鼓齊鳴、刀光劍影的壯闊場面。
萬里長城自老龍頭、山海關為始,一路翻山越嶺向西而去,期間往往是遇山綿延,遇水中斷,而九門口長城奇的是遇山中斷,遇水不絕,且關隘就建在九江河上,形成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長城。
九門口長城距山海關15公里,剛好位於河北省撫寧縣與遼寧省綏中縣的交接地帶,西為撫寧縣,東為綏中縣。長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築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以此繼續向北逶迤於群山之間。「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們對九門口長城的形象描述。
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境內,與北京市密雲縣相鄰,距北京市區130公里。金山嶺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為大將徐達主持修建。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地段,素有「萬里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
金山嶺海拔700米,登山北觀群山似濤,東望司馬台水庫如鏡,南眺密雲水庫碧波粼粼。長城依山憑險,起伏跌宕於山水之間,形勢極為雄奇。尤其此處敵樓密集,構築精巧,形式多樣,是八達嶺、山海關、嘉峪關等地長城絕難媲美的。
金山嶺長城是現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長城,被專家稱之為明長城之精華。這裡春天山花爛漫,濃鬱飄香;盛夏萬木蔥籠,雲霧飄渺;金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嚴冬銀裝素裹、白雪皚皚。在這如詩如畫的天地間,處處是美景,處處有奇觀,實在令人叫絕。
一位驢友說:「朋友,如果你想看本色長城,就請去界嶺口吧。」「如果說山海關長城宏偉,八達嶺長城壯觀,那麼界嶺口長城給人的感覺就是險要、蒼涼、悲壯。
這段位於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與撫寧縣交界處的長城,因其關隘坐落於界嶺山,所以稱為界嶺口長城。界嶺口長城是一段發揮了長城抵禦作用的長城。這裡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火。
因為種種原因,界嶺口一直沒有修復,就那樣原汁原味的保留著。他沒有一點人為粉飾,就像一個歷盡滄桑的老人,衣衫襤褸,腿腳也不靈便了,便躺臥在這荒涼的山脊上,靜靜地等待著人們前來光顧。我們的視野裡不缺少宏偉和霸氣,單單缺少這種蒼涼和悲壯的本色之美,界嶺口長城恰恰就給我們呈現了出來。
如果說界嶺口長城被稱為「本色長城」的話,那麼白羊峪長城可以被稱為「華貴長城」,因為這裡有長達兩公里多的長城一律是用紫紅色大理石砌壘城牆和敵樓基座的。因而這裡又被稱為「大理石長城」。
白羊峪長城始建於北齊,房子樓至坑子樓之間的城牆是白羊水關的重要組成部分,卻用碩大的毛石幹碼而成,而且連垛口、宇牆也沒有一塊磚,歷經400多年仍保存完好,其位置設置且如此堅固是個不解之謎。
大理石長城是在燕河路與太平路的界碑以東,2100米的紫紅色大理石作為城牆和敵樓的基座,相接之處紅白對峙,十分醒目。
青山關位於唐山市遷西縣北部,距縣城40公里,因地近京師,處長城的戰略中心位置,是萬里長城建築最堅固、最雄偉的一鎮。
山海關為天下第一關,而青山關水門則是萬里長城第一門,是至今長城沿線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提拉式水門。以山崖為基,基座上砌條石五層,條石上壘方磚五十五行成拱形,雖經四百年戰火洗滌,地震搖撼以及山洪奔瀉沖刷,它仍巍然屹立。
青山關值得一看的原因,除了它地勢險要,自然風光秀美,還因為他有一座保存保存啊完好的明代長城古堡。這裡是明代戍守青山關的官兵辦公、居住的地方。城堡內設有署衙、營房、驛站、馬房、兵器庫、茶館、酒肆、民居等。為我們了解明代戍守邊關的將士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方便。
青山關實在是一段凝固了的歷史,我們走近他,也就走近了400年前戍守邊關的將士們的生活。仿佛聽見了將士們的操練聲,也仿佛看到了茶館、酒肆、驛站門口往來的車馬……
水下長城是指位於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的潘家口和喜峰口的兩座關隘。
喜峰口的大名鼎鼎,其原因是這裡曾經有過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喜峰口戰役。喜峰口大捷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信息。現在喜峰口不僅有紅色旅遊,更有著一段絕美的風景。
在1975年至1987年,為緩解京津地區的電力、水資源問題,這裡修建了潘家口水庫,將一段長城隱於水下,多年後,潘家口水庫水位下降,水下長城浮出水面,形成了意想不到的美景。泛舟庫區,放眼望去,兩岸青山聳立,峰巒疊翠,水中長城如一條出水的蛟龍向山上攀去,蜿蜒而行,青山、綠水加上長城的組合,產生了令人稱奇的世界效果。
微信號:yanzhaoyin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