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皇家建築無疑是最豪華最奢靡的建築,但是除了這些之外,在民間也有不少民宅,堪稱奢靡,甚至不亞於皇室。其中的9座,至今較好的保存下來,讓我們可以透過古跡,感受它們的風采,下面,一一來見識一下它們,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吧。
胡雪巖與胡雪巖第一故居
胡雪巖之大名自不必說,作為中國近代最成功的商人,他官商兩旺,在杭州元寶街上建造的私宅,面積達到七千餘平方米,整個宅邸,大量使用檀木,花梨,紅木,櫸木等名貴木材,並請當時著名技師製作,是典型的江南豪宅。
除此之外,宅內還設電話,須知就算當時最前衛的上海,都還無此物,除此,胡雪巖還命人設置大量西洋鏡,彩色玻璃等洋式物件,豪華奢靡。
而生活在此的胡雪巖,四處搜羅美女,其中除了羅四太太之外,還有十一房小妾,合成「東樓十二釵」,胡雪巖每晚翻盤決定由誰來侍寢。尤其是羅四太太的房間,面積400多平,廳內均由名貴金絲楠木製作,奢靡無極,甚至超過了歷史上的一些皇帝。
但是,古人語「富貴不能淫」,生活奢靡的胡雪巖在後期因為官場失利,3000萬的家財也變作一空,晚景淒涼。故居也幾次易手,令人可嘆。
沈萬三與周莊沈廳
在浙江周莊,最著名的就當屬沈萬三的沈廳了。作為明時的一代巨富,沈萬三的經歷令人可悲,朱元璋想犒賞三軍,沈萬三於是主動要替其出錢,朱元璋於是道「朕有百萬軍」,沈萬三道「每人一兩」。後來朱元璋想要修長城,沈萬三打算支持三分之一的經費。但是,沈萬三的忠心卻被朱元璋認為是在「炫富」,於是,隨便找了個理由,查了他的家產,發配了他。
這段經歷,可謂可悲,獨留下周莊一百多間的沈廳,供人緬懷——可以炫富,但是要分人。
陳廷敬與皇城相府
在現在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有一座著名的皇城相府。這座宅邸,原為當時主人陳廷敬所建,他本為文淵閣大學士,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一生為官清廉,為人正直,為康熙皇帝所器重。
而論起家庭,更是人才輩出,從明孝宗到清乾隆間的260年中,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並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之美譽。是北方的第一文化大族。
而這做皇城的起源,是陳廷敬的老母想去北京城看看,但是年事已高,於是孝心的陳廷敬就依照北京城的規制,建了這座近4萬平米的「小北京」,號為「皇城相府」。令人讚嘆。
喬致庸與喬家大院
電視劇的宣傳讓大家對喬家大院絕對不陌生。這座同樣位於山西的古建築群,是大陸《大紅燈籠高高掛》《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等多部影視劇的拍攝地。
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套6院,大小313間房屋,其雕梁畫柱,雕飾精巧,被稱大陸北方建築上的一顆明珠,並有「皇家有故宮,民宅有喬家」的說法,可見其豪華。
喬家創始人喬貴發,當年為了生計投入商海,其為人正直,誠信,為喬家定下了良好的傳統,而喬家到喬致庸一代,已然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大財主。並且在教育子孫上,喬家有優良的傳統,不納妾,不虐仆,不嫖妓,不吸毒,不賭博,不酗酒,是喬致庸為子孫定下的家規。
康百萬與康百萬莊園
康百萬並非一人,而是一族人。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歷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鴻猷等十多人被稱為「康百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應魁,他因得到慈禧太后的冊封,名揚天下。
而康百萬莊園,便是他們世代居住的宅邸。它依山勢而建,既保留了黃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園林和軍事堡壘建築的特點,是一座龐大的地主莊園。
在這座宅邸上,康家從明清一直富裕到民國,綿延十二代,被稱為民間三大活財神之一(其一為沈萬三),而到喬家時代,它依然是中原三大巨富。其家族哲學「留餘」,講究萬事留有餘地,留造化,留朝廷,留百姓,留子孫。是典型的中國中庸思想的體現。
而再回首這五座豪門宅邸的興衰,我們發現,窮奢極欲者,多不得久富,唯有眼光長遠,落眼子孫者,才能真正富過多代,不然,就算建造了再好的宅邸莊園,也無福享受。
關於作者:
每日與您分享關於紅木家具及手串文玩、珠寶玉器、菩提蜜蠟、猛獁象牙等360°知識,歡迎關注!開啟知識與養眼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