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紅但多數人只當玩笑的「誇誇群」,真有人靠它「日賺人民幣上千元」

本文來源:南方週末(微信id:southernweekly)

記者:崔慧瑩

多位淘寶店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關「誇誇群」的數千個訂單,幾乎是近一周內激增而來的,5分鐘誇獎的售價,也根據提供的服務不同,從20元至1314元不等。

盧思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客戶支付的費用一半給了負責誇人的店員,客服再拿走兩成,支付完店鋪的管理費,到他手上的只有兩成。

「大多數客戶選擇4個店員誇自己,客單價約25元,一天最多能賺1000元。都是辛苦錢,沒大家想的那麽暴利。」

「誇誇群的興起既有互聯網快速集聚網民、形成某種文化並將之廣泛擴散這種土壤;也和網民發起娛樂、進行狂歡、宣泄情緒的現實需求有關,熱度過去後這一現象也會很快趨於平淡。」

最近,一種無論說什麼,都會被人圍起來誇獎的「誇誇群」火了。

有高校學生專門建群,每天進行近二十小時的互相誇獎;有淘寶店鋪推出188元出售5分鐘誇獎服務,生意供不應求。

多位淘寶店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關「誇誇群」的數千個訂單,幾乎是近一周內激增而來的,5分鐘誇獎的售價,也根據提供的服務不同,從20元至1314元不等。

「賣的是尊嚴,成為您的舔狗(網絡用語,指不顧一切去討好他人的人),都是高材生和公司高管。」淘寶店鋪「粉色少女特色屋」店主這樣解釋自家188元的高報價。

「誇誇群」正在經歷一場狂歡式的爆紅與速朽。

有人在這種新式社交裏收獲樂趣,熬過低谷,追求潮流,也有人不堪其擾,已經退群。

 「誇人」生意,日入千元

2019年3月7日,經營情感諮詢類虛擬商品的淘寶店主盧思意,第一次在微博上知道「誇誇群」。

盧思意看到微博網友曬出了一張「女友被男友拉入誇誇群接受大家眼花繚亂的贊美」的長圖,不論女主角說什麼,群友總會獻出花式贊美,直到幾分鐘後服務結束,女主角被踢出群聊。

這段圖文並茂的逗趣故事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相關話題傳播總量過億。

▲ 網絡流傳的這則誇誇群長圖,上了微博熱搜。(資料圖/圖)

盧思意看到了商機,當天就在自己的淘寶店鋪裏上架了「誇誇群」式的誇人服務。

截至3月15日,最低僅需20元即可讓4個店員誇獎5分鐘的低價策略,已為他帶來了近千個訂單。

另一個淘寶店「粉色少女特色屋」的日均訂單也在100個以上。

店主曉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除了誇獎男女朋友之外,誇獎小米手機、遊戲或父母的訂單也令人印象深刻,「有人摔斷了腿,好朋友也過來給他買誇獎」。

▲ 一個淘寶店上提供的誇人服務。(資料圖)

曉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3月初開始,他和一眾朋友建了個微信群互相吹捧,沒想到朋友拉朋友,規模越來越大,還從自娛自樂變成了一門生意。

不斷有人毛遂自薦想學習誇人技巧,她們也會按收入和個人貢獻,在群裏發紅包給負責誇人的群友。

而盧思意的生意版圖更大。

他介紹說,從2017年開始,他就在淘寶上開了情感諮詢店鋪。

這類小眾的淘寶店鋪或閒魚賣家,主要提供線上陪聊,包括戀愛星座、求職考研諮詢,甚至哄睡覺、連麥唱歌防抑郁等虛擬業務。

盧思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類店鋪的名聲一直不太好,淘寶官方也會不定期檢查相關店鋪,客流量很難上去,但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賺到兩萬元左右。

目前,盧店內與情感諮詢、陪聊相關的商品均已下架,各類「誇誇群」成了新寵。

誇人服務剛上線時,他只建了兩個「誇誇群」,每天有30-70單不等,等到3月11日「誇誇群」被媒體報導後,生意日漸火爆,每天都有近千位客戶諮詢。

從早上8點到午夜1點,他建立的6個「誇誇群」幾乎不停地接待客人。

「客戶實在太多,忙不過來,我們把價格翻了一倍,很多時候還是要等。」

3月15日,南方周末記者親身體驗,排隊20分鐘才輪到入群被誇。

盧思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客戶支付的費用一半給了負責誇人的店員,客服再拿走兩成,支付完店鋪的管理費,到他手上的只有兩成。

「大多數客戶選擇4個店員誇自己,客單價約25元,一天最多能賺1000元。都是辛苦錢,沒大家想的那麽暴利。」

流水線量產「誇獎」

剛被拉進名為「小水是男神」的「誇誇群」裏時,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大二學生小水也感到一臉懵圈。

鋪天蓋地的誇贊,讓他明白這一定是女朋友購買的驚喜。

「生活本來就沒多少樂趣,這種群創意挺好的,心裡很滿足。」小水說。

這個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甚至給出了改進服務的建議:「可以針對宅男上架語音誇人的服務,肯定有很多回頭客,畢竟文字看多了會膩。」

大四學生蔣葉甚至二度光顧了盧思意的店鋪。

在給男朋友購買了誇人服務後,她自己又應聘成了「誇人」的店員,但興趣很快就消退了。

「當成工作跟自己玩不一樣,真的很累,不停地誇一上午都要吐了。」蔣葉說。

有人把「誇誇群」服務作為一種新潮且有趣的禮物,但在網絡上能用金錢購買的「誇獎」,不再是真切情感的表達,而是成了可以批量生產的流水線式產品。

▲ 南方周末記者以應聘的身份加入培訓群。(資料圖)

以盧思意的店鋪為例,與「誇誇群」服務同時上架的,還有員工招募信息。盧思意留下自己的微信,想應聘的人可以加他,人員足夠時,招聘信息就會被下架。

循跡而來的店員會被集中到一個培訓群,經過半小時左右的簡單培訓後進入「誇誇群」,在店鋪客服的組織下開始誇人,一小時能接待5-10位客戶,每單收入2.5-5元不等。

復制黏貼式的重復誇獎是被禁止的,店員需要不停打字,編排花式誇獎,很多人像蔣葉一樣,堅持不了多久就退出了。

盧思意不得不隔一段時間就招募培訓一次店員。「基本上早中晚各一次培訓才能維持誇誇群的日常運營。」

高校校友免費「治愈」

真正讓「誇誇群」成為全網爆款的,還是高校學生群體的跟風追捧。

有較早加入復旦大學「誇誇群」的學生回憶,一句「我想被誇」成了校內「誇誇群」的緣起。

從3月1日,第一個「復旦誇誇群」建立以來,越來越多的人主動申請加入,到3月16日,該群已經擴展到了誇誇九群,吸引數千人參與。

一個復旦大學的誇誇群。(資料圖/圖)

復旦新聞學院大學生陳禹潛,是第一個「誇誇群」群裏的最後一位成員。兩周前,他在聚會上偶然聽朋友提起「誇誇群最近很火」,出於好奇就叫朋友把自己拉了進去,「感覺有意思就加入了,追求潮流,因為我是最後一個進一群的,所以群裏的人還誇我」。

「困擾或做了某事以後求誇」是向群友們求誇的基本格式,原因也常常無厘頭,「啥也沒幹」「躺屍中」可以求誇獎,連面試失敗、單車被偷,也能收到群友的熱情「褒揚」。

在復旦、人大等各大高校校友的「誇誇群」、互相表揚群裏,大學生們用打油詩、網絡熱詞,日均創造數百條的「花式贊美」,或稱「彩虹屁」,成就彼此「想要被誇獎」的願望。

有昵稱為「愛誇詩人」的群友自我調侃:「其實詩人實在慘,失業失學無人管。有幸發揮光和熱,寫詩幫人壯壯膽。誇誇(自己)!」

很快就有群友回復說,「詩人詩人莫心急,人生哪能總如意,熬過這個低谷期,下個馬雲就是你。誇誇!」

陳禹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有一次面試表現不太好,去求誇,他們就說有勇氣去了就好,獲得了更多的機會等等,用各種角度清奇的方式去誇。」

他知道,這種打趣和「無腦誇」並不能讓他變得更加自信,「但確實在一定的時間內,會讓人沮喪的心情有些恢復,得到一點點慰藉」。

連續加了數個誇誇群後,陳禹潛又退群了,只留下最初的一個群。

「我有強迫症,(未讀信息)紅點太多很煩。」群裏的「互誇」持續到接近午夜1點才結束,凌晨5:10,一個「早」字又出現在群裏。「用簡潔明了的一個早字,喚醒了500人新的一天,勤奮刻苦、舍己為人,誇!」馬上有人回復道。

一位在中國人民大學「互相表揚群」裏的在校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最近考研復試、畢業求職季的壓力,也是讓「誇誇群」風靡高校的原因之一。

與淘寶上明碼標價的誇獎不同,高校群裏很少有學生發紅包,大家更多地通過聊天來分享鼓勵與治愈。

希望有更多人被溫暖

其實,「誇誇群」並不是新事物。在豆瓣上,「求求你表揚我」小組早在2008年1月2日便已成立,而人數最多的「相互表揚小組」成立於2014年,目前有超過十萬人加入。

在豆瓣上,以表揚、誇為關鍵字搜索,可找到15個小組,其中有11個在2019年以前創立,小組成員數量從兩個到十多萬不等。

網友「要你命三千千」(以下簡稱千千)是其中一位小組長。

2013年1月2日,還在讀高中的他創建了「互相表揚」小組。此前,他的小組比較小眾,只有五千多人,來發帖的都是日常求安慰的人,但最近「誇誇群」火了,組員已激增至近兩萬人。

「很多人在豆瓣上發帖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太冷漠,需要關懷和溫暖,所以相互表揚這種行為才會被放大。

火爆之前一般是遇到挫折和困難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去發,火了之後帖子很多的就開始娛樂化。」千千說。

對於「誇誇群」的走紅,千千認為可能會是一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但他還是很高興孤獨而小眾的「求誇」突然火起來了,希望有更多人被這個世界溫暖。

▲ 一個淘寶店提供服務結束後,眾店員表示告別。(資料圖)

多所高校的在校學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誇誇群」的兄弟姐妹群——分享煩心事的喪喪群、發泄憤懣的懟懟群、分享笑料或恐怖故事的哈哈群和恐怖群,也都相繼誕生,但過了新奇的階段,就變得無聊了。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教師黃河在接受校內學生媒體(RUC新聞坊)採訪時說:

「對於誇誇群等群組其實不必過度解讀,這只是眾多快速更迭的互聯網文化的一個。」

「它的興起既有互聯網快速集聚網民、形成某種文化並將之廣泛擴散這種土壤;也和網民發起娛樂、進行狂歡、宣泄情緒的現實需求有關。熱度過去後這一現象也會很快趨於平淡。」

盧思意則另有一套生意經。在他看來,目前「誇誇群」剛在淘寶興起,圈子並沒形成,大家也都沒經驗。

「如果誇誇群能火半年,這個圈子就會形成,到時價格也會穩定下來,服務質量也更加有保障,客戶再也不用像現在這樣排隊等著被接待。」

(文中盧思意、小水、蔣葉、曉丹為化名)

為什麼現在微信朋友圈的時評文章不好看了?

xxx

中國最大體育社群虎撲上的鋼鐵直男們,為什麼這麽喜歡為女孩打分數?

xxx

騰訊的遊戲「防沉迷」措施搞了四年,究竟防住了誰?

xxx

對小S一面倒的撻伐中,微博有個膽大的博主發文砲轟網民

xxx

除了罵裁判,中國互聯網八大平台都是怎麽看奧運會的?

xxx

一個大學女生隨手把宿舍裡的日常發到了B站,粉絲才三個人,三天後播放量B站第一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