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大陸市場口碑不佳,還能大賣,為啥?

本文來源:Mtime時光網(微信id:V_Mtime)

作者:羊羊

台灣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內地上映7天,目前累計票房將近人民幣5.5億,不但刷新台灣電影內地票房紀錄,也將上映不久的好萊塢大片《驚奇隊長》甩在了身後。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這樣的成績令很多人驚訝,《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為什麼會大賣?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一部賣「哭點」的愛情片正遇上市場空窗期,再配上「高手段」的行銷。

因素1、哭片有賣點

在內地宣傳過程中,片方一直在主打「催淚」這個點,一些觀眾也很形象地將這類電影簡稱為「哭片」。

調動觀眾情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無論是「哭」、「笑」、「燃」……電影只要在任何一種情緒上下足功夫,都會對票房產生推動作用。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相比讓觀眾笑的喜劇片,讓觀眾燃的動作、科幻片,近年能讓觀眾痛痛快快哭上一場的愛情片少之又少。

《前任3》和《後來的我們》都算此類型的典型案例,雖然評價普遍不高,但並不影響觀眾趨之若鶩。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改編同名韓國電影,原版作品口碑不錯,催淚效果也曾在亞洲多個市場得到證明。

台灣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保留韓國版核心故事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華語世界的元素,和內地觀眾拉近了距離。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大家可以去看看原版對比一下

影片在內地上映前後,相關話題頻頻登上微博、抖音等平台熱搜榜。

抖音上,關鍵詞「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要帶紙巾」登上熱搜榜第一位。

關鍵詞「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哭了」同樣一度躋身熱搜榜前五。

而在微博上「訴哭」的觀眾也不在少數。

不管是電影真的感人,還是「哭片」的定位給了觀眾一個發抖音、發微博的「藉口」,總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有了足夠的話題性。

有話題就會有受眾。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許多人覺得《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各網站評分這麼低,肯定很難形成口碑傳播。

但有時在觀眾群中「好電影」和「觀眾想看的電影」就是如此的分裂。

而且看完之後觀眾對影片做出「矯情」、「三觀不正」的評價也只不過徒增爭議,反而增加了影片的關注度。

因素2、愛情片是剛需

近幾年喜劇片票房表現太過亮眼,大家似乎已經忘了國產愛情片也是國內觀眾十分鐘愛的電影類型。

《前任3》、《後來的我們》、《超時空同居》、《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都是近年取得過高票房的國產愛情片。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前任3》最後拿到近20億的票房

另外,愛情元素幾乎在每個電影類型中都會出現,國產喜劇中尤甚。

《美人魚》、《西虹市首富》、《捉妖記》、《羞羞的鐵拳》、《港囧》等片,被定義為喜劇沒毛病,被劃歸為愛情片問題也不大。

國內觀眾一直愛看國產愛情片,借著「文化壁壘」帶來的優勢,這個類型完全有和超級英雄電影一較高下的實力。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之前,內地最賣座的台灣電影是《我的少女時代》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很巧合的是,這兩部電影也都是愛情片,也和《悲傷》一樣都曾拿下台灣市場的本土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這證明台灣和大陸觀眾對於愛情片的口味還是比較一致的,而且需求都不小。

因素3、檔期選對了

3月歷來是一個相對較冷的檔期,今年3月票房成績更是出現較去年同期下滑的跡象。

市場不夠火熱,競爭也就沒那麼激烈。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3月14日內地上映,同一周上映的新片中,實力最強也只是日本動畫電影《我的英雄學院:兩位英雄》。

但後者帶有極強的粉絲屬性,很難在路人觀眾群中受到青睞(目前該片票房不足3500萬)。

另外兩部新片《過春天》和《陽台上》不屬於商業片類型,都只有百萬票房的實力,不足以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產生威脅。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過春天》剛好和《悲傷》相反,口碑好票房差

所以《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真正的對手只有兩部老片《驚奇隊長》和《綠皮書》。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首映時,《綠皮書》已經上映14天,有些強弩之末。

《驚奇隊長》雖然當時只上映了7天,但正經歷票房大幅跳水的窘境。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3月14日,《驚奇隊長》排片占比接近40%,拿下2400萬票房;《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排片比11.6%,拿下1910萬的票房。

《驚奇隊長》當日場均人次5.3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場均人次17.3人。

可見上映不久的《驚奇隊長》其實票房統治力已十分薄弱,並未給《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造成太大壓力。

影院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排片上不斷向後者傾斜。

目前《驚奇隊長》的排片已經落到20%出頭的水平,《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排片則超過了40%。

因素4、主打女性市場

作為一部「哭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主要受眾顯然是女性觀眾——數據顯示,該片女性觀眾占比超過70%。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從春節檔到《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前夕,內地電影市場一直被《流浪地球》、《阿麗塔:戰鬥天使》、《驚奇隊長》等明顯更符合男性觀眾口味的科幻片、動作片們占據,多數女性觀眾的觀影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得到滿足。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來的恰逢其時,促成了這次小小的爆發。

因素5、符合一線以下城市口味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後,單日票房前三名一直是《悲傷》、《驚奇隊長》和《綠皮書》這三部電影。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綠皮書》

《綠皮書》身為奧斯卡最佳影片,在一線城市的觀眾緣較高,一線觀眾占比超過23%;

《驚奇隊長》作為超級英雄電影,在二三四線城市普及度更高,但畢竟也是外語片,一線城市觀眾占比約19%;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驚奇隊長》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作為華語片,又屬於親和力較強的愛情片類型,在二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力度更強,一線城市觀眾占比僅15.5%。

簡單點說,《綠皮書》和《驚奇隊長》的票房更依賴大城市,《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更依賴小城市。

主打市場不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競爭對手面前可以更好地搶占市場空隙。

另一方面,一線城市數量有限,內地影市的大頭其實在二線城市,這也是很多國產片能夠和好萊塢大片一較高下的重要原因。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吸引到二三四線城市觀眾,等於把握住了市場的命脈。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因素6、票價低

春節檔以來,「高票價」成為許多觀眾吐槽的熱點,觀影人次流失嚴重。

相比同期主要競爭對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還有一個明顯的優勢——票價較低。

數據顯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平均票價不到31元,低於全國平均票價。

《驚奇隊長》平均票價約37元,《綠皮書》平均票價約33元,均高於全國平均票價。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平均票價較低,一方面因為是2D電影,也幾乎沒有IMAX、杜比等高配影廳排片;另一方面,也因為影片在二三四線城市排片更多,票價與當地消費水平掛鉤。

不管怎麼說,更低的票價對一部分「價格敏感型」觀眾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一張電影票便宜五六塊錢,看似少賺了,但每多吸引到一位觀眾,就能彌補五六張電影票的差價,對票房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座率明顯高於競爭對手,低票價也是原因之一。

口碑差成這樣還能大賣,為啥?

總而言之,盡管《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口碑已經差到不行,但也沒有影響它的吸金能力。

沒辦法,這就是市場。

成龍進駐中國農村短視頻龍頭【快手】,也成為了一名「老鐵」;半個月粉絲五千萬

xxx

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無關台海,胡錫進降溫:兩岸雖緊張卻非箭在弦上

xxx

陸媒:有台灣民眾開始儲存求生物資。大陸網民很歡樂,有人想像統一後

xxx

小S發聲後網民分兩派對撕,官媒發話斥責網民亂扣帽子,風波已近尾聲

xxx

汪小菲為小S緩頰:她們期待兩岸和平。伊能靜上熱搜:我早就表態過了

xxx

對小S一面倒的撻伐中,微博有個膽大的博主發文砲轟網民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