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魔都囡(微信id:modunann)
我們明白。
我們這幾天收到了超過100多條讓我們寫一些事情和曝光一些事情的,我們是手上的視頻和照片超過了1.7G,但是非常抱歉,實在沒法發。
不能發不代表我們不能做什麼。
來看下這個事情,是,日本。
原諒我們又拿日本的例子來做比較,因為就國家而言,日本的食材和飲食和我們比較接近,極具參考性,我們辦公室的同事們看完都沒聲音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會有何感受?
素材來自油管。
日本的學生午餐最早可以從19世紀末追溯。
這是1889年孩子們的午餐。
二戰以後,日本一片廢墟,這個時候日本反而更加重視起孩子們的午餐了,為何?因為這些孩子是以後日本戰後重建的基礎,如果他們都吃不好日本還有什麼希望?
日本吸取了駐日盟軍介紹的一些先進做法,在東京做試點推廣標準化學生營養午餐,隨即推廣到全國。
這是1945~1949年的午餐,從午餐可以看出當初日本的經濟困難。
當然這個錢很多來自於援助基金,因為日本此時國內基本上已經打空了。後來日本1951年恢復獨立,基金停了,當時的財政部長想把錢更多的劃給基礎建設,想停掉孩子們的午餐。
結果遭到全日本家長教師協會(PTA)的反對,反而推動了1954年的午餐法的出台。
我們來看這個小學,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學,內部是這樣的,雖然小,但是整潔有序。
讓我們很吃驚的是,這個小學吃飯是全體學生一起動員的,學校工作人員會先把飯菜、餐具等送過來。
這個可是非常嚴格的,標準化清潔消毒,餐具衛生整潔無破損。按照各個班級人數分類分好。
然後接下來是由學生統一操辦,要知道,這可都是小學生啊,「小大人們」穿上工作服開始熟練操作起來。
在操作前,一律戴上口罩然後洗手。
圖片下方就是剛剛工作人員送來的餐車。然後孩子們推到自己的教室,準備吃飯。推餐車一般由力氣比較大的男生負責。
所有「工作人員」都戴上口罩,隨著餐車看看孩子們熟練的動作,今天負責派餐的孩子們擺盤,分開盒子,淋上醬汁(對,調味的醬汁是吃飯前才淋上去,確保蔬菜新鮮。)
不一會,今天的午餐已經全部準備就緒,要開始分了。
注意,這是從孩子們剛剛入學一年級就開始的內容。
對,小小孩子們一入學就開始學會做這些,哪怕只有1~2年紀,當然,老師會在旁邊輔助,但是全部過程是由孩子們自己完成。
在餐廳裏,不分孩子大小,一樣做。嚴格,有專門的同學負責記錄。
隨著派餐的開始,負責派餐的孩子們也服裝整齊。動作嫻熟。
每個人分工明確。
盛飯的盛飯,夾菜的夾菜,舀湯的舀湯。「家務」的概念在日本從小學就紮根了。
分餐完畢後是不是馬上就能吃了?完全不是!
每個孩子把餐盤餐具都規整的擺好,有的看會書,等到最後一名同學入座(通常是負責分餐的孩子們),然後由學生或者老師帶領,說句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句日本人吃飯前必說的話:いただきます(我開動了)。然後大家才能一起吃。
這個禮儀是從小學就開始的,寓意人類是「領受了動植物的生命以進食」,並對它們「以命換命」的賞賜表達感謝的意思。
這除了表達要珍視食物、感激大自然的心情外,也衍伸到感謝農民和其他勞動者的付出。
如果分配食物最後發現略有不夠的,可以後來單獨再加上。
每次吃飯,孩子們都很開心。
大口大口的吃飯,盡可能的全部吃完,一粒不剩被視為一種非常優秀的美德,表示身體健康,也表示對工作人員和農民們的尊重。
讓我們吃驚的一幕來了!所有的班主任都是在自己的教室內和孩子們一起吃飯!老師們吃的飯也是孩子們打的,孩子們吃什麼老師就吃什麼。
有人可能一拍大腿!不對啊!囡囡,你漏了一個人!校長!校長不是和大家一起吃的吧?沒錯,你們猜對了,校長的確不是和大家一起吃的。
這是學校的校長。
東京足立區梅島小學校長,淳江原。
他中午飯怎麽吃?他是全校第一個吃午飯的人之一!從飯菜最早的做好他就馬上吃,一段時間之後沒問題才分派下去,也是就是說他是最早為孩子們「試菜」的人之一。
之一?對,除了校長之外,因為還有一個試菜的,就是學校的專職營養師。和我們很多學校外包營養午餐公司不同,日本的學校很多都是自己做午餐的,所以也有了負責午飯的專職員工。
她叫桑原理惠,是學校的專職營養師。學校的每一餐的菜單都是她設計的,從食材的購入一直到烹飪一直到試吃,一直到分發,她全程參與監督,用我們的話來說,這個美女就是我們俗稱的「食堂大媽媽」。
這是她工作的日常,孩子們吃飯的時候全場巡視。
一間一間教室看過來。
事實上不僅負責營養的桑原老師,學生們吃飯,經常教室裏會出現班主任、校長和她一起在巡視的畫面。
她的工作很繁瑣,可以說全天都為了孩子們的吃飯操心,這是她設計的某一天的菜單之一。營養都是根據日本政府公布的營養標準設置。可以說她為了滿足標準也是絞盡了腦汁。
絞盡腦汁的一個原因還有就是預算,她要想盡辦法在預算內的去翻花樣,滿足營養要求,同時又要照顧孩子們的口味。學校專職負責孩子們吃飯的員工有13名,算上她在內。孩子則有634名。加上教職工,這13個人負責起全校690人的吃飯。
大家一定很關心學校後廚的樣子,真的讓我們很吃驚。
那麽小的一間學校,後廚竟然如此標準,我們邀請幾位做餐飲的同學一起看看,都說這個規格非常的高,國內很多小飯店都未必做得到,清一色全部不銹鋼。
整個廚房的配置幾乎可以用「羨慕」來形容,乾淨,整潔,幾乎可以秒殺很多小飯店的臟亂差的後廚。
各種肉類也是每天固定時間新鮮直送,不存在長期保存變質等問題。
我們把圖發給餐飲行業的粉絲們時候他們都驚呆了,確實是乾淨,整齊劃一,炊具也是非常的標準,這個不說亂說的。
不管是烤箱還是蒸箱,都是非常標準化的。我們請餐飲業的粉絲們鑒定過,答案是:沒話說。
操作的流程也非常的規範。
所有的現代化餐具消毒一個不缺,工作人員統一服裝,分工明確,每個盤子都要細心的擦拭。
其他不說,就說洗個豆芽,整整就分成3步,一步不少。
再看看切配流程,非常的標準。
按照標準切配,然後烹飪。
烹飪也是非常的規範,餐點的花樣也有很多。
看看這些標準化的流程。你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小學食堂後廚。
各種烹飪方式也是一應俱全,衛生,整潔。
各種食材的處理方式不一樣。
這樣的烹飪看著就非常的放心。
各種菜餚嚴格按照標準烹飪。
看到下面有個秤了嗎?這是嚴格按照分量來分菜。
分配食材井井有條。
最讓人關心,更讓我們吃驚的是他們的食材和「食材教育」。
我們第一次看到有國家把「食材」列入教育內容。
這些蔬菜基本上90%以上都是來自當地的農民直送,每天送新鮮的,非常的好。
每個教室還配有一張今日餐點介紹。比如今天是高知縣的特產。
吃飯的時候還會有同學介紹今天用的是高知縣的食材,是怎麽種的,怎麽怎麽好吃和有營養。這種食材教育方式讓我們耳目一新。
在黑板上,也會有類似的食材教育內容。所以很多日本孩子對日本全國各地的土特產是非常了解的,知道哪裡出產什麼蔬果。
這個食材教育可不是簡單的讀讀課文,看看這裡。
從外表你猜不出這是什麼地方?事實上這裡是一個類似我們「蔬菜大棚種植基地」的地方。
孩子們會有機會親手去撿菜,讓他們知道自己每天吃的菜是怎麽種出來怎麽到自己飯碗裏的。
剝蠶豆、玉米、青豆、毛豆等,孩子們從小能體會到食材的來之不易。
這個就是孩子們午飯中蔬菜色拉中的蕃茄來源,非常的新鮮好吃。
感覺一下新鮮的魅力,孩子們吃的都是當地剛剛摘下來送過去的。這樣的食材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更誇張的是,日本的食材教育不僅僅是在校外,哪怕在最狹小的小學校內也要開辟出一塊地方,供不同年級的孩子們親手種下蔬菜。
孩子們通過親自動手,知道了蔬菜的得來不易,也會更加珍惜蔬菜。
事實上,學校也是嚴格按照當季蔬菜來制定菜單,桑原老師都是盡可能的選用當季最新鮮的蔬菜,這是整個6月的菜單。
作為營養師的桑原做的最多的事情我們大概看了一下:
1、在預算的最大範圍內做出最充實的午餐。
2、每天都變化口味,一個月內的菜單絕不重復。
3、嘗試各種新菜和新做法。
可以說,學校在午飯問題上是絞盡腦汁。對於無法避免的孩子們剩菜問題怎麽辦?孩子們胃口總會變化,有大有小。
老師們也會鼓勵「有胃口」的部分孩子們積極解決,盡可能的不浪費食物。
包括湯也是,盡可能的吃完。
幾個胃口大的男孩子一起來幫忙消滅剩菜。
老師也在幫忙分配多餘的菜品。誰不夠了?請舉手。
老師更是要以身作則,帶頭把飯都吃光光。
對於孩子們挑食,這是一個世界難題,任何地方都有,學校的做法是鼓勵孩子們吃各種食物,如果遇到不喜歡的,學校並不會放棄,而是改變烹飪方式,重復給孩子們上菜,一直到孩子們能接受為止。
而且哪怕孩子們喜歡吃的菜,比如咖喱菜也不會一直做,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孩子們的挑食。
看看學校精心準備的各類菜單,樸素的食材。
對於極個別對食物過敏的孩子,為了保證其營養,都會單獨給孩子配另外食物保證其午飯吃飽吃好。
當天過生日的孩子還會有額外的甜品。
學校對於午飯的重視程度讓我們咋舌,首先會征求孩子們的意見,大家喜歡吃什麼,喜歡什麼做法,都會發調查問卷研究。
在當地,每月還有各類的校園美餐研討會,104個學校負責餐飲的老師都會參加討論,本季有什麼值得推薦的菜,學生們喜歡吃什麼,天熱了,需要個孩子們哪裡補充營養,大家都會坐下來討論。
交流的範圍不僅僅是本國菜,還有很多進口食材的搭配也會提上日程。
你別以為這就算誇張了,誇張的還有。
小學甚至把便當和吃飯的內容寫進了暑假作業,這是孩子們交的作業。
要求孩子們和家長一起設計好吃又營養的便當,然後參加學校的評選。
這是孩子們自己做的便當。
中選的菜單更可以成為學校食譜的一部分。
要說這些午餐的味道怎麽樣?讓很多人驚訝,看起來簡單的午飯味道相當好,完全不輸給外面的餐飲店,這是部分午餐。
可以看出,學校對於午餐的搭配是用心的。
我們寫到這裡都有點驚訝了,對於簡單的午飯學校竟然如此花心思,而更讓我們從座位上跳起來的是他們吃完飯後的舉動。
吃完了就走?當然不是!就像開飯一樣,一定在同學的帶領下說「多謝款待」後大家才能起身開始收拾自己的餐盤。
看看這個畫風:
原來怎麽擺後來還是怎麽擺放,整整齊齊。
包括牛奶盒都整整齊齊。
最後由男生將比較重的板收好放回推車內。
然後推到固定的位置等待工作人員來收,此時孩子們的任務就完成了。
午飯這就徹底結束了?完全沒有!
等待大家的是飯後刷牙漱口!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刷牙漱口。
水池前都是來漱口的孩子們。
刷好牙淑好口就結束了?還是沒有!接下來是清潔教室,把吃飯時候落在地上的米飯等清理乾淨。
後廚此時當然也在忙碌收拾乾淨,等待明天繼續為孩子們做出美味、營養、乾淨的一餐。
而更讓所有人吃驚的是,這些鏡頭都不是攝影師拍的,而是那位營養師桑原老師拍的,為何?因為她不允許在準備午飯的時候有任何外人進入後廚!因為要進入後廚必須要有衛生證明!她必須確保後廚的食品安全。
這是攝影師隔著廚房玻璃拍的桑原老師協助拍攝後廚內場面的一幕。即使她本人進去也要全副武裝。
基本說完了,大家看完有何感受?我們反正是面面相覷,真的無語了,完全沒想到一個小學午飯竟然有如此多的內容!
好,我懂的,我們必須破解一些大家關心的問題。
1、如此的講究,是不是一家貴族學校?花很多錢?
這是一家最普通不過的公立學校,而且是在日本東京最窮的區之一:足立區。熟悉日本的同學都應該知道足立區大概是個什麼定位,在東京算是墊底的,所以這家學校不是什麼有錢學校,非常的普通。
學校周圍的環境是這樣的,足立區我去過,囡囡向大家保證,真的不是有錢人住的地方,和新宿、涉谷、銀座、原宿等地方差太遠了……
是,不是名校,不是民辦私立,就是一個最「兜底」的一所普通小學,小學內甚至還有很多貧困的學生需要申請社會福利基金的救助,否則吃不起飯。足立區的經濟貌似是墊底的。
2、這樣的一頓飯要多少錢?是不是很貴?很貴的話自然質量就好,哪還有什麼意思?
答案來了,完全不貴!一頓飯按照日本的物價水平是261日元,折合人民幣15元,按照各自物價和收入的比例,差不多就是我們10元左右的感覺。這是日本最普通學校的一頓普通的午飯。
那些私立學校的條件還要好,真的。
至此,一頓普通小學的午飯就介紹完畢了,我們看著整潔的教室,看著整潔的餐具,真的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都說孩子是未來,如果連孩子們的午飯都搞不好的話還談什麼未來呢?不知道大家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