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國寶遷台66年,看看當年是怎麼搬運的?

1949年2月20日,也就是66年前,中華民國政府用海軍昆侖艦,第三次將故宮博物院和中山博物院文物運抵台灣基隆。

48年11月8日,徐蚌會戰爆發,國民黨軍隊遭到重大挫敗,故宮博物院與中山博物院理事認為南京將為戰事波及,故宮文物安全極為可慮,乃決定選運精品送往台灣保存。國立中央圖書館、北平圖書館善本圖書及外交部條約檔案亦在送運之列。

48年12月21日,故宮文物第一批在南京下關裝船,由海軍中鼎輪載運,於26日抵達基隆,49年1月6日,第二批文物由招商局海滬輪載運,於9日抵達基隆。第三批則於1月30日由海軍昆侖艦載送,在66年前的這一天抵達基隆。

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一下當年國寶南遷的艱辛歷程。

古物南遷 莊嚴見證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北方局勢動蕩,當年的政府起意將故宮文物南遷。

1933年,政府開始兵分三路將國寶南遷,先後運出1萬3491箱故宮文物,及分藏於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文物6,066箱,先後暫存上海、南京。

七七事變爆發,故宮再將其中80鐵箱精品用輪船運往武漢,轉長沙、貴陽、安順,最後運往四川巴縣。

當年一路押送最重要的第一批國寶的是甫自北大哲學系畢業的莊嚴,日後他曾在台北故宮擔任副院長。隨著國寶南遷,他的四個兒子,莊申、莊因、莊喆、莊靈也成為國寶播遷的見證人。

1937年,第三批故宮南遷文物,途經川陜公路的辛苦運輸狀況。

東藏西躲 日軍難襲

莊靈說,故宮原本有意讓這些寶物常存長沙,擬在此開挖山洞。未料,山洞尚未開挖,長沙火車站就被轟炸了!而故宮國寶此時暫存在湖南大學圖書館,故宮人緊急將國寶運離此地,才離開長沙不到一周,湖南大學圖書館已被炸為平地。

另一段艱險的旅程是,在抗戰末期,年幼的莊靈跟著大人們沿川黔公路逃往四川,在通過用木料搭建的烏江大橋時,因擔心老朽的木橋不堪負荷,要求眾人下車行走,只有莊靈因年幼享特權可坐車。

他至今猶記得,車隊出發時,兩旁扶老攜幼的難民綿延不絕;在遵義附近,還驚恐萬分發現低空盤旋的日本偵察機。

1956年,時任故宮古物館館長的莊嚴在霧峰北溝庫房檢視故宮珍藏的瓷器、玉器,一名外國記者拍下此一歷史鏡頭。(來源:台灣聯合報)

故宮同仁於1950年代,在霧峰北溝庫房整理善本圖書的情況。

船只神奇 萬事均安

已故的前故宮副院長那志良曾記述的一段奇事更是教人瞠目結舌,從宜賓運古物到樂山須經過一段水路,當時因水流急只能靠船夫用纖繩拉曳木船將古物運至庫房,誰知船行到半路,纖繩竟然斷了,船只立刻改向倒行,眼看著若是沖入大河、撞到樂山大佛腳下,必定船破、寶葬、人亡,此時船突然橫過來,擱淺在沙灘上不動了。人、船、寶均安。

此外,在運寶至川陜途中得經過綿陽便橋,一輛車竟然從橋上翻落而下,幸好那志良趕到失事現場查看時發現,這一車所裝的都是不怕摔的文獻檔案。更幸運的是,翻車的地點距離有水的河道近一丈,檔案雖落地但未泡水,悉數安然。那志良將這一切歸功於「古物有靈」。

護送過程 窺盡滄桑

盡管如此,在逃難的過程中仍不免有些小閃失。故宮的檔案記載,1937年,故宮的第三批文物由寶雞運往倉庫途中,曾經發生火車撞擊汽車的事故,後經詳細檢視,幸好只有一件黃瓷大盤破裂、一件時鐘的玻璃罩破損。

此外,第三批文物存放在漢中期間,曾發生守衛士兵的手榴彈不慎墜地爆炸意外,除當場炸死三位值班士兵外,也波及臨窗放置的文物,炸碎了一件乾隆款白地青花瓷瓶、震傷一只龍紋瓷瓶。

所幸,這些小事故都未損及重要國寶,反倒如同戰亂中的一面明鏡,讓人窺見那個多事之秋。

戰亂年代顛沛流離的國寶轉移之路

1930年代,在日軍鐵蹄步步進逼下,故宮國寶從1933年起,一路播遷南下。這些國寶先後在1948年、1949年落腳台灣,堪稱是世界博物館史上最不尋常的一頁。

在戰亂中,故宮分三路運送國寶,其中,尤以曾在1935年赴英國倫敦參加「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以80鐵箱裝運的文物最為重要。這批由莊嚴、那志良等人負責押運的國寶,當年是西方人邂逅中華文物的第一道曙光,也是第一批出宮,先後遷往上海、南京暫存的國寶。

1937年元月,故宮在南京成立分院,其後卻因日軍在上海啟釁,南京情勢告急,故宮決定將這批精品西遷長沙,再輾轉至貴陽、安順,最後運往四川巴縣,這是第一路。

上海戰事失利後,故宮從南京搶運出文物1萬6000餘箱,分別由水、陸兩路撤離,運抵四川。

1945年日軍投降;故宮先後將巴縣、峨嵋、樂山三地的文物集中到重慶,然後再運抵南京。隨後因內戰形勢逆轉,國民政府決定挑選故宮和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文物精品運往台灣。

1948、49年間,故宮先後分三批以軍艦、商船運送2,972箱文物抵台,雖然只是當年文物從北京南遷箱數(1萬3491箱)的22%,但號稱是國寶中的國寶,精品中的精品。

國寶遷台後曾暫放在霧峰北溝庫房,圖中的大木箱為一路播遷所使用的原箱,正挪動大木箱的是故宮老技工。

文物在來台之初,一部分曾暫存在楊梅的鐵路局倉庫,之後在台中糖廠寄居一年。為顧及文物安全,政府在霧峰北溝另建山邊庫房及防空洞,1950年,國寶悉數遷藏霧峰。

1965年,台北外雙溪新建的故宮博物院落成,飄泊多年的國寶總算有了家。

遊覽北京故宮如何避開人潮?可以看到什麼不一樣的風景?

xxx

【北京故宮600歲展覽落幕】600年之後,紫禁城的故事還在繼續

xxxx

600年前的這一天,北京有了紫禁城

xxx

紫禁城600年大展登場,午門開幕,以時間為主題,需持北京故宮門票入場

xxx

【故宮是什麼?】紫禁城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xxx

北京故宮院長道歉:閉館日請了200名貴賓,停車場停不下,所以..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