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都一天跑177單,上海19歲快遞員的飛馳人生:速度要快,嘴要甜,還要有夢想

▲菜鳥裹裹快遞員王修賓今年19歲,是他一生中的黃金時代,他過早地進入了受錘的生活,但他有他的驕傲和榮光。

本文來源:賣家(微信id:maijiakan)

作者:祝穎麗

最近,江浙滬終於告別陰雨天氣,王修賓也在朋友圈曬出單量新紀錄:一天177單。

這意味著,他極速前進的人生離理想的未來,又近了一步。

00後王修賓騎著小電驢,掠過正放著全國兩會的數碼店,急速衝向下一個路口。

《通鑒》註稱,「健步,能疾走者,今謂之急腳子,又謂之快行子」。

作為全國300萬快遞大軍的其中一員,在魔都送快遞,這些鐵騎們,穿街過巷,健步如飛,會計算自己上樓的速度。

「爬6樓平均19秒」,也會在腦海裏模擬出每個包裹送達的時間和路線,用雙手遞傳著一份份期盼和幸福。

每一個來大都市打拼的人,都有各自綿長刻骨的往事,但19歲的王修賓會突然喊停:不爭過往,只爭朝夕。

速度要快,嘴要甜

王修賓是嗖的一下,突然出現在我面前的。

早上10點,他騎著公司配備的電動車,風一般地停在了上海百世快遞普陀七部的門口。

他已經工作了兩個多小時,過來接我一起跑9點到11點區間內的剩下的單子。

他看起來很小,娃娃臉一笑起來,還有些孩子氣的天真。

旁邊同事提醒說他騎車速度太快,他反駁,「我真的已經很慢了」,做出混雜著驕傲和不好意思的表情時,你會覺得他更像個孩子。

不過,這種粗淺的印象很快被打破了。

我們去的第一個地點是敦奴大廈,是一棟辦公樓。1分鐘到達「戰場」後,他疾步跑到電梯口,等著後面小跑的我。

上電梯的時候,他一手夾著裝有快遞袋子的包,一手飛快地在手機上滑動,螢幕上顯示的是11點之前要取的快件,上面有剩餘的時間和每個快件的地點。

電梯停在15樓,他收起手機,接下來的路線已在腦海成型。

「你全都能記住?」

「看一遍就可以。」

速度感貫穿整個取件流程,驗碼、裝袋、封口、貼單,一氣呵成。

這邊快件剛發送賬單,電話馬上打到下一個客戶,「您好,我在15樓,馬上下到2樓,你來前台吧。」

他有個相熟的客戶是做汽車貸款的,忙起來走不開的那種。

他想了個辦法, 「你把取件碼寫在一張紙上,跟包裹一起,規定時間內放在前台就行」,如此,兩人都節約了時間。

王修賓說,附近商務樓裏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客戶,工作忙,覺得下樓寄件,填單號麻煩。

用了菜鳥裹裹的2小時上門取件服務後,時間寶貴的年輕人有了更輕便的寄貨模式。

有時候,保安看他穿著快遞員的工作服,非讓他坐貨梯,有更嚴格的甚至不讓進大樓。

他有自己應對的辦法,一進來會主動跟保安們打招呼,「還沒下班啊」、「吃飯了嗎」、「今天不怎麽忙啊」,笑一笑,寒暄一下,對方就很難找理由再為難他。

「做我們這行,是服務業,要活潑點,嘴甜,跟人打好交道。」跟保安是寒暄和關心的方式,跟客戶則是從稱呼做起。

「30歲左右的都叫姐,50歲的叫阿姨。男的就對應的叫哥,叫叔叔。」

更進一步是和客戶成為朋友,真心為對方著想。

碰到年長的,他會變身免費教員,告訴對方如果要退貨,不用自己跑過來,手機點上門取件就可以了。

「這個運費險可以直接抵扣,不用自己墊錢,地址也不用填,用菜鳥裹裹下單後兩個小時之內我肯定到。」

還有一個經常出差的姑娘,寄快遞老是錯失時間,他一遍遍安利對方,「你寄東西的話,線上預約好,我規定時間能到。」

這天早上,姑娘預約了9點的快遞,臨時打電話過來說要提前出門,他不想對方來回折騰,趕在8點前就到了姑娘家,還附贈了幫搬行李的服務。

取完敦奴大廈的快件,我們去了879弄的天地軟件園。

附近幾個工業園和老小區,都是他的配送範圍。

沒有電梯,他會細心地讓我在樓下等著,然後從包裏取出袋子,飛奔著消失在門洞裏。兩分鐘不到,他帶著快遞重新出現。

這樣的過程一上午重復了十幾次,如果用延時攝影的相機拍攝,王修賓的一天一定像隻奔忙而勤勞的兔子。

不想讓人看笑話

王修賓的確是隻「兔子」。

他2000年出生,屬龍,但身份證上是1999年,屬兔。

他在老家河南還有個妹妹,比他小1歲半,身份證上變成了和他屬相相同的雙胞胎。

兄妹雙雙改年齡,背後是辛酸的故事。

帶著我在大樓和小區間穿梭的時候,他弱弱地提到了一句,「家裏沒辦法呀。」

有媒體描述了這個情形:母親患有精神疾病,父親務農,家裏舉債度日,他從小打工補貼,帶著幾百塊錢投奔遠方親戚。

王修賓覺得有點氣惱,「真實是真實的,知道的人會說是這樣的,不知道的人會覺得你就是個笑話。」

他不希望自己處境被過多地渲染。

成為菜鳥裹裹的取件員之後,他全天無休、全年無休,但無論跟誰,他很少訴苦。

送快遞的這半天,王修賓掛在嘴邊的話總是「習慣了」、「付出總有收獲」這樣的話語,他覺著這樣更積極一點。

這點表現在,不允許壞情緒過夜。

這天一個客戶因為不在家,東西沒有第二次派送跟他吵架,還威脅要投訴。

他當時氣不打一處來,回頭想想還是跟人家道了歉,「估計她今天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了。」

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好勝心,「我就是要麽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在普陀七區的30多個快遞員當中,他的取件數量和速度常年第一第二,緊咬排名的那個人因為「負責的是學校,一下子就能取到幾十個那種。」

依托於淘寶和閒魚上的發貨,菜鳥裹裹的寄件服務衍生發展。

每單12元起,快遞員2小時上門取件的模式,於用戶,能用錢買時間和服務,於快遞小哥,有了多勞多得的可能。

站點經理說,王修賓是第一批菜鳥裹裹取件員,「他是最優秀的,你如果能力不行,速度和服務跟不上來,會有嚴厲的懲罰,但是如果你能力在的話,那賺的也很多。」

從去年開始,他賺得確實不算少了——每個包裹扣除服務費、快遞運費和包裝的成本費,平均每個快件還能掙到3到4塊多錢,一天100多個快件,月收入基本都能上萬。

他不再覺得自己和家裏是個笑話,有時候他甚至覺得自己挺強的。

他有三個從小玩到大的哥們兒,「一個學了修車,一個去了網校,還有一個去學了武術。」

去年過年的時候,幾個兄弟湊在一起互相商業吹捧,「你有前途,還是你有前途。」

以往,他可能有點心虛,但去年,他覺得大家在一起很開心。

可以有夢想

按實際年齡算,王修賓今年19歲,是他一生中的黃金時代。

和同齡人相比,他過早地進入了受錘的生活,但他有他的驕傲和榮光:對外,他是數一數二的專業取件員;對內,他是支撐整個家庭的頂梁柱。

從早上7點起床,到晚上7點收工,12個小時裏王修賓的頭腦裏塞滿的是時間、地點、取件。

但工作結束後,他會盡量抽時間給家裏打電話。

「最少一周三到四次。」

「我哥每次給我爸打電話一定會說的一句:照顧好我媽,其他你就別管了。」

在妹妹眼裏,這種重復有點好笑,但王修賓是滿懷對父母的心疼說這句話的。

母親的病讓他擔心,父親的操勞也讓他心疼。

不到20歲的他,對父母和家庭有著比同齡人成熟得多的關懷,他會叮囑父親多買點好吃的,買點衣服穿。

他嘴上開玩笑說,「都是我給他們打電話,我爸媽只心疼我妹,不心疼我。」

但轉念又說,「我能感覺到我爸對我有虧欠。」

父親的愛總帶著一點難以表達的別扭,「你給他寄錢,讓他買衣服,他會說知道了知道了,然後掛了電話。」

但他知道,父親是因為不知如何應對這種歉疚感,他寄回家的錢,父親都給他存下來,「5萬塊錢,他幾乎沒花。」

去年開始,父親讓他自己存錢,他開始算賬:每天最多花40塊錢吃飯,一個月花銷1000多,存下1萬多。

他剛來上海的時候,辦了一張工商銀行卡,現在裡面存了差不多15萬。

這筆錢不算少,可他的夢想還很多。

「要給爸媽在家裏蓋個房子,我們那一般22歲也差不多結婚了,最晚25歲也得成家了,到時候要買房、買車,還需要很多錢。」

妹妹也很依賴他,高考失利後,他把妹妹接到了上海,跟他一起在普陀七區的站點工作。

前兩天妹妹過生日,他買了個蛋糕,還做了好幾個菜幫她慶祝,他看起來很高興,在朋友圈裏發了好幾條短視頻,最後一條寫著「祝我妹生日快樂(笑臉)」。

雖然偶爾疲憊,但家人在背後,他仍然充滿極速前進的動力,也堅信付出就有回報的樸素真理。

他現在想的是,能多賺一點是一點,因為積少成多。

更長遠的以後如何打算呢?「可能承包個站點,現在還在四處看,暫時沒有合適的。找到合適站點的話,找十個八個人過來一起幹不是問題。」

聊到最後,他給自己現在的生活下了個定論,「咋說呢,感覺每天都很充實,每天見不同的人,也挺開心的。」

一個大學女生隨手把宿舍裡的日常發到了B站,粉絲才三個人,三天後播放量B站第一

xxx

看了央視的節目和幾個新聞後,我是堅決不再吃外賣了

xxx

《躺平即是正義》V.S《「躺平」可恥,哪來的正義感?》

xxx

「去吧,成為張無忌!」研究金庸的海南教授畢業致辭火了

xxx

【我和男友的消費降級之路】辭掉高薪工作,三年不上班,每月只花人民幣600元

xxx

武漢有人點外賣,送來的包裝和一道菜是真的,其他都是調包的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