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極一時的中國「鑒寶」節目們都去哪兒了?

本文來源:大象公會(微信id:idxgh2013)

作者:金三

從篳路藍縷到退居二線。

近幾年來,我們今天看到的綜藝節目往往都被洗去浮躁的鉛華,爭相展現浩然的正氣。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這其中也包括一系列以歷史文物為主角的節目,比如頗受傳統文化愛好者追捧的《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我有傳家寶》等,都是以弘揚傳統文化、普及文史知識為主要基調的名牌節目。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請來各路明星助陣的《國家寶藏》

然而,當你正在電視機前正襟危坐,準備感受中華文明的悠遠浩蕩時,沉醉的氣氛很容易遭到破壞。

剛吃過晚飯遛彎回來的你爸,準備出門去跳廣場舞的你媽不巧瞥見電視里的瓶瓶罐罐,難免會發出這樣質樸的疑問:

「這件寶物是祖傳的還是淘來的?」

「是真品還是仿制的?」

「市場估價值多少錢啊?」

這時候,千萬不要急於責怪他們對「國家寶藏」的冒犯,因為在他們的記憶中,這類節目正確的打開方式就是這樣的。

在二十一世紀初的幾年裡,以「鑒定真偽」和「市場估值」為核心內容的「鑒寶」類節目,曾在電視螢幕上紅極一時,全國各大衛視和地方頻道幾乎都有各自版本的「鑒寶」欄目。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鑒寶」節目中持寶人們傳奇的收藏經歷、揭曉市場估價時的緊張氣氛,以及「和珅」老師「揮錘打假」的颯爽英姿,共同構成當時大眾心中對於「文物」和「收藏」的普遍印象。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這類節目究竟是如何興起的?高潮迭起的情結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奧秘?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在今天又為何陷入沉寂?

「鑒寶」的興起

在中國,收藏古玩的傳統由來已久,但在進入社會主義時期後,作為典型的「封資修」事物,古玩收藏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和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收藏傳統開始在中華大地上復甦。

但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早期的收藏交易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郵票、書畫等現代工藝和藝術品,以及一些年代相對晚近的古玩上。

1982年頒布的《文物保護法》規定,私人收藏的文物只能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單位收購,嚴禁個人倒賣牟利。

這個規定封殺了一切民間文物流通管道的合法性。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面對多數國營文物商店低價進貨、高價售出的經營方式,民間藏家之間的交易只能「暗渡陳倉」。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單位」之一

這樣的局面自然遭到眾多民間藏家的強烈質疑。與此同時,法律也在九十年代末期開始修訂。

在2002年10月頒布的新版《文物保護法》中,在特定情況下,文物的個人收藏和交易首次獲得法律許可。

文物收藏單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收藏通過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

①依法繼承或者接受贈與;

②從文物商店購買;

③從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購買;

④公民個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換或者依法轉讓;

⑤國家規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文物收藏單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收藏的前款文物可以依法流通。

——2002年版《文物保護法》,第五章「民間收藏文物」,第五十條

可以想見,新世紀的中國隨即迎來一輪古玩收藏熱潮。

在個人文物藏品交易市場剛剛打開的那個年代,各種通過撿漏獲寶的傳聞在坊間大肆流傳。

幾乎人人都懷揣著依靠自己的「慧眼」和「好運」發家致富的夢想,各地的古玩市場也煥發出又一輪生機。

據《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顯示,截止2003年底,國內藝術品和文物收藏者已經達到了近四千萬人,其中主要以工薪階層為主。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大好形勢之下,大眾媒體也審時度勢作出反應。

除了《收藏》、《收藏家》、《中國收藏》等鑒寶類雜誌開始走俏,《解放日報》、《揚子晚報》、《中國商報》、《中國文物報》等各大報刊雜誌也紛紛開始開辟文物收藏相關的專欄。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2001年創刊的《中國收藏》雜誌

迎頭趕上的,當然還有電視節目。

2003年,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藝術品投資》欄目推出周末特別版《鑒寶》欄目,大受歡迎。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根據央視統計,自2003年開播以來,《鑒寶》的收視率一路攀升。

在2004年9月到2005年11月之間,《鑒寶》欄目在全國15個主要城市25-55歲觀眾中的收視率均高於《幸運52》、《開心辭典》等央視老牌綜藝節目,僅次於《非常6+1》,排名第二。

伴隨著央視《鑒寶》的火爆,全國各大衛視也紛紛打造類似的節目,大都贏得了不錯的收視,中國的電視螢幕就此進入一個「珠光寶氣」的時代。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這些節目究竟是如何吸引觀眾,一步步火起來的?

舞台背後的套路

實際上,早在火爆一時的央視《鑒寶》出現之前,中國的電視螢幕上就已經出現一些以搜尋古玩寶物為主題的電視節目。

如1999年在吉林衛視開播的《找你》,是中國「鑒寶」類節目的鼻祖。

只是在當時,由於法律限制等原因,民間收藏還並沒有想後來那麼火爆。這類零星存在的邊緣節目,也沒有形成較大的影響。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來源:江洪,《講述歷史 傳承文化——吉林衛視<找你>特色談》

除了國內的先驅者之外,國外不少發展成熟的收藏鑒定類電視節目也成為後來中國各大「鑒寶」節目重要的模仿對象。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1979年開播的BBC「鑒寶」節目Antiques Roadshow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1998年開播的東京電視台「鑒寶」節目《開運,什麼都鑒定團》

進入新世紀後,在新版文物保護法認可民間合法收藏,和電視娛樂行業快速發展的雙重背景之下,以中央電視台的「鑒寶」為代表的收藏鑒定類節目,就開始逐漸形成成熟的模式,並在全民收藏的時代受到了大眾的歡迎。

不過,除了有利的時代背景之外,這類節目的火爆更重要的還得益於製作團隊在舞台背後精心設置的種種套路。

首先,這類節目對藏品「價格」的關注本身就是吸引觀眾最大的噱頭。

在那個幾乎人人都夢想通過收藏古玩發家致富的時代,那些看上去並不起眼的「瓶瓶罐罐」最終動輒數十萬的「市場可能」,對於電視機前各種段位的收藏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針針的興奮劑。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於是,當諸如《尋寶》一類「選秀模式」的鑒寶節目走到全國任何一個地方去,往往都會出現萬人空巷的局面。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鑒寶」類節目的火爆也反向帶動了收藏市場的進一步膨脹,全國各地的「建築工人」意外挖出各種寶物的數量開始顯著增加。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為了吸引除了鐵桿收藏愛好者之外的更多觀眾,除了專家鑒定和市場估價的內核以外,「鑒寶」節目的製作團隊還在節目中設置了各種引人入勝的情節。

持寶人們的藏品往往都來歷不凡。

農村親戚用文物喂雞的傳奇故事、為幫助別人高價買下藏品的感人情節、為愛人重金購買古玩作為禮物卻遭到訓斥和不理解的悲情戲碼層出不窮。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如此有溫度的調性,再加上低價收購卻喜獲天文數字市場報價,還有高價入手卻被專家認定為贗品的刺激情結,精彩紛呈的「鑒寶」欄目甚至一度達到了有能力和CCTV8爭奪觀眾的水平。

隨著北京衛視的《天下收藏》欄目推出「和珅砸假寶」的經典環節,「鑒寶」欄目的娛樂化更是被推上又一個新的高度。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此外,這類節目在製造話題,吸引眼球方面也往往有著不俗的表現。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經過層層海選來到專家鑒定團面前的「明代青花熱水瓶」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在主持人的引導下,持寶人介紹寶物來歷時語出驚人

然而,在依靠娛樂化的運作不斷吸引關注,火遍電視螢幕的同時,這類節目也開始遭遇越來越多的爭議。

爭議與沉寂

在鑒寶火爆以後,全國大大小小的電視台都開始爭相推出此類節目,出現在電視機上的所謂「專家」的專業水平也越發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狀態。

在這樣的行業風氣之下,藏友們對於鑒寶欄目里專家鑒定結果的質疑也開始越來越多,一些被「和珅」砸掉藏品的持寶人更是將電視台的鑒定專家告上法庭。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2012年10月28日播出的《天下收藏》中,持寶人付常勇的一件自稱為明永樂年制的「甜白釉壓手杯」被砸,一年後持寶人將《天下收藏》的鑒定專家告上法庭

不過,相對於專家和藏友間各持己見的純「學術分歧」,節目組和所謂專家們在鑒寶欄目中有意為之的各種「貓膩」則受到更廣泛的批評。

近年來,各種鑒寶欄目出於私利,有意在節目中歪曲鑒定結果的醜聞屢屢曝光。

就連一些參與錄制的專家,也因看不下去明顯的造假作風,主動跳出來揭露同行的無恥行為。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老牌「鑒寶」專家蔡國聲痛斥行業亂象

事實上,不少憑借鑒寶欄目走紅的專家,即使是在電視螢幕之外也在利用大眾的信任為自己謀取私利。

在2008年被曝光的一起著名的巨額銀行貸款詐騙案中,在北京電視台《天下收藏》欄目特聘鑒定專家牛福忠的組織下,多位鑒寶專家為原北京燕山華爾森集團法人代表謝根榮自制的金縷玉衣提供鑒定服務,並為其估價24億元。

謝根榮則利用專家的鑒定證明,以一件21世紀製作的金縷玉衣為抵押,從中國建設銀行騙取了近7億元的天價貸款。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鑒寶欄目錄制現場的鑒寶專家牛福忠

電視鑒寶行業的亂像橫生和越來越多的醜聞造成的惡劣社會影響,最終引起文化部門的注意。

2012年,國家廣電總局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對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其中認為,「個別廣播電視節目」過分注重文物經濟價值,宣揚錯誤投資理念,存在過度娛樂化的現象,要求各大電視台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文物鑒定類節目的製作和播出,重點宣傳文物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宣傳文物保護法律法規。

在這樣的提點之下,很多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紛紛選擇了急流勇退,而那些仍然在堅持的,也比前幾年融入了更多的正能量價值觀。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紅極一時的「鑒寶」節目都去哪兒瞭?(有視頻)

不過,即便是延續至今,一直在努力改進的少數鑒寶節目大都也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屬於它們的風光已成過去。

在浮躁的娛樂風潮過後,今天的舞台中央還是需要留給一些更加偉大的主題。

主要參考文獻:

張國珍,《從美術鑒藏類電視節目解析大陸當代鑒藏》,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學位論文,2007.

潘曉晨,《收藏節目借鑒影視劇時空敘事策略的可行性研究》,中央美術學院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15.

本來就是公務員的《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到上海市政府上班了

xxx

媒體梳理都美竹陸續爆料吳亦凡性醜聞的始末,吳亦凡這次再不涼的話..

xxx

吳亦凡是多個頂級品牌的中國代言人,這一次,資本會拋棄吳亦凡嗎?

xxx

中國大明星吳亦凡遭網美爆料性醜聞,多個品牌已宣布切割吳亦凡

xxx

全網吹爆的河南衛視,狠抽了資本一個耳光

xxx

正黃旗是哪來的自信?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