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HUGO(微信id:microhugo)
作者:嗨醬
審美問題,果姐以前說過一次,今天就不說那些叔叔阿姨大紅大綠的審美了,說說年輕人的審美。
我一直在想怎麼去定義美,什麼又是醜,在中國待久了,會對美有很狹隘的偏見,覺得美就是年輕,是白皮大眼長髮細腿。
一走出去,看見其他國家種族的人,才驚覺美是多豐富的事情。
[irp posts=”59021″ name=”【逝去的青春】媽,你為什麼總穿得花花綠綠的?”]
[irp posts=”49597″ name=”「土味」審美,正在摧毀中國的下一代”]
01
前陣子,國際時尚圈為審美這個事吵得很厲害。
ZARA推出一套口紅彩妝系列,官方曝出一組華人女模特的代言照片,中國網友看到後就炸了。
評論區隨處可見這樣的言論:
「意思亞洲女性就是雙眼無神和滿臉的斑嗎?」
「對不起,我們亞洲女性沒有雀斑。即使有,也是極少數,像這樣年輕就滿臉的,也許就只有她吧……」
「醜出天際,就不能用點遮瑕嗎,這是在醜化亞洲人!」
模特不夠美,臉上有雀斑,素顏上鏡,眼神黯淡,這都成為網友的爆炸點。
在他們看來,能夠代表亞洲人的,想必是那種征服大眾的大美人。
面對網友責難,ZARA官方硬核回應:
西班牙審美觀不同,滿臉雀斑並非醜化,照片沒有PS。
照片一直懸掛在官方網站上。
[irp posts=”62582″ name=”ZARA醜化中國模特兒了嗎?網友:並沒有(附網民評論)”]
這件事沒過多久,美國版VOGUE雜誌在ins上分享一張華人模特的照片,配文圖片中的華人模特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
但是網友並不買帳,評論區一邊倒:這次模特不僅不好看,甚至可以說醜了。
[irp posts=”66010″ name=”誰在「審美霸凌」?時尚聖經Vogue的貼文,大陸網民吵翻了”]
距離較寬的眼距,狹長的雙眼,異常寬厚的山根,擺出一張厭世的臉。
不討好,有距離。怎麼說呢?非常不符合大眾審美的標準。
網友看到後又坐不住了:這是種族歧視。
更被揣測成:這都是故意的。
甚至被評價為「時尚霸凌」。
好像國人一直不願意,去接受真實的、多元化的美,而沉浸在美顏相機的假象之中。
長久以來,人們被灌輸了一種審美,以致於他們無法理解另外一種審美。
於是,他們自以為是地將自己的審美強加於人,甚至變成惡意攻擊。
審美從來都是一件私人、主觀的事情,跟他們不一樣的審美形式不可以被呈現,因為他們眼中只有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梁和尖下巴。
那麼,中國人認可的審美到底是怎樣的呢?
[irp]
02
現在在中國,什麼臉最流行?
很多人會來告訴你,網紅臉。
又有人問了,為什麼網紅臉都長得差不多?這也很簡單,因為網紅臉的標配是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梁和尖下巴。
這個時代,我們在照片中再也看不到女孩們真實的樣子,自拍APP里統一的大眼、V臉的網紅模式設定,以及磨皮過度的面容。
白皙無暇的皮膚、窄小的臉部輪廓、大而無辜的眼神,整個畫面的畫外音都寫著一種討好。
網紅審美,說到底不過是直男審美,「白幼瘦」的追求,也不過是女性主體向男權世界低頭與迎合。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
網戀好幾年的網友面基,照片與真實差別實在太大,在對方身上散財太多的男方感覺受到了欺騙,於是發生了將對方暴打的社會慘案。
追求網紅審美更甚一籌的是,姑娘們將對美的執念寄托在整容上。
前段時間的一個新聞,在藝考的面試現場,馬伊琍直接開問參加考試的女生:你鼻子整的疼嗎?引起網友對網紅臉的討論。
而現實是,整個娛樂圈都正在被網紅臉霸占。
[irp]
高聳的鼻梁、僵硬的臉頰、歐式平行大雙眼、清一水的平眉,這樣的現代網紅審美搭配古風意境,不好意思,別怪觀眾沒有代入感。
而被網紅臉審美綁架的國產電視劇都是這樣的,永遠的平眉、翹鼻、尖下巴三連——
[irp posts=”66849″ name=”史上最爛《倚天屠龍記》,求求你們不要再折磨中國觀眾了”]
不僅娛樂圈,打開社交網站,我們身邊的美女也已經如此雷同。
朋友經常跟我抱怨,他已經很久沒有打開抖音了,因為看來看去,感覺美女們都長一個樣,看完之後也不記得誰是誰。
以前常聽人吐槽韓國小姐的選美大賽,簡直就是人肉連連看,所有選手長得都差不多,沒有一點特色。當下我們的審美,像不像幾年前的韓國。
你以為自己臉盲了,其實不是你臉盲,而是她們整得一模一樣。
每當看到現實中人們為單一的網紅審美趨之若鶩的時候,我都為這種審美的匱乏感到悲哀。
我很認同綜藝節目《奇葩說》里,柏邦妮說過的一段話:
「如果你把你人生的不順利、不幸福、不成功歸咎於我不好看。所以你想通過整容成為人生贏家,這已經不是一個人生贏家的心態了。
真正贏家的心態是:不是我加上這一坨我才可以,而是少了這一坨老娘照樣牛逼。」
[irp]
前一段時間,網上有一個整容上癮的女孩,2年內花了80萬,整容20多次。現在的她,飽滿的蘋果肌,V字尖下巴,高挺的鼻梁,僵硬的表情……
網紅的塑膠感有餘,但是作為一個人的生動感不足。
以前的照片,反而有一種令人識別的舒服、靈動與特別。
二十多次的手術費,已經包含下巴、鼻子、雙眼皮、眼角、顴骨內推……這些還不夠,她還想正骨增高:
不能說網紅臉不漂亮,但是卻充斥著一種審美的單一,而且追求過度容易走火入魔。
在網紅審美的洗腦之下,大家都選擇給額頭填充脂肪,給下巴打玻尿酸,就像網上流傳一張圖,在統一審美之下,網紅臉的側面都是一樣的。
曾經有人問過:什麼時候起,美的定義變成了歐式雙眼皮、鼻梁假體和玻尿酸?看起來立體的五官,也許拍照是好看的,但是現實中要詭異得多。
美是奢侈品,網紅臉不是。
網紅臉更像是快消品,流行物。
放眼望去,大街上網紅臉實在是太多了,但是過目即忘。
[irp posts=”51465″ name=”論「新疆美女」的標準”]
03
微博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掀起一輪八九十年代女神的審美高潮,每當這個時候,評論中都會自發地膜拜那個沒有PS,沒有整容的時代中,女神們各具千秋的神顏。
順便感嘆當下:
網紅臉易現,真正的美難求。
英氣俊朗林青霞
風情萬種袁詠儀
嬌俏可人蔡少芬
仙氣裊裊王祖賢
燦爛奪目藍潔瑛
▲性感撩人邱淑貞
仔細一看,女神的顏值也並非標準審美的「三庭五眼」,「四高三低」,但卻美成一代人的記憶。
之所以八九十年代出大美人,因為相比於當下千篇一律的美感,八九十年代女神的美勝在各具特色,而差異性本身就是一種美。
[irp]
就像ZARA以往的拍攝中一直主張寫實的拍攝風格,照片後期不進行磨皮與PS處理,真實還原模特的皮膚狀態。
就連鏡頭下的雀斑,在西方審美里都是一種美的標誌。很多人不僅不回避臉上的雀斑,甚至特意去紋一個「半永久雀斑」。
VOGUE也並不是首次分享多元審美的認可,比如臉上有很多雀斑的歐美模特Tilila:
白癜風的Winnie Harlow:
噘唇兔牙模二代Lily McMenamy:
這些照片中的模特明顯不符合主流審美的范疇,這正是VOGUE要展現的立場——
審美需要多元化。
難道只有尖下巴、高鼻梁、大眼睛才叫美嗎?顯然很多人無法認同。
都說雙眼皮美,我見過單眼皮的女孩,細長的眼尾擋不住眼神裡的光,這樣的女孩也別具風情;
都說尖下巴美,我見過方下巴的姑娘,人群中行走的姿態,遺世而獨立;
都說高鼻梁美,我見過鼻子沒那麼聳立的姑娘,擁有肉肉的鼻子,一副嬌憨可人的模樣。
這些姑娘沒有尖下巴,V形臉,平行雙,但是她們足夠特別,獨一無二,讓人印象深刻。
模特杜鵑不符合大眾審美,她眼距寬,臉形方,沒有尖下巴,但是她的花瓣唇卻是她的一大特色,成就了她獨特的清冷古典美人的感覺。
大表姐劉雯也不是傳統意義的美人,單眼皮高顴骨,膚色也不算白皙,但誰敢說大表姐不美?
《紅樓夢》里的金陵十二釵,各有各的樣貌,各有各的氣質。
人人都說林黛玉美,可若是所有姑娘都整得和林黛玉一個樣,想必寶哥哥也會瘋掉的。
美與不美,不是由別人來定義的。別人都有的東西,放到你的身上,最多也只能算個標配。
而永遠只追求標準配置的女孩子,也永遠過不上高級的人生。
[irp posts=”9098″ name=”她是劉雯,中國第一位超級名模,第一位登上維密年終大秀的亞裔超模。”]
04
關於審美,我們可能總是活在別人的標準里面。
在追逐網紅審美的標準美上,今年流行平眉,明年流行野生眉,後年又流行彎眉,總是在追逐別人的標準審美,是沒有盡頭的。
我們永遠在追趕別人的標準,而一旦達不到標準你就開始痛苦。
但是流行標準的審美總是轉瞬即逝。所以才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人間慘劇。
到最後只會成為一個沒有特點的跟風者,跟風整容去除了本身的獨特,讓人成一個面目模糊的復制品。
而審美的盲目跟風,多自出於對真正的審美沒有深刻的認知、獨立的見解——
有的只是,對於流行審美的迎合,與自己內心的自卑。
作出行動去改變並不難,難的是她們不理解、也不稀罕於理解不同於主流審美應該傳遞的東西。並且,她一直在抹去關於自己的那部分東西。
迎合和跟風不是根本辦法,從自我的特色里尋找突破,才是審美的不二法門。不管是高矮胖瘦,還是膚色白黑,你活成自己的樣子才是最美,最高級的整容,是活得像自己。
網上看到一段話,覺得說得很有道理:
在中國待久了,會對美有很狹隘的偏見,覺得美就是年輕,是白皮大眼長髮細腿。
一走出去,看見其他國家種族的人,才驚覺美是多豐富的事情。
七十歲塗口紅穿大露背的old lady、裹著頭巾一笑露出潔白牙齒的中東少女、跳弗拉明戈的胖胖女人、皮膚曬得黑裡透紅的南法姑娘、赤腳奔跑在非洲草原上的姑娘,這些都是極美的。
那些美到最後的姑娘,都是活出內在生命力的人,那種生命底色中的生氣勃勃,才是最致命的美感。
這種美麗如此動人,也如此無堅不摧。
[irp posts=”51465″ name=”論「新疆美女」的標準”]
[irp]
[i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