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國際時尚媒體Vogue,日前在ins上發了這條貼文:
Vogue在貼文中指出,這位出生於上海的女孩有獨特的吸引力,挑戰了「the norms of beauty and looks」。
有網友指出,Vogue的這段貼文已經解釋了選用這位女孩的原因。
但部分大陸網民很不爽。
不久前類似爭議是ZARA的模特兒也被嫌「醜」。
以下是部分網民的評論:
以下是支持Vogue的網民評論:
中國時尚博主Regardez對此撰文如下:
多樣且真實的美麗—— 出現在 Vogue 官方 ins 上的人們
我要說的是,審美是一回事,「包容性」又是另一回事,這兩點是不能混淆的。
我們中國有個詞叫「人生百態」,字面上理解是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多姿多彩。
曾經的人們都說,如果你不是高個長腿九十斤,那你別想上 Vogue,現在這種情況還在嗎?
當然在,但是 Vogue 在改變。
去年奧斯卡科恩嫂的演講最後,號召演員們在簽合同的時候記得用「Inclusion Rider」(包容性附加條款),意思就是,主演可以要求劇組人員構成多樣化,除了保證不同族群平等的工作機會,還要體現現實生活的真實模樣。
也就是我們說的「Diversity」。
推進 Diversity(多樣化)的重要意義是,不讓主流聲音來自同一個群體,讓其他人的聲音也要被聽到。
其他群體的樣子需要被看到,我們眼中的世界不能只是一個樣子,這是有害的。
時尚界,以 Vogue 為例,早就在慢慢轉型,最近 Vogue 的 ins 推送裏的人們,除了出鏡人物的種族和膚色更多元,身材完美的美女模特們和真實素人的比例幾乎是一樣的。
點進去如果不看用戶名,你可能都不會意識到這是時尚聖經 Vogue 的 賬號。
連 Vogue 的紙刊,最近基本每一期都有了「人種混搭」 「大碼模特」 「雀斑女孩」 「髒辮女孩」 出鏡時裝大片,這在十年前都是不能想像的。
有人說 Vogue 有時候真的在「假裝很關心這個世界」,但是起碼作為主流時尚媒體,把更多元、更生活化的美麗推到大眾面前這一點,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無論哪個種族,現實中也不是滿大街都是美女,高矮胖瘦,人人不同。我們每個人,無論外表怎樣,只要是真實的人,都有資格站在鏡頭面前去表現自己。
與其用「審美」當藉口綁架自己,讓人都狹隘了,不如用更包容的心看待不同的外表和思想。
就算「很醜」,你不喜歡,幹嘛要批評謾罵?我們都只是人類,不看不就好了?
曾經嗜美如命的 Vogue 都放下身段了,我們還端著幹嘛呢?
Be kind to one another.
時尚圈對東方面孔的「畸形審美」的確存在,但是我真的不覺得 Vogue 在用這個女孩的樣子「代表」亞洲形象。
(原文唯一的形容詞是 singular,奇異特別的意思)
沒有人能代表我們,我們百花齊放著呢。
看完【完整的】Vogue 推送牆,如果從「惡意貶低亞洲人的形象」 和 「展現不同的美」,這兩項中選擇雜誌的動機,我相信多數人跟我一樣會選擇後者。
【每個人都有美麗之處,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
美不美看客自己定奪,但是他們的存在和展現自我的權利是不應該被否認和剝奪的。
也許 Vogue 的存在的意義不再只是時裝內容,也能讓大家看到那個「像自己」的人,也可以上時尚雜誌。
Vogue 都變了,我們也變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