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北京日報
2月18日消息,每5米一盞紅燈,為紫禁城宮牆籠上一層喜慶的紅色光暈。
神武門的匾額被一束光打亮……
18日18時30分許,故宮博物院為即將舉辦的「燈會」彩排,俯瞰紫禁城的最佳位置——景山萬春亭被攝影愛好者占滿。
[irp posts=”62839″ name=”2019元宵節,北京故宮舉辦上元之夜,近百年來紫禁城首次開放夜間入場”]
宮內的燈完成大秀後,有些還將被再利用。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正在乾清宮前展示的天燈和萬壽燈,堪稱故宮最大體量的一組文創產品,結束展覽後它們將被公益拍賣。
今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宮博物院將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紫禁城將首次於夜間面向預約公眾免費開放。
很多想進宮賞燈的觀眾提前在電腦前蹲守,一度故宮門票預約系統被刷「癱瘓」。
趙女士說:「從17日23點半我就守在電腦前,刷出最多的是『502 Bad Gateway』的頁面,偶爾也能彈出登錄界面,但是奮鬥到18日凌晨1點,我也沒預約上。」
不過,也有幸運的觀眾一約即中。
[irp posts=”62882″ name=”故宮燈會沒搶到票?大北京還有19處元宵燈會燈光秀,這裡是全攻略”]
與故宮「燈會」一起火起來的,還有各式各樣的文創產品。
燭影添香的香氛、香薰,以重華宮宮燈為原型設計的鑰匙扣,《歲朝行樂圖》《清明上河圖》等題材的紙雕燈等「紫禁重華鬧元宵」系列文創熱銷。
單霽翔說:「故宮的文創產品不僅要使用,還要添加趣味性。」
[irp posts=”45382″ name=”北京故宮帶頭,中國各大博物館怎麼賺錢?怎麼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
其實,故宮「燈會」並非只能夜賞。
春節前,紫禁城的宮殿亭閣就已經被成百上千盞宮燈裝點起來。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乾清宮前丹陛上下豎起「天燈」和「萬壽燈」各一對。
立天燈、萬壽燈是清代早中期過年最盛大的活動之一,從立到撤,前前後後要使用8000多人力。
按《國朝宮史》記載,每年臘月二十四日安設天燈、萬壽燈。
天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撤出,萬壽燈至正月十八日撤出。
隨著清朝國力逐漸衰弱,道光二十年(1840年)皇帝下諭,此後天燈和萬壽燈停止豎立。
今年,消失了179年的故宮盛景恢復。
為了復原天燈和萬壽燈,故宮研究人員幾經努力,在文獻中查出了天燈、萬壽燈的使用方式、歷史沿革,乃至各部分的詳細尺寸;又在各個庫房中找到了燈身模型、燈聯小樣以及燈桿原件。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介紹,總計找到了尺寸大小不同的緙絲燈聯共7組:其中乾清宮3組,一組是完整的一套16幅;皇極殿4組,均不成套。
尺寸長度多在40至60厘米,最長的一組是皇極殿的燈聯,為116厘米。
復原過程中,也有一些變通。
比如萬壽燈的4根戧木,原長二丈六尺二寸,即8.348米,故宮進行了一定縮短,調小了支立角度,為觀眾留下更多參觀空間。
「展覽結束後,我們希望將此次復原的天燈和萬壽燈進行公益拍賣。全部所得將用於貧困地區的學生們。」
單霽翔說,「故宮計劃為明年春節再製作一組天燈和萬壽燈,並在未來迴圈利用不再反覆製作。」
以下是影片
[irp posts=”63039″ name=”北京故宮,為什麼改變了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