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1日,香港知名水餃品牌「灣仔碼頭」創辦人、「水餃皇后」臧建和逝世,享年73歲。
本文來源: 北洋之家(微信id:bypm2016)
作者:北洋君
對於身在他鄉打拼的中國人,
有兩樣東西稱得上是「媽媽」的味道,
一是陶華碧老人的「 老乾媽」辣椒醬,
還有就是那一包
「灣仔碼頭」的速凍水餃。
說起「老乾媽」陶華碧
大家都十分熟悉,
可很多人還不知道,
「灣仔碼頭」的背後同樣有一位
跟「老乾媽」一樣
有著傳奇人生的女性。
42年前,一位被丈夫拋棄的青島姑娘,
拉著兩個孩子流落香港街頭,
為了能吃飽飯,她推著手推車
在香港灣仔碼頭賣出了
第一碗水餃!
42年後,她從沿街叫賣的單親媽媽,
成為年銷售60億的豪門。
她把一碗水餃做成了大產業,
把中國的水餃賣到了全球各地。
她就是「臧姑娘」 臧健和,
她拒做日本品牌,
更拒絕移民國外,
她始終堅持一個信念,
「總有一天,中國餃子能和漢堡包、
披薩一樣成為全世界的美食!」
可令人悲痛的是,
正月初四,就在我們合家團聚,
一起過年吃餃子的時候,
臧健和女士在香港悄然離世,
終年73歲。
曾有人說:
如果你覺得人生無路可走,
一定讀一讀臧健和,
因為她在逆境中的掙紮和努力,
就是一部跟命運鬥爭的傳奇!
NO.1
凍死迎風站
餓死不彎腰
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東日照五蓮縣,
因為父親遠在台灣杳無音信,
臧健和從小就非常懂事。
5歲起,她就能幫母親幹活兒,
下田撿土豆、剝玉米,
幫著媽媽洗菜做飯,
操持一家的活計!
1959年,全國大面積旱災,
臧健和一家未能倖免,
一年到頭,莊稼顆粒無收。
只有14歲的臧健和
經歷了人生第一次變故。
為了活命,母親帶著她和妹妹離開老家,
一路流浪,一路乞討到了青島。
上世紀60年代青島老城區
為了供養兩個女兒繼續上學,
母親靠縫褲腳賺錢度日。
臧健和後來回憶:
多少次深夜醒來,
母親仍在燈下穿針引線,
雙眼已佈滿血絲。
「我喜歡讀書,但我不能讀書了,
如果繼續讀下去,
媽媽可能就沒命了。
這樣的書,我寧可不讀。」
不顧母親反對,打定主意的她堅持輟學,
應聘到青島一家醫院當護工,
靠日日夜夜為病患
餵藥餵飯和擦洗身子,
撐起了她和媽媽、妹妹的3口之家。
1967年,一家人
在青島終於有了穩妥的住處,
妹妹也有了工作,
22歲的臧健和遇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一位來自泰國的援華醫生。
從小失去父愛的臧健和
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
溫柔善良又愛她的男人,
在母親以及單位同事眼裡,
這是一樁無可挑剔的姻緣,
醫生與護士,
郎才又女貌。
婚禮上突如其來的一場瓢潑大雨,
並沒有沖淡兩人新婚的甜蜜。
短短幾年時間,
幸福的小家添了兩個女兒,
兩口之家變成了四口之家。
1973年,臧健和與丈夫和兩個女兒在青島合影(圖片來源:CCTV10 人物節目)
丈夫多次許下諾言,
陪著她和兩個女兒在青島過一生。
臧健和從沒有懷疑過丈夫的話,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
他們幸福地生活著。
可她怎麼也想不到,
一場重大的人生變故
正在等著她……
1974年,一封從泰國來的電報,
打破了一家的平靜。
丈夫的父親離世了,
家人催他速速回國奔喪。
無奈之下,
丈夫匆匆與妻女告別,
臨行前,他向臧健和許諾:
為母女三人辦手續,
全家在泰國團聚。
臧健和日夜盼著丈夫的信,
可丈夫就像她的父親一樣,
這一走竟杳無音信。
1977年,走了三年的丈夫終於來信,
臧健和辭去醫院的職務,
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
一路奔波,抵達泰國。
可讓臧健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再次見到朝思暮想的丈夫,
才知道夫家竟是泰國的富商,
丈夫子承父業,經營著家族生意,
不僅有了新的妻子,
還生了一個兒子。
突如其來的打擊使臧健和措手不及。
在泰國,「一夫多妻」是合法的,
丈夫雖然說深愛她和女兒,
但也溫柔地體貼第二個妻子和孩子。
臧健和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
比起衣食無憂的生活,
她要的是一份尊嚴和專一的愛情。
(圖片來源:CCTV10 人物節目)
她幾乎沒有任何猶疑,
果斷決定帶著兩個女兒離開泰國,
與眼前的「丈夫」一刀兩斷!
從踏出丈夫家門的那一刻起,
她就清楚:往後餘生,
她必須用自己的雙手養活一對女兒,
從泰國回山東,需要在香港中轉。
站在香港街頭,
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
和車水馬龍的街道,
臧健和心裡充滿了矛盾,
就這樣回山東嗎?
實在無顏面對親人和朋友!
孑然一身的臧健和
握緊了兩個孩子的手,
做了改變她一生的決定:
留在香港!
一個沉重的大背包,
和兜裏的幾百元錢是她全部家當。
她拉著兩個女兒,
不知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
才終於在銅鑼灣租下一間沒有窗戶,
只有四平方米的房間。
兩個女兒問她,
為什麼不回家要住在這裡?
32歲的臧健和
一把抱住女兒大哭了一場。
她發誓好好保護她們,把她們帶大!
由於聽不懂粵語,
臧健和只能做體力活。
為了能養活兩個孩子,
她一天做三份工,
早上8點去茶樓刷碗、洗廁所,
晚上6點到8點去電車廠擦車,
11點去醫院做護工……
雖然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但讓臧健和欣慰的是,
兩個女兒非常聽話懂事,
8歲的大女兒能幫她做飯,
4歲的小女兒會為她按摩。
她給自己打氣:
「 只要能養活兩個孩子,
只要工作要我,我就去做。」
可是命運還是沒有輕易放過臧健和。
一天,她在酒樓拖地時,
被一個年輕人撞斷了腰骨,
去醫院又查出了患了糖尿病。
酒店老闆藉機開除了她,
還扣掉了當月工資。
幸好一名律師仗義相助,
為她爭取到了4500元的工資,
還為她聯繫了香港社會福利署,
幫她申請一份公援金。
自尊心極強的臧健和拒絕了政府救濟,
她說:「吃救濟會失去鬥誌,
孩子也挺不直腰桿做人。」
NO.2
在香港「非法」賣水餃
被警察「逮住」
一天,工友們來家裡探望
正在養傷的臧健和。
臧健和是北方人,最擅長做麵食,
她熱情地包了家鄉的水餃
招待朋友們。
沒想到,所有朋友吃完都誇讚:
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餃子,
完全可以拿到街上去賣呀!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急於掙錢的臧健和有了自己的盤算!
第二天,她花了500元,
自己改制了一輛可以擺攤的手推車,
第三天,她拉著兩個女兒,
去了熱鬧的灣仔碼頭。
幾十年後,臧健和回憶起
第一天賣水餃的情形,仍然感慨萬千。
她站在灣仔碼頭指給記者:
「當年,我就是在第三根柱子下邊擺攤!
從灣仔走到碼頭,
這短短的路是我人生最長的一段路,
我推不開我心裡的這扇門,
最怕的是抹不開面子。」
第一天擺攤,
臧健和一直低著頭包餃子,
「快來吃水餃!香港最好吃的水餃!」
沒有人教,大女兒叫開了,
小女兒則在一旁手舞足蹈。
直到快收攤的時候,
5個學生來到臧健和的攤位前,
各自要了一碗水餃。
「哇,好好吃啊!」
聽到這句話,臧健和一直緊繃的弦
終於鬆弛了下來,
多少年後,
她說:「好好吃啊」這四個字,
是她這輩子聽到的最好聽的粵語,
經常,我們有很多
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但當命運真的將你逼入死角,
才會突然驚覺
其實自己的能量遠遠超乎想像。
一句「好好吃啊」
給了臧健和極大的信心,
一根擀麵杖、一把勺子,一個不銹鋼盆,
一個只有20多厘米長的小案板,
在不足半平米的空間裡,
臧健和開啟了她用一隻只水餃
在逆境中的絕地反擊!
可孤兒寡母創業的苦,
只有經歷過才能知道。
為了避免攤位被警察查收,
大女兒打下手、擀餃子皮,叫賣,
小女兒負責放哨警察和刷碗,
有一次,小女兒和一隻小狗玩耍忘了神。
臧健和被警察逮個正著。
眼看著要被罰款和沒收小推車,
小女兒突然抱著警察的腿大聲哭喊:
「叔叔,你放了我媽媽!
不是她的錯,是我的錯,
是我沒有看好你……」
警察目瞪口呆,
臧健和淚流滿面,
她說:那一刻我心裡像有針紮一樣!
她緊緊抱著兩個女兒大哭:
是媽媽對不起你們!
年輕的警察心頭一軟,
眼眶濕潤了,
冒著被責難失職的危險,
說:「臧姑娘,做你的生意吧。」
臧健和在灣仔碼頭現包現賣手工水餃
警察「法外開恩」放了她們,
並在之後的日子中時不時的「忽視」
這個破舊的小攤。
小小的碼頭就如整個江湖的縮影,
對於買賣人而言,
這裡的競爭絲毫不亞於戰場,
沒有人會因為你是女人便「手下留情」。
在灣仔碼頭這個小攤位上,
臧健和無疑是最勤快的那個,
她說,最快的時候,
自己能一個鐘頭包出1000個水餃!
儘管灣仔碼頭是底層人民
謀生的地方,
但對於自己包的餃子,
臧健和給自己定下三個原則
——高品質,講衛生,聽意見。
做過護士工作的她
將廚具每日以醫用標準去清洗和消毒。
餡料她總是挑選最新鮮、
最入眼的蔬菜和肉,
麵粉也要用最筋道的。
按照港人的口味
取相對油淡、鹽輕而鮮香。
某天,她發現有顧客只吃了餡,
把皮全部留在碗裡,
她趕緊追上去詢問,
對方用地道的粵語回答:
「餃子皮厚得像棉被,怎麼下得了口?」
問題一來,臧健和晚上睡不著了,
她趕緊爬起來做起了改造試驗,
連續幾個晚上不眠不休,
直到做成「灣仔碼頭」獨特的
又薄又爽滑、筋道的餃子皮。
臧健和包出的水餃
形狀像元寶,面皮透明又勁道,
這也讓她的餃子有了顯著特徵,
明顯區別於別家的餃子。
灣仔碼頭「臧姑娘」家的水餃好吃,
好口碑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
臧健和的水餃生意越來越好,
攤位前每天都排著大長隊。
有些人甚至不惜奔赴千裏
只為了一嚐她的手工水餃。
一天,有個顧客說:
臧姑娘,你家的餃子應該取個名字,
不然將來你搬到別處了,
我怎麼找到你呢?
這句話一下提醒了臧健和,
可是,起個什麼名字好呢?
她思來想去,
自己是在灣仔碼頭起家的,
這裡已經成為自己生命中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天,臧健和在自己的水餃攤位前
擺出了一個簡陋的牌子,
上面寫著:
灣仔碼頭北京水餃!
在灣仔碼頭賣水餃賣出名的臧健和
沒有想到的是,
她的命運將再次發生轉折!
NO.3
拒做日本品牌
誓做國人的水餃
1983年的一天,
臧健和的朋友把「灣仔碼頭」手工水餃
帶到了一個高端宴會上。
一位日本富豪的小女兒
平時吃飯非常挑食,
面對餐桌上世界各地美食,
小姑娘都沒有興趣,
唯獨一口氣吃了20多個「灣仔水餃」。
這位富商是當時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
大丸百貨公司董事長,
他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第二天,他就請臧健和過來談合作,
當日商們提出參觀她的水餃工廠時,
臧健和懵了: 「我連個門面都沒有,
哪來的工廠?」
日商的算盤打得很精明,
他們希望用一筆錢買斷臧健和的水餃技術,
拿到日本生產線,
生產成日本品牌的水餃。
臧健和說:我寧可繼續回去擺攤,
也決不能丟了「灣仔碼頭」的牌子。
日本人發現眼前這個女人「不好對付」,
最終,提出以「灣仔碼頭北京水餃」為品牌
進駐超市銷售,
幾番談判,臧健和最終以12.5元一盒,
高於攤點上11.5元一碗的價格成交。
日本老闆說:「你是第一個
也是最後一個敢把批發價
賣的比零售價還高的供應商。」
臧健和心裡清楚,
自己的水餃走進超市,
必須有好的包裝才有競爭力,
這項成本不能省!
臧健和有了第一家水餃工廠
之後,隨著碼頭改建和顧客增多,
她的攤點變成了一間小木屋。
1985年,臧健和拿出自己辛苦打拼
攢下的200萬港元,
建起了自己工廠和水餃專賣店,
並擁有了正式的工商牌照。
之後,合作的商場也越來越多,
八佰伴、華潤、吉之島、百佳等
大型賣場都陸續找上門,
灣仔碼頭水餃佔領了香港大部分的
新鮮水餃市場和
30%以上的冷凍餃子市場。
灣仔碼頭」開始了新的衝刺。
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
後又相繼開辦了三家水餃廠,
「灣仔碼頭北京水餃」很快成為
香港冷凍食品第一品牌。
臧健和說:
我的生意突然像爆米花一樣
炸開了花!
但我永遠記得,
賣出第一碗餃子的時候,
靈魂深處的迴響:
掏錢的人都是自己的恩人,
理應得到更好的尊重和愛惜。
也因此,從第一天賣餃子到現在,
臧健和最最重視的
就是每一個水餃的質量!
1996年,灣仔碼頭水餃
在香港已家喻戶曉,
以臧健和為原型的
電視連續劇《水餃皇後》的播出
更讓她成了風雲人物。
當時,香港面臨回歸,
她周圍不少生意夥伴和朋友
都選擇了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歐洲。
臧健和不僅不走,
她還斥巨資建造了一座1200平方米
符合國際標準的現代化廠房;
為了紀念在灣仔碼頭的歲月,
她更是把專賣店開回了灣仔碼頭。
被問到為何如此堅定,
直爽的臧健和朗聲笑道:
「吃餃子的人在中國,我不走!」
1997年隨著香港回歸,
灣仔碼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與美國最大的冷凍食品生產商
品食樂公司合資,
到內地投資建廠!
生於山東的臧健和有著
濃重的家國情結。
回內地投資建廠,
面臨著回報週期過長的風險,
但她的態度很堅決:
「一定要到內地投資,到家鄉投資,
要為家鄉做事。
我當時選擇合作夥伴的必要條件之一,
也是一定要到內地投資。」
在山東大學設立臧健和教育基金
對祖國和家鄉充滿感恩之情的她,
立誌要做出質量最好的水餃——
引進國際上最先進的質檢系統、
開發營養健康的最新產品;
在內地設工廠時,
臧健和還優先僱傭當地下崗職工,
為他們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崗位……
據新華社報導,
2017年,灣仔碼頭
共有15家大型生產基地
銷售點遍布全國逾200個城市,
年銷售收入超過60億。
今天,中國幾乎每一個地方
每一個超市的冷櫃裡,
都能看到「灣仔碼頭」水餃。
這盤水餃,也有如媽媽的味道,
成了很多人心中共同的味覺記憶。
NO.4
讓全世界的人
都吃上中國的水餃
從天涯淪落人到水餃皇後,
再到傑出的女企業家,
有人說臧健和很有運氣,
當年,沒做任何廣告,
卻有無數人幫她免費宣傳;
她沒有自己的銷售,
卻把餃子賣到了世界各地……
她走的每一步都像是誤打誤撞,
似乎冥冥之中有貴人幫忙。
其實,臧健和真正的貴人正是她自己,
幾十年來,她牢牢堅守著自己
賣第一碗水餃時定下三個原則:
高品質;
講衛生;
聽意見!
2017年,香港回歸20週年時,
新華社記者在臧健和的家中採訪了她。
由於常年疲累,
加上年輕時就患上糖尿病,
70剛出頭的她,不僅需要坐輪椅,
眼睛視力下降很多,
腎功能也受到嚴重影響。
談到自己的身體,
她像說別人的故事一樣輕鬆。
「我還是會在家搗鼓餃子啊,
我喜歡研究怎麼擀皮子最勁道、
蔬菜與肉的比例怎樣
最營養最健康……」
從1977年到現在,
40年如一日,
臧健和一直用心鑽研
如何做出最好吃的水餃。
在她看來,水餃總令人想起
團圓、溫暖、笑臉。
「小時候,跟著媽媽包餃子
給一家人吃;
長大了,包餃子給女兒、給朋友;
後來,我包給13億同胞吃,
想到大家吃到我們的水餃心裡暖暖的,
很有成就感。」
她說:別小看這小小的水餃,
裡面可蘊藏著中國人的大智慧,
無論用粟米和蝦仁、
還是西洋菜和魚肉……
不管你用什麼餡料搭配,
都能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水餃就像中國文化,包容性極強。
對於臧健和來說,
她的夢想很簡單,也很大:
讓全世界的人都吃上中國的水餃。
因為她始終相信,總有一天,
中國的餃子一定
能和漢堡包、披薩一樣
成為全世界的美食!
可這個年還沒有過完,
餃子也還沒有吃夠,
「水餃皇後」帶著她一貫的微笑
離開了……
臧健和傳奇的一輩子,
猶如她包了一輩子的水餃,
包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也在滾水的翻騰中獲得了新生!
她的一生,
是在逆境中敢於絕地反擊的一生,
更是自強不息,
奮鬥不息的一生!
當我們再一次吃美味的水餃的時候,
別忘了這位曾靠包水餃
擺攤求生的「媽媽」……
「臧媽媽」,一路走好!
參考文獻:
新華社,一碗水餃20年的溫度——訪「灣仔碼頭」品牌創始人臧健和;
cctv10頻道《人物》節目;
財經生活頻道《創業資本圈》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