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本文來源: 軍武次位面(微信id:junwu233)

作者: 楊樹

日本為什麼每次都能迅速的崛起?

日本是中國的兩千年的近鄰,步入近代以來,中國和日本都面臨著西方列強的挑戰,差不多同時開始了改革進程。

但日本相繼擊敗清朝和沙俄,一躍成為強國,在二戰慘敗之後在十幾年中又迅速再次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中國的前進卻要遲緩得多。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中日文化相近,人種相似,地理相鄰,然而近代以來一個順風順水,耀武揚威,一個命運多舛,步履艱難。

而且,日本第一次崛起,還是踩著中國發達起來的,這就更令人怒且憋悶了。

為什麼看上去「同文同種」的兩個國家,國運卻如此不同?

如果面面俱到的講,這個話題足以寫出一個幾十萬字的博士論文或專著來,然而紛繁的現象中,也蘊含著樸素的線索。

事實上,日本和中國同屬於工業文明來臨之時的後發國家,在崛起之路上的不同,可以概括為一個基本框架——日本更容易達成國內的共識,而中國則很不容易做到這一點。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從歷史進程上看,中日兩國幾乎同時開始向西方學習,清朝的洋務運動始於1861年,日本的明治維新始於1868年,時間點差不多,中國還要更早一點。

從改革的內容上看,洋務運動更偏重於器物層面,強調要以西方先進裝備來武裝自己,同時在建工廠,造輪船,制槍炮上下功夫,概括起來就是「求強」和「求富」。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明治維新更偏重於制度,企圖效法西方,將日本進行全面改造。

在政治上確立了立憲和議會的基本制度;

訂立了刑法、民法和商法;建立中央銀行和郵政制度;鼓勵西化的生活方式;

普及義務教育;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

概括起來,就是「文明開化」、「富國強兵」、「殖產興業」。

對比之下,可見日本的改革力度顯然更大,其中相當多的內容,是大清無法做到的——

給皇帝立個憲?開玩笑!

訂立洋人那樣的法律?大清不需要律師!

中央銀行是什麼東西?大清有戶部就夠了……

建立新式軍隊?不聽話怎麼辦?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北洋水師已經足夠英勇,但也無法挽回大局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洋務運動最為亮眼的成果北洋水師敗於聯合艦隊,陸軍更是不堪一擊,一敗塗地,大清割地賠款——洋務運動被明治維新完全碾壓。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根本原因在於日本內部變革阻力小,容易達成一致,而中國內部對外面世界的認識迥異,很難達成共識,只能進行最表面的改革。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大清時代,底層百姓渾渾噩噩,中層官僚得過且過,皇親國戚茫然無知。

面對「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普通老百姓的處境與前朝並沒有什麼不同,要改變現狀,要麼去科舉,要麼去造反,中高層被既得利益捆綁,不願意進行任何改革。

不是沒有明白人,但他們數量很少,根本沒有生存空間。

在大清的高官中,福建巡撫、閩浙總督徐繼畬通過傳教士了解西方後,在他所著的《瀛寰志略》中表達了對西方政治制度的欣賞——

「按華盛頓,異人也……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徐繼畬的這段話被刻成碑文贈送給美國,收藏在華盛頓紀念碑中

他還指出,實行議會制是歐洲各國的共同體制,「不獨英吉利也」。

顯然,徐繼畬勇敢地透過表面現象,看到了西方列強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先進性。

但他在當時卻因為「稱頌夷人,獻媚夷酋」,而成了千夫所指的「漢奸」,被罷免了全部官職,後半輩子只能哆哆嗦嗦地活著。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綜合而言,當時的中國人在國家發展道路上很難達成一致——底層老百姓要改變現狀,出路很少。

太平天國、捻軍、義和團,成了他們為數不多的選擇;少數知識分子能開眼看世界,知道要學西方,但掣肘甚多;更多的官僚只想保住既得利益,全力維護「祖宗之法」。

最後,只能在器物層面上進行極為有限的改革。

其實,就連器物層面的共識,也來得勉強。

那些愚昧的頑固派,甚至連火車和蒸汽機都接受不了,即使是謹守「中體西用」的李鴻章,也不得不用馬拉火車來糊弄他們。

相反,日本的改革阻力就小得多,這使得他們能夠進行有深度的改革。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以「維新三傑」為代表的改革派,多出身於中下層

雖然日本在歷史上一直學中國,但實際上從來就沒有真正學像過。

從表面上看,日本的文字、服裝、文化,和中國都挺像,但中日的國情,其實差很多——日本列島支離破碎,人口有限,資源匱乏,更容易形成割據而不是統一。

天皇只是名義上的共主,雖然「萬世一系」,但實質上就是個擺設,這種局面更像是中國的春秋時期。

所以,日本在古代不具備形成大國的條件,但卻在近代陰差陽錯地成就了改革的土壤。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由於沒有強大的中央集權,來自政權的阻礙就遠不如在中國那樣大,中下層的變革要求更容易做到。

各地的藩閥是實際上的統治者,他們跟下層的平民距離並不遠,對外來衝擊的感受相差不多,也沒有大清的官僚那種與朝廷緊密捆綁的既得利益。

對幕府的不滿,對洋人的恐懼和艷羨,很容易地催生出變革的衝動。

日本的藩閥不是強大中央集權之下的官僚,他們是事實上獨立的諸侯,也有相當的實力來實施變革。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表現幕府歸政天皇的《大政奉還圖》

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天皇,能從被推翻的幕府那裡獲得的不小的權力增量,是改革的受益者,同時也是維新和共識的象徵——

倒幕派以天皇為大旗,平民從天皇那里找到了認同感,下層武士找到了效忠天皇的榮譽感,得了實惠的天皇自己更是樂見其成,而幕府這一真正的反動力量反倒是非常孤立,並沒有費什麼勁就被打倒了。

雖然之後還有一些遺留問題需要解決,但大局已經鑄就。

所以,體量小,政權結構鬆散,社會結構扁平的日本,反倒更容易形成共識——

洋人厲害,那學他們!

幕府不肯,還欺負人,那就打倒它!

天皇:幹!

平民:幹!

藩閥:幹!

武士:幹!

幕府:MMP……幹不過,認慫!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如果進行深度改革,清朝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只會利益受損,態度可想而知

但是大清就很難形成這樣的共識了——誰說洋人厲害?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咱只是武器差點嘛!

既然洋人沒那麼厲害,誰學洋人?漢奸才學洋人!朝廷腐朽,打倒?謀反啊!夭壽啊!萬萬不能啊……

所以,大清只能在「火器」上面下點功夫,因為這可能是各階層唯一達成一致的地方了。

其結果正如左宗棠所形容的那樣,明治維新是「操舟跨駿」,洋務運動是「結筏騎驢」,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不過,達成共識不等於達成正確的共識。

日本新形成的體制有利於崛起,卻沒有足夠的糾錯能力,導致日本的共識很快就跑偏了,跑到了靠不斷侵略掠奪的邪路上,被侵華的執念所困,欲罷不能,最後被美國一頓暴揍,乖乖投降……

二戰之後的日本被打成一片廢墟,一度被認為從此就這麼完蛋了。

但日本很快就從廢墟中爬了起來,以另一種形式再次崛起,在八十年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這其中同樣有日本人容易達成共識的原因,而且這一次,日本形成的共識可能比明治維新還要一致。

明治維新還打了兩場不大的內戰,這一次則是沒有二話,全體自動乖乖地跟好美國爸爸。

雖然和平憲法有美國強加的因素,但戰敗的慘狀讓大多數日本人頭腦清醒了很多,形成了要賺錢不要戰爭(反正有美國罩著),「悶聲發大財」的共識,勁往一處使,從而再度崛起,成為經濟規模上與整個歐洲相當的經濟大國。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團結力量大,但團結是有前提的

很多人將中日的差別歸結為日本團結而中國不團結,實際上「團結」所反映的,正是各階層能不能達成共識,以及達成共識的難易,而不是表面上的道德。

從中國近現代歷史看,每當在國家發展道路和方向上達不成共識時,就呈現出曲折反復的折騰狀態,而且往往得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在洋務運動之後,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解放戰爭等,皆因無法形成根本性的共識而引起難以妥協的衝突,只能用暴力來解決。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相反,能夠達成共識的時候也不是沒有,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北伐、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抗戰、七十年代末的改革開放,就是在國家發展戰略上達成了一致,九十年代兩岸的談判達成,保證了兩岸二十多年的和平與繁榮,兩岸人民受益良多。

很明顯,每當各階層能夠形成共識,中國便呈現出團結向上的局面。

日本為什麼能夠兩次崛起?是因為他們更容易達成共識嗎?

進入近代的一百多年來,中國人已經流了太多的血,這也許是一個傳統大國重新崛起難以避免的代價。

今天的我們,應該從歷史教訓中學會以中華強盛為最大公約數,包容並舉,各盡所能,這是中華文明復興的必要條件。

即使是在生活中,這一點也很重要——和你的室友、同學、同事、伴侶……達成最大限度的共識,同樣是保證團結和效率的要素。

還是我們常說的那句話:團結就是力量!但是我們要正確理解團結的實質。

閱讀原文

東京奧運會閉幕,從史上最貴到史上最虧,日本到底虧了多少錢?

xxx

後疫情時代,日本航空公司為了自救賣起了飛機餐,搶進外賣市場

xxx

中國的B站正在日本走紅,但走紅的路子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xxx

美軍退出後,塔利班表態:歡迎中國投資阿富汗,不允許任何人利用阿富汗攻擊中國

xxx

比爾蓋茲夫婦「沒有」婚前協議,離婚後1300億美元財富怎麽分?

xxx

今天美日會面,「完全是談中國」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