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察言觀數 (微信id:focus_data)
註:以下均為2018年數據,為保證隱私,做了匿名化處理。
@everwanna
211高校行政崗,中部省份,正式編制,工作兩年,某權利部門科員。
薪水:每個月到手薪水大約4000左右,年終績效薪水2.5萬。
房子:住房公積金每月500多。
加班薪水:由於部門特殊,經常有加班薪水,加一天大概發1000左右,也算隱性福利了。
全年到手差不多11-12萬,能拿課題報帳等。
社會地位而言,女性較高,男性較低。
工作也的確更適合女性,只能慢慢熬,爭取評職稱,多拿課題。
目前學校跳槽率逐年升高,招不到人的現象也逐漸出現。
我也想跑,可文科感覺跑不掉的感覺。
@ryd994
廣東,非珠三角城市,普通二本,副教授。
正常薪水月薪到手8800,另供積金2500,績效薪水根據你課時量,50元一節,正常每月3000元課時費左右,全部加起來每月14000左右,每年約18萬,科研看每個人的能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也是高校教師的現狀。
總結:平淡生活耐心過、科研決定生存狀態。
@Ramsden
中部省會城市,大專行政崗,碩士有編,每月到手大概5500,公積金雙邊約2000,年底約1萬的績效,次年3-4月發一波大概5~6萬,每年住房補貼約7-8k,子女有醫療救助,還有其他一些補貼,加上公積金年到手約16萬,跟同年進來的教師崗收入差別不大,崗位工作比較飽滿,但不用加班。
@gsls200808
中山大學專職科研崗,海外博士畢業,專職副研究員,合同上寫的24-27萬。
來報導的時候就慢慢開始覺得不對勁,首先沒有安家費和科研啟動經費;其次,招的所謂的專職科研人員暴多,一年都快上千了;然後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校完全不管你的住房問題,沒有公寓給你住,在外面租房也沒有補貼,人事處就是一句話,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薪水中。
等到第一個月薪水一看,實際到手薪水才9000多。
打電話到人事處一問,說是單位幫你交的社保、醫保、住房公積金和其他的保險統統算在合同里面,加上還是第一個月是實習期,只發80%的薪水,就這樣被套路了。
而所謂的文章獎勵和團隊獎勵統統要看人老板的意思。
學校除了12個月薪水,一點都不會多出。
合同給你簽了三年,至於三年後怎麼說?
學校說的是可以繼續續聘三年,或者公平地參加副教授的競聘。
而普通崗參加副教授競聘都是走另外一個途徑,多數是青年百人,海歸博士後。
後來學校督促新入職的專職科研人員轉成博士後,學校的郵件中甚至說出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究其原因,國家對於博士後的扶植日漸增多,博士後基金這一大塊肥肉中大眼紅。
另外,廣東省公布補助博士後15萬一年,轉了可以減輕學校的負擔。
個人建議,無論是土鱉還是海龜,想回國在高校工作的,還是建議大家去拿一個像樣一點的教職,高校里的專科科研崗真的是坑!
@Bayesian11
成都某高校小行政一枚,月發6509.92,年發78119.04(科員水平)。
如果沒房學校免費分單身宿舍住,買校內住房5000 每平,上班8:30-11:30,14:30-17:30。
上班期間主要在看書,偶有一兩件事需處理,下班較早無事。
寒暑假和學生一樣,但需值班1~2天。
由於單位長年招不到人,幹部梯隊建設不足,後繼只有我一個年輕人,現單位擬提拔為副科,但自感在高校中,知識水平欠佳和多方面不足,正在努力刷學歷和學知識中。
@wlwang0618
合肥工業大學,新進講師是基本薪水到手1397,津貼5700,津貼里頭包含前兩年的博士補貼1000,所以,前兩到三年是7000到手,往後如果沒評上副教授,就少1000了。對了,公積金是共2300。
@PalmerDuke
北京某985行政,院聘,沒有公積金,五險很低。
一個月到手6000左右。13薪。
好處:人際關係簡單,有很多時間學習;基本都是正點上下班,可以吃食堂;沒有公司里那麼大壓力;可以更好規劃以後的發展。
壞處:錢少,和同齡人剛工作的收入接近,時間越久,差額越大。
@longway126
藝術類碩士,女生,第一份工作在魔都民辦院校擔任專任教師,月收入4000元左右,年終3000元,逢年過節每次禮物券約200元,租房3000元/月。
工作一段時間後,因學校壓榨嚴重,完全不把人當人看,身心俱疲,遂辭職。
家里蹲近一年,快放棄找工作準備考博時,終於收到公辦院校offer。
目前月薪6000左右,福利和績效薪水尚可,學校整體氛圍令人舒心。
@xiqingongzi
帝都985高校經管副教授,每月校內基本薪水稅前包括崗位津貼10400,稅後8200。
公積金1400。商學院補助績效金每月32000,稅後25400左右,每個月都有浮動。
房補每月5000,稅後4800,年終獎平均到每月9500,稅後大概7200。
教授MBA額外津貼平均到每個月6000-15000。
加起來每月稅後5-7萬。
目前還在申請國家級人才頭銜和特別津貼,申請到了以後年終獎可以多30萬。
另外有每年學院的旅行經費以及國家專項科研經費每年15萬左右,需要申請和結題。
@calcitum
2015年普通二本大學畢業,在北京一所技工院校做專業教師,有編制,現入職三年,薪水每月到手平均5000左右(班主任費 課時費等),每年節日補貼共4000,年底獎金2w5左右,北京市補貼1w5左右,績效獎2w5左右。
@yiming
西南省會,獨立二本院校,剛入職基本薪水2500,五險一金加起來7、800吧,還有飯補交通補貼每個月300左右,還有碩士津貼300,工齡薪水幾十塊;如果課很多有超課時,年終會有點獎金,其他年終最高超不過4000;中級職稱評了聘了基本薪水多個小一千。
今年漲薪水了,年薪制,大概中級職稱年薪8w左右,五險一金每個月扣1000左右,不發全,發一部分,其餘要拿看到年終考核。
@yangzhezjgs
碩士畢業後在山東淄博某高職入職一年,有編,基本薪水3800左右,50課時/月,課時費1600左右,五險一金差不多1200,實際到手4500上下,講師6000左右,副教授8000左右,正教授有時過萬。
學校提供單身宿舍,吃飯象徵性給點錢,可是看不到未來,正醞釀辭職讀博。
@kjdskd
本人小碩一枚。
入職廣東珠三角地區某民辦二本B,就是省外的三本,助教職稱,每個月發到手5000 ,餐補每個月200,交通補貼每個月300左右。
年底發一萬八。
帶論文還有監考費節日費都不提了,加起來也沒多少。
一周十二節課。
@nimr
北京某211輔導員,收入分國發、校發和部門發三個部分,我是入職4年,校發4000多,部門4000多,國發2000上下,前陣子開始學校每月發一筆補貼,2000多,所以每個月到手一萬來塊。
有的部門有錢自己發過萬的也有,所以基本上在1萬-2萬左右。
@joyhub2140
新辦本科院校,專任教師。
碩士畢業就來了,很多老教師也是碩士,近一兩年要求博士。
助教每月打卡薪水大約3千,一個月飯補3百,年底勞務費7、8千,科研另算。
13、14薪,還有精神文明獎什麼的加起來一兩萬吧。講師每月薪水比我高一千左右,當然公積金也高。
@tatelucky
江蘇三線城市,省屬公辦專科院校,工科,本碩車輛工程,剛評上講師,正常到手4800 ,比其他同級院校少。
但據說全省都是統一的,差別就在津貼和公積金。
每月津貼發放是應發額70%,剩下30%年底一次性發放,加上年終考核和決算能有個2w 。
公積金實際入帳3900 。
剩下就是超工作量課時費,監考費,班主任費,自助津貼,比賽培訓,亂七八糟多少沒算過,太碎了。
@azhangbing
211高校講師,每月到手7千多,年底一般發3萬左右,公積金2000多,然後獎勵和基金什麼的能有個幾萬吧。
不過福利也好,1:能夠完美解決孩子上學問題,幼兒園每個月只要交400塊,相當於免費了。
2:學校有福利房,每平米3100元,周邊房價大概1.5萬吧。
@WooYou
雙非大學副教授,每年收入稅後20萬左右,薪水 績效 獎勵 各種其他錢,均合理合法。
首先是薪水,薪水卡上發的真金白銀,7000一個月;公積金2500一個月;其他什麼保險什麼幾百塊,也就是說拿到手7000,總收入10000。
其次,年底績效,我們的薪水和績效比一般是7:3左右,也就是每年年底至少2萬到3萬的基本績效。
這樣算是不是基本上躺著就是到手10萬一年吧。
最後,波動最大的是獎勵。
發文章,一區是兩萬,二區1萬;項目獎勵是面上4萬,重點8萬。
現在博後都要20-40萬,當老師的這麼點錢還多嗎?
@waytoe
211高校行政崗工作,教育部直屬學校。
薪水:每個月到手的錢分薪水和津貼,合計大約4500左右,年終會發全年績效薪水,加一點年終獎。
房子:由於在校內沒房子,會發房補,住房公積金非常低。
全部收入:全年實際到手接近十萬。
我們學校的行政薪水在全省的高校里屬於偏低水平。
醫療:醫保改革以後所有正式編制都拿公務員醫保。
寫一點建議:
男生,工科商科等熱門專業,不要來這里,收入低,而且行政崗里偏技術的崗位最不受重視,行政崗的文科男生中最多的是學教育學,行政管理,歷史,地理這種外面難找工作的專業,這些人大部分在校的時候是學生幹部,能說會道看人下菜打破頭留在了學校里,最後當主管也大部分是這種人。
女生,沒有特別大的抱負或者要賺錢養家的,學校行政崗不錯,進來就要有思想準備,一輩子幹得最好也只能當副手,但是過得滋潤舒服,說出去也體面。
@chibupang
碩士,省會城市,985行政,底層新人,到手薪水+房補+年終獎約16~17w,公積金約2w,有完整寒暑假,福利房末班車已經錯過,基本肯定不再有。
感受就是很輕鬆。
身體輕鬆,心情輕鬆,有非常非常充足的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我本碩都就讀於這所學校,很順利留在母校工作,各方面都熟悉。
人情簡單,收入穩定,感覺自己無論從心態還是外貌都一直處在學生時代的延續階段,對女生來說可能真的是比較抗衰老的工作吧。
@freedomSky
碩士,無編,工作6年,985高校,與中外合作有關的工作,主管同事有的是外籍,對外語也有點要求,沒有寒暑假。
剛工作時12年時候每月到手4000多,年終一個月薪水,薪水遞增,到現在,職位也上升了一點,每月到手一萬多,全年加上年終稅後能拿到16萬左右,有商業保險。
工作時忙時閒,主要工作內容是大大小小的溝通、協調、後勤安排,費心但不太費腦,對為人處事、周全部署這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但對知識發展促進不大,工作久了有種溫水煮青蛙的感覺,從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感不大,但是我有的同事也樂在其中。
@huangdayu
廣州985高校行政,雙985碩士畢業,正式編制,薪水一年約10萬,沒有集資房買,在學校租房房租也很高,附屬學校就讀條件也很苛刻,並不是正式工就一定會有,基本沒有福利,年終也沒有,2年基本上沒有按時下過班,差不多都是朝8晚9,工作強度和壓力都很大,每天義務加班也做不完工作,沒有一分錢加班補貼,主管提奉獻,24h待機,隨時有人會掛電話問工作的事,出問題需要擔責任。
就是說出去工作體面好聽吧,其實壓縮得沒有個人生活時間,回家累癱,基本學不到東西,跟同齡人差距越來越大,還處在學校里鄙視鏈底層。
@yipkwong
中部211副教授, 國家和學校給的錢,到手7000塊左右,年底學校有1W多的崗位津貼績效以及學院的5000塊獎金,這些一年有10W。
課題組一般每年有3萬左右;學校的公積金和住房補貼包含自己交的有2.2W左右;每個比較大的節日都會有一些小東西發放,遇到國慶中秋會給大幾百元的超市卡,一年一共1500左右。
不用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屬於公費醫療,僅需付藥費的10%即可。
把所有的算上,淨收入大概16-17W左右。
@surefly
上海,某985211高校教輔,院聘進來,無編制。
薪水包括基本薪水和月度補貼,到手稅後6000,年終獎3.5萬。
行政人員就是服務教授們,為他們辦理一些他們不願乾的繁瑣的非科研事務。
幹了一年,不想再服務下去了。
工作清閒,基本上上班時間就可以做完,不會影響其他時間。
@green15
本人17年博士畢業,現在某二線城市985任師資博後,每月到手一萬二,公積金一千,但是科研壓力比較大,非升即走。
房價大概10000 ,目前月供5000,壓力不大。
@xplorewhat
隨著民辦教育的不斷發展,高考人群需求的變化,教師已經不在是稀缺資源了,你辛辛苦苦985211殺進體制內,也有人函授自考成人本轉身入民辦,都是手持高校教師資格證。
民辦院校又趕上職稱評審權下放的春風,一年能培養幾百個講師、七八十個副教授(民辦沒有職數限制,當然也不兌現退休待遇,但實打實都有講師證)。
以後吃飯做一桌子,那些以前的中等生,都是某某獨立學院或民辦高校教授副教授的,就你一個雙一流的青椒,實在很難看的,就算你知道內幕,但家長們不會懂的。
在市場競爭中,部分公辦三流高校都面臨著生源危機,青椒福利待遇和成長受到壓力更大,連最基本的社會地位都被稀釋了。
@SkyHive
我導師別墅的三號門後院停著一架直升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