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的中國人如何過年?現在就告訴你答案

本文來源:新華社(微信id:xinhuashefabu1)

春節,漂泊在外遊子歸家的節日。

除夕吃團圓飯,新年走訪親戚,參加各種春節習俗活動,讓遊子在外一年來的付出都變得值得。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古代春節的盛況會是怎樣?

如果春節期間能穿越時空,回到過去體驗古代的春節習俗與傳統,那該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呢?

一、回到北宋過春節,體驗彼時年味

中國春節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初期,春節在古代被稱為歲首、正旦、元旦等,將正月初一稱為春節是民國成立以後才開始的。

作為歲首新年,春節已經走過至少三千年的歷程。

中國春節是一年中最重大、最熱鬧的節日。

據史籍記載,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重陽及春秋社日、冬祭臘日等傳統節日,大都在漢代形成定制,此後沿襲兩千多年以至今日。

但是真正具有世俗意味的節日應該是從宋代開始的。

到了宋朝,經濟、文化達到了封建時期前所未有的巔峰,看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我們大體能感受到北宋的繁榮程度有多高。

在春節儀式中,禮儀與表演是中心。

在宋代,朝廷會舉行正旦“大朝會”,天子受文武百官和各國使臣朝賀,觀者如堵,非常熱鬧。

對於普通民眾,春節是一個充滿許多娛樂活動的假期。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會在門上貼門神,並寫桃板掛於門首,稱為桃符(後來演變稱為春聯),以驅鬼辟邪。

黃昏之後被稱為除夕,也稱歲除。除夕之夜要守歲,人們坐在一起,等待新舊年交接時刻的到來。

到新年早晨,百姓們穿上新衣,往來拜節,並燃放爆竹。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京城張燈五天,各地三天,城門弛禁,通宵開放。

節日期間,京城的士民群集御街,兩廊下歌舞、百戲、奇術藝能鱗次櫛比,樂聲悠揚。

還有人表演傀儡(木偶戲)、魔術、雜劇、講史、猴戲、魚跳刀門等節目。

大紅喜慶的燈籠,墨香四溢的春聯,熱氣騰騰的餃子,寄寓生活吉祥如意;貼窗花、請門神、拜祖先、走親戚,祈豐收、等風俗活動,祈願來年生活蒸蒸日上。

春節裝滿了中國人對家的眷戀。

這不僅是季節轉換的標誌,更表達了人們對生活寄予美好希望的意義。

二、數字化時代,傳統文化如何融入到年輕一代的生活當中?

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在一些地區的廟會和祭祀等習俗雖有所變化,但節日從來不是一潭死水,傳統節日在數字化的今天如何煥發活力,讓“中國年”呈現新的模樣?

以北宋歷史為背景,由網易出品的遊戲《逆水寒》,今年在遊戲中高度重現了古典“中國年”,正是數字化還原傳統習俗的一個良好開始。

為了生動再現北宋的過年氛圍,《逆水寒》的製作人員幾乎翻遍了《東京夢華錄》《夢粱錄》《武林舊事》等兩宋史料,從衣食住行、市井宮廷等多方位研究宋代的生活細節,用複原歷史的嚴謹態度為指導,在遊戲的虛擬世界中繪製了一幅幅生動而喜慶的北宋生活畫卷。

過年期間,遊戲內上線包括新年慶典,節慶玩法,元宵花燈節等一系列節日玩法,借助優秀逼真的遊戲畫面,復原北宋民俗市井生活,帶給玩家充滿民族傳統年味的新式娛樂體驗,讓玩家一睹一千年前中華民族輝煌繁複的春節禮儀慶典。

春節期間的活動,真實再現了北宋鼎盛時期首都開封的過年景象。

像節慶里各類傳承習俗的事件:串門拜年、燈會夜遊和爆竹煙花等事件都會依照北宋習俗,在遊戲中出現,將年味推向極致。

元宵慶典,則完全復刻自北宋汴京城的花燈節,全城張燈結彩,同時再現大量已經失傳的古典民俗,例如女子相撲。

春節期間的趣味小玩法,還能讓大家接觸到中華民族傳統習俗中蘊含著的文化典故,寓教於樂,不忘傳統。

靠著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逆水寒》讓我們在享受大宋年文化節的同時,也找回了流淌在記憶中的傳統年味兒。

閱讀原文

本來就是公務員的《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到上海市政府上班了

xxx

正黃旗是哪來的自信?

xxx

聊一聊精神病人張獻忠

xxx

中國人口2000年

xxx

我去成都的大三國志展,看拍向亂世的兩塊磚頭

xxx

民國時期,為什麼官民都只認貨幣「袁大頭」?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