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興的人血生意:半年9700萬收入,一半是淨利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微信id:nbdnews)

記者:陳星、張懷水

編輯:胡健

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獨家報導了「上海新興生產的人免疫球蛋白因愛滋病抗體呈陽性被停用」事件。

2月6日晚間,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稱,上海藥監部門正對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相關批號靜註人免疫球蛋白開展全面調查

市藥監部門立即組織執法人員和專家進駐生產現場,開展調查處置,控制企業所有相關生產和檢驗記錄,對產品抽樣送檢,並已要求企業停產,啟動緊急召回。

上海新興醫藥公司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公司管理結構怎樣?背後控股股東是誰?在國內血漿制品行業有著怎樣的地位?

帶著一系列的疑問,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詳細梳理公司背後的「關係」。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系國家血液制品定點生產企業,主要從事血液制品的生產和銷售,現由中國醫藥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醫藥)控股管理。

目前上海新興產品種類和數量在國內同行業中居第二名,原料血漿的綜合利用率高。公司年設計原料血漿處理能力達300多噸,在國內同行業企業中居於前列。上海新興曾涉及兩項處罰,其中一項為產品未按規定實施GMP。

根據中國醫藥2018年半年報,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資產規模37518.5萬元,營業收入9712.34萬元,淨利潤4907.33萬元,淨利率高達50.5%。

「兩步走」進入中國醫藥

工商註冊信息顯示,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王朝龍。註冊地址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洋涇路518號。該公司屬於非上市、國有控股。

上海新興成立於2000年8月,由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等單位共同發起,在原解放軍總後衛生部上海新興血液制品研究所基礎上改制而成,註冊資本1.64億元。

彼時,上海新興第一大股東為新興集團,持股比例51.83%,第二大股東為廣東梅雁吉祥實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梅雁」),持股比例24.39%。

但這一持股情況近年來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2009年11月,新興集團與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公司重組,成為通用技術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新興也同時隨新興集團整體重組並入通用技術集團。

而昔日上海新興的第二大股東—-廣東梅雁,於2015年也退出了上海新興的「舞台」。一家叫中國醫藥的公司出現在了上海新興股東名單上,以現金方式收購廣東梅雁持有的上海新興24.39%股權,成為上海新興的第二大股東。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國醫藥是何許人也?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醫藥的第一大股東是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對其持股比例達到41.27%。由此可見,對於上海新興而言,中國醫藥也並不是外人,同樣都是通用技術集團旗下的子公司。

兩年以後,也就是2017年,上海新興易主,控股股東由新興集團變為通用技術集團醫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控公司)。

年報信息顯示,2017年10月,新興集團持有的上海新興51.83%的股份被無償劃轉至通用技術集團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此時,上海新興第一大股東由新興集團變為醫控公司。至此,上海新興主要股東持股情況為:醫控公司持股51.83%,中國醫藥持股24.39%。

而第2次股權調整發生在2018年。2018年5月,中國醫藥再次發布公告,收購醫控公司持有的上海新興26.61%的股權。完成本次收購後,中國醫藥持有上海新興51%股份,成為上海新興當前的控股股東。

理清上海新興的「前世今生」,我們再來看下與上海新興存在密不可分聯繫的另一家公司——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或許,我們就會對上海新興與醫控公司和中國醫藥之間的關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通過梳理企查查公布的信息發現,上海新興曾經的控股股東新興集團、醫控公司,以及當前的控股股東中國醫藥,這3家公司均為通用技術集團的子公司

而且,該公司對醫控公司和新興集團的持股比例均達到100%,對中國醫藥的持股比例達到41.27%。由此可見,上海新興背後真正的「大老板」應該是中國通用技術集團。

而通用技術集團在醫藥領域頗有影響力。公開信息顯示,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75億元,是以醫藥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之一。業務領域涵蓋醫藥工業、醫藥商業、醫藥國際貿易、醫療設備融資租賃、醫院投資管理等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2017年,集團醫藥工業在全國排名第51位,醫藥商業在全國排名第7位。集團在該領域擁有2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中國醫藥和環球醫療。

下設4家全資控股血漿公司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上海新興經營範圍包括,醫藥保健品、生物制品、中西成藥、醫療器械及其「四技」業務,衛生敷料等。

據新興醫藥官網介紹,公司於1999年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投資1.7億元,建成了目前亞洲一流的血液制品生產基地,年設計原料血漿處理能力達300多噸。公司產品種類和數量在國內同行業中居前二名(目前,國內血液制品產品種類生產數量最多的是華蘭生物,共12種),原料血漿的綜合利用率高。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目前,上海新興對外投資仍然存續的企業有4家:台州新興血漿有限公司、三明新興血漿有限公司、餘幹新興單采血漿有限公司、懷化新興原料血漿有限公司。投資額分別為1000萬元、1000萬元、1012萬元、1384萬元。

上述4家企業經營範圍均有采集供應血漿,除懷化新興原料血漿有限公司外,其他3家血漿公司的經營範圍還有乙肝特免血漿、狂犬特免血漿等。

2018年8月30日,中國醫藥發布公告稱,上海新興所屬三明新興血漿有限公司(將樂新興單采血漿站)收到福建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簽發的《單采血漿許可證》。將樂新興單采血漿站已經核準登記,準予執業。有效期限自2018年8月7日至2020年8月7日。

中國醫藥表示,將樂新興單采血漿站自取得《單采血漿許可證》日起可以開始采漿,將進一步提升上海新興原料血漿供應能力,提高其盈利水平,將對公司長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隨後與上述4家血漿公司取得聯繫,其中,三明新興血漿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在未接到上海新興醫藥通知之前,不能接受媒體採訪。「我們是上海新興醫藥全資子公司,接受媒體採訪必須要得到上海新興醫藥的授權。」

記者打通另一家餘幹新興單采血漿有限公司電話後,對方工作人員表示:「我們現在有點忙,請稍後打過來。」隨即掛斷電話。記者隨後多次撥打均無人接聽。

而懷化新興原料血漿有限公司工商註冊信息公布的電話,記者多次撥打均處於無人接聽的狀態。

記者隨後嘗試與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聯繫,但電話已經處於無法打進的狀態,只要撥通號碼,立刻自動掛斷。

公司涉及多起法律糾紛

記者注意到,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和2016年曾遭遇多起法律糾紛。公開信息顯示,上海新興醫藥包含5起法律訴訟信息和2起行政處罰信息。

其中,滬食藥監(總)罰處字[2016]第2120160001號行政處罰書內容顯示,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於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南洋涇路518號生產人纖維蛋白原的過程中,沒有對產品質量潛在影響進行評估,就在未增加組份的情況下,變更了半成品配制中稀釋原液所用的溶液。

對此,2016年3月,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依據《藥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條對上海新興做出警告處罰。

處罰內容包括,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和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的資格。

懷化市環保局網站顯示,2014年,懷化新興原料血漿有限公司違反環評制度,根據《湖南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第五條、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被處以罰款處罰,目前已執行到位。

除此以外,上海新興醫藥還涉及5起法律訴訟糾紛。包括「張宇梅訴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勞動合同糾紛案」「楊寶生與王建平與公司股權糾紛案」等。

人免疫球蛋白市場蛋糕巨大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生物制品批簽發年報》顯示,2017年共有23家企業的靜註人免疫球蛋白(PH4)獲簽,共簽發694批,簽發量10738196瓶,折算後瓶數為10656664瓶(2.5g/瓶)。

而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顯示,2013年至2017年間大陸靜註人免疫球蛋白簽批量五年間期間增長了70%左右。

藥智數據統計顯示,靜註人免疫球蛋白市場前景很好,近十年來一直在快速遞增,而近兩年增速最快。

2015年靜註人免疫球蛋白年度銷售額僅54.91億元,到2016年該藥物的銷售額達到了66.08億元,同比增加20.3%。

與此同時,該藥品目前尚無進口,在生物制品企業嚴格限制的當下,巨大的市場蛋糕觸手可及。

從近兩年簽批占比來看上海萊士、華蘭生物、天壇生物以及泰邦生物占據了全國約65%的市場。

藥智數據顯示,從靜註人免疫球蛋白歷年銷售情況看,上海新興排在第19位,而其2016年銷售情況,排在全行業第20位,所占市場份額有限。

▲資料來源:藥智網

盡管如此,上海新興的財務數據依然亮眼。根據中國醫藥2018年半年報,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資產規模37518.5萬元,營業收入9712.34萬元,淨利潤4907.33萬元,淨利率高達50.5%。

閱讀原文

林書豪確診新冠肺炎,有打過疫苗。微博湧入3.7萬留言鼓勵,熱搜第一

xxx

沒有童年、跳水滿分的14歲全紅嬋正獲得各地旅遊邀約,「終身免費遊」

xxx

在中國,如果從3歲開始準備,幾歲可以當上奧運冠軍?

xxx

在人潮爆多的廣州火車站旁開小超市能掙多少錢?

xxx

扳倒吳亦凡的「都美竹」正被多間公司搶注商標,還有人註冊了「吳簽」

xxx

吳亦凡被捕後,微博砍掉他的「超話」、多個官媒發聲;律師:若判刑將在國內服刑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