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糾紛的九個核心問題促使中國改革,有些容易有些極難

此文近日在微博引起許多討論,角度比較獨特。

本文來源:用戶駱駝到獅子

作者:獅子之桑提阿果

2019年1月底,中美高級別官員在華盛頓進行了為期兩天開誠布公的談判,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主要內閣成員在白宮會見了劉鶴副總理及中方其他談判成員。

隨後,新華社發布了《中美雙方關於貿易談判的聲明》,美方發表了中英文的《關於與中國談判的聲明》,雙方表達雖然有一些差異,但主要議題和核心內容基本相同。客觀的講,中方聲明更體現了外交辭令的特點,美國聲明的內容更加清晰,

美國的《關於與中國談判的聲明》,就發布在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官方微信上。這個微信,因為美國政府停擺,從2018年12月24日至2019年1月17日,停止更新25天。重新開張兩周後,就發布了這個重磅消息。

中美前五輪貿易談判後,雖然美方相繼公布了談判的議題與主要內容,但每一次都是欲遮琵琶半遮面,欲言又止,而中方的表述總是與美方有一定的差異。

所以,很多中國人對中美貿易糾紛的議題與核心問題一直不太清楚,有時只能從中美政客的談話中進行推測,得到的消息大多是碎片化的,最後的結論不太準確。

但是這一次,美國大方的把談判涉及的核心議題亮了出來,並通過權威渠道向世界公布。

這一次,讓無數中國人寢食難安的中美貿易糾紛的核心內容終於水落石出,他們再也不用盲人摸象般的猜測。

這個信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美雙方開始直面矛盾與問題,再也不用遮遮掩掩、各說各話、假裝聽不懂,現在雙方都表示聽懂了對方的真實意思,也知道對方的真正要求。

今後,中美貿易談判只剩下兩件事可做:

一是中美專業談判團隊就細節問題討價還價,擬定最後的協議文本;

二是中美最高領導人做出政治決斷。雙方不再需要使用外交語言,夾槍帶棒的互相攻訐,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國內主流媒體可能會在貿易談判這個問題放低聲調。

美方公布的聲明中,中美談判涉及的議題有8類:

1、美國公司被迫向中國公司轉移技術的方式;

2、中國需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執法;

3、美國公司在中國面臨的眾多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4、中國對美國商業財產的網路盜竊造成的危害;

5、包括補貼和國有企業的市場扭曲力量如何導致產能過剩;

6、需要消除限制美國向中國出售制成品、服務和農業的市場壁壘和關稅;

7、 貨幣在美中貿易關係中的作用。

8、雙方還討論了減少美國對中國巨大且不斷增長的貿易逆差的需要。中國從美國農民、牧場主、製造商和企業購買美國產品是談判的一個關鍵內容。

聲明表示:「雙方願意參與所有重大問題的良好意願,並且各談判會議以富有成效和技術性的討論為特點,討論了如何解決我們的分歧。美國特別關注在結構性問題和減少赤字方面達成有意義的承諾。雙方同意任何決議將會完全執行」。

這一段話,內容十分豐富:

一是雙方都認可談判的核心議題;

二是通過多種會議進行了談判,討論了具體問題;

三是美方說出了自己關心的重點,那就是中方「在結構性問題和減少赤字方面的承諾」;

四是如何監督協議的執行。

第四點是美國從中國加入WTO的後表現中吸取的教訓。

美國一直認為,中國沒有充分履行當初加入WTO的承諾,而對中國不履約的行為,美國卻沒有辦法應對,WTO的爭端機制也根本不管用。

吃一塹長一智,這一次,美國人不想在一個石頭上摔兩次跟頭。

美國人在最後重申了達成協議的期限:2019年3月1日。如果彼時不能達成令人滿意的結果,美國關稅將會增加。

這次談判意義重大,中方已不再打太極、繞圈子。今後,雙方將就上述8個議題,加上協議執行的監督措施,共9個議題進行專業談判。

展望未來,相信雙方都有自己談判的底線,也都會有選擇性的作出一定的讓步,未來的結局確實值得期待,因為它會影響每一個中國人的現在和未來。

第一個議題:強制技術轉讓,容易達成協議。

因為,中國已在這個方面展現了行動,做出了充足準備。

2018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草案進行了首次審議。最初文本始於2015年的外國投資法,其立法突然在今年進入快車道,並悄然變成外商投資法。

這個法律必然會在2019年通過。它既涉及到外商投資,也會涉及到外國技術轉讓的規定,其中,第22條規定:「國家依法保護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知識產權,鼓勵基於自願原則和商業規則開展技術合作,技術合作條件由投資各方協商確定,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制轉讓技術」。

有了這個法律,強制轉讓技術的問題迎刃而解。

第二個議題:知識產權的保護,容易達成協議。

多年來,中國一直強調知識產權保護,也修改了不少法律法規,但執行上、司法上有很多問題,對知識產權保護確實不力—-不僅採訪外國知識產權保護有問題,對自己國內企業與個人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千瘡百孔。

在中國當前的發展階段,亟待在立法、執法、司法等全鏈條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利於長遠發展。

近期,中國宣布,最高法院成立知識產權法庭,並從各地抽調相關法官到最高法院,迅速進入實質運作階段。

這是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個強烈信號,也是回應美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強烈需求。

第三個議題: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不太容易達成協議。

與美國相比,中國關稅過重,有目共睹、不容否定。

雖然關稅與非關稅壁壘並不是核心問題,更非難題,應該可以解決,但是一步到位的難度卻很大。

降低關稅,對中國普通民眾肯定有利,因為他們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進口商品,同時也對美國出口商品有利,唯一受損失的是中國相關企業與國家財政收入。

降低關稅後,國家收入肯定受到一定影響,卻不會傷筋動骨,政治上應該能夠做出相應的決策,中國財政也能夠承受。

另一方面,降低關稅、消除非貿易壁壘後,國內相關企業將面臨美國商品的挑戰,有關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不容小覷,但是在重大貿易戰的巨大挑戰面前,既得利益集團不敢有過多阻擾,他們不得不讓步。

在這個方面,需要國家讓利於民,也需要既得利益集團割點肉而已。這個決定應該不太難,最終實行起來可能會有一個期限,不會馬上生效。

第四個議題:網路盜竊問題,容易達成協議。

關於網路盜竊的問題,其實很好解決。近年來,中美雙方多次在這個領域進行磋商,已經有一些共識成成果。

雖然中方一直否認有網路盜竊問題,但既然美國提出這個議題,肯定會有一定的證據,雙方的專業人士應該有共同的語言基礎,不會像外交人員那樣—-涉及面子問題,打死不認帳。

所以,這個問題是發展模式轉向加技術監督的問題,解決起來並不難。

第五個議題:補貼和國有企業,這是最難達成協議的議題。

一段時間以來,面對美方強大壓力,中國在這個問題正在放低姿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稱:「中國製造2025」並非既定國策,而是正在討論的可以修改的方案。

這一表達,弱化了2025這個「大國重器」的重要性,消除美國對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的疑慮。

雖然發言人說的是「中國製造2025」這個老問題,但最終落腳點卻在「補貼和國有企業的市場扭曲」這個問題上。

解決這個問題,絕不是放低姿態就可以實現,它涉及到深層次的方向轉變,而且牽涉的面實在太大,影響也實在太深遠,中國現行制度與發展模式基本上沒有退讓的準備和餘地。

在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決策層仍然強調:「要加快國資國企改革,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和公平競爭原則,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加快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改組成立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組建一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動中國鐵路總公司股份制改造」。

如果在這個方面退讓,同意美國的要求,必然會涉及到經濟體制的方向性轉變,這可能屬於「不能改、不會改」的範疇。做出這個轉變,不僅需要巨大的政治智慧,更需要超強的政治勇氣。

在這一點上,絲毫不樂觀。

第六個議題:工業品、服務、農業的市場壁壘和關稅,這個議題內容多,不太容易達成協議,但部分有希望。

這個議題,涉及到工業品、服務、農業的市場壁壘和關稅。

工業品的市場壁壘和關稅容易解決;農業,一部分領域可能容易達成協議,一部分可能需要艱難的談判,也需要適當的過渡期,中美雙方博弈的空間很大。

但是,最難的是服務市場壁壘的消除與關稅的減讓。

美國的服務業很發達,特別是網路、社交媒體、影視文化等等,都有很強的競爭力,甚至可以說是美國競爭力最強的行業。

如果消除這個方面的市場壁壘,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容易引起貿易之外的問題,溢出效應很快就會顯現。

中國在這方面一直嚴格把關控制,絕對不會輕易讓步,雙方很難在這個方面達全面成一致。

第七個議題:貨幣問題,這個議題容易達成協議。

美國在2018年判定: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雖然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但調整的空間很大,可以做出一些讓步,滿足美國的部分需要,美國也知道這個問題的復雜、敏感性,會適當讓步。

第八個議題:貿易逆差,容易達成協議。

消除巨額貿易逆差,雙方已沒有異議,這是容易達成的協議,也是中國手中的籌碼。

買、買、買的策略,是中國在歷年貿易糾紛中應對美國的利器,屢試不爽,這一次可能不會例外,美國也會見好就收。

中國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能源、工業產品,再加上大量的波音飛機,可以讓很多美國人馬上就能獲得實際利益,這對特朗普在國內的支持率很重要,他也很在意。唯一的問題是什麼時候大量買、買、買,美國人需要一個可監督的時間表,擔心又被放鴿子。

最後一個議題:協議執行的監督,達成協議是大機率的事。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中美第五輪貿易談判時就明確表示:「真正最難的在後頭—-以往的歷史表明,中國遵守協議履行方面做得不好。有什麼機制來確保達成的協議能夠落實和執行?如果不按協議執行,懲罰措施是什麼?美國會想辦法在最終的協議中加入監督、評估與懲罰機制,確保達成的協議能夠落實和執行」。

第五輪貿易談判時,中方並不想討論將來如何監督協議執行的問題,當時對美方關於監督協議執行這個議題,意見很大,雙方分歧也很大。

如今,中方終於對美方關注的如何監督協議執行的問題,作出了正面回應。

中方在第六輪談判後發布的《中美雙方關於貿易談判的聲明》明確表示:「雙方一致認為,建立有效的雙向實施機制十分重要,有助於確保協商一致的各項舉措落地見效」。

這一次,雙方都有面子,也都有台階下。

因為,中方提出了「雙向實施機」的概念,也就是美方可以監督中方是否執行了協議,中方也可以監督美方是否執行了協議,雙方權利平等。

雖然這個問題十分重要,中國以前抵制過,但從雙方的聲明可以看出,中國在這方面已經認可了美國的要求,並找到了「雙向實施機」這個台階,相信雙方應該能夠達成協議。

至於今後雙方的爭議如何解決,協議的監督如何落實等問題,那就是雙方你來我往的博弈了。

中美貿易談判進入深水區,從談判的9個核心內容可以看出,中國又一次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機會就在眼前,向左還是向右,必將影響無數普通中國人的命運。讓我們睜大雙眼,看看最終的結局吧。

祈禱上蒼,眷顧一次這個多災多難土地,讓那些勤勞、智慧、善良的人民趕上世界文明的潮流,擁有一個光明未來。

閱讀原文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台灣一直都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Taiwan has not been a part of China

xxx

川普頒布中企禁令,禁止美國公民投資31家「中國軍方相關企業」,華為、中國電信在列

xxx

拜登:釣魚台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中國互聯網湧現對拜登的詛咒

xxx

無關「左」「右」,而是代溝 ─ 中國人對美國的不同看法

xxxx

中國外交部宣布制裁軍售台灣的美國企業,但未透露具體制裁措施

xxx

拜登兒子泄漏私密資料坑爹?推特臉書「封殺」消息傳播惹議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