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為法國博物館披上「中國紅」,用數位科技展示千年國寶

從中國到法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正在征服無數人。

本文來源:世界華人周刊(微信id:wcweekly)

不知不覺,進入過年的倒計時啦。說到過年,你會想起什麼?

是熱氣騰騰的年夜飯,還是噼裏啪啦的爆竹響?是門上貼的紅對聯,還是「不好意思」收的紅包?

對於小編來說,藏好老板的紅包,揚起手裏的車票,雖然每逢過年胖三斤,但心裡那叫一個美滋滋。

直到……看到了海外華人解鎖的過年新方式——

在巴黎,春節期間,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中國新文創」主題展,連建築外觀都首次披上了「中國紅」。

小編看了以後不禁感嘆,這是什麼神仙操作!

展覽具體有什麼?能那麼有趣?別著急,我們一起一窺究竟。

法國博物館換上「中國新年裝」

進入博物館前,你完全會被博物館的中國新年裝驚呆。

博物館的牆體投影,將火紅的鞭炮,燦爛的煙花,賣萌的獅子,還有微信紅包,騰訊小企鵝……

全都動態地呈現出來,變幻多姿,讓人目不暇接。

當傳統的博物館搖身一變「中國紅」,火紅,熱烈,產生了有趣的3D魔幻效果。

還沒進去,就有了仿佛久別老友在熱情歡迎自己的感動,讓人泛起歸鄉的濃濃中國情。

吉美博物館外牆投影

走進展區,咦,展台的東西呢,誰放的手機?

定睛一看,忽然間,手機螢幕裏安靜睡覺的小篆字體,好似活了一般,接二連三地「飛」了出來,宛若裊裊炊煙飄散開來,又似靜影沉璧,在3D的中國紅的背景裏浮動,魔幻而又真實。

似乎僅靠掌上的一部手機,就召喚出了那遒勁古拙的一筆一捺,召喚了沉澱千年的歷史。

隨後能見的LED畫屏中,列陣展示不同種類的中國紅,從胭脂與瓷器中獲得靈感,最後居然變成了實體口紅,溫婉大氣,高貴典雅,作為仙女,每一支口紅都想帶走!

而敦煌紋樣的絲巾逐一呈現,讓人感嘆於這些平日裏在博物館中沉睡的壁畫圖案,居然在實物上,彰顯了如此對稱的美,帶著一絲穿越千年的神秘。

讓人驚嘆的是,全都基於敦煌元素的絲巾,絕無雷同,每一條都很獨特。

原因無它,在騰訊與敦煌合作的「敦煌詩巾」項目中,除了知名設計大咖的設計,還有用戶在「敦煌詩巾」小程序上DIY的作品。

在小程序設計頁面,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八大主題元素,搭配喜歡的底部元素,配上詩歌,就能完成自己的專屬創作。

敦煌莫高窟的三兔共耳,神話傳說中的白鳥朝鳳、九色鹿,在創作中仿佛呼之欲出。

小編在寫文的時候,也忍不住DIY了好一會兒。

如果滿意自己的作品,還可以下單定制購買,自己來當獨一無二的設計師

用戶自己的DIY

以漫畫投影方式展示的《故宮回聲》,由騰訊動漫和故宮聯合打造,講述一座宮和一群國寶守護者,和那上萬件文物為避免戰火輾轉萬裏的故事。它們曾經離家,為了如今更好地回家。

這個展覽上,古畫會唱歌,文創有特色,燈籠矩陣,紅包矩陣,不同城市的年夜飯,現場認領生肖屬相,列印福字和年畫……

我們甚至可以用騰訊AI開發的人工智慧自動書寫春聯,饋贈親友。

當科技和春節文化融合,當年味在互聯網+中呈現,那些我們原來覺得變淡的年味,突然又生出了新意。

在巴黎當地的海外華人朋友,春節期間快去一飽眼福看展吧!1月30日起,展覽時間持續兩周哦!

躺在家,動動手指就能逛博物館

看了海外華人的春節展這麼有趣,小編表示,太羨慕!但不能實地看展的朋友們,也完全不要遺憾。你還可以舒舒服服躺在家,動動手指,就能逛博物館啦。

這樣的便捷有趣,要歸功於騰訊搭建的「國寶全球數字博物館」項目,推動國寶數字化「回歸」,運用數字化手段,采集圖片和藏品信息,將文物圖文信息呈現在「博物官」小程序上,讓中國人不受地域限制,動動手指就能感受千年國寶的魅力。

通過這次合作,騰訊以吉美博物館館藏的25件中國國寶為第一批展覽對象,此後,還會跟更多的博物館合作,讓流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文物重新「回家」。

即便不能實地到法國博物館看那些珍貴的中國藝術作品,也不用感到遺憾,躺在家動動手指,就能看見這些國家級的珍貴中國文物,感受萬裏之外的文物之美,聆聽它們千年不變的中國聲音。

這些國寶,每一件,都讓人驚嘆:

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上繪白龍追逐火焰寶珠圖案,栩栩如生,令人驚嘆。

這隻國寶級文物珍品據說只有3兄弟,是揚州博物館和北京頤和園管理處的鎮館之寶,而另一件則被此次展出的吉美博物館收藏。

商周祭祀中使用的盛酒禮器——象尊,是目前所知動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身上刻有精美的鱗紋。

二十世紀,它被法國卡蒙多伯爵購買,後又被捐獻到羅浮宮,成為法國不可轉讓變賣的財產。而它直到2004年中法文化年,被借到上海博物館,才與中國觀眾首次見面。

都說唐三彩,大家有沒有關注過遼三彩?

密藏山中的這尊遼代三彩羅漢像,經歷盜運出境、二次世界大戰,現在世間僅存十尊,而國內一尊也沒有。

還有代表龍雛形的新石器時代玉豬龍,行走於雲氣上的西漢白玉虎,塗抹了誇張胭脂紅的唐代仕女俑……一尊尊,一件件,它們同漂泊的海外遊子一樣,離家萬裏,卻有著「中國」這個相同的名字。

現在,我們通過點擊「博物官」小程序,就能躺在家裏逛博物館。不用像以往逛博物館那樣擁擠;不再糾結沒時間沒錢去異地參觀;不再走馬觀花只拍到一張模糊的照片,而是根據個人喜好,全方位無死角地看細節,深入淺出地了解它們身後的文化和歷史。

這正是騰訊以科技 文化的方式,帶來的新突破。

小編就聽到國外博物館的國際總監朋友評價說:「我們博物館也有連接觀眾的管道,這些觀眾很忠誠,但是人群卻很有限。我們需要把藝術介紹給更多的年輕人,騰訊的工作很棒。」

這一次,中國青年人的作品,被法國頂尖博物館收藏

回家,為了不忘根本,也為了更好地走向世界。此次與法國博物館的合作,不僅把法國的中國國寶帶回家,也將中國的新文創產品帶向世界。這些新文創產品,兼具趣味性和藝術性,被法國博物館收入。比如:

首見於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又貫穿於中國建築和家具的榫卯,化身一款空間解迷遊戲,取名《第五大發明》,曾獲騰訊Next Idea遊戲創意大賽金獎。我們在感嘆先民匠作的同時,還能在歡笑中開發開放空間思維能力。

莫高窟217窟的絕美風景,中華五千年的絲綢之路,以中國古代遊戲「攬勝圖」為載體,變身一款以將軍、美人、居士、胡商為主角的桌遊,獲得騰訊NextIdea文創設計大賽評委會大獎。

走一走天馬神池,逛一逛大唐西域,品一品安史之亂。

這款中國土生土長的「攬勝圖」博弈遊戲,比大富翁早了幾百年!

打了那麼多《王者榮耀》遊戲,很少有人知道風靡《王者榮耀》的敦煌飛天皮膚,正是騰訊和敦煌達成合作之後的產物。

從這款飛天皮膚中,中國巖彩藝術研究者蓮羊汲取靈感,以五彩的巖石研磨成粗細顆粒,調和成膠質繪制的巖彩畫,歷時半年繪制了《舞樂飛天》的巖彩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好看,好玩,有趣,這些文創作品不僅與日常生活緊密貼合,還刷足了滿滿的自豪感。《絲路攬勝圖》、《第五大發明》、《王者榮耀》敦煌飛天巖彩畫,均被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是西方收藏中國文物最多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除亞洲之外,收藏亞洲各類藝術古物數量最多的場館,藏有自18世紀以來的中國藝術品兩萬餘件。

中國的新文創作品能被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而且還是現代的作品,不得不說,是中國文創邁向世界之路得到的巨大肯定。

青年創意出海,敦煌的佛眼來到了巴黎

與此同時,騰訊幫助青年創意登上國際舞台,從NextIdea騰訊創新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優秀文創產品,將入駐法國頂尖博物館的文創店。曾經,莫內、梵谷、塞尚、畢加索,這些引領時代的藝術家,都因在法國巴黎這座文化藝術之都展出作品,而獲得人們關注,聞名於世。令人興奮的是,騰訊與法國博物館的合作,讓更多青年登上巴黎這一藝術高地,讓世界各地遊客感受到中國青年的創意。

比如敦煌《觀世音菩薩像》衍生佛眼眼罩。

當作者在震撼於敦煌莫高窟的佛像,那一眼千年的慈悲,時間仿佛停駐於千年前某個匠人正在雕琢的一刻。

那雙眼睛,絕不是千年來享受朝拜的冰冷,而是在鼎盛的香火中有著眼波的流轉,有著對善念的注目。

戴上它,不僅實用大方,還非常有趣。

你瞅什麼?我沒睡,真的沒睡,我這不睜著眼睛的嘛。

歪個頭。你看,我這眼珠子不是在動麼。

因為上嵌的眼睛是立體的,隨著頭部擺動,眼珠也會隨之轉動,眼波流轉間會產生非常微妙和有趣的景象。

而像這樣基於中國元素的新文創產品還有很多。

騰訊倡導讓傳統文化「活起來」,以更加靈活、現代的方式貼近人們的生活,讓中國文明傳遞到世界。如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所說:「身處四大文明的發源地,我們在不斷思考,如何釋放互聯網的技術和平台力量,連接更多的傳統文化資源,讓綿延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數字化時代熠熠發光。」

騰訊的理念,正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這次簽約,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讚李少平、法中文化藝術聯合會主席Patrick DAMBRON以及法國多家頂級博物館代表來到現場,見證此次合作,堪稱中法文化交流「盛事」。

從吉美博物館的「中國新文創」春節展,到創意文創產品出海,再到國寶數字回歸,從走出去,到引進來。科技,再也不是高高在上,而與我們息息相關;文化,再也不會枯燥古老,而與我們緊密相連。

我們何其有幸,有態度、耐心和能力,能用這麼有趣好玩的方式,為文化建設助力。

閱讀原文

本來就是公務員的《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到上海市政府上班了

xxx

騰訊的遊戲「防沉迷」措施搞了四年,究竟防住了誰?

xxx

讓騰訊蒸發3800億人民幣的那篇官媒文章已經刪了

xxx

我淘到了一批《孫悟空大戰XXX》的小畫書,想搞明白猴哥打過多少外國英雄

xxx

廣東小伙子創作「核酸檢測上河圖」

xxx

【中國瓷都】如何不錯過景德鎮的每一個地攤?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