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上觀新聞(微信id:shobserver)
作者:舒抒
2018年3月13日
淮海中路、武康路架空線入地及合桿整治工程啟動
小觀曾做過推送
給武康大樓拍一張正面無遮擋照片有多難?
竟然引起了市委書記的注意
▲2018年2月,架空線整治工程啟動之前,武康大樓周邊「蜘蛛網」密布。
2019年1月24日早上
擁有95年歷史的武康大樓
徹底告別周邊上空的「蜘蛛網」
擁有了首張清新的「素顏照」
▲現在乾淨素雅的武康大樓
▲以前「蛛網」密布的武康大樓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
武康大樓周邊區域
架空線落地工程基本完工
武康大樓恢復「素顏」
今早5時許,小觀現場直擊
淮海中路餘慶路口
最後兩根路燈電源線被拆除
盤桓在建築周身的黑色「蜘蛛網」
從此消失在人們眼中
▲2019年1月25日,武康大樓周邊架空線全部清除入地。
▲早上5時15分,電力部門施工人員剪除淮海中路的武康路-天平路段最後一根電力架空線。
▲電力施工人員剪除淮海中路天平路口架空線。 舒抒 攝
下一步
路面的電線桿也將逐個拆除
▲2018年2月,從武康大樓看淮海中路、武康路、餘慶路、天平路和興國路這一「五岔路口」,揮之不去的黑色架空線。
▲2019年1月,「五岔路口」即將恢復初始「素顏」。
▲2018年3月,武康大樓淮海中路一側
▲2019年1月24日,武康大樓南側淮海中路的架空線基本清除,只剩下最後一組路燈線。 均 舒抒 攝
▲昔日從興國路路口看武康大樓,黑色架空線盤根錯節。
▲今日站在同一角度,恢復「美顏」的武康大樓。
網友表示,終於不用修圖去線了!「蜘蛛網」沒了,一時還有點兒不習慣……
武康大樓的前世今生
對武康大樓如此「寶貝」,想必上海人都不會有太多意見。
因為這棟老樓,可能是上海出鏡率最高、最為人熟知的歷史建築之一。
武康大樓建於1924年,位於徐匯區淮海中路1842-1858號,原名諾曼底公寓。
大樓形如巨艦,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上海落成的第一座外廊式公寓,與宋慶齡故居隔街遙望。
▲上世紀20年代的「諾曼底公寓」
他因地制宜、根據地形,將建築的平面設計成三角形。
底層由於人行道不寬,建成法國風格的外廊式樣,騎樓形成連續的券廊。整個建築是法國文藝復興風格。為解決采光和通風,在北面開2個口子。
▲20世紀30年代,武康大樓的影像。
武康大樓在6條馬路組成的一個岔道口上,分別是淮海路(因東西方向而故有2條)、餘慶路、天平路、興國路和武康路。
這些著名的道路與許多名人,在這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著名演員趙丹、王人美、秦怡、孫道臨,著名導演鄭君里都曾是這里的住戶,聶耳更是曾邀王人美在這里試彈《風雲兒女》的主題曲,即後來成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
▲雪後的武康大樓俯拍,猶如一艘破冰前行的巨艦。
1953年,大樓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正式更名為武康大樓。
▲武康大樓落成後不久的影像。I.S.S. 為 International Savings Society的縮寫,也就是萬國儲蓄會。
架空線整治
上世紀80、90年代起,武康大樓的外立面就逐漸被數不清的電線桿、架空線、空調外機和格式電纜「包裹」。
站在武康路淮海中路口,隨機數一數,就有超過15根電線桿,天空中盤根交錯的「蜘蛛網」更是數不勝數。
▲2018年2月8日
淮海中路是上海東西走向道路中最重要的主幹道之一。
而上海市中心的架空線整治,普遍存在三大挑戰,包括克服地下管線密布、為電站選址以及多桿合一情況複雜。
此外,淮海中路沿街還有數量可觀的大型行道樹,一方面是一旦開挖就不能小於1.5平方米的綜合桿基座,另一邊是最窄僅1.7米寬還帶有精貴老樹的人行道,綜合桿的選址在市中心也是一項難題。
為何「馬路挖好了蓋起來,又要再挖一挖」的困惑——地下管線、行道樹根系、軌交線路等情況複雜,不能完全依賴機器探物,只能依靠手動開挖,小心翼翼地確認每一處可作為綜合桿或變電站「安身落戶」之所的地方。
確認點位後,再統一進行地下管線的排布。
▲2019年1月24日
而今,武康大樓周邊的淮海中路-泰安路一側已經徹底告別黑色電線,今天大樓的淮海中路一側也回歸清爽「素顏」。
今年年內,泰安路的武康路-興國路一段也將完成架空線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