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市井財經
微信id:yigejubaopen
作者:柳展雄
如果你在網上以「搞笑、標語」為關鍵詞搜尋,我敢保證你今年你可以就靠它們活著。
對於中華大地上處處可見的標語、口號,編輯部裡分成兩派意見,一派認為這是漢語匱乏的表現,還有一派認為這是人民創造力的迸發。
北大那位著名教授孔慶東在《口號萬歲》的文章中,認為標語堪稱「國粹中的國粹,專門起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神聖作用」。
我們就來聊一聊,在移動互聯網都進化了好幾代的今天,為什麼以橫幅、刷牆、戶外展示牌為載體的標語還如此興盛。
語言學的角度來說,簡短的語言會比冗長的語言更具有衝擊力,放在古代,出兵檄文寫起來要繞一大圈,什麼「生靈塗炭,烽煙四起;
我軍吊民伐罪,救民於水火,立國定鼎,眾望所歸。」白話文興起後,直接喊一聲「打倒帝國主義」,氣勢就全上來了,久而久之口號文化深入人心。
早年間,人口識字率非常低,為了照顧絕大多數人的水平,把信息編寫成簡短有力的標語很適合傳播。
中國標語文化興起得很早,從東漢黃巾軍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到清末太平軍的「長毛殺妖,多多殺」,都是經典標語。
在這個時代,標語最大的作用是宣傳大的路線和方針,讓普通民眾直接了解中央和地方政府想法,畢竟大部分人看不懂,也看不到那些充滿官話、套話的文件。
口號標語簡明扼要地告訴大家,政府想幹嘛,製造了一種外圍的,不那麼嚴格的輿論氛圍,最經典的莫過於那句「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
經過一段時間,標語也深入人心,大政方針的推進也會更加順利,甚至有學者稱之為「標語治國」。
其次,標語是對當前地方工作重點的交待,同時用比較嚴厲的語氣要求群眾配合執行,比如——「放火燒山,牢底坐穿」;
溫馨的便民提示——「光纖沒銅,偷也沒用」;普及義務教育——「磨刀不誤砍柴工,讀完初中再打工」;還有在高速公路兩邊高高掛起的專用標語——「把死亡率減到最低」。
走在農村的鄉間道路,看著兩邊的標語口號,仔細品味,你會發現其中蘊含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和教化。
比如「明知駕車還勸酒,絕對不是好朋友」,有些標語一邊教你歲月靜好,與人為善,一邊威懾你——「不要打架,打輸了住院,打贏了坐牢」。
除了上面說的,一場沒有硝煙的廣告戰爭早就在中國數萬個村莊展開,當白領辛辛苦苦「逃離北上廣」,回到家裡後,看到的不是溫馨的田園風光,滿眼全是互聯網巨頭的廣告,就像商量好了似的:
「老鄉見老鄉,購物去噹噹」,「生活要想好,趕緊上淘寶」,「要致富先修路,要購物先百度」,「早十晚八不約會,要約就約唯品會」……
在電商下鄉之前,村裡廣告還很樸素,產品都是飼料、肥料,價格放心公道,廣告標語是「挖掘技術哪家強」,「母豬發情找XX」,貼近民眾的生活。
品牌代言人則是劉德華、范冰冰這些知名度高的演員。
為什麼已經走向國際的互聯網巨頭會採取如此鄉土的廣告手段呢?別看農村刷牆模式似乎很土,實際上效率很高。
廣告牆的字體、顏色通常與廣告主視覺相符,給人以統一規範的形象,而且一面牆只發布一個廣告。
電視、報紙上發布的廣告,則是連珠炮似的轟炸,單個廣告很難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經濟上,在農村刷牆廣告比做樓宇廣告都要便宜很多,不少代理商的報價僅在10元至30元每平方米,最重要的是,展示時長通常為一年甚至更長。
蘇寧電器在全國1000多家「蘇寧易購服務站」做牆體廣告,花費僅為每平方米25元。
農村電商廣告,其實是中間商刷的,背後有一條龐大的產業鏈。
其創業模式為組建社交網站,以農民為用戶群體,各村設有「網路村官」。
企業要做地推,中間人提供周詳的鄉村名單,再將信息發布在網站平台,通知該區域的「網路村官」,讓農村用戶在平台上進行「認領」,最後按照指定的廣告內容刷牆。即使村民不配合,「網路村官」往往都會以人情勸慰對方來解決問題。
看到這裡,你可能笑了好幾次,以為做標語的都是鬼才,客觀來講,相當多標語的要麼語言僵化,要麼審美堪憂,前者不接地氣,後者「土鱉low逼」。
有些政府機關也看不下去,覺得口號標語太庸俗,展開過整治行動。
2004 年, 雲南省在全省範圍內清除「 不良標語」, 一個多月的時間, 三萬多條標語從雲南消失,其中有將近一半的標語被認定有違民本思想,比如動輒「打好攻堅戰」、「狠抓」。
2007 年,連國家計生委都發布通知,決定在全國普遍開展一次規範、更新「計生」標語口號工作。
清理對像是涉及強制性、威懾性的禁令,也就是「一人超生,全村結紮」、「該紮不紮,房屋倒塌」這類標語。
你其實沒有意識到,縱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了,也隨處可見標語黨。
朋友圈裡的:《蜂蜜加白醋,兩個月瘦xx斤》、《人們都以為是雜草,居然是xx神藥》,金融、投行這些所謂高端行業流傳的是《馬雲說XXX,現場沉默了》。
所以各位朋友不用過多嘲笑刷牆上的標語了,咱們和刷牆的都是一條船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