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X博士(微信id:doctorx666)
你告訴我
以下這段emoji文字什麼意思:
這段話就是大名鼎鼎的「 今年下半年……文體兩開花……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網絡亞文化- 六學(六小齡童學)
按照維基百科的嚴謹定義:六學是部分中國網友對電視劇《西遊記》孫悟空扮演者六小齡童(章金萊)的一些言行,進行模仿和惡搞。玩六學梗的網友被稱為六學家。
傳播途徑主要在微博、B站、虎撲、微信朋友圈…
根據我們對賽博世界六學家的研究,發現六學有如下幾個特徵:
1.萬事皆西遊學
因為六老師在楊潔導演葬禮上推廣西遊記的事件(網上人稱靈堂賣片),人們發現世界萬物都可以用六爺這套語言體系概括,並且拐彎抹角扯到《西遊記》上,並以「 今年下半年……文體兩開花 」作為結束。
這套語言體系已經成了網上最流行的梗,大到歷史事件,小到一張用過的衛生紙都能用六學來描述。
就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方微博,都玩起了六學。
2、复讀機學,即六老師總在不同的場合說相同的話。
例如:「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孫悟空叔叔,你到底有幾個女妖朋友啊」。
3、轉移學,不管是什麼話題,什麼熱點,六爺總能運用自己強大的語言能力,將話題轉移到自己身上。
△ 在國際警察日要宣傳自己演過警察
△ 國際醫生日也要給大家看自己演過的醫生
於是,網友們開始對六爺的話術進行模仿,「六學」也就應運而生。
後續學術還在源源不斷地開發中。
如果說2017年末網上最火的話題是比特幣暴漲,那2018年末最火的話題絕對當屬六學。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六學的瘋狂傳播種,六爺卻被噴得焦頭爛額。
我猜六爺本人沒準都說不明白,自己為何會被噴成這樣。
要知道,就在兩年前,六小齡童在網上還是萬人追捧。
猴年春節前夕,百事拍了廣告《把樂帶回家之猴王世家》,將六爺的個人奮鬥放到了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
△ 百事投拍的廣告非常之溫情
懷舊的題材、溫情的細節、勵志的故事,三位一體,迅速勾起了大家的集體回憶。
轉瞬之間,六小齡童的百度指數瘋狂暴漲。
△ 暴漲的百度指數
很快,網友們開始在六老的微博下齊喊「童年男神」、「大聖只有一個就夠了」,認為六爺上猴年春晚是眾望所歸。
而當大家注意到猴年春晚上並沒有六爺的節目時,怒火一觸即發。
無辜的央視春晚導演,瞬間被憤怒的網友噴成了篩子。
而在此期間,六老師無疑是最大的受益人,他的微博粉絲從幾十萬蹭蹭上漲到了百萬量級。在網絡上受到了廣泛關注。
但是,萬人吹捧可能正是萬人錘擊的前奏。
在春晚熱度退卻後,有網友發現,六老師開始變得極端自信。甚至還在公開場合表態:「 沒看過西遊記的請舉手!」
當看到沒人舉手時,六爺自得地說出:「 什麼叫國際影星啊」,然後在掌聲中「 戰術後仰」,深藏功與名。
△ 戰術後仰:我話俾你知咩叫國際影星
不僅如此,好事的網友們還通過深扒,發現如今洋洋得意的六爺,之前卻有很多「黑歷史」 。
漸漸地,輿論的風向發生了轉變,吹捧變成了嘲諷、惡搞、娛樂。
經過2年的發展,網友們關於六爺的集體行為,演變成了一種成體系的亞文化。
以至於如今在你視線所及之處,都能見到整齊劃一的六體,誰運用得越尖酸刻薄,誰就是這場比賽的冠軍。
這種亞文化的形成,其實恰好印證了互聯網的一個特點。
互聯網輿論,有時就像養小鬼這種南洋邪術:既能讓人迅速膨脹,也會迅速將他反噬。
△ 想想2年間網友對六爺態度的變化,是不是非常貼切?
但我們也想告訴六老師,對於此事沒必要煩惱。
六學的本質,並不是網友們惡意的誹謗和攻擊,而是一場網絡狂歡。
六學發展到這個階段,已經和六爺本身沒有太大關係了。
因為很多傳播六學的網友,他們並不是在抱著完全惡意的心態抹黑六爺。而是單純地為了狂歡和娛樂。
至於六爺為啥會被盯上,這是因為他的知名度高,有大量的話題適合被消費、娛樂和二次創作。
所以六爺和網友的關係,就像是宿主和寄生蟲,一個提供文化養料,另一群瘋狂吸食。
而在六爺之前,被寄生的宿主就已經有很多了,比如前不久爆紅的孫笑川、雄鷹高飛。
這些人都是在網路間突然躥紅,然後網友們的惡搞和二次創作中,被動形成亞文化的符號。
△ 另一個宿主雄鷹高飛大師
但值得注意的是,宿主們面對網友們嘲弄,想要正向反駁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宿主的本質就是玩物。
你越是反駁,可供消費的點也就更多,輿論的狂歡也就越會變本加厲。
△ 一個網絡梗的生命週期:以六爺為例([email protected]浴中奇思)
但是,搞笑歸搞笑,我看章老師被噴得微博評論都設限了,這也讓我有些心酸。
然而,互聯網就是這麼神奇,既然pg one都能通過公眾號翻盤,在棺材裡仰臥起坐,六老師怎麼就不行呢?
於是我決定給六老師進行一次互聯網科普危機公關,幫六老師贏回全國觀眾的掌聲。
要想翻身,就得抓住重點。
客觀分析,其實六爺的業務能力還是非常強的。
比如在《西遊記》中,他精湛的演技已經成為無數中國觀眾共同的回憶。
△ 孫悟空吹仙氣的鏡頭根本沒有特效,而是六爺先抽一口煙,然後把煙圈吐出來
而在猴戲的造詣上,六老師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 1987齊天樂:六爺飛踹
有人說六爺只能演猴,對此觀點我深表遺憾。
因為六爺不但演猴像猴,演偉人也像偉人:
△ 歌舞劇《詩意中國》中,六爺貼上鬍子,夾著煙扮演魯迅。彷彿下一秒就要橫眉冷對千夫指。
△ 《1939·恩來回故里》中,六爺演的周總理,盡顯一代偉人風采。
除此之外,六老師扮演窩囊廢也頗有亮點,1991年,六老師還在電影《過年》中飾演一位妻管嚴的中學教師:
△ 據說,六爺在剛剛讀到《過年》劇本的時候,果斷拒絕了這個角色,怕自己演不好,在導演反复勸說之下才決定出演
由此可見,六爺的戲路還是非常寬廣的,業務能力也絕對過硬。
所以,六爺應該緊緊抓住自己業務能力突出的優點,找他幾個導演,拍他幾個文藝片,拿個金馬獎影帝之類的,用實力給所有黑粉迎面一拳,天下歸心,何愁之有?
△ 在范偉憑藉《不成問題的問題》拿下金馬影帝之後,之前黑他的人就自動閉嘴了
同樣,既然我們分析出了「六學」的本質是網絡狂歡,那六爺也完全可以利用這一條件逆襲。
瘋狂的輿論,就像是草原上的一場大火。
面對熏天的火光,逃跑和救火是不現實的。
想要生存,就得反其道行之。
在大火靠近自己之前,先主動放火,把自己身邊的可燃物全燒了,讓大火沒有近身的機會。
幾年前,就有一位名人掌握了這種方法強勢逃出升天。
這就是B站宿主——代言挖掘機和怒斥王朗的唐國強先生。
在被網友「盯上」後,唐老師並沒有拍案反駁,也沒有逃避,反而是利用網友「狂歡」的特點,主動放火。
身為一個老一輩藝術家,唐先生跑到B站直播和網友互動,在吐槽大會上瘋狂自黑,結果越自黑越火,越玩梗越受歡迎。
瞬間變成了與時俱進的新潮爺爺、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順勢收割了大量「黑轉粉」。
△ 唐老師在B站
△ 唐國強:其實這就成功了
而這,其實也說明了事情的本質。
互聯網傳播,就是《三體》中能把三維變成二維的二向箔。
經過互聯網的傳播,那些有話題度的人,總會逐漸被壓縮成一個梗、一種觀點,甚至一個表情包。
△ 二向箔把三維變成二維,正如互聯網把孫笑川這個活生生的人變成了「nmsl」
而對於六爺這種不了解互聯網的人來說,這種情況只會變本加厲。
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或許我們只有在《吐槽大會》上看到六老師的時候,才有機會想到六爺也曾濃眉大眼,也有立體的一面,而不僅僅是「文體兩開花」。
所以,我建議六小齡童老師放下架子,去《吐槽大會》跟大家掏一回心窩子,講一講自己真實的人生,玩一玩自己的梗,真正地跟大家打成一片。
畢竟再怎麼說,美猴王是我們幾代人的回憶,黑的人再多,也還會有人念舊的。
因此我相信,如果六老師上了《吐槽大會》,一定會文體兩開花,反敗為勝。
搞不好中美片方看到了一高興,明年年初的電影馬上就開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