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清楚,因為最初的起薪並不高,所以即使翻了5倍,我也沒過上「年薪百萬沒煩惱,名牌包包隨便搞」的日子。
想一夜暴富的讀者可以盡情唾棄我了,但想紮實走好每步換來生活不苦楚的年輕人,歡迎在我的講述中找到自己的靈感。
「和人對飚」說穿了是小手段,知道只有自己的雙手可以依靠,才是馴服生活的奧義。
畢竟,對於大部分渴望變強的普通人來說,通過比較得來的成長可能是最低成本的獲利。
本文來源:LinkedIn(微信id:LinkedIn-China)(國際知名人力資源平台中國版)
作者:Okik好哇
對飚同事
我做了張表格管理自己
我的對飚之戰是從一張Excel表格開始的。
和大家逼自己減肥用的那種「這麼胖還吃啊」的手機壁紙一個道理,我的Excel裡面充斥著「你真弱」、「這週必須看完案例解析!!!」。
當然了,偶爾也有「你最棒」這樣的心靈雞湯和「痛苦是生活的真相不是麼?」這樣的哲思(捂臉.jpg)。
但這張表格的核心內容,是我跟同事對飚整整一年的學習計劃。
小到月度總結,看專業書籍的摘抄、心得,大到下季度的目標,充電培訓班的選擇。一直到現在,換電腦換手機我第一件事一定是更新保存這份表格。手可以分,表格不能丟。
其實說是「對飚」,遠沒有聽上去那麼激烈張揚。我的第一次對飚與其說是比拼和對抗,不如說是笨拙地模仿加上不服氣的心境。
14年畢業後,我的職場首站是一家製造業的「半國企」,原來是鐵桶國有,後來股份制改革引入民間資金,架構和人員都在變。
所以公司裡能看到兩種很不協調的風氣,兩隊氣場觀念背景南轅北轍的員工。有年紀輕輕不會用電腦的,也有四五十歲講一口純正英語的。
看似整天陪酒不務正業的國企「老兵」一拿就是大單,合併過來的「洋氣」員工一個個跟客戶約咖啡清談卻毫無進展。
我意識到,得找個人帶路。就像上學時的互助組,區別是對方毫不知情。
被我選中的「the chosen one」是同組的P哥,股份制改革前夕加入的「老人」,但也只工作了一年多。
他比我大半歲,但卻像已經工作了10年,游刃有餘。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會上,一個剛結束的項目收效極好,執行項目的同事在一片誇讚和欽羨中做分享,就是P哥了。
大家都在歷史課本里看過,劉邦看著秦始皇浩蕩的儀仗忍不住感嘆:大丈夫當如是也。我雖然是女孩,但也想當劉邦。
於是我開始在表格里打擂台,一張表兩個sheet,P哥一個我一個。
我不允許自己下班比P哥早,工作做完就看專業書硬耗,他幾點下班我比他還清楚。
P哥桌子上放著正在看的書我會去搜,強迫自己在表格裡寫讀後感;P哥的case好在哪裡會旁敲側擊問老闆,一起開會到他發言時我恨不得拿著錄音筆……
不不不,我沒有在暗戀。
對飚不一定要針鋒相對,要知道對手是最好的師父。
人都說工作後會「指數級」成長,我不敢說自己算。
只知道這樣充實一年,換下一份工作的時候去到了心儀的業內頂尖,薪水翻了一番,仍然不算多,但我滿足。
對飚上司
我「視姦」她的生活
P哥的「接班人」是F姐,我在新公司的leader,30出頭。但F姐不是P哥那種勤奮型,上下班時間正常,從容大方,真的看起來毫不費力。
我無從「下手」,只好走上了「邪路」。
通過跟同事閒聊,我扒了F姐的微博豆瓣知乎網易云音樂,暗搓搓偷窺她的一切動態。
她標記的書我跟著看,分享的音樂我會順著翻完歌手的全部專輯,提及的行業動態我會跟進學習。
累嗎?累,且沒有實質進展。
我逐漸了解到F姐,家底殷實、生活瀟灑。如果說跟P哥對飚是模仿 不服氣,在F姐這兒只剩下羨慕。
我不會像影視劇裡矯情的成功人士,開豪車、遊全球,然後抓著頭髮喊「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對不起,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但是如果這樣一路「偷窺」,我可能早就放棄了。我可以通過「對飚」盡力學習的,能且只能是她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所具備的特質。
至於她與生俱來的有利條件,我無力也無意探究。有時候不追根問底,是一種自我保護。
我清楚地記得,大一的時候填寫自己的興趣愛好。大多數人寫著籃球足球羽毛球、唱歌跳舞詩詞書畫。
有一位從上海轉學來的同學,家裡頗有背景,在表格里工工整整寫了「改裝車」,大家的眼神困惑而復雜。
不把情況想的太複雜,才能輕盈上手。半年後我終於說服自己,藉著開玩笑的機會向F姐吐露了自己的困惑——我什麼時候才能成你這樣啊?
F姐給了我想要的回答,她沒有像電視裡誇誇其談的「成功人士」,敷衍著說「我的成功就是做自己,你也可以復制!」
大姐,你的人生我的確可以復制,但問題是我不知道往哪兒粘貼啊!
她像看透我的心思一樣,結合工作中觀察到我的問題,介紹了很多時間管理和任務控制的方式,很誠懇地分享了她的做法。
F姐果然不是神仙。她不加班,是要回家照顧小孩。但把孩子的事收拾停當,她每天逼自己「放電影」——抱著電腦坐在桌前,需要掃尾的、整理批复的、复盤總結的,一一收錄、勾銷。
回顧一天,雷打不動。通常到第二天凌晨,她才會疲倦但從容地休息。
雖然受了F姐的點撥,我卻還是很不地道地偷偷跟她對飚。但不是憋著勁兒要超越,而是力所能及地效仿、因人而異地消化吸收。
我們到現在還會偶爾一起吃飯,但我始終沒有告訴她我曾經瘋狂「視姦」她的生活。
我慶幸自己是那種人。就是看著1w塊的好看大衣會想「好喜歡啊我怎樣才能讓自己買得起」,而不是「好貴啊1000塊的也OK算了算了」。
我喜歡這樣的自己,也喜歡對飚中滿身鎧甲的狀態。
對飚自己
我自創「Starry法則」
離開F姐的團隊是1年半後的事了。17年年初,我通過朋友的介紹,來到了現在所在的公司。
漲薪水是最表象的成長獎勵金,而薪水之外的好習慣、積極的態度,才是我最大的收益。
需要承認的是,像做表格這樣的「軍事化管理」,可能會「走火入魔」,變成不必要的壓力、形式。也可能會盲目地陷入對方的節奏,失去自己。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我「發明」了自己的一套做法——Starry法則。
被很多人(尤其是HR)推崇的Star法則指的是,事情發生時的情況(Situation),你是如何明確自己的任務(Task),採取了怎樣的行動(Action),最終獲得了什麼結果(Result)。
這其實是一個在寫簡歷或者講述自己經歷時的「套路」,安全、規整,不會出錯。我把這個法則套用,拿來幫助自己向對飚對象學習。
我常會按照Star法則仔細觀察,注意ta在什麼情形下面對什麼困難,為了得到某個結果做了怎樣的努力。
而為了讓自己有所揚棄,我增加了回顧總結(Review)和做真實的自己(Yourself)兩項,所以Star法則變成了我自創的Starry法則。
需要提醒的是:
- 「對飚」的方法因人而異,畢竟被「別人家的孩子」折磨的很多人,可能一聽到任何跟「對比、比較」沾邊兒的事情就會真實的產生生理厭惡。
- 對飚的目的不是壓倒,而是找到一個能讓自己動起來的方法,這是對自己的負責。
- 對飚一定要找身邊人,年輕人不知道方向時相互參考,真的是有趣且有益的事。
在循環往復的對飚過程中,我逐漸地接納了自己:既然沒人能準確定義什麼是「成熟」,那麼,在不同的階段、環境裡向不同的人學習,為自己找一個標杆、燈塔,多自然啊。
仰望一個「偶像」,模仿ta、學習ta,追上ta、感謝ta,最後放下ta,繼續趕路。
你還是你,只是把ta們的智慧、隱忍跟自信都變成了自己的影響力。
見高山,而後自己成為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