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囤的衛生紙,能繞地球三圈。

本文來源:Vista看天下(微信id:vistaweek)

作者:陳香香

掐指一算,北方大爺大媽們又迎來了自己最具儀式感的入冬慶典,那就是——囤大白菜。

這不,剛剛過了立冬,一群年齡50歲 、卻戰鬥力極強的屯白菜大軍便成群結隊地出現在了街頭,互相交換著「這家一毛八、那家一毛五」的軍情,架起三輪車就往白菜攤上衝。

一買,至少都是500斤起。

500斤,這是胡蘿蔔從來都是一根一根買的南方小伙伴難以想像的規模。

他們一邊納悶兒著「難道白菜會升值,囤著可以發財嗎」,一邊顫顫微微地問著老闆「我可以買半顆白菜回去炒菜嗎」……

結果一定是遭到對方鄙夷的白眼:找事兒吧?我稱都嫌麻煩。

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菜買一噸,還真不是句笑話。

▼某南方媳婦因為北方老公屯白菜,產生家庭矛盾

汪曾祺就曾經寫過,北京人每個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摞起來大概有北海白塔那麼高。

算到每一年裡,超市裡一噸白菜撐死也就幾百塊,這可是北方家庭一個冬天的口糧了。

不過在大白菜原教旨主義者看來,超市買的白菜可沒有靈魂,得去藍皮大卡車上搶才是極好的。

每個大爺大媽都掌握——五分鐘之內把大卡車團團圍住,不顧攤主的警告,三下五除二就將品相不好的菜幫子和鮮嫩菜心進行手動剝離——的能力,一點兒不亞於年輕人雙十一等著搶秒殺的熱情。

還不僅是南北方差異的問題……

對小時候的我們而言,每次看到爸媽騎車三輪扛回一車大白菜,便是恐慌的開始。

因為這不僅意味著你要像莫言在《丰乳肥臀》裡描寫的一樣,花整天功夫「在料峭的小北風中瑟縮著脖子,翻撿、抬筐、擺放」,和長輩們一起把幾百斤的白菜運進地窖——

亦或是全家人傾巢出動,爭分奪秒佔據小區內所有有利地形,把大白菜一口氣從一樓擺到二十三樓的樓梯間。

更可怕的是,一旦家裡有了這種「蔬菜界的南孚電池」,就意味著你家整個冬天的一日三餐都只有白菜吃了。

畢竟在堅持「魚生火肉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的媽媽們心裡,百菜都不如白菜,它可是防癌治病的冬日良藥——

「閨女放假回家啦?今兒包個白菜豬肉餡餃子。」

「身體不舒服吃不下飯?炒個醋溜白菜吧。」

「吃夠白菜了?那白菜燉肉給你加個粉條。」

雖然菜式能一個月不帶重樣兒,但架不住天天吃、一吃就是小半年,說不膩都是假的。

現在的年輕人從來不懂,為什麼早已過了物資匱乏、買菜都要拿號的五六十年代,明明可以去超市現吃現買種類繁多的新鮮蔬菜,媽媽們還必須要囤那麼多白菜?

可對上了歲數的北方老一輩而言,買冬儲菜早已從季節剛需,變成了一種離不開的習慣:「天冷了老胳膊老腿的不願意下樓,家裡備幾棵白菜,心裡總是踏實的。」

一年一度圍聚在大卡車邊搶白菜的日子,也是大爺大媽們嘮家常、炫耀家底的最佳時刻——

「嚯,這不是老王嗎,買了多少大白菜啊?」

「今年兒子帶孫子回來過年,得多囤點,六百來斤差不多了。」

這時候的大白菜,則代表著一個傳統北方大家庭富足的象徵和團圓的快樂。

這種囤積帶來幸福感,換個例子就很好理解。

北方人的一地窖白菜,就像四川人的一窗戶臘肉。防護欄都不能承受的富足,就是大戶人家的象徵。

就算吃不完也沒關係,正符合人們對五穀豐登、年年有餘的一種期望。

因為當代成年人的所有安全感,都在囤貨裡,越多越心安。

不信你看,大家囤貨囤的最兇的時候,往往是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因為不確定災難會不會來,所以便做好十全的準備;因為不確定以後會不會更便宜,便先囤為敬。

2011年福島地震後那場著名的搶鹽潮正是如此,就算你在家族群裡轉發了再多闢謠文章,堅信「吃碘鹽可防輻射」的爸媽還是紛紛衝往超市一搶而光。

再比如今年夏天山竹肆虐之時,新聞上越是報導颱風有多大,擔驚受怕的兩廣小伙伴們越是瘋狂搶米搶面搶礦泉水,甚至還因為太過著急鬧出了不少笑話——

……這位男朋友是鬧哪樣???

更近的則是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每年這個時候,大家都恨不得跟不要錢一樣,一擁而上搬空馬雲和強東家的日化區。

真·  每一個愛囤貨的人,上輩子都是開小賣部的天使 ↓↓↓

▲圖片來源:A張璇公主微博

你看,雖然嘴上嫌棄著咱媽天天做白菜,可囤貨的基因早已深入到了每個中國人的骨子裡。

還不止是物質上,精神上的囤貨也能讓人們獲得短暫而愉悅的心安感。

微信、微博、知乎、豆瓣收藏的深度好文幾十萬字,基本從收藏那一刻,就沒再多瞅一眼;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往往是趁著滿499減200在網上一買一大摞書,最後全和白雲女士的《月子》一個下場;

上班八小時,仨小時醒盹兒、仨小時群裡聊天、剩下倆小時候東搞西搞發呆,把所有工作都囤到deadline到了才開始焦慮。

歪果仁不解中國人這種愛囤貨的本性。就像蘋果CEO在談及iPhone為什麼不降價時,就曾把鍋都甩到中國人的愛囤貨身上↓↓↓

美國心理學家還專門進行了項研究,把這種過度收集物品的強迫行為,稱為「松鼠症

顧名思義,該症具體表現為喜歡買買買、收藏貌似有用的物品,但通常只囤不用,將其長期閒置,最終東西越堆越多,沒地兒放又捨不得扔。久而久之,還容易引發焦慮。

的確,在一些崇尚斷捨離、非要把洗髮水用完最後一泵才現下樓去超市買的狠人看來,囤貨黨無疑是給收拾屋子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因為買的太多,也經常發生一些—— 放壞了、過期了、用的時候不喜歡了 ——的慘劇:

我的洗潔精,當時腦抽的整了一箱,只為了湊那個滿減,現在才用了一桶,剩下的咋辦,還有5桶哎,我已經盡力多用了,好像為了衝乾淨餐具上的泡沫,每個月水費也多交了。

曾一沖動買了600片暖寶寶,結果,爸媽腰腿疼貼兩片、孩子拉肚子貼一片、貓窩保暖貼兩片、製作自發熱鞋墊、鼠標墊、屁墊子若干!從一片熱半天到現在只熱半小時!三年了還沒用完。

絕對是避孕套,搞活動秒殺111元300只!那時和男朋友覺得「哇!好划算!可以用好久好久了!」現已分手快半年(確定男友不是累跑的?)

可對囤貨黨來說,這些都沒關係。即便是得用到下輩子,就是有才安心。

正如一年要去兩次X瀾之家的林更新,再如每年1024去優X庫搶格子襯衫的程序猿 ↓↓↓

多少人甚至是但凡用到一點兒好用的東西,就會立刻囤貨。因為不確定這份快樂什麼時候會被消耗光,除非心裡有底、知道不會斷糧才捨得接著用。

買到同款不同色一大摞格子襯衫為他們帶來的成就感,就像北方婦女囤大白菜一樣莊重與真實。

比起安全感,人們囤貨另一個原因就難免顯得有些心酸,那就是……窮

多少人明明上禮拜才用完了2016年雙十一囤的捲紙,可看到電商不輸電視購物廣告般的活動:前五分鐘半價,前30秒半價,前十秒半價……

還是忍不住成箱成箱地往家裡搬,彷彿晚了一秒就虧了一千萬。

畢竟對「買愛豆周邊一點兒不心疼,自己買包衛生巾都扣扣搜搜」的當代年輕人來說,看著一些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年年水漲船高,可以說是非常心痛了。

於是每個購物節囤的衛生巾,都能用到更年期,甚至還留給了自己的女兒……

警醒著自己「我學會網購的初衷是為了省錢」,安慰自己「反正這種生活必需品早晚都要用的」,然後就像北方街頭搶白菜大爺大媽一樣瘋狂進貨。

什麼「囤貨一時爽,花唄火葬場」的勸告,便全然聽不進去了,架勢一點兒不輸《人民的名義》裡在家囤了一整面牆百元大鈔的趙德漢↓↓↓

雖然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商家面前,究竟有沒有省到錢誰都說不好。

但「我精打細算了一下午」的掌控感,給人帶來的快樂可是無法比擬的。

所以說啊,也別嫌棄咱爸媽愛囤大白菜了。在圖便宜這個人類剛需上,誰上輩子又不是一隻小松鼠,恨不得全世界的松子都是自己的才有安全感呢。

閱讀原文

林書豪確診新冠肺炎,有打過疫苗。微博湧入3.7萬留言鼓勵,熱搜第一

xxx

沒有童年、跳水滿分的14歲全紅嬋正獲得各地旅遊邀約,「終身免費遊」

xxx

在中國,如果從3歲開始準備,幾歲可以當上奧運冠軍?

xxx

在人潮爆多的廣州火車站旁開小超市能掙多少錢?

xxx

扳倒吳亦凡的「都美竹」正被多間公司搶注商標,還有人註冊了「吳簽」

xxx

吳亦凡被捕後,微博砍掉他的「超話」、多個官媒發聲;律師:若判刑將在國內服刑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