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敗東北話的,只有台灣腔。

本文來源:上流UpFlow

微信id:heyupflow

作者:蘇三省、楊雅萍


之前微博上大家討論最想看到的綜藝節目,《普通話不普通》成功C位出道。

沒辦法,種類繁多的中國方言,隨時都可以開啟新的南北大戰。

更何況,參賽選手裡還有東北話台灣腔這兩種最有梗的存在。

一場來自祖國兩岸的文化交流,看點實在太滿。

大家都知道,圈子裡但凡有個東北人或台灣人,就算是你普通話有一甲水平,遇到這兩種魔性方言,口音瞬間能一個傳染倆。

然鵝,即使有「大業哥」王彥霖親自下場打call,你敢相信,向來虎虎生威的東北話,竟然在軟萌萌台灣腔面前,敗了

台灣腔有毒,大東北口音竟然沒打過

曾經東北話以為自己是個王者

在方言裡一路碾壓式開掛,直到它遇見了台灣腔 ……

從小多次在東北集訓的福原愛

大碴子味兒東北話萌得人不要不要的,

江宏杰作為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一口台灣腔嗲得很正宗。

兩個人當時結婚的時候,大家除了送上的滿滿祝福,最好奇的就是東北話VS台灣腔的世紀之戰,誰會帶跑誰。

畢竟那個時候的小愛,還是能熟練運用「整」這個東北話靈魂用詞的。

然而誰成想,結婚不到兩年,東北話十級的小愛就被灣灣小傑帶偏了

如今那個「幹哈呢」的小愛已經過去。

現在站在你們面前的,是滿嘴OK繃、期(qí)待、麻麻的台灣愛醬

難怪在《幸福三重奏》裡,王楠見了福原愛,也得十分語重心長地表示:

「你最近這個味兒,有點跑偏了,準備給你捋一捋。 」

同樣難逃「台灣腔」魔力的,還有《奇妙的食光》裡面的大廠男孩們

「 Jeffrey,你別跟我講話,你一和我講話,我就會有台灣腔。」

不過,這也實在怨不得他們。

唯一比東北味兒堅挺的就是台灣腔

認識很多在大陸工作生活了十幾二十年的台灣人,

一開口還是一秒識別台灣身份。

而那些嫁去台灣的大陸媳婦,

不超過十年,不論來自祖國哪個省市,一律標準台灣腔,而且講得very自然。

自己身邊有個東北同學大二去台灣當交換生,

一個月的時間就練就一口綜藝咖的台灣腔調。

她說,在台灣基本上只要她自己不說,

沒人能聽出來她是陸生。

最好笑的事情還不是一向戰無不勝的東北話被台灣腔打敗,

而是當東北話和台灣腔合在一起,

變成了東北台灣腔

問:標準東北話是怎麼被帶跑的?

答:讓我們一起來圍觀一個東北人與台灣人之間迷人的Battle瞬間 ——

▲ 視頻來源:papi醬台灣腔醬東北話合輯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可能是這樣的↓

東北:嘎哈呀!你老瞅我嘎哈呀!你是不是彪

台灣:幹嘛啦 ~~真是的啦~~討厭哦~~ 我宣你,你宣我嗎?

東北:說啥呢,信不信我削你

台灣:幹森麼啦,超兇的~~哎~~ 你很機車耶

然而慢慢的,畫風就變了↓

東北:科科,你整這個玩意兒真的讓人很生氣吼!

台灣:好了不要凶人家了啦!東北:一整個被你打敗了啦

眼前第一秒浮現的是一個170 的東北虎妹,小鳥依人地靠在男朋友肩膀上。

第二秒又有一種黑社會大哥手臂上紋了個hello kitty的趕腳,實在是太魔性了!

台灣偶像劇,每個人的台灣腔啟蒙 

如今東北話成為硬通貨、人人都能整幾句的盛況,

和這幾年關於東北的小品、電視劇、APP們無縫攻陷了各個年齡段有很大關係。

台灣腔受眾這麼廣泛的原因也很類似。

對於現在80後、90後這一波人們,

他們都曾經經歷過台灣偶像劇最繁盛的那些年。

早就潛移默化地在自己的語言系統裡,留下了台灣腔的印象

2001年,《流星花園》正式引入內地,開啟了台灣偶像劇霸屏的序幕。

後來,《薰衣草》也緊跟著進入大陸,當時劇裡面那個用作定情信物的薰衣草瓶子,同學們幾乎人手一瓶。

2003年,張韶涵主演的《海豚灣戀人》,從電視劇到劇中配樂《遺失的美好》一起大火,

之後又有《天國的嫁衣》《綠光森林》

2005年,《王子變青蛙》甚至打破了《流星花園》所保持的最高收視率紀錄。

由鄭元暢、林依晨主演的《惡作劇之吻》,到現在還能勾起大家的眼淚。

▲ 《惡作劇之吻》的經典鏡頭

除此之外,還有《終極一班》、《微笑PASTA》、《放羊的星星》、《轉角遇到愛》、《命中註定我愛你》、《我可能不會愛你》等等… …

一年好幾部台灣偶像劇的攻勢,基本佔據了當時所有空閒看劇時間。

每天在它們的圍追堵截之下,

小時候最喜歡玩的就是幾個人一起扮演劇中人物、模仿他們的台灣腔說話方式

為什麼台灣腔比東北話還好模仿?

雖然說台灣偶像劇為我們「被台灣腔帶跑」打下了最初的基礎,

但是,港劇、韓劇也全都在人們的看劇列表裡流行過,

為什麼台灣腔能夠有這麼大的魔力,

讓人稍不留神就get了同款口音?

一方面是因為台灣話和日常使用的普通話關係密切

另一方面,也是台灣腔本身確實比較好模仿

我們現在聽到的台灣腔,並不是最初台灣本土居民的口音。

而是國民黨敗遷台灣後,強制推行「國語運動」後形成的「台北國語」 。

也就是說,它是帶著閩南話方言底子的台灣本土居民,努力學習國語的結果

它的出現,晚於普通話

通常被我們作為基準的普通話,是在1923年才開始籌備制定的。

193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彙》,「國語」終於名正言順,也是台灣「國語運動」中的標準。

在國民黨的推廣下,台灣本地人極力模仿外省人的「 台北國語 」,從此逐步形成了現在台灣腔的風格。

因為現在的台灣腔本身就帶著閩南話方言底子,許多發音和南方方言非常類似,所以對於南方人來說,模仿台灣腔相當容易

之前有台灣人第一次到福建玩,還很驚奇地問:「 為什麼你們都說台灣話?」

但其實,並不是我們說台灣話,而是灣灣口音本身就有閩南味兒。

另一方面,在發音上,人們天然有一種想要省事兒的習慣,

台灣腔,恰恰滿足了人們「 犯懶」的需求

台灣腔的省事兒,特別有規律,總結起來就是:

說話的時候特別喜歡連續,直接省略很多語音;

不怎麼用舌頭,把捲舌音統統發成平舌音;

沒有輕唇音,也不分前後鼻音

「你再醬紫說我,我就哭給你看哦~」

「 你造嗎?他已經宣你很久了,你表現在就醬紫回答他,好好考慮一下嘛。」

「 滋不滋道、滋不滋道!」

「 cao好ci、cao酷的! 」

對於北方人,模仿台灣腔的門檻也很低:

想要從普通話變成台灣話,只要多加「啊,啦,吧」等語氣詞,再把聲音軟一點、慢一點就行:

「哎~~你很煩 ~~人家腿好酸 」「是 」「屁 」

光是讀完上面幾個句子,你是不是已經不自覺帶上了台灣腔的軟萌味道。

對,台灣腔同化你,就是cao快的!我沒有在騙你的啦!

同場加映:

這部影片的女主角,一開始用台灣腔和朋友說話(裝逼),接到家人電話後轉回本色,藉此表達兩者的差別。

又例如以下影片「北京女護士與台灣女護士有什麼不同」:

參考文獻:

[1] 東北話和台灣腔,哪個更容易把人帶跑?丨壹讀百科

[2] 鄭良偉:《北京話和台灣話輕聲出現的異同、歷史由來和台灣新生代國語的形成》,《語言研究》,1987

[3] 陳蒨:《台灣國語推行現狀與國語推廣方略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南開大學,2013

閱讀原文

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無關台海,胡錫進降溫:兩岸雖緊張卻非箭在弦上

xxx

陸媒:有台灣民眾開始儲存求生物資。大陸網民很歡樂,有人想像統一後

xxx

為什麼現在微信朋友圈的時評文章不好看了?

xxx

中國最大體育社群虎撲上的鋼鐵直男們,為什麼這麽喜歡為女孩打分數?

xxx

小S發聲後網民分兩派對撕,官媒發話斥責網民亂扣帽子,風波已近尾聲

xxx

汪小菲為小S緩頰:她們期待兩岸和平。伊能靜上熱搜:我早就表態過了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