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時代】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本文來源:新世相(微信id:thefair2)

導言:

前幾天, Cassie 突然跟我說她有個想法:

「我好想給公司的每個人都拍張拍立得,然後讓他們給我簽個名啊。」

我挺奇怪的。結果她說,剛剛有個同事跟她打招呼,她想了半天對方的名字,愣是沒想起來。

簡直像網友一樣。熟悉所有同事的微信暱稱,卻不熟悉他們的臉。

這幾乎完全違背了爸媽對我們的囑咐:跟同事搞好關係,跟室友搞好關係,跟大家搞好關係。

但現在的年輕人,就是能把所有關係都活成網友關係。

朋友圈網友: 50個人點讚,半數都是陌生人;

公司網友:熟悉同事的方案,但不熟悉同事的臉;

戀愛網友:比起睡在身邊,更喜歡遠程互道晚安;

租房網友:平時互不打擾,只在群里交電費時出現;

……

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想見隨時能見。

但彼此的溝通,我們只願停留在網上,絕不奔現。

2018年,

我們終於回到了網友時代

自述:新世相的朋友們

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租房網友

我在北京跟人合租三居室,前幾天我媽來我這住了幾天,震驚了。

原因是下面一番對話:

——你室友都是哪兒人啊?

——不知道啊。

——你室友是做什麼工作的呀?

——沒問過呀。

——你跟室友一起做飯不呀?

——不一起做啊。

最後我媽神色複雜地質問我,你為什麼不跟室友搞好關係?

我啞口無言。

住在同一屋簷下的室友,才是真正的網上鄰居

比如我是因為系統簡訊,才知道室友退租的。

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又是因為系統簡訊,才知道新室友入住了。

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簡訊里說,碰到Ta 記得打個招呼哦~

但關鍵是,也沒什麼機會打招呼啊。大家都不熟,工作又很累,回家還要社交,那也太麻煩了。

大家都在努力維持著自己「一個人生活」 的感覺。

出去洗澡上廁所煮水,先偷摸聽聽外頭有沒有人。

聽到外頭沒動靜了,再放心大膽地走出去。

我們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在微信群里解決,所以幹什麼都是默默的。

交電費。

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幫開門。

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還有默默幫扔垃圾,默默幫收快遞。還有個室友搬走之前把所有的食物庫存都留給了我,即使我們話都沒說過一句。

我們不是保持冷漠,而是溫暖地保持距離。

活在線上,是我和室友最完美的默契。

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公司網友

我和同事的關係,基本都是網友。

公司就像個大網吧,每個人都在對著螢幕網聊。

表情看似平靜,其實正在公司群里跟數名同事「哈哈哈哈」。

但跟你一起「哈哈哈」的人,你並不清楚他長什麼樣。大多是時候都是線上溝通,最熟悉的是彼此的微信暱稱。

聊天時小姐姐長小姐姐短,但去廁所路上和人打個照面,跟陌生人一樣擦肩而過。

有一次我在公司要替票,就在群里問,誰有打車票,充值卡票?

就有人回:我在前台後面,xx 辦公室門口,來找我拿吧。

然後我就去認親了:

——我在這!穿黃衣服那個!

——啊啊,原來是你哦!

之後還是線上交流。

相對比較熟悉的同事,也對他的名字不太清楚。

前幾天我和實習生下樓,正巧碰到一個經常打招呼的同事。

我就開始介紹,這是我們策劃組的同事,他是負責做視頻的!

但說到他的名字,我卡殼了。

——我不知道他的真名是什麼。

偶爾在附近的酒吧碰到,大家也友好地揮揮手就算了,並沒有坐下來硬湊一局的意思。

工作已經很心累了,沒必要再進一步,把同事也扯進個人生活里。

活在微信,是我們最美妙的距離。

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朋友圈網友

前幾天閨蜜說我從來不在朋友圈發自拍,會沒有桃花運。

我就讓她修了一下,發出去了。結果反響格外熱烈,236 個點讚,246 個評論。

但仔細一看,全是網友啊。

滿滿兩屏的好友頭像,只有 1/4 是現實里熟一點的。

很多人三年都見不了一次,還有一半是從來沒見過面的。

有的我備註了真名都想不起來是誰,而且互相也沒有線下見面的意思。

畢竟一個搞不好,就可能出現這種局面。

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比如我通過朋友的朋友認識一個聊得來的姑娘,但大家都很忙,出來見不見面也無所謂了。

知道你好就行,偶爾聊聊天,吐槽一下失戀。最近的話題是互相分享沙雕視頻和沙雕圖。

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就算沒法從她的朋友圈合影中認出她,我們的點讚評論聊天還是很親密。

生活並不相接,話題就那麼多,幹嘛要急著消耗完呢?

跟很有趣的人在朋友圈里做網友,我覺得挺好的。

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曖昧網友

有個朋友說,自己前幾天發了朋友圈說冬至了,但公司附近買不到餃子,然後半小時後就收到了一盒餃子。

——是她在探探上認識的人買給她的。

這兩個人見過兩面,後來覺得不是很合適,但也沒有刪微信。

這可能就是把曖昧對象處成網友了吧?

像這樣的朋友,她一星期能加一個,平均一年能有52個。

就都留在微信列表里,在朋友圈和諧共處。

我跟一個男生也是,一個城東一個城北,地鐵一個半小時,打車如果不堵車,最便宜要花79塊4 。

想見一面先尋思堵不堵車,有沒有檔期。後來發現很費勁,那就不見面了。

有一次我還撞見他和新約會對像在一起, 還是在當時我推薦給他的酒吧。

於是我們就在網上展開了如下對話:

——我今晚在xx 看見你了!

——哈哈哈哈真的嗎

——但我沒看清那女的長什麼樣,你倆今晚聊怎麼樣?

——還行,雖然有點聒噪

——你是不是要給我紅包,要不然你也找不到這麼好的地方

——(給了紅包)

曖昧網友可能就是這樣。

你不理我的時候,我知道你在跟別人談戀愛。

但沒關係,因為我也是。

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群聊網友

我有差不多十幾個興趣功能群,里頭都是一個圈子的人。沒事兒就往里咔咔發消息。

王者榮耀群,不見不聊天,但每天會一起上分。

外賣紅包群,里面都是很窮的互聯網民工,咖啡優惠券,蛋糕優惠券,粵菜優惠券,助我每頓午飯都能省下十幾塊錢。

表情包群,就比賽似的發表情包,不講任何別的事情。

還有北京上海的跳舞群,我們就每年大活動時見一次,其他時候都活在網上, E 網情深。

最近沉迷的是北京貓爸貓媽群,大家都是養貓的,備註都是這樣的:中華田園貓兒女雙全。

90後社交降級:同居不說話、點讚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

天天互相發貓的照片,一人發照,造福全群。

有次我說:貓一天沒拉粑粑了。擔心。

不到一分鐘,三個人在線解答了我的問題。

一幫不想見面的人,天天熱鬧得像過年。

想想其實挺奇妙的,十幾年前,我們用  QQ、論壇、MSN這些僅有的手段,在網上互相認識,渴望現實相見。

十幾年後,我們卻只想享受距離的快樂,網路是我們穿上的最便捷的保護色。

2018 年,我終於找到了最享受的網友關係。

變成網友的我們,在陌生和親密之間,保留著自己舒服的距離。

成為網友的我們,依然過得很快樂。

網上沖浪,是我們為自己尋覓到的最大自由。

閱讀原文

為什麼現在微信朋友圈的時評文章不好看了?

xxx

中國最大體育社群虎撲上的鋼鐵直男們,為什麼這麽喜歡為女孩打分數?

xxx

騰訊的遊戲「防沉迷」措施搞了四年,究竟防住了誰?

xxx

對小S一面倒的撻伐中,微博有個膽大的博主發文砲轟網民

xxx

除了罵裁判,中國互聯網八大平台都是怎麽看奧運會的?

xxx

一個大學女生隨手把宿舍裡的日常發到了B站,粉絲才三個人,三天後播放量B站第一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