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是如何送到你手中的】如何在三天內送完13億雙十一包裹?

本文來源:回形針

微信id:papercliptv

作者:張每羊

對於快遞行業來說,每年的雙11 都是一場噩夢。

2018 年雙11 當天,共產生了13.5 億件快遞,相當於同一天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6 倍。

以下是影片:

以下是文字動圖版:

這些海量的快遞是如何送到你手中的?

打開淘寶,你可以看到快遞的運送路線。

比如這件從江蘇南通寄往北京的快遞,由附近網點的快遞員收件後先發往南通轉運中心,接著運輸到北京轉運中心,然後再發往目的地附近的網點由快遞員派送。

(動圖,請點擊)

這中間經過的各個節點可以分為兩級:網點和轉運中心。

網點是最基層的組織,負責攬收和派送附近的快遞,而轉運中心負責收集和分撥下屬網點的快遞,並與其它地區的轉運中心直接連通,集中完成快遞在區域間的轉移。

(動圖,請點擊)

這種運輸形式稱為“軸輻式物流網絡”,可以通過轉運中心之間的集中運輸降低成本。

當然,實際的節點通常不止兩級。

比如順豐的物流網絡有四級,最大的樞紐類和航空鐵路站點49 處,中型的片區中轉場113 處,小型的集散點172 處,末端的網點近1.3 萬個,得以覆蓋全國93% 的縣級市。

(動圖,請點擊)

一件快遞的寄送就是靠各個節點的流轉,這主要有三個過程:各級轉運中心對不同目的地快遞的分揀、轉運中心之間快遞的集中運輸以及末端快遞員的派送。

在以往,各級轉運中心裡的分揀員必須經過半年培訓,記住上百個節點的位置,然後根據收件地址在面單上標註快遞的下一站,再放入不同的筐中。

(動圖,請點擊)

而在今天,當你下單一件快遞,就會自動生成一張電子麵單,貼在包裹上。面單上除了收寄件人的信息外,還有一行名為“大頭筆”的代碼。

三段代碼,分別是目的地的轉運中心、網點以及快遞員的編號。也就是說,快遞一下單,後台就通過大數據計算出了最佳寄送路線。

(動圖,請點擊)

這再配合轉運中心裡的自動化設備能大幅提高分揀效率。

申通在天津的轉運中心,採用了AGVS 倉儲機器人系統。

300 台機器小車,每小時可分揀2 萬件包裹,把同等工作量所需人力由150 人降為30 人。

(動圖,請點擊)

而順豐在深圳的一處轉運中心則運用自動流水分揀線實現了無人化,每小時可分揀7.1 萬個包裹,相當於150 個熟練工。

(動圖,請點擊)

分揀好的快遞將通過公路、鐵路、航空運輸到下一個節點。

對比一下這三種方式的速度、載重和成本。

鐵路運輸似乎最合算,但線路非常固定,到站後還需再次接駁,所以低廉靈活的公路運輸才是快遞企業的首選。

2017 年,申通有97.77% 的快遞都是靠汽車運輸,而順豐除了有74% 的快遞靠汽車,還有25% 靠飛機,這讓兩者的平均投遞時間差了9.6 個小時。

快遞經過多次轉運到達網點後就要開始最後的派送。

以申通為例,2017 年共有10.6 萬快遞員,寄了38.98 億件快遞,平均每人每天要送100 件,按一天工作12 小時計算,每件快遞必須在7.2 分鐘內送達。

(動圖,請點擊)

這些快遞員能掙多少錢呢?如果按2000 元的底薪,派送一件1 元計算,月工資可有5000 元。

不過實際情況要更複雜,部分加盟形式的快遞員沒有底薪,派件費也從0.5-2 元每件不等,事實上,有七成快遞員的月均收入不足5000 元。

從圓通2017 年的年報可以看出,作為一種人力密集型產業,快遞的利潤已經非常低了,每單快遞的毛利不到4 毛錢。

以“三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快遞企業只能依賴電商帶貨薄利多銷,給電商客戶每件快遞2-3 元的超低價,正因為此,才有那麼多的淘寶商家願意包郵,反正算在消費者頭上,你也不會發現。

閱讀原文

春節+「就地過年」現象,中國互聯網企業正上演「搶人」大戰

xxx

【快遞櫃是一門好生意】快遞櫃為何要向快遞員與消費者雙向收費?

xxxx

新疆快遞員是這樣送貨的,網民:難怪新疆不包郵

xxx

中國雙十一快遞公司價格戰幾時休?

xxxx

中國多家快遞公司出現「無人派送」:低價戰反噬快遞業

xxxx

「快遞罷工」傳聞頻現,今年雙十一還能愉快地剁手嗎?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