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巴巴的財報,看中國互聯網行業和中國經濟

本文來源:向小田(微信id:xiangxt1984)

作者:向小田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關注產業金融、資本市場、互聯網科技、VC/PE等領域。)

從阿里財報看行業和宏觀,有很多有意思的結論。

11月2日,阿里發布2019Q2財報,信息量很大。

往往龍頭公司發布財報,都是觀察整個行業發展趨勢的重要的窗口。

阿里巴巴更不例外,華爾街很多機構不止從阿里巴巴來看中國互聯網行業,甚至將阿里巴巴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個標誌性公司。

看多/看空阿里巴巴和看多/看空中國經濟在一些對沖基金中似乎可以劃等號。

那麼,阿里的財報到底有哪些信息呢?

我從大量的篇幅中摘取了一些重點提示的數據:

1、阿里2019Q2收入為851.48億元,同比增長54%

2、核心電商經調整EBITA為298.07億,同比增長13%

3、螞蟻金服國內年度活躍用戶超過7億

4、盒馬生鮮店從去年同期20家增長至現在80家

5、350家大潤發超市完成數字化升級,佔總店數比例75%;

6、餓了麼服務中國676個城市1.67億年度活躍消費者

7、阿里本地生活服務超350萬註冊商戶

8、高德日活躍用戶突破1億

9、優酷視頻日均訂閱用戶季度同比增長超過100%

10、上半財年阿里雲計算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位居亞洲第一。

從上面這些精彩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不同的點:

01

龍頭企業增速依然較快

阿里巴巴的業績增長,一直來源於中國中產階級的增長和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

不過,今年以來,經濟下行的壓力、中美貿易的摩擦、居民疑似的消費降級,讓很多投資機構懷疑阿里巴巴是否還能保持高增長。

從2019Q2財報來看,在上述經濟不確定性或者不景氣的情況下,阿里巴巴的收入增速依然超過包括FAANG(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在內的全球互聯網巨頭,達到連續5個季度領跑全球第一互聯網陣營。

2018年前三季度,對比FAANG陣營,只有阿里巴巴的增速每一季度都超過了50%

阿里收入的強勁增長意味著中國電子商務、互聯網行業乃至中國宏觀經濟依然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隨著體量的增大,以及追求高質量的發展,中國經濟的增速有所放緩(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6.5%,是過去十年最低水平),不可避免地阿里的電商業務增速也會放緩,但即便是放緩,就全球平均水平來看,中國經濟和阿里的業務增長依然相對較快。

這種相對的吸引力對資本而言是很重要的——從股價來看,在這一輪美股的調整中,科技股遭遇重創,但阿里巴巴跌幅是最小的,抗下行風險能力可見一斑。

核心電商的強勁增長,讓我們對中國電子商務更有信心。

在阿里的財報中,披露了多家國際奢侈品牌在天貓推出旗艦店的案例。

隨著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召開,預計中國將更大了擴大對外開放,進口商品會更加豐富——這為跨境電子商務帶來了新的機會。

阿里巴巴作為最受益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無論是中國的商品走出去(例如速賣通)、或者外國商品走進來(天貓開店),都還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

跨境電子商務覆蓋的國家、品類還有許多不足,這自然也是阿里核心電商的成長源泉之一。

阿里核心電商的增長,當然不止是其一家公司的機會,更是一個行業乃至國家的機會。

所以站在這個角度,我們依然強烈看好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認為跨境貿易的移動互聯網化,依然還有數年的高速發展時間。

中國受益於對互聯網的理解、全球製造工廠的身份和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在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的潛力亦不可忽視。這些都是我們看多行業和宏觀經濟的支撐點。

02

新零售如火如荼空間巨大

從財報來看,上個財季以進口業務、盒馬鮮生和銀泰百貨為核心的新零售業務收入,同比增速超過了340%

我們從上面的數據中,可以看到盒馬鮮生開店速度非常快,一年開了40家店,並且完成了350家大潤發門店的數位化改造

“新零售”口號自喊出以來,已經驗證了其巨大的威力。新零售對舊的零售是顛覆性的,消費者認知的改變也是前所未有的。

阿里在新零售的試點非常成功,前段時間甚至有居民寫信給張勇,請求盒馬到其小區附近開店。

大潤發門店的改造是新零售邏輯驗證的第二個階段,目前完成率達到75%說明阿里的新零售基礎設施的賦能能力已經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打磨,可以對外輸出了。

不過,盒馬和大潤發門店數目依然很少。新零售對中國線下零售行業的改造,可以說才剛剛開始。

新零售挖掘的不僅僅是線下流量,更是對服務理念、產品理念的一次全面升級,打法完全不一樣了

目前市場對於新零售依然有一些爭議,但在筆者看來,有爭議是好事,在別人猶豫的時候,阿里更是可以快速出手。等到所有人都看明白,也許機會就結束了。

當然,市場上已經不乏機構看到了阿里新零售的威力,後起追趕著甚多。

中國經濟的增長目前內需驅動的佔比已經超過一半,新零售是否會給內需擴大增添新的原料,我想答案是完全肯定的。

03

本地生活服務開啟大作戰模式

2018年10月份,阿里巴巴宣布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合併餓了麼和口碑。

從財報披露的本地生活服務業務數據來看,年度活躍用戶和服務商戶數目前和美團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在縮小。

要保持追趕的速度,依然要加大對於本地生活服務的投入。

阿里巴巴已經提示,對本地服務等的重大投資,對本季度整體盈利水平的增長帶來了一些影響——說明阿里是很清楚的,本地生活服務處於重大戰略機遇期,即便對業績產生一些影響,也是非做不可的。

也就是說,阿里本地生活對決美團的戰鬥,正處於白熱化的階段。

既然是戰鬥,就會有大量的真金白銀投向這個市場——對於其他的市場參與者而言,就是相當大的機會。

05

科技金融持續下沉

財報顯示,支付寶國內年度活躍用戶超過7億,僅2018年前10個月,支付寶的用戶數就增長了越35%

支付寶用戶增長的驅動力主要來自阿里的電子商務業務往四五線城市下沉,另一方面,螞蟻金服也通過不斷擴大應用場景來促進用戶增長。

比如說,支付寶已經為300多個城市近5億人提供包括政務辦事、醫療服務、交通出行、生活繳費等在內的100種服務,超過50%熱門辦事功能可以在網上辦。

比如說,掃碼乘坐地鐵、公交,租自行車等,都有效地將線下龐大的流量轉移到了線上。

支付寶“下沉”,給互聯網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啟示。

近期互聯網圈熱烈討論的“五環外”的觀點,即是此類策略方法論上的一個總結

對於遍布城鄉的廣大人群而言,他們還沒有享受到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紅利。

服務於這部分人群,既是商業機會,也是互聯網普惠的表現。

總結

阿里在財報中調低了營收指標,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現在,阿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價值觀再次表現為企業的行為——向中小企業和商家讓利,提供更多的支持,幫助他們共度經濟難關。

對於中小企業和商戶來說,既然阿里已經認為難關已現,自然不可以掉以輕心。

適當改變自己的發展策略,以安穩過冬,應該馬上列入辦事議程裡面。

在商業機會方面,阿里作為生態體系的建設者,財報中披露的巨大投入的方向,也是創業者的機會所在。

圍繞本地生活、雲計算、金融科技等,如何分享阿里發展帶來的機遇,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閱讀原文

阿里女員工被騷擾案涉事主管原要跳槽字節跳動被中止,喝酒廠商也被公司開除,自認冤枉

xxx

阿里巴巴性醜聞熱搜第一,6000員工聯名聲援,涉事主管遭開除,兩高層一辭職一記過

xxx

阿里巴巴被罰人民幣182億的《處罰決定書》全文

xxx

螞蟻集團CEO請辭。華爾街日報:中國可能對阿里巴巴祭出破紀錄的罰款

xxx

胡錫進評螞蟻調查:中國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一些「聯想」難免,但其發酵不應受到鼓勵

xxx

中國各大巨頭會重啟互聯網支付戰爭嗎?

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