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咋整(微信id:howtozheng)
不管你離家多少年,將普通話錘煉得(自以為)多標準,鄉音的土味才是你語言系統裡的內核。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和別人聊天時,哪一個咬字,或是音調,會出其不意地曝露你的出廠設置。
如何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難倒的不僅是外國人,還有離家出走潛伏在各大一線城市的「外地人」。
大部分人是用方言的骨架撐起普通話的外皮,只用音調的變化給它套上一層遮羞的薄紗。
夾雜著方言的詞彙一出口,你是哪裡人,透過薄紗看見骨架,就知道得一清二楚。
土味普通話到底是藏不住的。
東北普通話
▲東北話的可貴之處在於,天然覺得自己就是普通話
同化,是東北話的基礎能力。
出門在外的東北人很少想家,因為一個資深的東鐵無論身處班級、寢室還是辦公室,都可以用東北話迅速把身邊的人都變成「老鄉兒」。
東北人明明可以說好普通話,但他們偏不。一定要在一句好好(hǎo hao)的話里扔一顆苞米粒儿,讓整句話都變成大碴子味兒。
人走請閉燈
我去銀行求(qiǔ)錢
這裡不樣釣魚
我想吃酸(涮)羊又
這菜老香了,隔了十里地都能聞著
你這包死貴的(通常表誇讚,被誇的人心裡老高興了)
▲東北人看到這張告示的反應普遍是:沒毛病啊,zǎi zè兒就sì不好使,zhí道不?
直腸子的東北人向普通話靠攏時,努力把音調說得中正平和已經是最大的妥協。
他們壓根兒意識不到暴露的本質在於用詞不對。
一向自稱「普通話擱(gě)全中國屬最標準」的哈爾濱人,考普通話水平測試拿個一甲、一乙就跟玩兒似的。
但有時候只需說一個字就能出賣他們。
▲綜藝《嚮往的生活2》裡黃磊說起自己的黑龍江籍學生肖顯鵬,去面試時只說了一個字就被別人認出是東北人——都是「 我削你啊 」惹的禍。
湖南普通話
在語言輸出能力方面,東北人要是稱第一,只有弗蘭楞敢提出異議。
▲《創造101》的小姐姐們忘不了被湖南girl李子璇的塑料普通話支配的恐懼。
在國外摸爬滾打多年的「長沙小驕傲」張藝興「鄉音未改」,張口一句「哎呦餵」,塑料味兒立馬就出來了。
▲”哎喲餵!下不了舌!”
即使是中傳播音系畢業的小姐姐,只要一回湖南老家,好好的新聞聯播腔也會立刻被拐跑。
湖南塑普的特點是咬字懶散、轉調豐富,每句話尾音拖得很長,再搭配上令人「耳花撩亂」的語氣詞:
好不咯
快點噻
zè個nán球的nán字我怎麼找不到喲(來自一個弗蘭妹子使用拼音輸入法時的困惑)
我現在嗦的就似扑騰發撒
老一輩湖南人普通話裡的塑料味來自於說話中無意識地摻雜了純方言詞,即使已經轉成了普通話的音調,比如:
你別抽弗水(chōu fú shǔi )喲!
「抽弗水」在湖南話裡相當於「吹牛、瞎扯」。
湖南朋友很形像地跟我解釋:「就是用嘴巴抽乾洞庭湖的水噻!」
果然是「橫巴蠻」的弗蘭楞。
四川普通話
雖然川普的感染力不及東北普通話和湖南塑普,但一點兒都不影響四川人的自信——操著一口川普走天下,好像全世界都聽得懂四川人講話。
講一個親身經歷。曾經在尼泊爾加德滿都一家酒店裡,看到一位四川大媽對著前台的印度妹子揮著一疊「毛爺爺」,口中嚷嚷「 fuán(換)錢噻fuán錢噻 」。
對方一臉迷茫。但幾天之後,前台妹子就開始用她學會的第一句中文——川普,自如地招徠中國顧客。
類似的情況還有,當地一些尼泊爾商人跟四川人學會了川普吆喝:
么妹兒,看一哈看一哈!
此外,四川人是出了名的喜歡開口閉口以「老子」自稱:
mmp老子腦闊(kuó)青痛!
明天老子不上班,巴适得很
老子左邊勒巴骨(肋骨)有點不安逸(舒服)
曾在綜藝《明日之子第一季》中操著一口華麗川普登台的「零(靈)分(魂)歌手」黃中柳,憑藉一首改編的「我的伐板孩」成功讓全場笑劈叉。
戳視頻自行感受一哈,讓我叉腰笑一會兒。
香港普通話
喜歡追劇的朋友們想必對這段台詞不會陌生:
「大紮好,我係古天樂,我係渣渣輝,介系裡沒有挽過的船新版本,幾需體驗三翻鐘,里造會幹我一樣,愛象節款遊戲!」
這款同時挑戰觀眾審美和港普聽力的遊戲廣告,專挑劇情進行到關鍵時刻出現,讓人忍不住罵出來:
「我丟雷老母!」
說起港普十級代言人,非皇后「涼涼」蔡少芬莫屬。
只要「涼涼」上綜藝,她開口就能承包全場笑點,還有後期字幕組的所有眼淚。
本宮是烏拉拉拉氏•已餿
▲「涼涼」在《王牌對王牌》中的自我介紹,可以從字幕中感受到後期的「森森無賴」
就連張國榮,國語講得在香港明星裡算是難得的標準,在出演電影《霸王別姬》時,也依然把台詞「潘金蓮」念成了「八七連」。本來是電影裡非常悲情的一幕,恁是讓劇組人員跳戲笑成一片。
香港普通話,或者粵語普通話,是粵語speakers用盡力氣後依然跑味兒的傷痛。
新疆普通話
在新疆聽漢族人報菜名,堪比猜謎。
許抓羊肉(手抓羊肉)
加強豆腐(家常豆腐)
鬼肉拌麵(過油肉拌麵)
登登炒麵(丁丁炒麵)
不看菜單點菜,那是腦子勺掉了,鬼才知道點的四撒(是啥)。
▲電影《一個勺子》截圖,導演陳建斌是《甄嬛傳》裡的「皇上」,他本人是個新疆兒子娃娃
新疆普通話裡透著一股子羊肉味兒,其特點是說話基本不用張嘴,連讀、咬唇音嚴重,爆破感十足。
比如,
啥=撒(sá),誰= séi,為= vèi,勺子=傻子,說=佛
▲史上最騷的配音——新疆話版「小豬佩奇」,鉤子=ass,汞=滾
關於新疆人說普通話,還有一點容易讓人誤解。
那就是維族人說普通話很少帶口音,尤其是從小在學校裡接受普通話教學的維族孩子。
你佛zè四vèi(為)撒?
因為維族孩子在進學校之前,和父母說的都是維語,壓根兒不會說普通話,更不存在被方言口音帶跑偏的問題。
但如果給他們派去一個東北人或弗蘭人當漢語老師,那就很難說了。
安徽普通話
和南方大部分省份一樣,安徽各地方言也是「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調」。
所以不同城市的人說起普通話來,是各有各的土法。
當合肥的美女主播在抖音上喊著「 小姑姑小姑姑 」時,她不是在呼叫某個親戚,而是為自家idol「小哥哥」打call。
而一個安慶的朋友告訴我,她大學準備普通話考試時快被折磨瘋了:
焦點反彈
焦點訪糖
就是讀不成「焦點訪談」。
前後鼻不分是安慶人的軟肋。如果你讓一個安慶人讀:
皇上在床上,黃鱔在船上
他可能會哭。
全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661個市,一千多個縣。
說起話來是一個地方一個味兒。
就算都說普通話,也很難完全擺脫鄉音。
比如同事是河南人,他會背著手說:
窩現在說哩就是撲通話。
你們可以感受一下。
多語言自由切換的流暢。☟
▼papi醬示範東北話、台灣腔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