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社會學了沒(微信id:socialor)
作者:語琳瑯
在廣東,早茶比胡建人更受歡迎
「廣東人什麼都吃」的傳說,在江湖流傳已久。
四川湖南人太辣,陝西內蒙人有點乾,東北人吃之前要解凍(主要還是打不過)……
在五湖四海祖國同胞的幫襯下,鄰省胡建人憑藉一身高溫蒸煮才好吃的「海味」,成功登頂廣東熱吃榜No.1。
對於飲食體系廣到看不著邊際的廣東人來說,其實本地便有一物足夠滿足他們饑不可耐的胃和味蕾。
胡建人吃不到也就戚戚然作罷了,但茶樓之於廣東人,是可以拼著命去上的,不可一日無茶。
承包了廣東人民的早午晚三段閒暇時光的廣東茶樓,下圖是此前在颱風即將過境的早晨,座無虛席。
為什麼廣東人民如此迷戀茶樓?
茶樓由茶肆演變而來,最早的茶肆源於咸豐同治年間,名「一厘館」(又名「茶話」),過路的體力勞動者花上一厘錢就可買到茶水解渴,還可在「茶話」提供的木椅上歇腳。
在濕熱的嶺南地區,茶清熱解毒、潤喉生津,無疑是一種十分可口又易得的養生飲料。
廣州商品經濟的發達催生了茶業的發展,漸漸出現了環境更舒適的「茶居」,爾後又出現按價格不同而分為底層、二樓、三樓的茶樓,這就是所謂的「有錢上高樓,無錢地下踎(蹲)」。
自此,廣東人的「歎茶」文化大致形成。
改革開放後,茶樓以其儉豐由人、環境舒適和氛圍輕鬆的特點,成為廣東人「傾生意」、交朋友的首選之地。
加之服務業的蓬勃發展,茶樓一度承包了廣東人的一日三餐以及所有閒暇時光。
「歎茶」真的是在喝茶嗎?
並不是。
廣東茶樓供應的茶種很少,大抵只有這麼幾種:普洱茶、鐵觀音、羅漢果、菊花茶和近幾年流行起來的菊花混合普洱泡成的「菊普」。
廣東潮汕地區的功夫茶深受福建茶藝的影響,泡起茶來門道很多,「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這都是另一門技藝,廣東茶樓裡可不歡迎這樣繁複的工序,老廣們一把茶壺,幾個瓷杯,指節輕叩,揭蓋續水,自有一番老少皆宜、其樂融融的氛圍。
早年廣東早茶只是「一盅兩件」,鐵嘴茶壺配瓦茶盅謂之「一盅」,兩件芋頭糕、蘿蔔糕等粗糙的點心,便是歎茶的標配。
改革開放後,廣東茶樓依然承載著廣東人務實、重利、平等、自由的精神傳統,一套「歎茶」的流程也十分接地氣。
當你走進茶樓,自有身著旗袍的迎賓小姐詢問位數,然後把你請到大小合適的桌子邊。
這時,你一定要欣然接受她的服務,因為她的任務就是把每個進來的客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她為你開一張用於「叫嘢食(點東西吃)」的「記錄咭(卡)」,就翩翩離去。
不一會,自有負責「開台」的小姐姐滾著一個玻璃大轉盤過來(別看她們纖腰細骨的,滾轉盤是每位服務員的入行基本功),桌上鋪桌布,轉盤壓在上面,擺好一桌子白瓷杯,沖水泡茶。
這個大轉盤方便坐在各個位置的客人自由取食,頗有一點「圓桌」精神,也省去了傳統飯局那一輪勸菜大戰。
第一道茶照例是用來涮杯子的。廣東人因為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早,養成了良好矯枉過正的衛生習慣,涮洗碗筷的動作非常嫺熟,在洗好碗筷的同時,自有服務員送上一個盛裝涮碗水的容器。
自此,前戲才算完成,這一套茶前工作打開了廣東人一天的精神氣,「歎茶」正式開始。
茶杯是大瓷杯,和福建人的品茶不一樣,喝茶之意不在茶,在享受這一刻悠閒寧靜的時光。
茶水寡淡,茶香也不甚特別,廣東人喜愛的是在茶樓裡「吹水」(聊天)、看報、享受家庭時光等等一系列與茶無關的活動。
廣東人的退休生活是早茶給的。
老人習慣早起,買過菜之後,回家吃飯之前,他們喜歡在茶樓度過。
為什麼廣東的公車一片和諧,老人們都不會要求讓座?
因為在茶樓裡,心情夠「靚」,環境夠好,老人根本不需要到公車上去尋找社會存在感。
一份報紙、一杯清茶、兩件茶點,就足以讓老人們幸福感蹭蹭蹭上升。
廣東家庭的主要集體活動就是早茶。
週末或假期的時候,廣東家庭會選擇一起到茶樓去享受來之不易的家庭時光。
長輩的關(cui)愛(hun)和照(jieshao)顧(duixiang)的活動也會在這種悠閒但又熱烈的氛圍中和諧地進行。
早茶也是朋友聚會的神器。
老廣們腰間別串大鑰匙,嘴裡叼支紅雙喜,上身是休閒襯衫,下身標配西褲皮鞋,開一壺普洱或者鐵觀音,走一步路都透著一股悠閒勁兒。
在這種環境裡,灌酒是條件不允許了,搶著埋單也沒必要,親民實惠的茶樓與廣東人平等務實的性格是相得益彰的。
從小點到頂點,在各類茶樓分別是5元到25元不等。
吃茶點前先清口喝茶。
喝約莫一個小時左右,腹中清透滋潤,才開始上茶點。
早年的茶點由帶煤氣罐的小車推著,茶客可自行招呼小車,取食車上的茶點。
其種類自不必說,這裡不能列舉完全,唯有上圖聊表茶點的冰山一角。
由此可見,「歎茶」的重點可以是社交、吃早餐、家庭聚會、享受閒暇等等,偏偏和茶一點關係都沒有。
越難越愛的圓桌精神
到了10年代,隨著產業置換與轉型的大背景,廣東的服務業也大不如前,這一階段的茶樓更是把廣東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迎賓小姐的數量削減了,茶客倒樂得自助落座,省卻了「被落座」的尷尬。
轉盤也被撤走了,代之以從小到大各種型號的圓桌,可按人數選取合適的桌子。
在注重空間利用效率的今天,堅持用圓桌的這種平等精神尤為可貴。
受潮汕功夫茶的影響,大多數茶樓也撤走了大茶壺,取而代之的是三位一體的功夫茶盤——容納廢水的茶盤底座、一套功夫茶杯和茶壺,以及金屬邊框的茶水過濾網。
另搭一盞酒精燈,上邊燒著白開水,方便茶客自行添水。
茶點的取食也大大改進,變成了在卡單上勾畫,即點即蒸,茶點更為新鮮,茶樓裡的環境也因此更為清靜、安全。
茶,可以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也可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
廣東人飲茶,飲的不是茶,而是生活態度。平等、謙遜、務實的廣東精神和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影響了一代廣東人,甚至傳至香港。
晚茶開前,香港的茶樓門口排著長龍,門一開,人們蜂湧而入,搶佔茶座,享受片刻的喝茶時光。
這盛況不禁令人感動莫名——無論生活節奏多快,追求煙火氣裡的歡愉是多麼的俗氣,又多麼的優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