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看道(微信id:candotv)
錢三強與何澤慧
他,一代國學大師錢玄同之子,
又師承居里夫婦門下,
還是中國的原子彈之父、“兩彈一星”元勳。
而他的名叫就叫做錢三強。
她,出身於門名世家,
是山西靈石聲名顯赫的何家第十六世孫,
還是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
而她也有一個動人的名字叫何澤慧。
然而,他和她的緣分,
卻因一紙書信將二人緊緊相連。
在信上,他說:我向你提出結婚的請求,
如能同意,請回信,我將等你一同回國。
而她回復道:
感謝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忠誠。
等我們見面後一同回國。
就這樣,在1945年的某一天,
身在英國的錢三強
與身在德國的何澤慧
用書信互定終身。
而這對被稱為中國居里夫婦的眷侶
不光用愛譜寫了一段愛情佳話,
更為祖國的科學事業,
奮鬥了一生!
1.
時間撥回到1932年,
那時高考剛實行全國統考模式,
清華大學物理系招生50餘人,
但女生只有3人。
而在當時,
何澤慧便是其中之一,
她不但是班中年紀最小的女生,
還生的落落大方,美麗動人,
是全班同學眼中的女神。
與此同時,
還有一位默默無聞的男生引起了何澤慧的注意,
他總是彬彬有禮,待人和善風度翩翩,
後來,她才知道這個人叫錢三強
是一代國學大師錢玄同的次子。
當然,在錢三強心裡,
也是相當佩服何澤慧,
畢竟在那個年代,
女生學物理非常罕見,
而且到最後陸續被老師、
親戚勸轉專業的人也不在少數,
但何澤慧卻堅持要學,
只因為當時國家動盪,日寇來襲,
而她立志學工來報效祖國。
就是靠著這一腔熱血,
何澤慧最後畢的業論文拿到了90分
成為班級的第一名。
郎有情,妹有意,
只是為了共同的一個目標,
誰都沒有開口。
一直拖到了大學臨近畢業。
有一天,何澤慧來到錢三強面前,
問道:“你畢業以後乾什麼?”
突如其來的疑問,
讓錢三強愣了好久,
不知該如何回答。
看著錢三強的神情,
何澤慧以為他不想回答,
便轉過身朝門口走去,
只是快走到門口時,
她又回過身深情地望著三強,
良久,才轉身離去。
又過了幾天,
何澤慧拿著畢業合影來到了錢三強面前,
照片從手中遞了過去,
可心中想說的話卻一句都說不出口,
就這樣兩個人呆呆地望著對方,
錢三強到最後連一句謝謝都沒說出口。
愛情的種子,
因為理想與現實
被兩個人深深地埋在心裡,
畢業後,他們便各奔了東西… …
2.
1937年初春,
中法教育基金會剛好正在招公費生,
僅三個名額,
其中有一個名額
還是到居里實驗室攻讀鐳學。
錢三強很幸運的通過考試,
如願的奔赴法國大學
居里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
而另一邊的何澤慧卻正在發愁,
身為一個女生相較於男生,
處處碰壁,
好在最後有貴人相助,
她才得到了去德國深造的機會。
何澤慧說:
“因為日本人欺負我們
我要學點能打日本的本領回來,
所以毅然去了德國柏林學彈道學。”
等到了德國後,
在何澤慧面前又出現了新的難題,
因為技術物理系跟德國軍方聯繫緊密,
所以學校規定不接收外國人。
聽到這個消息,
何澤慧不干了,
她跑去跟系主任辯解:
“你來我們這當顧問,
幫我們打日本人,
現在我來這學習,
也是要回去打日本人的,
幹嘛不要我?”
系主任被問的啞口無言,
只能破格錄取了何澤慧,
而她也成為這個學校歷史上,
第一個選修彈道學的外國人,
同時也是第一個學彈道學的女生。
僅過了一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身在異地的何澤慧憂心忡忡,
給家人寫信說:
等我學成就回去幫咱們設計彈道,
保准百發百中。
終於到了畢業那年,
她以一篇
《一種新的測量子彈飛行速度的方法》
的論文,
獲得了博士學位。
而另一邊的錢三強
對於家鄉與親人的思念也越演越烈,
還有那張何澤慧給他的畢業照,
也被他經常拿出來解鄉愁。
緣分就是妙不可言。
就在錢三強魂牽夢繞思念澤慧的時刻,
一封發自德國的信函飛到了他的身邊。
這是一封沒封口的信,
在淺藍色的信箋上,
寫著簡短的話語,
署名是他十分熟悉的字跡:何澤慧。
信上何澤慧只寫了寥寥數字,
就是希望錢三強幫她聯繫父母報個平安,
但也正是因為這份信,
才使兩個人重新取得了聯繫。
1945年,
錢三強終於鼓足勇氣,
發出了平生第一封求婚信,
從此二人互定情愫。
1946年,
何澤慧毅然辭掉了
德國海德堡威廉皇家學院
核物理研究所的工作,
去往巴黎與錢三強匯合。
同年,二人舉辦了一場簡單的婚禮,
還請來了一對重量級嘉賓,
居里夫人的女兒和女婿,
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婚禮上,他們在致辭中說:“令人懷念的皮埃爾和瑪麗•居里夫婦,曾經在一個實驗室中親密合作。以後,我和伊蕾娜又結為伴侶。事實證明,我們這樣的結合,其後果非常之好。親愛的錢先生,尊敬的何小姐,我們的\’傳染病\’,今已又傳給你們了。我和伊蕾娜共同祝福你們家庭美滿,祝愿你們親密合作,在科學事業上做出令舉世振奮的豐碩果實。”
3.
婚後,
何澤慧同錢三強一起在居里實驗室工作,
兩人還一同發現了
原子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
被讚中國的居里夫婦。
1948年初,
何澤慧和錢三強決定回國,
他們帶著不滿周歲的女兒,
一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然而,前腳落地,
後腳他們便籌備著創建
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
並迅速投入到原子能事業的開創。
但在那時,
國家正處於百廢待興,
資金短缺的狀況,
很多工作都遭遇了重重困難,
就連最基本的實驗室儀器都沒有。
不得已,
錢三強和何澤慧每人騎了一輛自行車,
在北京搜索著舊貨店和廢品收購站,
尋找可以利用的舊五金器材、
舊電子元器件。
而後自己動手畫圖、組裝,
才拼出了兩台簡易的車床,
接著又用這兩台車床製造出了
他們所急需的儀器設備。
又經過了幾年的努力,
這個近代物理研究所漸漸有了起色,
人員也擴大到150人,
新中國第一支核物理研究隊伍形成了。
而此時,
何澤慧正積極組建裂變物理實驗室,
並成功研製國際先進水平的原子核乳膠,
為研究原子彈做好了充分準備。
然而,就在最關鍵的時刻,
蘇聯突然撤走了所有的資料與科研人員,
就連教學模型都帶走了。
接著,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中國,
他們用懷疑的目光探視著中國人
能否憑藉自己的力量製造出原子彈,
但錢三強和他的同事們卻堅定的說:
“一定要讓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爆炸成功!”
在眾人的注視下,
錢三強和妻子何澤慧
以及一大批科研人員,
終於歷經5年艱辛,
於1964年成功爆炸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更值得驕傲的是,
僅過去兩年半,
中國第一顆氫彈也爆炸成功,
這兩項科研成果震驚海外,
這簡直就是科學界的奇蹟。
就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炸響的第二天,
錢三強卻踏上了南去的列車,
因為“四清”,
他來到了河南省的一個小鄉村,
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十年動亂終於結束,
在一次中國科學大會的晚宴上,
鄧小平舉起酒杯,對錢三強說:
“你們辛苦了。
你們為國家做了出色的貢獻,
我來敬你們一杯,
預祝你們繼續攀登高峰,
把我們丟失的時間搶回來!”
時光匆匆,
1992年6月28日,
錢三強因心臟病逝世。,
女兒本想著接母親去新房同住,
但何澤慧卻堅持守著兩人簡陋的舊居,
彷彿看著那些舊家具,
就能看到曾經的幸福時光。
或許
這也是她懷念自己丈夫的唯一方式。
1999年9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
中央軍委授予錢三強“兩彈一星”
功勳獎章,
這是黨和國家授予一位科學偉人的
最高獎賞。
而耄耋之年的何澤慧,
手捧著功勳獎章,
黯然回望著過去的日子,
那朵蘑菇雲,
是他們夫婦二人愛情的見證,
更是他們用心血培育出的最壯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