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寧南山(微信id:ningnanshan2017)(中國知名時評自媒體)
作者:深圳寧南山
10月4日的美國Vice總統彭某的講話,一如既往的在中國引起很大的反響。
我一直說,中國人在心理上,始終還是有對美國人的恐懼,所以這次貿易戰,但凡有美國人的信息一出來,必然在中國引起很大的討論,而中國股市必然大跌。
這不,10月8日果然股市又大跌了,而且簡直一跌不可收拾,10月11日更是黑色星期四。
這裡我翻譯和分析下彭某的講話,以及說下我的想法,英文原文就不貼了,因為怎麼也發不出來。這裡只說下講話第一部分的內容。
1:首先是誇獎下他發表演講的哈德森研究所,並且還很自然的誇讚了美國自己。
說半個多世紀以來,該研究所一直致力於「促進全球安全,繁榮和自由」。並且對該研究所的評價是,不管世界如何變化,哈德森研究所總是指明一個事實「,那就是「美國的主管照亮(世界前進的)道路」,同時彭某帶來了特朗普對該研究所的問候。
我這裡多說一句,美國人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深入他們的血脈,植根於他們的日常生活的,經常看NBA的人都知道,現場的NBA總冠軍的旗子上寫的是「world champion」,就是世界冠軍,如果中國人這麼稱呼自己的國內聯賽冠軍,多半是被網友嘲諷的。
彭某的講話也一樣,他說「American leadership lights the way”,美國的主管照亮世界前進的道路的時候,也是非常自然的。
如果中國人也這麼說,哪怕是”中國的主管照亮亞洲」,國內網友恐怕也會很不習慣。
2:然後是說,本屆美國政府成立之初,特朗普就把美國與中國,以及中國主席的個人關係放在優先的位置。
去年4月6日,特朗普總統歡迎中國主席訪問Mar-A-Lago(海湖莊園,位於佛羅里達州,這是特朗普的私人莊園,也是美國歷史建築名勝,特朗普在1985年將該莊園買下,現在當了總統之後作為國事活動的場所,在自己家的土地上接待外國元首,特哥真的很有錢)。
去年11月8日,特朗普總統前往北京,也受到了熱情的歡迎。在過去兩年中,我們的總統與中國建立了牢固的個人關係,他們在共同關心的問題上密切合作,最重要的是朝鮮半島無核化議題……看到這里,似乎感覺一派和諧。
3:然後突然畫風一轉,說「Americanpeople deserve to know」
美國人民應該知道什麼呢?「北京利用其全政府的特點,用政治、經濟和軍事工具以及宣傳,來增強中國在美國的影響,並且從中獲取利益。」中國也比以往更積極地運用它的力量,來影響和干涉美國的國內政策和政治走向。
所以「我們採取果斷行動,基於美國的主管能力,採取了一系列的原則和政策來回擊中國。」
在特朗普總統去年12月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中,描述了一個「Great Power Competition(大國競爭)」的新時代。
有的國家(沒有說是誰)在「重申他們在地區和全球的影響力」,他們正在「爭奪(美國)的地緣政治優勢,並試圖根據他們的想法來改變國際秩序。」
在這一戰略中,總統明確表示將採用新的方式來對待中國,我們追求公平、互惠和互相尊重為基礎的關係,我們採取了有力而迅速的行動來做到這個目標。
正如總統去年訪問中國的時候所說,「我們有機會加強兩國之間的關係,改善我們公民的生活。」
我們對中美關係未來的期望建立在過去兩國關係中最好的部分,當時,中美兩國都是本著開放和友誼的精神來相互接觸。
這一段很清楚的說了兩件事情:
1):在去年11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美國人就明確認為foreign nations(有的國家)在「提升區域和全球影響力」,「改變美國的地緣政治優勢」,「同時在試圖改變國際秩序」。
2):美國人在報告中明確的說明,將用新的方法來對待中國,這里就沒有說foreign nations了,而是直接說中國。並且這個將用新的方式來對中國的策略寫入了報告,說明今年的貿易戰是其有步驟,有計劃的行動,絕不是心血來潮。
4:然後開始講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好了,我們(美國)剛剛建國,還很年輕的時候,美國人在革命戰爭後為自己的商品出口尋找市場,當時的中國人民以人參和皮毛歡迎了美國商人的到來。
當中國在所謂的「恥辱世紀」中遭受侮辱和剝削時,美國拒絕加入其中,並倡導「門戶開放」政策,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的與中國進行貿易,維護自己的主權,當美國傳教士把這個好消息帶到中國的海岸時,他們同時也被中國人的燦爛文化和熱情感動,他們不僅傳播了信仰;他們還創辦了一些中國最早和最好的大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我們在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中作為盟友站在一起……在那場戰爭的後果中,美國確保中國成為聯合國的憲章成員,並成為戰後世界的偉大塑造者。
但在1949年後不久,新政府就開始追求擴張主義。在我們共同作戰五年之後,我們就在朝鮮半島的山脈和山谷中相互戰鬥。我父親當時就在朝鮮前線,目睹了這場為了自由的戰鬥。
這一段是說,你看我們美國人歷史上對中國人多麼好,彭某說了至少三點:
1):在19世紀末的時候,美國和其他帝國主義不一樣,美國人是搞門戶開放政策,要求在中國所有區域,各國都享有同等權利,客觀上避免中國的領土被列強瓜分,避免了中國某一區域被某個帝國主義獨占。
2):美國傳教士在中國創辦了很多大學,這個確實是實情,清華就是清政府創辦的留美預備學校,也跟美國有關。
不過直接由美國傳教士創建或者參與創建的大學有齊魯大學,燕京大學,聖約翰大學,東吳大學,滬江大學,嶺南大學,金陵大學(1952年合併入南京大學),輔仁大學等等,也出了不少名人,比如老舍和錢穆就在齊魯大學教過書,林語堂和張愛玲就是聖約翰大學畢業的。
當然這里面最強的還是燕京大學,司徒雷登擔任校長,今天北大的校園,就是建立在燕京大學的舊址之上,民國時期的北大並不在現在的地方。
未名湖,博雅塔等現在北大的標誌性建築,當年其實都是燕京大學的校園(燕園)一部分。新中國成立後的兩院院士,畢業於燕京大學的多達數十人,僅次於清華,北大,中央大學,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學等名校。
例如中科院院士、北大教授侯仁之先生就出版過一本書,叫《我從燕京大學來》
其他的教會學校,例如金陵大學,嶺南大學,滬江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等等均出過不少兩院院士。

下圖(來自北京日報)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發行的明信片上的燕京大學,
修的非常漂亮,以至於當時在社會上還引起非議,說中國還很貧窮,燕京大學的學生卻生活的環境這麼好,司徒雷登在回應該問題時說「就是要讓學生出校園之後感受到巨大反差,才更有改造社會的欲望」
3):美國人和中國人在二戰並肩作戰,戰勝了日本,並且幫助中國成為聯合國憲章創始會員國和五大常任理事國。
但是突然畫風一轉,本來我們多好啊,都是因為TG上台,你看二戰才結束了五年,我們就在朝鮮打起來,連我父親當年都去參加了戰鬥。
5:繼續講美國對中國的好
甚至殘酷的朝鮮戰爭也不會削弱我們恢復長期以來聯繫在一起的關係的共同願望。中國與美國的隔閡於1972年結束,不久之後,我們重新建立外交關係,開始相互開放經濟,美國大學開始培養新一代的中國工程師,商界領袖,學者和官員。
蘇聯解體後,我們認為中國走向自由是不可避免的。更令人興奮的是,在21世紀之交,美國同意向中國開放我們的經濟,並將中國帶入世界貿易組織。
以前的政府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希望中國的Freedom能夠以各種形式擴大 – 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政治上,但是希望沒有做到。
這一段繼續說,即使你對我不好,跟我打了一個朝鮮戰爭,我對你還是很好,就像對待初戀一樣,但是你沒有按照我設想的那樣變化,我很難過。
彭某又列舉了有以下幾點對中國的好:
1):美國在1972年和中國建交,對中國開放了經濟,同時美國還接收了大量的中國留學生,為中國培養了工程師,商界領袖,學者和官員等等。
這個是不是實話呢?當然是,就僅僅以商界領袖說吧,
搜狐的張朝陽,百度李彥宏,美團的王興,優酷的古永鏘,土豆網的王微,易趣網的邵亦波,趕集網的楊浩湧,創新工場的李開復等等。馬雲也是到美國期間第一次接觸了互聯網,回國之後創辦了中國黃頁,某種意義上,如果當時美國對中國完全封閉,馬雲也是去不了美國,那麼今天還有沒有阿里,還真不一定。
至於技術專家和科學家就不用說了,例如清華的姚期智,施一公,楊振寧…
中國的千人計劃,可以說基本就是針對海歸科學家設置,網羅了數千名優秀科學家回國。
除了官方的千人計劃挖海歸,還有企業也在網羅優秀人才回國
以全球雲計算四強的阿里雲為例,在2017年為止引進的科學家就有
密西根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金榕,
IEEE院士華先勝,
亞馬遜最高級別華人科學家華盛頓大學計算機客座教授任小楓,
微軟研發合夥人周靖人,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系和統計系終身教授漆遠,
量子計算科學家、密歇根大學終身教授施堯耘
2):在2001年同意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促進了中國進入21世紀之後的經濟狂飆大發展。的確也是,2001年中國出口總額為2661億美元,到2008年就變成了14306.9億美元,短短七年時間增長五倍。
而在加入世貿之前的七年,1994年—2001年出口增長僅為一倍。
然後就是指責中國了,說我對你們中國那麼好,不只是經濟上的原因,更是想讓你們在政治上有所改變,比如Freedom,人權,私有財產制度等等,都向著美國設想的方向改變,結果你們完全不按照我們想的那樣發展啊。
6:之後是講,你不僅沒有按照我的想法發展,而且開始在經濟上挑戰我了。
—在過去17年中,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9倍;它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種成功大部分是由美國在中國的投資所推動的。而中國也使用了一系列與公平貿易不相符的政策,包括關稅,配額,匯率,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以及像糖果一樣的工業補貼,僅舉幾例。這些政策建立了北京的製造業基地,犧牲了競爭對手- 尤其是美國。
中國的行動導致美國的貿易逆差,去年達到3750億美元 – 幾乎是我們全球貿易逆差的一半。正如特朗普總統本周所說,「我們在過去25年里重建了中國」。
現在,通過「Made in China 2025」計劃,目標是控制世界上90%的最先進的產業,包括機器人技術,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為了贏得21世紀經濟的制高點,北京已經指示其官僚和企業以任何必要的方式獲得美國知識產權 – 我們經濟主管的基礎。
北京現在要求許多美國企業將其商業秘密作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成本交出。它還協調和讚助收購美國公司以獲得其創作的所有權。最糟糕的是,中國策劃了美國技術的全面盜竊 – 包括尖端的軍事藍圖。
利用這些美國技術,中國正在將犁頭變成大規模的劍…..
這一段開始具體指責中國究竟幹了什麼「壞事」了:
1):通過關稅,配額,匯率,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竊取和產業補貼,構建競爭優勢,直接導致了美國的犧牲,美國對中國的逆差在2017年達到3750億美元,占了美國對外逆差的一半。要知道,過去25年可是我們美國「重建了中國」啊
2):中國竟然還想通過「中國製造2025」來控制全球90%的最先進產業,同時強制在華美國企業轉讓技術,收購美國公司以獲得知識產權,同時中國安全部門還直接偷竊美國的技術,尤其是軍事部分。
中國在把用來搞建設的犁頭變成打仗用的劍
彭某這個犁與劍的比喻還是很有含義的,因為希特勒曾經說過,「要用德國的劍來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我感覺有把中國和納粹德國比較的意味。
7:不僅在經濟上挑戰我,而且軍事上中國的力量也在越來越強,威脅到我了。
–中國現在在軍事上的花費與亞洲其他國家的總和一樣,削弱美國軍事優勢的能力 – 陸地,海上,空中和太空。中國希望將美利堅合眾國從西太平洋推開,並試圖阻止我們援助我們的盟國。
中國也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它的力量。中國船只經常在由日本管理的尖閣群島周圍巡邏。雖然中國領袖在2015年站在白宮玫瑰園,表示「無意使南海軍事化」,但今天,北京已經在一個群島上部署了先進的反艦和防空導彈。軍事基地建在人工島嶼上。
本周中國的侵略行動,當時一艘中國海軍艦艇距離美國迪凱特號45碼範圍內,因為我們的軍艦在南中國海進行了航行自由行動,迫使我們的船快速機動以避免碰撞。盡管有這種魯莽的騷擾,美國海軍將繼續在國際法允許和國家利益要求的任何地方飛行,航行和經營。我們不會被嚇倒;我們不會退縮.
美國曾希望經濟開放將使中國與我們和世界建立更大的夥伴關係。相反,中國選擇了經濟侵略,這反過來又增強了其不斷增長的軍事力量。
正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北京也沒有為人民爭取更大的Freedom。
今天,中國建立了一個監視國家,並且它越來越利用美國技術廣泛和侵入,限制信息流通。 到2020年,中國的目標是實施一個系統,控制人類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 – 即所謂的「社會信用評分」。用該計劃的官方藍圖來說,它將「讓值得信賴的人在任何地方漫遊」在天堂之下,讓聲名狼藉的人難以邁出一步。「
這一段是繼續指責中國:
1):中國的軍事實力在不斷擴張,軍費支出已經是除開中國之外所有亞洲國家的總和。
2): 中國在釣魚島進行例行巡邏
3):中國在南海加強軍事力量,在南海島礁上部署了先進的反艦和防空導彈,
更為著名的是9月30日的45碼事件,下圖中中國海軍170號導彈驅逐艦高速行駛到美國軍艦的前方,迫使美國軍艦不得不轉向以避免相撞。

當然彭某沒有提的是,美國軍艦是在中國南熏礁的12海里領海內,美國人不承認12海里領海,只承認3海里的領海。
4):中國阻礙國內的信息流通,並且要在2020年要建立社會信用系統,監測每個人的信用情況。
今天的文章就先翻譯到這里,後面的段落之後再發出。
這個演講的第一部分叫做「我對你很好,但是你沒有按照我的想法發展」
「不僅沒有按照我的想法發展,而且還在經濟和軍事上對我構成了挑戰」
我在這裡做一個總結:
1:和美國的交往,不管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在,都的確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利益,甚至可以說超過了和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交往帶來的利益。
我們要承認,美國作為「燈塔國」,為世界文明和人類進步是做了巨大的貢獻的,包括我現在寫這篇文章用的windows,英特爾晶片,word文檔,電腦,以及上傳這篇文章用到的互聯網技術都是美國人發明的。
美國人提到的給予中國的五大好處:
1)1899年門戶開放政策,認為保證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行政完整。
2)從19世紀到20世紀幫助中國建立各種大學,
3)1941年二戰聯合對日本作戰並且扶植中國成為聯合國五常。
4)1972年中美建交後向中國開放經濟,開放市場,為中國培養大批商業領袖和技術專家,
5)2001年允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助力中國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迎來大發展。
每一項中國的確獲得了好處,以門戶開放政策為例,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南京條約》,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北京條約》,到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清末四次大的對外戰爭,除了中法戰爭中國獲勝以外,其他三次中國都毫無例外的割讓了土地。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由於門戶開放政策造成的相互制約,
在中國慘敗情況下簽署的辛醜條約,中國居然沒有割讓一寸土地,尤其是八國聯軍的主力里面有日本和俄國這樣的領土收割愛好者。
中國雖然喪失了大量賠款和主權,但是領土和行政完整保住了,
賠款4.5億兩白銀雖然很屈辱,但是真的比割讓土地要好。
我們歷史書上說,《辛醜條約》標誌著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但即使這樣也比帝國主義直接統治要強,這里面門戶開放政策是起到作用了的,該政策利用帝國列強之間的矛盾,促成了保住中國領土不被瓜分的客觀結果。
以夷制夷本來是清政府的外交官們在國力孱弱的情況下應該做的事情,沒想到讓美國人成為了以夷制夷行動主角。
當然我們也要清楚,
美國人本質上還是為自己在中國攫取利益服務,而且美軍雖然只有幾百人,但畢竟也是八國聯軍侵略者的一員,庚子賠款美國人也是收了7%以上,也在中國獲取了更多其他利益。
對美國人搞門戶開放,最合理的說法是「在對中國犯罪的過程中有重大立功表現,可依法減輕甚至免於刑事處罰」。
其他四個好處也是類似,比如對中國開放技術,培養了大批商業領袖和技術人才,反過來說美國也對中國大批技術精英進行了收割,美國哪一所大學沒有華人教授?美國也是受益者。
再比如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也給美國帶來很大的利益,比如蘋果手機,福特汽車,通用汽車,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耐克等產品在中國的熱銷等等。
美國NBA明星為什麼喜歡往中國跑?他們也不是來當活雷鋒的。
但是不管怎麼樣,總體來說,堅持和富強國家交往,能夠帶來最大的好處,
這個原則我們必須要牢牢把握。
20世紀五十年代的蘇聯幫助中國工業化,以及美國幫助中國打二戰,向中國開放市場和技術學習,都給中國帶來了巨量的利益。
因此貿易戰反擊的目的是以戰促和,不是和美國全面對抗。
另外延展開來,我們搞對外交往,要把握兩點原則:
不要對朽木國家抱有太高的利益期待,
內心要清楚如果從富強國家我們能獲取10分的利益,
那麼從潛力股新興國家,經過好好培育我們能獲取5分,6分,甚至7分,8分的利益;
那麼從朽木國家,尤其是沒有能源和礦產的朽木國家,我們能夠獲取的利益就只有2分,甚至只有1分。
如果我們不能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反而抱著過於熱切的態度,反而讓對方覺得是中國有求於它,提升了其漫天要價的底氣,也更加漠視對中國人權益的保護。
除了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國家,預計很有潛力的國家,那麼有朽木國家嗎?當然有,這樣的新聞其實很容易找到。大陸應該對外國進行分級分層,按照「高富帥含量」進行分層,採取不同的交往策略。
以大陸引進留學生為例,海量引進非洲和巴基斯坦留學生,中國已經超過英國和美國,成為非洲留學生第二大目的國,並且大量給予補貼,其中來自加納這個國家的非洲留學生最多,2800多萬人口的國家2017年竟然有6500多名留學生在中國,中國網路上幾個黑人網紅都是加納人,他們都通過婚姻的形式在中國定居了,
另外巴基斯坦留學生數量更是猛增,2017年已經排在來華留學生第三位。
我們大量從加納和巴基斯坦引進留學生,並且做到其中部分人留在了中國的邏輯是什麼?這兩個國家全球經濟占比不到1%,是因為他們能比別的國家帶給中國更多的利益嗎?
實際上從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引進留學生,才應該是重點。對其他國家,應該以囊括精英學生為主。
我們更多的是走出去,而不是請進來,
把朽木國家的人請進來不能給大陸帶來多大利益,在長期看來反而會給中國社會帶來很多問題,帶來巨大的衝突和內耗。
這些問題和內耗,很多是我們完全意識不到,意想不到的。
下面就是幾個在華外籍人士對大陸「黑人」牙膏品牌的評價和訴求:
「我不明白這個牙膏的中文名字為什麼不改掉」
「我不會買,這個產品名稱有冒犯的感覺」
「It’s very stupid(非常愚蠢)」 「It’s really bad(非常糟糕)」
「這個名字不文明,沒有禮貌,我討厭這個名字」
這些人來中國的數量一多,會產生各種不必要的負面衝突。
我們希望和他們做朋友,距離才能產生美,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基建,建立學校,投資產業園,而不是把他們引進中國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目前中東和非洲都處於人口快速增長的人口大爆炸時代,未來幾十年人口將會迅速增長到數十億人,一旦引進來,形成了移民中國的通道和文化,那麼將是海量的對華移民,那時候就不可阻擋了。
這方面,美國和歐洲已經給我們教訓,幾百年前,白人將大量黑人帶到美國幫他們種棉花,從事各種體力勞力,今天非洲裔達到數千萬人的規模,
現在美國種族問題可以說無解,
黑人說白人歧視他們,造成自己生活在底層,除了極少數人搞體育運動和演藝事業,其他都翻不了身;
白人內心覺得黑人懶,消耗了大量社會福利,還承包了大量的犯罪。
雙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場,這個死結完全無解。
當年美國白人為了眼前的短暫利益,引進大量完全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非洲移民,現在後悔不?





2:中國越強,美國對中國的「幫助效果」也就越弱
我們可以看到,美國人提到的五個好處,按照時間順序來講,
第一個是門戶開放政策,客觀上促成了中國領土沒有被割讓的結果。
然後是打贏二戰,客觀的說,如果沒有美國人參戰,今天的中國的面積是不是960萬平方公里就不好說了,下圖是1940年以前的中日對峙形勢:

下圖是日方地圖,對峙形式也是類似的。

可以看出當時日本控制區已經和中國控制區面積差不多甚至更大,
如果沒有美國人,那麼中國獨立將日軍完全趕出中國,收回台灣和東北的可能性有多少?至少這種概率是不高的。同樣的還有聯合國五常,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1945年中國不可能獲得世界五大國地位。
彭某提到的五個好處,
前三個都在20世紀前期,除了建立大學重要程度相對較低以外,門戶開放政策和二戰,不管美國當時的「幫助」起了多大作用,這兩者都攸關中國的國際地位和領土完整這樣的核心利益,
但是後面提到的兩個好處:
1972年中美建交後美國對中國開放市場,培養人才;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這兩個好處對中國帶來的利益就縮小到經濟層面了,並且這種「幫助」還對中國經濟發展起不到決定性作用,不是核心因素。
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還是自身改革和對外開放激發了內部的活力,
在對外開放部分,外資里面美資也不是最高的,
大陸利用外資主要還是來自於華人地區,到2016年年底,中國累計利用外資1.86萬億美元,其中超過40%來自港澳台,主要是香港和台灣,如果再加上新加坡也是對華投資前十位,可以說來自華人地區的資金就占了外資的接近一半。再加上日本和韓國,亞洲地區是大陸主要外資來源地。
在市場開放方面,美國雖然是大陸出口第一大市場,但是大陸出口80%是到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誠然如果美國不對大陸開放市場和人才,確實會影響大陸經濟增速,但是經濟增速慢一點或者快一點,對中國的影響就遠遠不如當初可能國家分裂,領土被割讓,人民被奴役來的大了。
所以從1899年到2018年這一百多年,中國越強,和美國交往帶來的好處和效果會不斷減弱,獲取好處的大小,逐漸回歸到正常值。
從2008年到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方式從出口主導型逐步轉變為國內消費驅動型,這就是中國經濟內部力量增強的結果。
3:美國對中國的「幫助」總是伴隨著負面效應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求人不如求己,只有靠自己,才能讓利益最大化。
美國說我搞門戶開放幫助了你,我還退還了一半庚子賠款,我保住了中國的領土沒有被割讓,但是他們始終還是從中國勒索了庚子賠款,並且直接派兵進入中國。
美國人的邏輯是,我雖然侵犯了你2分的利益,但是通過我的政策,我減輕了其他列強對你5分利益的傷害,這樣你中國淨賺3分的利益,我好不好啊?
問題是,你幹了5分的好事,不能掩蓋你幹了2分的壞事的事實,在法律上你仍然是個罪犯。
況且,辛醜條約中國沒有割地,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起了多大作用,30%?50%?70%?也很難完全量化。
畢竟雖然日本,俄國等對領土很貪婪,但是列強之間本來就有矛盾,而且中國軍民當時的頑強抵抗,也對列強對完全瓜分中國有疑慮。
美國人說我幫你打贏了二戰,但是他們在戰爭末期和蘇聯簽署了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和利益的雅爾塔協定,出賣中國的利益。
美國人對中國開放了市場和留學,但是另一方面,今天卡住中日關係的釣魚島問題,還有台灣問題,又都是美國干涉的產物,沒有美國的干涉,台灣幾十年前就解放了,不會造成今天嚴重的台獨傾向問題。
4:中國越強,就真的會動到美國人的蛋糕
講話裡面對中國的幾個指責:
1) 中國貢獻了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一半
2) 中國使用各種手段獲取美國的技術
3) 中國還自己大搞「Made in China 2025」,要控制全球90%的先進產業
4) 中國軍事力量猛增,軍費相當於其他亞洲國家的總和,並且在南海軍事力量越來越強。
這都是中國強大的必經之路,這里面每一項都是我們無法在根本上改變的,除非我們放棄讓中國富強的夢想,你的先進產業份額增長,必然伴隨著歐美日先進產業份額的下降。
對方的防守反擊遲早會來,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不斷的摩擦,一直到中國在實力上遠遠壓倒他們為止。
中國的胡蘿蔔與大棒:
我們要在輿論上讓對方相信中國力量已經足夠強,中國復興勢不可擋,只會白白消耗自己的戰略資源卻達不到目的,用強硬的手段反擊其訛詐,用大棒予以回擊;
另一方面也要給胡蘿蔔,通過共享中國發展利益的方式,減緩其全面遏制中國的動力。
我們現在確實也是這麼做的,
將於11月5日—10日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一改大陸只有廣交會這個大規模出口博覽會的局面,就是大規模進口國外商品,做到利益共享。
不斷下調各種產品進口關稅,降低外資在華投資限制等等都是組合手段。
今天本文是彭某講話的第一部分,可以簡述為「美國對中國到底有多好」
第二個部分,可以簡述為「中國到底有多壞」,詳細的講了中國今年以來反擊美國的一系列行動。
第三個部分,就是「美國到底有多厲害」,描述美國對中國採取的一系列具體手段。
這個在後面幾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