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下旬,中新社發布一組航拍「江蘇句容外牆種植大量植物的建築」引起關注,綠意盎然的環保設計令人耳目一新。
住房走到今天,已經歷了三代。
第一代:茅草房;
第二代:磚瓦房;
第三代:電梯房。
第三代電梯房,包括到目前為止的所有住房,又稱鳥籠式住房,人們只有透過窗戶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才能呼吸到新鮮空氣。
現在,有一種全新的建築方法,能將別墅、四合院整合在一起,搬到空中,建成一座座空中城市,既實現了別墅和四合院的全部功能,又不佔地方,可建在城市中心任何地方!
建築外牆90%的面積被綠色植物包圍,遠觀一個樓群如同一片森林。
通過巧妙的錯層設計,使得建築的外牆空間得到充分利用,1000平米的建築佔地,每層可帶來700平米的空中花園,僅需15層,即可帶來十倍建築佔地的綠化空間,大大節約了稀缺的土地資源。
家家戶戶都能擁有一個兩層樓層高、外挑六米,面積可達室內建築面積70%的空中私家森林花園。
居民可以在花園中種樹、種花、遛狗、養鳥等。
上下左右的住戶,都無法看到對方花園中的生活狀況,解決了低層別墅無法避免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不佳的問題。
更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森林花園建築可以是多層、高層或小高層,可以是磚混、鋼構、框架等任何現代建築形式,卻並不會增加樓房主體建造成本,每套房僅增加幾萬元的花園建造成本。
標準層戶型一共有3種,一層兩戶、一層三戶、一層四戶的。
從戶型來看,這是剛需樓盤,並不是真正的別墅產品,而樓盤提到的私家花園主要通過陽台贈送實現,剛需消費者是否願意為花園買單值得打個問號。
不過,我們對於這種創新模式還是蠻期待的。
其實,不只是城市森林花園,近幾年,在國外有著類似理念的建築設計作品層出不窮,米蘭的垂直森林、荷蘭鹿特丹的“城市仙人掌”、丹麥羅多弗雷的“空中村莊”、美國的“紐約綠塔”,都在思考城市高密度居住區發展和城市中心綠化相結合的可實踐性 。
我們再一起來看看國外的例子。意大利建築師Stefano Boeri(博埃里),在瑞士洛桑打造“垂直森林”的第二個項目,總高117米,將是世界上第一高有常青綠植覆蓋的高樓。
這個36層高的建築名叫“香柏之塔”,它將是100顆樹,6000顆灌木,18000種植物的家,這些植物平鋪開來可以打造一塊3000平米的綠地。這些綠植可以保護居民不受灰塵、噪音的污染以及嚴酷的風。
▲米蘭已經投入使用的“垂直森林”
▲“垂直森林”位於米蘭市中心是一個雙子塔,分別高112米和80米。
設計團隊經過測算陽光,高度等因素後,沿著外牆體,層層種下730棵喬木、5000株灌木和1.1萬株草本植物。
在米蘭垂直森林中,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2棵樹木,8株灌木以及40多株植物帶來的愜意,天然的氧氣,同時吸收二氧化碳和城市灰塵,隔離城市噪音。
植物的灌溉用水來自經過過濾的循環利用生活污水,整棟樓還增加了太陽能科技,減少了整棟建築空調的消耗。
垂直建築是對人與自然的生態式思考,為了克服種種前所未有的挑戰,垂直森林的建造團隊由植物學家,風動力學家和材料學家等聯合組建而成。
垂直森林的每一株植物都經過精挑細選,不但適合生長在高層建築,而且會隨著季節的變化產生不同的景色。由風動力學家模擬不同風力,確保綠植不會高空掉落。
工程學家、材料學家探討建築的內部構造和環保生態材料的選擇,來自德國的空氣動力專家,設計一套中央系統,以達到技術節能的功效,養護園丁必須擁有植物學家和攀岩愛好者雙重身份。
再來看看大巴黎垂直農場
Ilimelgo是一個總部位於巴黎的建築公司,它們贏得了法國羅曼維爾OPH(公共住房機構),為建造都市農場所舉辦的競賽。
垂直農場的設計,旨在創造適宜種植農作物的空間,並為這些植物提供最大化的陽光照射。
建築中間的井口不僅促進了光散佈,還提高了建築的熱交換能力。與此同時,方便了都市園丁轉運材料的需求。
希望在傳統商品蔬菜栽培和技術創新之間搭建一個動態的接合點,為向當地居民提供新鮮食物提供一個機會,並努力重建城市與鄉村,天空與地面的聯繫。
建築的井口不僅促進了光分佈,還提高了建築的熱交換能力。
▲建築和技術意圖
▲設計過程示意圖
▲井口內景
▲生產區內景
對於中國而言,“垂直森林”這種把森林從地面延伸到空中,將自然資源通過高層建築帶入城市中心的做法,為我們在城市規劃層面,探索人與自然生態和諧提供某些了借鑒。
期待後續能看到更多類似項目的創新,建築人,看你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