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標題和內容,都在呼應此前很受關注的一篇文章▼
本文來源:南京全接觸(微信id:njqjc025)
作者:隨風
有人「凌晨三點不回家」,有人「清晨五點已上路」。
大數據顯示,北京是全國最先醒來的城市。其實,在與帝都遙遙相望的南京,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在為通勤奔波了。
人潮一早從東南西北的主城區外圍,源源不斷地湧向新街口方向,又在晚間四散而歸,這是屬於南京的潮起潮落。
1
在南京,人們平均每天上下班需要70多分鐘:「只是到公司,就已耗盡我所有力氣」、「業餘生活是什麼?到家只想平躺,因為已經11點了」
有一種遙遠,是家與公司的距離。
△《2018Q2中國城市交通研究報告》-主要城市分類通勤成本排名
南京,就像一支交響曲,寫滿了新一線城市的繁華,與充斥民國舊都的落寞與孤獨。
人們在這裡追尋夢想,也在這裡被現實打敗。
漫長的通勤時間,就是多數南京青年每日要面對的殘酷現實。
身在南京,很容易就能體會到那種明明困的要死,卻還要努力扒開眼皮去上班的感覺。
每天雞剛打鳴,就有幾百萬人已經醒來,從江浦、橋北、板橋、城東、江寧、邁皋橋、六合、句容、滁州等地,四面八方湧入主城區,奔赴新街口、奔赴河西,開始他們一天的工作。
2
因為買不起房,又想紮根這座城市。
在上海工作的人選擇住在昆山,坐高鐵上下班;
在北京工作的人選擇住在N環開外,擠地鐵進城;
在南京工作的人,有的選了高淳、溧水,有的選了六合、滁州。
同事老張,選了句容。
從那裡到距離最近的馬群地鐵站,足有25公里,且只有一條叫寧句線的城際公交可坐,正常情況下要50分鐘能到,萬一錯過了就得再多等40分鐘。
為了不遲到,老張選擇了五點半起床,趕最早的車。
夏天還好,要是冬天,出門的時候伸手不見五指,走在去車站的路上,凍的想死。
無數次想辭掉工作,但是看看房貸又只能繼續加班,爭取趕上夜里回家的最後一班車。
3
河西CBD,多少南京人向往的寶地。但是對朵朵來說,一點都不美好。
因為單位搬遷到元通後,住在東郊小鎮的她,每天開車上下班的單程就要30多公里,加上往返堵在路上的時間,花在上下班的時間就要3個多小時。
「每次從家到單位,再從單位回家,都像是一次遠征!」
從城東的大東邊到城市新區的西南角,幾乎是跨越了南京,路線無論怎麼選擇都是漫長而擁堵的,頭疼而畏難的感覺總是盤亙在朵朵身上。
快到馬群的時候,有兩個連續的大上坡,早高峰百分之百會堵。
這對於一個開手動擋的女生來說無疑是致命一擊,「隨時可能出現的熄火」讓人心慌又焦慮。
為了避開早高峰,她只好六點鐘起床,六點半出門,趕在大部隊還沒出發之前上路。晚高峰更不用說,快速路、高架路都是最堵的,所以朵朵經常會晚點離開單位,這樣一來,每天能待在家里的時間更少了。
「我覺得現在 的狀態就是有工作,沒生活!」
△《2018Q2中國城市交通研究報告》-主要城市交通擁堵指數排名
4
當然,老張和朵朵並不能代表所有人。更多的人為了工作方便,選擇租房在地鐵站附近。
本以為南京地鐵已經10線齊發,覆蓋全市11區(板橋人不想說話),應付幾百萬人的出勤肯定不在話下。於是,大家就心安理得地睡了個懶覺。
結果,萬萬沒想到擠地鐵擠到懷疑人生的經歷,更加讓人絕望。
早上7點,柳州東路地鐵站擠滿了人,排了半個小時還沒進站;
早上8點,新街口口口口地鐵站人人人,等了四趟地鐵,被擠得東倒西歪,還是沒找到個「站坐」;
早上9點零1分,終於在公司門口打上了本月第6個「遲到卡」。
那一刻,想哭。
坐公交上班的年輕人,也沒好到哪去,有時候甚至更慘一些。因為他們的競爭對手,還有早起的大爺大嬸。
就算自己明明很困,也不好意思不讓座;
就算自己已經受夠了他們大聲聊些有的沒的,可還是得默默忍受;
就算自己已經很小心,也難免會在被塞滿的車廂里碰到「柔弱」的他們。
簡直,苦不堪言。
至於這些「大佬」為什麼要和年輕人擠早高峰,一直是南京人疑惑不解的送命題。
是為了去買菜嗎?不是。
是為了去送孫子嗎?還不是。
是為了去公園晨練嗎?也不全是。
那是為什麼?因為他們坐車免費,想去哪就去哪。
「滴,老年卡」
5
為了上班,為了回家,南京每天有近600萬人擁擠、奔波在通勤路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過著「睡的比鬼晚,起的比雞早」的日子,簡直「生不如死」。
美國地理學家聯合會研究表明,通勤時間超過30分鐘的人比其他人死得早,長距離通勤意味著鍛煉和睡眠時間的減少,嚴重損害身心健康。
△支付寶出品的《數說中國人的夜生活》
除了睡眠和運動,通勤也拖垮了南京青年的胃。
為什麼地鐵口小吃攤屢禁不絕,為什麼對便利店依賴度那麼高,為什麼外賣在南京如此發達,很大程度都在於通勤占用了上班族大量的做飯時間,甚至吃飯時間。
身體的痛苦必然造成精神上的折磨。瑞典於默奧大學研究發現,長距離通勤會讓離婚率上升40%,那是因為精神暴躁導致了無謂的家庭衝突。
可見,通勤對人的損害,不僅發生在路上的那幾個小時中。
你把時間澆灌在哪,你就是什麼樣的人。通勤,正在「殺死」南京青年,你是那600萬分之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