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說話夾英語,真不是為了裝逼。

本文來源:上流UpFlow

微信id:heyupflow

作者:王曉麗

不知道喜歡看 TVB 的外地朋友,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盯著滿屏幕的繁體,耳邊是一連串粵語英文混合語,再配上演員放炮式的語速,難度等級堪比看生肉!

有人以為領略到了粵式散裝英語的真諦:小學生英語詞彙+粵語。

時不時來上一兩句,瞬間覺得自己 level 提升了不少。

粵語地區的人,真的很愛粵語夾著英語一起說,請問是在裝逼嗎?

當然不!

粵式散裝英語,Chinglish的高級形態

《歡樂頌2》裡,舒展刻意將鳳尾魚說成anchovies,將新鮮fresh,走音成flash

這種混合方式,即便是廣東人,也會說一句“我接受唔到囉!”

追本溯源,粵式的散裝英語算得上是C hinglish 大家庭中的一支。

但比起簡單粗暴的“ no zuo no die”,Cantonese english(粵式英文)的操作要復雜得多。

▲《自學英語不求人》出版年份:1902

日語裡很多詞彙都是由英語音譯或者意譯過來,這種現像在廣東話裡也非常普遍。

“巴士”、“士多啤梨”、“飛”,就分別音譯自英文單詞中的 “bus”、“strawberry”、“fare”。

粵語:巴士(bus) 普通話:公共汽車

粵語:波(ball) 普通話:球

粵語:賓士(benz)普通話:奔馳

粵語:卜(book) 普通話:預定,定位/票

粵語:call (call) 普通話:叫,呼

粵語:cancel(cancel) 普通話:取消

粵語:K士(case) 普通話:事件,情況

粵語:仙(cent) 普通話:零錢,分

粵語:cheap(cheap) 普通話:便宜/下賤

粵語:check (check ) 普通話:比較/檢查

粵語:cheers(cheers) 普通話:乾杯

粵語:咕哩(coolie) 普通話:苦力

粵語:朱古力(chocolate) 普通話:巧克力

粵語:菲林(film) 普通話:膠卷

粵語:face (face) 普通話:臉/面孔

粵語:家士(gas) 普通話:煤氣

粵語:咪(microphone ) 普通話:話筒

[raw_html_snippet id=”adsense”]

除此之外,廣東人更喜歡直接用英語單詞替代詞彙。一句話裡夾帶幾個英文單詞並不稀奇。

就像這個對話:

老細(老闆):這個projectfull detail一定要get到,然後mark出來,touch一下。Anna,去溝通好。

員工:ok!

▲日常對話,基本一句一個英文單詞

從正宗E nglish 到粵式散裝英語的過程,難免會受到廣東磁場的影響。

舉個例子,英語中的“friend ”,在牛津詞典裡,它只有名詞一種詞性。但到了廣東,情況就複雜了。

比如:friend這個詞,在英語裡本來是名詞“朋友”的意思,但在粵語裡,它就更厲害了!

“我同你friend 唔friend 啊?” 這裡的friend 指的就是“感情好”,沒錯,是形容詞。

還有“我地已經friend翻啦!”,這裡的friend指“和好了”,用作動詞。

像“ hi tea ”、“ ha 唔 happy ”、“好 Q 啊”等常用語也是英語傳到中國後,被廣東人漢化的產物。

▲散裝英語的發音也很廣東,截圖來自微博

經過廣東人一番騷操作,改變了英語單詞的形、音、義,就算母語是英語的人,也未必能猜到廣東人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傲嬌臉.jpg

[raw_html_snippet id=”adsense”]

粵式散裝英語是怎麼誕生的? 

早期的粵式英語被稱作“廣東洋涇浜”,被用來當作交際的輔助性語言。它的前身是“廣東葡語”,是明朝時期租佔澳門葡萄牙人為了與當地人進行交往而創造的中西混合語言。

到 1840  年,鴉片戰爭的失敗,香港被割讓,廣州等口岸打開,廣州人與外地人的商貿往來加深。

但是,因為早期的英語學習者缺乏系統的學習教材,朝廷又禁止外國人學中文,這就使得中外初學者只有通過洋涇浜語的形式,來減少學習中的障礙。

▲“愛老虎油”的意思,你學會了沒

洋涇浜語句法基本模仿漢語,而英語單詞就用當地方言音譯過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廣東英語”。

這種“廣東英語”,無論是在發音上還是在意義上,都帶有濃濃的“ chinglish ”色彩。

在洋涇浜英語“詞典”《紅毛通用番話》上,漢字“一”標音為“溫”( one )、漢字“廿一”標音為“敦地溫”( twenty one )。

▲(大誤)

簡單直白,毫不做作,跟今天小學生記憶英文單詞的讀音似乎用的是同一個方法。

廣州人喜歡中英夾雜的習慣也是從那時開始,當時的底層百姓,尤其喜歡說帶著英語的粵語。比如:

這樣做行不通的:甘做唔work咖這次又沒合格:今次又

(肥佬=fail)

小意思啦:小case啦!

etc.

幾十年過去,這種用法不僅沒有衰退,還越來越流行,廣受年輕精緻boy 和girl 的歡迎!

[raw_html_snippet id=”adsense”]

散裝英語範本:港劇 

因為與外國人保持長時間接觸,香港地區“洋涇浜”式的語言習慣被保留並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與香港的交流加深,廣東又迎來了一波散裝英語小高潮。其中,對廣東人影響最深的要數 tvb 、亞視等播出的港劇。

▲截圖來自微博

看《法證先鋒》、《法網群英》,知道了叫警察要叫“阿 sir ”;看《溏心風暴》,知道了原來“好 cheap ”有時候是一句罵人的話;看《妙手仁心》 ,又知道做事情前最好都要先“check ”一下……

類似lunch 、 project 、 case 、 feel 等單詞在港劇中出現的頻率之高,分分鐘讓電視機前的你“洗腦”。

▲電影《秋天的童話》裡,船頭尺用“茶煲”(Trouble)形容女性,覺得女人口不對心、斤斤計較好麻煩。

就連古裝電視劇《尋秦記》都有粵式英語的橋段:古天樂飾演的香港警察項少龍穿越到古代,不由自主地說出英文單詞Massage (按摩),令烏家堡堡主摸不著頭腦,引發了一場雞同鴨講的鬧劇。

香港娛樂的潮流傳入大陸,帶著粵式散裝英語也同樣流行了起來。

有了精英職業劇中角色光環的加持,粵式散裝英語逐漸被貼上“潮流”“高級”的標籤。

講廣東英語真的是為了裝X 嗎 

港真,講廣東英語真的是為了裝 X 嗎?

李開復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

我不是很sure,也許有些term不好translate,或者要show off自己的外語level,再不然maybe是從剛從國外return,還沒有used to中文。

或許真有人是本著炫耀心態在粵語中勾兌英文,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廣東人來講,講廣東英語,真的不是為了裝X

粵語交際中英語單詞的出現,往往是由於中文沒有恰當的對應詞彙,或者對應詞彙的語義與英語的語義存在偏差。

比方說,在企業中最常出現e-mail,放到口語中,可以直接做動詞和名詞,但如果用中文講“發電子郵件”,多了幾個音節不說,用法還更加複雜了。

還有一種情況,英語詞彙與中文對應詞的長度不,或英語的句法比對應的詞組或從句結構相對簡單,就很容易出現英語單詞。

最常見的例子是英語形形色色的縮略詞,比如:麥當勞在粵語區一般叫“M記”。不說廣東,放眼其他省份,應該也沒有人將 DJ 直接說成“唱片騎師” 的。

另外,由於香港、廣州等地與外國人接觸較多,學習、工作中難免接觸一些英語單詞,一旦習慣了這些英文單詞的用法,就很難糾正過來……

所以,下次聽到哪個廣東人又在粵語裡加英文,就不要給他們打上“裝 X ” 的標誌了。

[raw_html_snippet id=”adsense”]

廣東話不只愛加英文 

廣東人的創造力不僅體現在對食材的挖掘上,更體現在對語言的創造上,在粵語中插播正式英語或者散裝改良英語就是其中的一種體現。

不過,單是英語似乎還不能完全滿足廣東人的日常需求,機智的廣東人還將各種語言或非語言的詞彙融入粵語,使其更多姿多彩。

泡麵在廣東被稱作“公仔麵”,吃得最多的是“出前一叮”,這個“叮”字就是廣東人結合微波爐完成加熱後所發聲音的擬聲詞,每次廣東人要將食物放到微波爐裡加熱,總會先說一句:“我去叮一下”。

如果你在公交車上,聽到廣東人說:“我去一下”,請不要誤會,他只是想拿個公交卡去付一下公交費。

無論是“嘟”還是“叮”、又或者是各式各樣的外來詞,都體現出廣東人溫和、包容的心態。

當然還有用得最廣的“咩”

這個神奇的詞,用法可以數出十幾種!

在廣東這個神奇的省份,普通話、白話、香港話、福建話、閩南語、潮汕話、英語 …… 各種語言交相薈萃,互相影響,雖然讓廣東看上去像三個省(點擊可閱讀)

但每種語言都能在廣東找到用武之地。

看完這篇,粵式散裝英語,你學會了嗎?

[1] 吳義雄.  “廣州英語”與19 世紀中葉以前的中西交往[J]. 近代史研究, 2001(3):172-202.

[2] 朱思鳴 . TVB 電視劇在內地的文化傳播現象研究 [D].  西北大學 , 2009.

[3] 陳潔 .  廣州粵語與英語的語碼轉換順應性研究 [J].  海外英語 , 2017(8):187-188.

[4] 吳利琴 , WuLiqin.  後殖民語境下粵語英化現象及對現代漢語的影響 [J].  池州學院學報 , 2010, 24(5):83-87.

[5] 龔璇 .  淺談英語中粵語譯詞現象 [J]. 科教導刊 – 電子版 ( 中旬 ), 2013(3):34-34.

[6] 徐丹 .  文化融合中的語言翻譯問題 [J]. 中國翻譯 , 1998(3):3-6.

[7] 李瑤 .  香港 TVB 職業劇中的語碼轉換現象分析 [D]. 黑龍江大學 , 2016.

[8] 陳啟霞 .  香港粵語與英語的混用現象及“兩文三語”的語言政策 [J].  滇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 , 2011(2):540-540.

[9] 李楚成 .  香港粵語與英語的語碼轉換 [J]. 外語教學與研究 , 2003, 35(1):13-19.

[10] 周毅 .  洋涇浜英語在近代中國產生的歷史淵源之探討 [J].  中國文化研究 , 2005(1):110-122.

[11]張十巴仙,TVB 劇《溏心風暴 3 》領銜,告訴你說話夾雜英文的適用環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