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吳曉波頻道(微信id:wuxiaobopd)(中國知名財經名嘴)
作者:巴九靈
這個時代從不辜負人,它只是磨煉我們,磨煉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的平凡人。
——吳曉波
馬淚淚不姓馬,他90年生,屬馬,於是給自己想了個筆名,意思是“像馬一樣奔波勞碌,說多了都是淚”。
馬淚淚在公司算個管理層,日常居住在北京五環外,一間面積很小的單間,月租1500。他在口袋裡裝一包煙,白天跑新聞時不抽,每到深夜,窩在小屋裡趕稿,就開始喪心病狂地抽煙。
有人想挖他到外地入職,但他不願意離開北京,至少這兩年不會離開。
小巴問他:你是想拿到北京戶口?
他說,不是。他從沒想過這一點,因為也沒想在北京買房。
他選擇北京,是因為全國最多的互聯網企業和最努力的人都聚集在這裡,深夜十二點回去他那五環外的小屋,車窗外還是車水馬龍,有時還會遇到堵車,他說這是北京的魅力與殘酷。
所以,“在這裡,如果你覺得自己得到的不夠多,那只能說明,你不夠努力,不夠優秀。”
而他喜歡這種純粹的定律。
“這個時代,就像一座古羅馬競技場”
9月19日,吳曉波頻道即將發布《2018新中產白皮書》。今年,我們對10萬人進行問卷調研,其中有兩個數據讓小巴覺得很有趣。
第一個就是去年吵了一整年的“逃離北上廣”話題。
被選擇最多的選項是“有能力的人才留下來,一種市場選擇機制”,得票率高達68.8%,和排名第二的選項相差高達20多個百分比。
而90後,是對這種“能者居上”的觀點認可度最高的一群人,該選項得票率高達70.0%。
與此同時,對於排名最末位的、將“逃離北上廣”歸咎於外界條件的選項——“戶籍制度過於奇葩”,選擇它的90後比80後更少,儘管客觀條件上來說,想要在北京落戶生根,如今90後一定是比當年的80後面對更嚴苛的戶籍制度。
“逃離北上廣”,其實人們對北上廣生存環境的一種情緒,但回到現實,最年輕的90後,反而是最尊重和熱愛這種競爭環境的一群人。
所以馬淚淚說,他不願意離開北京,並不是因為想拿戶口,只是希望證明“我可以選擇這座城市,也能夠被這座城市所選擇”。
不論是70後、80後還是90後,都相信“努力不夠”是製約自己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但是90後在這一點上體現得尤其明顯。
從橫向上比較,90後對“努力”的認可度,遠遠超出前兩代人,比之80後,直接“飛躍”了近8個百分點;而從縱向上比較,這個選項較後面的幾個因素的領先之勢,亦可稱一騎絕塵。
而在製作《2018新中產白皮書》的過程中,我們對500多位的新中產進行採訪,發現90後和80後對於“家庭背景”“機遇”這兩個選項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在90後眼中,家庭背景和機遇,是一種“平台條件”而不是“必需條件”,也就是說,家庭背景和社會機遇給予我們的,並不是直接成功的結果,而是一個提升自我能力的平台。
小巴的另一位北漂90後好朋友歐陽不通說,這個時代就是一個古羅馬競技場:
“它的四周是看台,有人生來就可以坐在高高的看台上,這是事實,無可辯駁。但在競技場的中間,卻是一塊巨大的平台,讓所有像我這樣平凡的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競爭中獲得成功。”
當70後、80後的“大航海時代”漸漸遠去,90後的“大競技場時代”正在興起。信奉著“付出必有回報”的時代機制,90後正在靠自己的拼搏,在這個時代裡獲取屬於自己的榮耀。
這個時代也許嚴苛,但賞罰分明
兩個月前,領英發布過一份關於95後的職場報告,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這份報告顯示: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後則是3年半,而90後驟減到19個月,95後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但有趣的是,只要選定了方向,90後在職場上比前輩們更肯付出,更愛打拼。數據顯示,90後在當前階段所取得的成就,也已經超過了同時期的70後、80後。
領英的《中國千禧一代商業決策者洞察》中,就指出,不僅僅是辭職速度,整個千禧一代的職場速度全部在加快。
目前,在中國3900萬用戶中,職位為總監及以上的用戶,已經有54%為千禧一代,而作為對比,在全球5.46億用戶中,這一數字為28%。
從職場新人到總監級別的升職過程上,60後、70後平均需要10年,80後則需要6年,而90後只需要4年。
*千禧一代:即80後、90後
*“決策層”的定義為:“職位”寫為總監以上,在某個職能或某一部門有一定的話語權。
在小巴對談的500位新中產中,大部分的70後、80後常常會在職場中產生“後生可畏”的感覺,資歷老,不再是一種優勢,因為“85後比80後更\’狠\’,90後比85後更\’狠\’”。
但90後“狠”,更多指只針對自己,對於職場人際關係,他們反而看得很淡。不論是職業的選擇,還是在職場上的付出,90後都更關心“自我”。
自我,意味著更在意自己的感受,是自私、固執,也是獨立、自主。
比起權威,他們更崇尚自我奮鬥,實現自我價值。
而這個“大競技場時代”,給予了90後追尋“自我”的空間,讓90後可以遵從本心做出選擇,也儘自己全部所能來證明自己。
這個時代對年輕人而言,也許嚴苛,但賞罰分明。機會永遠存在著不確定性,但是“付出必有回報”的定律從未改變。
每個人的起點或許不同,能夠獲得的社會資源也絕對不是完全平等,然而,在今天這個競爭化和扁平化的時代下,每一個年輕人可以通過付出獲得一個屬於自己的機會。
“而一個中國青年的機會,其實就是國家的機會。”
藉由自己的能力,成為自己的英雄
十年前,中國第一次舉辦了奧運會。那一年,馬淚淚剛好18歲,他在距離北京700多公里的家中,用電視機看到北京鳥巢。
在北京奧運會的前後十年,中國人對體育精神、競技制度的認知,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從陌生到熟悉、從狂熱到理性的過程。
例如,從2004年開始舉辦《超級女聲》,每到學生放假的七八月,都一定會有紮堆的選秀節目出現在大眾視野。而剛剛過去的暑假,最火爆的莫過於《創造101》和《偶像練習生》,將選秀比賽的勝出條件,從最初的導師制度,轉向徹底的全民投票制度。
而年輕人對這檔節目在時間、精力上的付出,足以反映出他們對“越努力越幸運”這種口號的追隨,以及對這種競技制度的認可,對自我付出的讚同。
80後、90後最喜歡的明星,是周星馳。在他的作品《大話西遊》中,有一句女主角的經典台詞:我的意中人,是位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彩祥雲來接我。
而這句話放在男主角身上,如果他想要踩著七彩祥雲去拯救女主角,他就必須成為孫悟空,讓自己成為那位蓋世英雄。
只有當他擁有強大的、堅硬的、戰無不勝的軀殼,才能留住自己心中最美好的那一滴淚。
對於這個時代大部分年輕人而言,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誰生來腳踏祥雲。但我們想藉由自己的能力,成為自己的英雄。
就像吳老師所說的那樣:
這個時代從不辜負人,它只是磨煉我們,磨煉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的平凡人。
(以下是本文置入的業配,中國自媒體的廣告量很大的。)
國家隊支付品牌雲閃付認為
這是一個“付出必有回報”的美好時代
而90後靠自己的努力
注定在這個時代獲取屬於自己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