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600多年歷史的【廣府古城】,楊氏、武氏太極拳的發源地。

本文來源:樂途旅遊網(微信id:lotourdaily)

中國幾千年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中,有著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雖經過長年的戰亂和天災人禍,幸運的是還有部分古城能夠完好保存下來。

人們熟知的雲南麗江古城、湖南鳳凰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因其至今保存完好,又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而名揚國內外。

但有一座被人們遺忘的神秘古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

這座古城不僅是中國北方惟一的旱地水城,自然風貌獨特,還是中國楊氏、武氏太極拳的發源地,至今保存完好。

這座古城就是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東南20公里處的“廣府古城”。

▲廣府古城南門

▲車拍廣府古城護城河

我們乘大巴車來到廣府古城,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城外那大面積的濕地水域及環繞古城的護城河。

只見古城周邊楊柳弄影,水鳥鳴翔,宛如進入江南水鄉一般,那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的古城展現出它那厚重的歷史和輝煌的過去。

▲廣府古城太極宗師楊露禪雕塑廣場

廣府古城南門外廣場上,屹立著一座太極宗師楊露禪正在武拳的雕塑。走進這座太極宗師楊露禪雕像,楊露禪打拳的形象逼真,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太極宗師楊露禪

▲太極宗師楊露禪故居

在太極宗師楊露禪雕塑廣場旁邊就是楊露禪故居,故居正房門口兩邊柱子上有一幅醒目的對聯;上聯“手捧太極震寰宇”,下聯“身懷絕技壓群英”,未進入廣府古城我們就已經感受到濃郁的太極拳之鄉氛圍。

▲房內太極宗師楊露禪同夫人的蠟像栩栩如生

楊式太極拳已經有170多年的歷史,楊式太極拳的創始人楊露禪潛心習武18年,創造了一百單八式楊式太極拳。由於楊氏太極拳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因此他深受廣大群眾熱愛,楊氏太極拳得到廣泛流傳。

廣府古城,中國北方惟一的旱地水城

廣府古城是中國北方惟一的旱地水城,自然風貌獨特。古城四周有四萬六千多畝窪淀,古城就坐落在窪淀的中央,水圓城方,是中國北方少有的江南式小城。

▲車拍廣府古城護城河

▲窪淀水景

永年窪淀是繼白洋淀、衡水湖之後的華北第三大窪淀。這裡淺植稻葦,深種荷藕,不僅魚蝦豐富而且野生鳥類繁多,呈現出“蘆葦茂盛、魚蝦共生,碧水風荷、雁戲鳥鳴”的南國水鄉景象,被譽為“北國小江南”。

北方與南方不同,大多數地區乾旱少水。那麼這里大面積的窪淀為什麼會長年積水,處於濕地狀態呢?原來這裡的窪淀陸面平均海拔41米,比城南的滏陽河還低兩米。這裡的水主要是依靠滏陽河供給以及雨季積存。

▲牆上展示的是;蘆葦蕩水道猶如“龍”字的示意圖

古城周圍水網縱橫,湖塘密布,每到夏季,萬畝荷塘爭奇鬥艷,蘆葦蕩蜿蜿蜒蜒,迷宮似的水道猶如一個“龍”字。

廣府古城歷史悠久,自然風貌獨特

廣府古城很大,城內面積1.5 平方公里,古城周長4.5公里。為了能遊覽到廣府古城的全貌,在城南游覽完太極宗師楊露禪雕塑廣場和楊露禪故居,我們又乘車圍繞古城遊覽了一圈,最後來到古城陽和門(東門)。

▲古城陽和門護城河石橋

下車後,步行通過護城河石橋,發現城牆前有一座臥牛的石雕。導遊介紹;廣府古城民間也稱“臥牛城”,築城伊始,四城門分別藏有神異的臥牛。據說,每逢洪水到來,四頭臥牛便會一齊負著城牆站起來,水漲一指,城牆就會長高一寸,洪水再猛,總也漫不過城頭,永保城中百姓安寧。

明朝時,廣府古城神異的臥牛引起了江南有些人的注意。不久三頭臥牛被江南人盜走了,如今,僅有一頭臥牛留存。

▲城牆前臥牛石雕

廣府古城記載於春秋,城池形成於魏晉,戰國時期為趙國毛遂封地。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竇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國”。明清朝這裡成為直隸省廣平府治所。

▲古城東門(陽和門)

進入陽和門後,我們才發現要想進入城內還要經過第二道城門才行。

這就是當年建城時在四門之外尚建有甕城相守,就是敵方攻破第一道城門,進入城府也是甕中之鱉,極易被城牆上的弓箭手射殺,看來當時這座古城的防禦能力固若金湯,可想要想入攻城內有多難—–

▲古城陽和門內的甕城

▲進入城內街道兩旁青磚灰瓦的建築,民居、商店、作坊相聯,一派古樸風​​貌,彷彿我們置身於另一個朝代。

▲明朝時期城牆的外牆磚殘損嚴重

城內還保存著一些明朝時期的城牆,外牆磚的殘損程度可以看出經過歲月的痕跡。

▲古城內都是古香古色的古建築,我們先沿著城牆邊窄窄的胡同,通過鋪著青磚的上馬道登上城牆。

上馬道的青磚和城牆的青磚殘破不齊,像是對人們訴說著它的歷史和滄桑。但可看出,兩邊的台階是為了遊客登城方便後來新砌的。

現存城牆為明代時重修,高10 米、厚8米,城內面積1.5 平方公里,分佈30多條街道。城牆保存基本完整,古城周長4.5公里。

▲從城上向下俯瞰,寬闊的護城河,泛著粼粼波光,猶如一條晶瑩的玉帶緊緊的環繞著古城。眺望遠方大面積的濕地水域好一派江南水鄉景色。

▲在城牆上向城內眺望,城內街道縱橫,青磚灰瓦的古建築錯落起伏,寫意著歷史的滄桑,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著年代久遠,戰火硝煙中的故事。

▲有開上城牆的汽車相比,更彰顯古城牆之寬闊,厚重

廣府古城歷史悠久,古城原為土城,面積六里十三步,元朝增為九里十三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廣平府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砌為磚城,四門築有城樓,四角建有角樓,並有垛牆876個,殊具特別的是在四門之外尚建有甕城相守,地道的關防深鎖,固若金湯。古城現存兩甕城、六城門,東有陽和門,西曰保和門,南稱陽明門,北為貞元門。

廣府古城,楊氏、武氏太極拳的發源地

中國北方這座江南式古城,現在越來越被人們認識,並不僅僅因為它歷史悠久,它稻引千畦、荷香十里,更多的是因為它和太極拳的淵源。

▲漫步在古城石板路上,街道兩邊有很多楊氏、武氏太極拳學院、武館、培訓中心。現在的廣府城研習太極拳已經蔚然成風。

▲走進任何一家太極拳武館,這家的主人都願給你打上一套太極拳,舞上一套太極劍,讓你看看他們的身手。

廣府古城是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的發源地,在太極拳界執大旗地位。

目前國家體委正式公佈的88式、24式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都是楊式太極拳或由其演化而來。在全國八大太極拳門派中,源於永年的已佔其五,被譽為”中國太極拳之鄉”。

廣府古城先後獲得國家級濕地公園、中國太極拳之鄉、中國太極拳研究中心、太極拳聖地、東方神秘古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等稱號。雖然有些名號來的遲了,但能說明這座被人們遺忘的“神秘古城”地位已經得到了國家認可。

▲武氏太極宗師“武禹襄的故居”

我們沿著古城的街道一路觀光,來到了位於古城迎春街武氏太極宗師“武禹襄的故居”參觀。

▲進入故居前院,在院的兩邊一邊是刻有武氏太極拳十三勢的浮雕圖,另一邊是武氏太極拳十三字身法要點。

▲進入內院就是武禹襄的生活居室,由於武禹襄出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之家,當年這座宅院規模宏大,分東、中、西三條南北軸線排列,佔地面積9200平方米,原有房屋75間,現存42間,其房屋錯落有致、左右對稱,是現存比較完整的清代道光年間的古民居建築。


▲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

武氏太極拳是武禹襄先生在楊式太極拳、趙堡太極拳的基礎上,根據練功方面的感悟而發展創編的差式小巧緊湊,集強身、防身、修身為一體,適合文人修煉的太極拳,至今大約有130年的歷史。

▲鄧小平的題匾

武禹襄故居的正房中廳武禹襄的半身像上方懸掛著鄧小平一九七八年所提的“太極拳好”的題匾。


▲房內武禹襄和夫人在看侄子打拳的蠟像,形象逼真

楊式太極舒展大方,武式太極小巧緊湊,兩種拳式均以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見長,被稱為“活的雕塑,流動的音樂,體育運動的陽春白雪”。

楊式、武式太極拳影響廣泛,其弟子遍及海內外。自1991年以來這裡曾連續舉辦了十二屆國際太極拳交流活動。每屆都有千餘名太極拳愛好者和許多太極拳門派前來進行比賽交流,如今太極拳成了廣府古城旅遊觀光的熱點。

閱讀原文

上海那棟「紙片樓」最窄處僅20厘米,裡面到底長怎麼樣?

xxx

上海現存最為完整的百年石庫門建築群【張園】開放了

xxx

廈門大學,為什麼這麽牛?

xxx

老外來中國旅行,桂林是他們的必去之地

xxx

成都人假扮外地人,花人民幣七百多元參加成都一日遊

xxx

內蒙古套娃酒店,有人不敢住?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