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代表中國年輕人?大家都老啦,「00後」的時代來了。

▲2018年8月23日,清華大學開學典禮。

本文來源:新京報評論版

微信id:xjb-pl

作者:張豐

前兩天,清華大學開始新生報到,2018年新生中「00後」共2784名,占到全部新生的四分之三。

從此,新世紀一代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難怪同時報導的少部分出生於1999年的同學,都感受到了「滄桑」。

社會已經做好了迎接00後的準備,前不久有媒體做了一個《00後報告》,全方位分析了他們的消費習慣。

是的,消費,他們有很強的消費能力,根據這個調查,00後的平均存款達到1840元,而90後的平均存款才有815元。

▲《騰訊00後研究報導》。

這個數據被很多90後拿來自嘲,儘管可能不夠準確,但它也道出了某種事實:00後們儘管還沒開始掙錢,但是他們的父母可不窮,足以支撐他們的「富裕」生活。

最大的00後18歲,如果按照父母25歲生育的話,他們的父母大概是1975年出生,是標準的70後。而70後正是現在中國中產的主要組成部分。

儘管70後、80後、90後、00後這種代際劃分比較粗暴,但巧合的是,在中國它也具有大致的區分意義。比如,中國是在2001年12月加入WTO,00後正好覆蓋中國的WTO週期,這讓他們的成長更有國際視野。

「開放」已經成為他們成長的底色,就像空氣和水一樣自然。

而大城市的00後,很多都有出國旅遊的經歷,他們的英語也普遍比75後的父母好。

[raw_html_snippet id=”adsense4″]

00後成長的另一個普遍氛圍是互聯網的普及化。

2000年的時候,中國的互聯網還不夠普及,我正在讀大學,全班只有一台撥號上網的電腦,大家都輪著去登自己的QQ號。等到00後長到10歲以後,智能手機開始普及了,他們讀初中的時候,每個人都接觸到移動互聯網。

互聯網對他們來說,也和空氣與水一樣,成為必需品和一種內化的價值觀。

00後中不會有人像他們的父母那樣,會偶爾產生對手機的厭倦感,因為他們並沒有體驗過「沒有互聯網」的世界。不要小看這個習慣,某種程度上這也決定了時代只能向前,而不能回頭。

▲00後中比陳獨秀還秀、比腰間盤還突出的TFboy。圖片來源:新京報。

和前輩們相比,00後可能更有錢,當然,現在這些錢還是父母的。等到00後們大學畢業,他們靠自己可能買不起大城市的房子,但是在城市長大的00後,或許也不需要再買房了。

看看他們的父母們吧,在城市生活的70後們,絕大部分都買了房子,受過房地產的折磨,為房貸所累,也為房價上漲狂喜,他們一度過著清教徒般的生活,要換來一個美好的明天,這個美好明天就是00後的長大。

00後們會更在乎自己的興趣,更願意為自己的興趣花錢(再重申一遍,目前為止這錢還不是自己的)。儘管可能被父母誤解,但是00後在更自由的基礎上,確實有更多人能夠發展出自己的興趣和個性,他們更有可能創新。

過去的40年,中國人一直在努力從貧困狀況中掙脫出來,這讓我們的社會和文化都顯得過於「現實主義」,00後很有可能更天馬行空一些,更任性一些,更「不切實際」一些。

如果中國社會能夠穩定發展下去,00後可能會展示出比前輩們更強的創造性。雖然看上去更溫順,更少叛逆性,但是00後確實可能會帶來一種新的文化。

我想起2000年1月1日凌晨,人們在為新世紀的到來而歡呼。我和同學們一起,在一個海邊城市的街頭狂奔,我們莫名其妙地興奮,但是卻根本不知道所謂新世紀到底意味著什麼。

如今,我們終於看到這一代「新人」登上歷史舞台,我們能做的,也許是列隊鼓掌歡迎,並且努力去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