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能當大俠麼?】從金庸武俠談血脈、民族觀,一篇業配文就這樣出來了。

(是的,這是一篇業配文,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寫法。)

本文來源:就叫熊太行也行(微信id:taihangxiong)

原標題:喝奶拉稀喝酒上臉,請問我還能當大俠麼?

作者:熊太行

英雄好漢什麼時候最絕望?

金庸小說裡有一段劇情,說得特別好。

丐幫的長老們指責喬峰是契丹人,喬峰開始以為是污衊,大聲辯白,尋找證據。找來找去,發現可能是真相。

這個時候,阿朱說了一段有意思的話:

“喬大爺,他們說你是契丹人,我看定是誣衊造謠。別說你慷慨仁義,四海聞名,單是你對我如此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丫環,也這般盡心看顧,契丹人殘毒如虎狼一般,跟你是天上地下,如何能夠相比?”

阿朱的民族標準是這麼劃的:

大仁大義的英雄是漢人。

殘毒如虎狼的壞人是契丹人。

喬大爺你大仁大義,是漢人。

阿朱認為,道德是檢驗民族的唯一標準。

但是喬峰這麼回答:

“阿朱,倘若我真是契丹人呢,你還受不受我看顧?”

一下把阿朱問住了。

“你別胡思亂想,那決計不會。”

她先否定了喬峰是契丹人的可能,但突然又明白了,喬峰可能真就是契丹人,然後開始維護自己的朋友、兄長,很快這個人還將成為自己的愛人。

“契丹族中要是能出如你這樣的好人,咱們大家也不會痛恨契丹人了。”

這句話裡沒有煽情的細節,沒有塞上牛羊,沒有生兒育女,沒有“死,你陪著我;活,你陪著我”,但我卻覺得,這是金庸世界最偉大的情話。

為了喜歡和欣賞的人,阿朱修改了自己的價值觀。

阿朱重新定義了自己的“民族觀”。

今天我們知道了,區別民族血緣的唯一標準就是DNA。

金庸小說當中,蕭峰不是第一個有民族認同苦惱的人。金庸先生的第一本小說《書劍恩仇錄》,以民族、血緣的困惑始;最後一本小說《鹿鼎記》,以民族、血緣的困惑終。

我的領域是拆解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金庸先生創作過程當中民族觀的變化

“反清復明”的時代

《書劍恩仇錄》的靈感來源是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乾隆是鈕祜祿氏(甄嬛)和雍正(那時候還是貝勒)從海寧陳閣老家裡用一個女兒換來的。

懷疑一位君主的身份和血統,是反對派常用的辦法,司馬遷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近代有隆慶一郎的《影武者》說關原之戰後的德川家康是替身。

金庸先生更大膽,直接讓陳家洛約見了自己的哥哥乾隆。

陳家洛拭一拭眼淚,說道:“不,你仍然做你的皇帝,然而並非不忠不孝的皇帝,而是一位仁孝英明的開國之主。”

乾隆奇道:“開國之主?”

陳家洛道:“正是,做漢人的皇帝,不是滿清的皇帝。”

乾隆一聽此言,已明白他意思,道:“你要我把滿人趕出關外?”

陳家洛道:“不錯,你一樣做皇帝,與其認賊作父,為後世唾罵,何不奮發鷹揚,建立萬代不易之基?”

陳家洛總舵主好幼稚,見了哥哥還哭鼻子。

陳家洛總舵主好幼稚,居然相信一個皇帝會造反,然後當皇帝。

陳家洛總舵主好幼稚,一個堅持反清復明的社團,在聽說滿人皇帝其實是自己的親哥哥之後,修改了章程,想要保一個姓陳的皇帝。

不愧為十四部小說裡最沒人喜歡的男主角。

陳家洛後來失敗得很慘,失去了心愛的女人,整個組織也遭到圍剿,逃進新疆隱居,從此沒有作為。

他的問題就是過分迷信血緣和民族,忘記了有些事比這種羈絆還要大,那就是人的安全和利益。

金庸的第二部小說《碧血劍》,主角已經不再拘泥於民族了。

袁承志是漢人,他決定去殺皇太極,為爸爸袁崇煥報仇,但最終沒有下手。他比較過崇禎和皇太極兩個皇帝,發現皇太極比崇禎聰明得多、實際得多。

群雄起舞

從《射雕英雄傳》開始,金庸先生筆下的少數民族開始養大漢人的孩子,而且許多少數民族英雄也作為正面人物登場。

郭靖在“蒙古汗帳”長大,後來做了蒙古的金刀駙馬。

楊康在“女真王府”中成長,成了趙王府的小王爺。

成吉思汗、哲別、拖雷到博爾朮赤老溫,儘管成吉思汗最終逼死了郭靖的母親,但這部書里大多數蒙古人是以英雄豪傑的形像出現的。

這部書的後面附有一個成吉思汗小傳,很多人是從這裡開始,然後才逐漸接觸《草原帝國》之類的大部頭書籍。

射雕三部曲,是金庸先生民族觀的一個巨大進步。

游牧民族不再是簡單的敵人,也不僅僅是皇太極那樣“複雜的反派”,金庸先生會寫成吉思汗、拖雷、忽必烈甚至王保保的雄才大略。

金庸又一次寫了一個被女真人養大的漢人王子,這就是楊康。和乾隆相比,楊康的糾結和痛苦更加真實,除了榮華富貴,他還面臨著養父完顏洪烈的親情。

“一個人當了十八年的女真人,怎麼能說變成漢人就變成漢人呢?”

玉樹臨風的瘦版熊太行苗僑偉

類似的苦惱在《神鵰俠侶》裡更進了一步。

這部作品裡最大的反派是蒙古國師金輪法王,但是金庸先生刻畫的他不是丑角,而是一個武功厲害,人也有智謀的狠角色。

洪七公突然“咦”的一聲,顯得十分詫異,將掌力收回了八成,說道:“你們的內功很有些兒門道,你們的師父是誰?”

洪七公搖頭道:“達爾巴?沒聽見過。嗯,你們內力能互相傳接,這門功夫很了不起哪。”

楊過心想:“能得洪老前輩說一句’很了不起’,那是當真了不起了。可是我看這五個傢伙也平平無奇,沒一個打得過我。”

△ 古天樂自己也是“平平無奇”的

洪七公說金輪法王的功夫很好,幾乎就是一個官方宗師認證。

在《神鵰俠侶》當中,郭靖的女兒嫁了契丹人,兩個徒弟是大理人,徒弟媳婦是契丹人和女真人,郭靖家吃一頓飯,跟聯合國開會差不多。

《倚天屠龍記》裡,金庸先生更是一不做二不休。

在沒有娶到波斯波光小昭之後,趙敏這個蒙古少女直接成了張無忌的妻子。郭靖欠蒙古人民一個駙馬,那就百年之後讓張無忌代償。

神鵰三部曲的寫作時代,金庸先生把民族打亂,製造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

血脈無所謂的時代

到《天龍八部》的時候,金庸已經不再糾結於血脈了。

三個主角當中,蕭峰是契丹的南院大王,段譽是大理的皇帝,虛竹是天山的地頭蛇和西夏的駙馬。

中原武林對境外勢力各種防備,最後卻是三股境外勢力一起挽救大宋朝。

反倒是那些糾結於自己民族和血脈的人,不是什麼好人。

王語嫣就對段譽吐槽了表哥慕容复,她說慕容复根本不懂鮮卑文,他的生活習慣是江南的,讀的書也是漢語的。他一本鮮卑人的書都沒有。

很棒,今天的民族屬性當中,也沒有鮮卑人、契丹人和女真人,他們的基因可能融入蒙古族、滿族和“北方漢人”。

不過金庸先生還是興趣盎然地寫了很多基因裡帶來的技能,比如提到蕭峰說自己:

“體壯如牛”

“越喝酒就越有力”

蕭峰一定是那種喝酒完全不上臉,而且酒精耐受性特別好的體質。

一些人喝酒上臉,確實是上臉基因在起作用。

喝酒上臉的人,就是不能喝的人。

他們的身體讓他們感覺痛苦,防備他們酒精中毒。

許多東亞人都攜帶著這種上臉基因。

上臉基因哪裡來

英雄好漢的基因無從考證,不過我一直有個願望,就是了解“我們從何處來”。

最近我做了“ 微基因WeGene ”的一個基因測試,很有意思。

測試顯示我有95.27%的北方漢人血統(北方漢族也可能是匈奴人、契丹人或者女真人),3%的高山族和1.67%的傣族基因。

根據計算,大概第6代或者7代祖先,緊鄰的兩代人,我有祖先和雲南的傣族人和台灣的原住民通婚。

我爺爺這邊人都是本地農民,但是我姥爺的爺爺那邊,聽說祖上是個湘軍還是淮軍的軍官,應該是那邊有祖先在雲南當差,後來去了台灣居住,娶了那邊的女子。

是劉銘傳的淮軍還是馮子材的黑旗,甚至乾脆是爾康的綠營,就不清楚了。

另外測試的兩個同事裡,廣東來的歐老師就是南方漢人血統,還有東南亞基因,李老師有朝鮮人和日本人基因,都是100多年前的事了。

報告裡有一個版塊是營養代謝:

我的酒精代謝能力中等,而且喝酒上臉,如果步入武俠世界,最好練內功再斗酒。

我需要很多葉酸,得吃很多葉子菜,所以沒法去做吐蕃國師了。

喝了奶容易拉稀,不宜去大漠射雕。

喝了茶容易睡不著,宜熬夜寫稿。

不過“乾燥的耳垢”到底有什麼意義呢?為什麼要告訴我這個!

怕吃苦。

吸煙不容易上癮——這個就不要驗證了,這輩子一共就被一個前同事塞過一根煙(他喝醉了)。

皮膚是容易曬黑的類型。這個深有體會,有一年我去玉樹災區,回來變得像剛果人。

當然微基因不單給你一個皮膚特性的結果,每一項還有對應的護膚建議和優選成分推薦。糙爺們可能不太清楚優選成分什麼的,可以給女朋友也測測,她肯定看得懂。

最得意的還得是這個:

根據基因測試,我的基因決定了我大概長到這麼高。(所以可以給孩子測一下基因身高,能預測)

176CM是我15歲的身高,那個時候的我經常運動,掛在單槓上。

到了18歲,我的身高是182CM。

你看,夢想還是要有一點的,萬一實現了呢。

胸口的狼頭

《天龍八部》裡,蕭峰最終和爸爸相認,是因為“父子一般相貌”。

這算“群眾評議”。

然後蕭峰和爸爸一起扒開了胸口衣服,發現了那個青色的狼頭。

然後父子兩個人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狼嚎。

小時候看到這點,總會想起那句“那是北方的狼族”。

如果覺得自己“北方漢族”的血脈太普通,還有一項指標供參考:

尼安德特人是歐亞大陸上的一種古人類。

他們粗壯有力,但是不像我們的祖先智人那樣富有想像力。

比如他們只會說“我們進洞睡覺吧”。

我們的智人祖先會說“今晚的月色很美。”

過去科學家一直認為,我們的祖先直接把尼安德特人滅亡了。

後來通過基因技術,才確認一些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進入了我們的基因當中。換句話說,我們多多少少都是混血兒。

現代非洲南部的人是個例外,因為一直生活在非洲,他們的基因當中就沒有尼安德特人基因。

尼安德特人長這樣

尼安德特人使用粗的、用來刺的長矛,而智人祖先用的是輕的、可以投擲的長矛。

疼 嗎

肯定有人問這個。

不用滴血,用一個小試管收集1ml唾液就可以了。

收集夠了之後,蓋好蓋子,用微基因提供的檢測小盒子包好寄回來就行(直接公眾號預約順豐上門,到付)。

等實驗室技術人員一通忙碌之後,你們就可以查看自己的祖源、皮膚特性、健康風險等,看看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了。

他們還提供一個在數據庫裡尋找有親緣關係者的功能,我在庫裡找到了一個8級和一個9級別的遠親,完全不認識。

說不定真能找到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

有興趣的可以請自己的表哥表弟也測一下,你就可以判斷某些基因到底來自自己父母哪一邊。

這個基因測試原價499元,熊師傅給大家爭取到了關係戶專享福利

點擊這裡,下單時輸入優惠碼“ xthys ” (“熊太行要瘦”的拼音縮寫),可以立減150元,優惠限時一周哦!

在金庸小說的總結尾,也就是《鹿鼎記》的最後一章當中,韋小寶問媽媽,自己到底屬於哪個民族。

媽媽告訴他:滿、漢、回、蒙、藏都有可能。

其實韋小寶仍然富甲天下、一度位極人臣,見證過歷史的發生,他已經不需要去尋找和確認一個血脈,搞清楚自己的“根”了。

但他仍然忍不住問,就是因為:

有趣的人對“我們的祖先從哪裡來,經歷過什麼,發生過什麼”,永遠充滿了好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