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髮族人多有錢有閒能上網,以老年人為主的短視頻、直播社群興起。

在互聯網娛樂方式的選擇上,中老年人群並沒有被時代拋下,他們正在成為短視頻領域新的增長點。

本文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微信id:iceo-com-cn)

記者:王雪琦

編輯 |尹一傑

當短視頻成為全民娛樂方式,一個原本處於主流娛樂視野邊緣的人群也開始被廣泛關注:有錢又有閒的銀髮一族。

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銀髮人群(年齡超過50歲的人群)今年6月移動互聯網月均使用時長約為109個小時,同比上升28.5%。

在重點行業中,即時通訊、新聞資訊、短視頻的使用時長位居前三,分別約為31個小時、28個小時、25個小時,此外,短視頻的使用時長是所有行業中同比增幅最大的。

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以下簡稱《老齡藍皮書》)顯示,2015年,大部分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上網還主要是看新聞,比例高達85%,影視劇其次,占到了65.4%,聊天和炒股票各占到21.2%和14%,網上購物占到了12.4%。

在互聯網娛樂方式的選擇上,中老年人群並沒有被時代拋下,他們正在成為短視頻領域新的增長點。

掘金中老年精神消費

“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是誰?是50後、60後,還有一部分70後,錢在這群人手裡。90後、00後花錢多,但他們其實沒錢。”岳坤如此說道。

岳坤是短視頻社區彩視的創始人,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這個社區的主要用戶。

根據《老齡藍皮書》,與2010年相比,2015年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經濟自評很寬裕比例提高了0.2個百分點,比較寬裕提高了3.5個百分點,基本夠用提高了1.8個百分點,比較困難和非常困難的比重都有所下降。

全國中老年網的調查則顯示,中國城市45%的老年人擁有儲蓄存款,老年人存款餘額2016年超過17萬億元,人均存款將近8萬元。

中年人更不用說,大部分工作已經進入正軌,收入穩定,手中資金寬裕。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1999年,我國育齡婦女初次生育的年齡為23.57歲,這意味著這群中年人正處於子女剛剛升學離家的空巢期,隨著女性初次生育年齡的不斷增高,暫時不需要照料孫輩的中年人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再一次論證這一人群的行為,這個長期處於有錢、有閒狀態的人群已經滿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但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還遠未被滿足。

在中國,子女的養育更多依靠家庭,多數人成為父母後,原有的社交關係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子女離巢後,他們的社交需求會相應增加。

相比於線下社交關係的修復,互聯網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平台。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技術中心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40歲以上人群佔比23.6%,相比於2011年的佔比(16.2%)增加了7.4%。

微信的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9月,55歲以上老年活躍用戶數5000萬,同比增長5.51倍。

騰訊研究院的報告《吾老之域:老年人微信生活與家庭微信反哺》通過調研發現,老年人使用社交類功能的佔比高達85%,當列表中的好友數量越多時,他們往往覺得自己越幸福。

蓮花資本創始人邱浩認為,中老年人是缺乏社交表達的人群,儘管有抖音、快手這樣的大眾化平台存在,他們仍然需要一個符合自身調性的垂直平台。

面向中老年人的短視頻社區應運而生,這些社區雖然基因各異,但終歸在全民短視頻的時代節點上產生了聚合。

三種模式

糖豆和彩視的起點都是工具。

糖豆網成立於2011年,最初定位是生活視頻網站,包含時尚、影視、美食等頻道。2013年,中老年女性跳廣場舞的視頻成為了網站最大的品類,糖豆網也逐漸成為重要的廣場舞學習網站。

2015年,糖豆廣場舞APP發布,在舞蹈教學軟件的定位之外,逐漸增加了各種社區功能,嘗試從工具向社區轉型。此外,APP上還提供生活和搞笑類的內容。

相比而言,彩視起步稍晚,2014年底上線,最初的定位是電子影集製作工具。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中老年群體逐漸成為核心用戶。

“中老年人剛接觸智能手機時,能熟練使用的新功能很少,主要是微信和拍照。微信一次只能分享九張,數量有限,也不太方便,影集是很實用的工具。”岳坤解釋道。隨著用戶群體的穩定,2016年初,彩視也開始轉向社區化運營。

糖豆和彩視的中老年短視頻社區之路,是用戶和運營方的雙向選擇,也是互聯網產品迭代出的結果。友樂則是行業大潮中誕生的細分領域淘金者,這款2017年9月上線的短視頻APP,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中老年短視頻社區。

雖然都有“中老年用戶”、“短視頻”、“社區”這三個屬性,但上述三款APP的切入點、優劣勢卻不盡相同,從三者的slogan中也能窺見一二。

糖豆的slogan是“咱百姓的舞台”,切入點是廣場舞,優勢在於用戶數量和內容。

創始人張遠在2016年底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曾表示,非一線城市的60後、70後女性是糖豆的核心用戶,當時就已達到250萬左右的日活。如今,糖豆的APP上,除了大量的舞蹈教學及展示視頻,還有生活和搞笑兩類細分內容。

廣告是糖豆目前最直觀的變現方式。截至發稿,糖豆方面未能就目前最新用戶數據及營收模式,對本刊記者透露更多細節。

在糖豆天使輪的投資方,亦聯資本創始合夥人王澍敏看來,廣場舞是獲取中老年人群的重要抓手,而糖豆未來最大的價值在於構建信任渠道,作為中老年人的流量入口,逐步搭載其他模塊。

“中老年群體缺失的是信任度的消費,他們面對很多渠道,比如保健品類、理財類。但其實很少有一個能讓他們樹立信任感的渠道,未來糖豆可以搭建這樣的渠道,裡面提供的產品都是可以被信任的,同時它還具備社交屬性,適合口碑傳播。”王澍敏說。

重點發力社區的彩視,選擇了“一起創作,一起分享”作為slogan。借助影集工具獲取用戶之後,彩視開始上線社交類功能,比如群組功能。在彩視APP的首頁,“彩友圈”也被放在了一級標籤頁。

彩視的核心用戶是一二線城市的人群,岳坤將此歸因於影集的工具出發點,“中老年人拍照比較多的場景一般是旅遊或者大型聚會,一二線城市的人群更容易有這種場景。”

彩視最大的優勢在於變現能力強,2017年初上線兩大商業化舉措,會員特權(包括身份標識類,視頻製作類,社交類)和直播抽成之後,年盈利規模已經達到數千萬人民幣。

友樂是蓮花資本孵化的項目,這個運營不到一年的短視頻平台,喊出了“匯聚年輕的心”的口號。但在中老年短視頻領域,它還是新手,社區裡的人際關係需要時間來沉澱,這也是弱勢所在。

作為後來者,友樂的產品形態卻是當下最流行的模式,它的界面、玩法、內容風格均跟抖音比較相似,打開之後直接進入視頻播放頁面,頁面右側有關注、點贊、留言、分享圖標。不過友樂目前的各項功能還​​不夠完善,只能通過微信號註冊,私信功能也尚未添加。針對市場競爭,友樂方面拒絕了本刊記者的採訪。

儘管起點和演化方向各異,但三家中老年短視頻社區仍然有著共同的目標和方向:滿足中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沉澱社區關係。與此同時,它們也在內容和社交沉澱層面面臨相似的問題。

兩個難點

今年以來,百度和騰訊相繼殺入短視頻領域之後,掀起了一輪內容爭奪戰,各家紛紛出台各類補貼政策。好內容對平台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抖音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就是製造了大量有趣的爆款內容。

但在中老年短視頻領域,內容卻是一個難點,這和人群有很大關係。

中老年人生產優質內容的能力相對有限。岳坤表示,這個人群中不乏攝影能力強、文筆好的人,但能拍出優質視頻的卻寥寥無幾。“15秒的小視頻製作難度其實非常大,要在短的時間裡完成起承轉合,抓住觀眾的眼球並非易事”。

雖然彩視也在引導用戶向平台發布更多內容,但岳坤發現,中老年人發布視頻主要還是追求自己開心,而非製造出能廣泛傳播的內容,“發視頻更像是彩友之間的\’遊戲\’,藉此產生社交連接,獲得一些成就感”。記者瀏覽平台發現,不少用戶發布的都是記錄生活日常的視頻,長度在幾分鐘左右,內容也比較平淡。

就算以內容見長的糖豆,最大的競爭力還是在於工具性更強的舞蹈類視頻,很難產生類似抖音平台上的爆款內容。專注於視頻紅人孵化包裝的MCN雖然具備更強的內容孵化能力,但是大多以年輕人為核心受眾。

不過,對於糖豆、彩視這類以工具切入的社區來說,通過早期的積累,已經完成一定規模的社交關係沉澱,對爆款內容的渴求度相對較低。

岳坤坦承,如何做內容是團隊一直以來的思考重點,但是內容的投入成本偏高,對平台用戶的價值尚不明晰,在考量清楚投入產出比之前,不會貿然行動。

王澍敏則認為,中老年人對社區的黏度更多依靠場景,而非內容,“他們需要一個能讓自己有強參與感的場景,這是不同於年輕人社區的特點。”

廣場舞恰恰就是這樣的場景。

但對於友樂這樣的新玩家而言,內容的重要度會更高。

邱浩表示,爆款內容對於早期的中老年短視頻社區非常重要,但這個人群生產優質內容的能力差,傳播也不活躍,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研究符合他們趣味的內容,還需要細微調整人群的年齡和結構,從相對年輕的中年起步。直觀來看,友樂上的內容提供者確實比其他兩個平台顯得年輕。

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今年6月,銀髮人群網民活躍滲透率最高的標籤是社交(20%)。

岳坤認為,50後到70後中老年人,對於組織和歸屬感的需求比其他群體都要高。“他們成長於以單位為代表的集體體制之下,已經習慣了歸屬於某一組織,不像90後、00後,不屬於任何組織也沒關係。”

然而,沒有了單位這類帶有一定強制屬性的集體組織,單純從需求出發,再造一個能被中老年人廣泛接受的組織並非易事。相比於還處於個性形成期的年輕人,經歷豐富、個性穩定的中老年人更難去主動適應某個產品,反而更需要產品來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

直播已經成為彩視的主要營收途徑,收入占到總營收的一半左右。

然而,讓中老年人加入直播大軍卻頗費周折。岳坤告訴記者,彩視剛推出直播功能時,遭到了很多中老年人的抵觸,“他們一開始都覺得你搞什麼直播啊,這不是黃賭毒,敗壞自己名聲嗎?甚至還有人說彩視如果非搞直播,就退出平台。”

隨後,彩視又用了半年的時間跟用戶溝通,才逐漸讓他們接受這種娛樂模式。

在岳坤看來,彩視的直播跟秀場類直播不太一樣,中老年人的直播需求更多是種陪伴需求,“本質上就是找個地,找點人陪你說話”。

雖然目前來看,頭部用戶的打賞還是佔了直播業務近一半的收入,但岳坤希望未來用戶的消費模式能趨向“小額多筆”的模式,這意味著平台上的社交關係將更加穩定,平台對於主播的議價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家庭規模縮小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標誌之一,幾代同堂的大家庭模式正在成為過去時。如此背景下,空巢中老年人的被陪伴需求也與日俱增。這是中老年短視頻社區的機遇所在,但也不乏難題和挑戰。

通過社區建立起來陪伴關係必然是對等的,但訴諸線上社交的中老年人往往是缺乏線下社交的人群,這種缺乏既有環境因素,也不乏性格因素。在生活中傲嬌彆扭,朋友少的人群,在線上就能結交廣泛嗎?這是中老年社交面臨的一個悖論。

被問及對於平台日活破千萬的預想時,岳坤思考了片刻。

“這件事的關鍵是你能不能滿足一千萬人的需求,歸屬和陪伴這兩個需求說起來簡單,但在產品層面,還有很多需要提高改進的地方。”他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