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去過湖北鄂州沒有,鄂州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長江從鄂州穿流而過,在長江中有個神奇的寺廟,七百多年被淹無數次,傲然屹立不倒,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這便是令人嘆為觀止的鄂州觀音閣。
觀音閣位於湖北省鄂州市小東門外長江上的一座礁石上。此礁稱“龍蟠磯”,相傳三國時期,吳國孫權定都鄂州之前,有黃龍蟠臥,積日方去,故取名“蟠龍石”。
觀音閣”距今已有700餘年曆史,是集儒、釋、道三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為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歷史文化古建築群,為古武昌(今鄂州)八景之一,號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閣”。
觀音閣長24米,高14米,以紅石青磚砌就,與龍蟠磯巧妙地融為一體。
千百年來,每到汛潮,水漫樓閣,只剩高層窗口,甚至只剩那簷牙、龍吻在浩淼長江水之中。
閣身正壁鐫有”觀音閣”三個遒勁的大字。進閣正門石碑上刻的“龍蟠曉渡”四字,出自清代官文手筆。
閣內自西向東,分別是觀瀾亭、東方朔殿、觀音殿、老君殿和純陽樓。
觀音閣總體佈局為一進縱向三楹,分為三殿(祖師殿、觀音殿、老君殿)、一樓(純陽樓)、一亭(觀瀾亭),現在的觀音閣全部採用磚瓦木鋼筋水泥結構。
觀音閣下半部那如同船舷樣的弧形石,既減緩水勢,又順勢洩流,任憑江水拍擊咆哮,總是穩於泰山。有時候看了這些古代建築,不得不感嘆與古人高超的建築技術!
以下是影片:
[irp posts=”8070″ name=”圖集/長江三峽工程改變當地一百多萬人的命運,始於90年代的人類大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