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最基礎的支付方式,在技術人員看來,背後也蘊藏著複雜的人性。
今天的時代同時目睹最尖端的技術和最無力的現實。有些人顯然是被尖端技術遺忘了,他們住在貧民窟,買不起智能手機,甚至從來沒有去銀行開過賬戶。
於是,這些技術人員做了一個決定,並要去探索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
本文來源:人物(微信id:renwumag1980)
作者:查非
一種新生活方式
越南人Thanh VU在一家中國公司工作,但是他的老婆一直對這份工作疑心重重。
自從開始跟這些中國人一起工作,丈夫就變得有點奇怪——經常加班,很晚回家,手機裡多了稀奇古怪的中國照片。他還有了新口頭禪,總對人說什麼「使命必達」。
有一次,他甚至一整夜都沒回家,第二天穿了件印著公司LOGO的新衣服回來,整個人瘋瘋癲癲的,跑來告訴她,昨晚辦公室發生了大事件,他們擁有了「一個新的baby 」!
這個新baby就是他和同事們加班熬夜做出的新產品——一個新的本地電子錢包。在過去3年裡,支付寶開放支付應用技術平台,和海外各國當地工程師合作,共同打造本地電子支付平台,並且試圖創造一個個新的「本地支付寶」。
截至目前,「本地支付寶」在印度、泰國、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巴基斯坦、中國香港和孟加拉國落地,近3億人可以像今天的中國人一樣,用手機轉賬、繳費、買單、收發工資,甚至乘坐地鐵……
其中,最早實現落地的本地錢包是印度的Paytm。熊務真是螞蟻金服國際事業群資深技術專家,負責「當地版支付寶」在各國的技術落地。他見證了Paytm的變化——從剛進入市場時2300萬用戶,到今天已經擁有超過3億用戶,Paytm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
▲Paytm新德里總部辦公室,雙方工程師開會,手勢和板書特別重要,好在技術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就像音樂和繪畫一樣。
不過,實現技術落地遇到了許許多多困難。
技術本身是一行行標準化代碼,但是想要在現實中使用,需要面對無數意想不到的變量——網速夠不夠快?設備能否支持交易?他們需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要知道,東南亞國家的很多人,還在使用早期黑白屏幕的功能機,他們沒有智能手機,甚至沒有銀行賬戶,一切都要靠現金交易。用手機就完成錢的交易,對他們來說根本是天方夜譚。
工作沒那麼趕的時候,熊務真會找人聊天,這被技術人員戲稱為「務真Talk 」。他們有時候聊技術,有時候聊理念,有的時候還會非常坦誠地聊困惑:為什麼當地人並沒有那麼在意新技術?我們究竟來這裡做什麼呢?
很多工程師會談起他們對支付的理解。看似最基礎的支付方式,在技術人員看來,背後也蘊藏著複雜的人性。今天的時代同時目睹最尖端的技術和最無力的現實。
支付寶主站在2017年已經可以實現每秒25.6萬次並發交易量,刷新世界紀錄,然而在這個技術爆發式躍進的時代,有些人顯然是被尖端技術遺忘了,他們住在貧民窟,買不起智能手機,甚至從來沒有去銀行開過賬戶。
如果只是簡單地把現有支付寶技術架構照搬到當地,支付技術只會對已經有條件加入智能生活的用戶有效,那些貧窮的普通人幾乎沒有機會融入當下時代。於是,這些技術人員做了一個決定:讓技術向下兼容,不論技術條件多麼簡陋,都要讓這個人實現線上支付。
在熊務真看來,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在「構建一種新的信任」,「我們在探索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
他說,Alipay想做的事情是,實現支付這個技術在當地的落地,至於它叫不叫支付寶,是不是支付寶主站架構,裡面寫的是不是支付寶的代碼,這都不重要。
「當地人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而不是把自己的東西硬塞給人家。我們共同投入,從零開始合作,搭建當地最好的(技術)團隊,做出本地最強最好的電子錢包」,最終目標是讓當地每一個人都能相信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不帶現金,只是使用手機,也能自由花錢。
現在,生活在東南亞國家的工程師們也漸漸意識到,他們在構建一個改變生活的技術現實,而這會影響到他們身邊的每一個人。Thanh VU說,他在家看著老婆刷手機,想在當地電商APP上買衣服,可是衣服選好了,支付環節一直報錯,刷了一遍又一遍「支付失敗」。老婆怒了,扭頭跟他抱怨,這玩意怎麼這麼差勁?為什麼一個勁兒出錯?我什麼時候才能買得上衣服?
這個常常在家挨老婆數落的老公,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他知道自己的加班、熬夜、通宵工作,就是為了這一瞬間的變革。他拍著自己的胸脯,對老婆承諾:「 Wait for me,baby. 」
打一場硬仗
初到東南亞的時候,整個辦公室洋溢著一種莫名其妙的東南亞氛圍——快樂,悠閒,不慌不忙。這與講究「分秒必爭」「非生即死」「 All in工作」的中國互聯網工作氛圍迥然不同,不管是當地人還是中國人,都強烈地感到「無法溝通」。
繆瑾是菲律賓站站長,剛到這裡的時候,菲律賓辦公室裡充滿令她困惑的工作場景:中國工程師正在焦頭爛額趕項目,當地員工卻是一邊看籃球比賽轉播,一邊寫代碼,一會兒跳起舞,一會兒唱起歌,隔三差五還會冷不丁捧出生日蛋糕,在辦公室分著吃。
最令人費解的謎題是掌聲,常常不知道為什麼,辦公室某個角落就有人開始鼓掌,如傳染感冒一樣,周圍一個接一個跟著鼓掌,最後整個辦公室響起經久不衰的熱烈掌聲,儘管,「誰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工程師看來,東南亞技術現狀遠沒有到值得鼓掌的地步。技術架構多處存在漏洞,線上支付通過率只有20%,服務器平均每個星期都會宕機一次。辦公室每天都在應急,這邊交易失敗,那邊轉賬沒到賬,到處都是投訴,但沒人管。負責越南區技術架構的何春東跑去問當地同事,怎麼沒人處理,你們不著急嗎?結果對方非常誠懇地回答他,bug那麼多,管或是不管,都改不完呀。
在東南亞員工眼中,中國人為什麼玩命工作,同樣是個謎。他們對中國人的定義是「一群凌晨兩點還會釘釘在線的人」。在入職培訓中,東南亞當地工程師學習大量中國互聯網公司專有詞彙:996、使命、願景、價值觀。「請忘記work-life balance這件事」,這裡的正確答案是「All in工作」。
越南人Thanh VU覺得中國人的工作方式,跟喬布斯的名言很像,「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有沒有「 stay foolish 」不好說,但至少在辦公室裡,他的中國同事們都在時刻踐行著「 Stay hungry 」,工作忙起來,「還吃什麼飯啊」,玩命趕進度。
即使是公司高層,依然瀰漫著這種「不著急」的生存哲學。熊務真發現,正是因為有機會使用線上支付的人少,最初他很難向當地公司解釋清楚,為什麼需要一個更穩定、更強大的系統。他們總是很快樂地回复,反正體量這麼小,現在這樣也能往前跑啊,沒問題啊。
「我們需要幫助他們重新理解用戶,重新理解市場。」印度站技術負責人王輝說,最初Paytm還會對線上業務向用戶收費。「正常我們是向用戶返現,發紅包都發不過來呢,你還想著向用戶收費?我們跟當地人講,你不要以賺錢為目的,這樣可能你做不長遠。一定是想為社會、為用戶、為這個社區帶來什麼價值,比如說你把水電煤(線上繳費)都做好了,難道你還愁沒用戶嗎?」
▲印度新德里街頭,三年頻繁在杭州-新德里之間飛行,螞蟻工程師們已經練就了一副印度的腸胃。
後來大家逐漸發現,想要更快速地相互理解、信任,最好的辦法是「一起打硬仗」,挑戰一個困難的技術高峰。
在9個本地錢包落地地區,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場硬仗」。比如在印度,政府突然宣布廢除500和1000盧比大額鈔票,導致本地錢包系統流量陡然上升。廢鈔前,Paytm連接的線下商戶是200萬,廢鈔後3個月,接入商戶增加至600萬,是所有銀行卡和POS機連接的商戶數的5倍多。在菲律賓和越南,也有為吸引用戶組織的電商線上大促。
大量湧入的流量帶來了機會,同時意味著對技術的考驗,「絕對不能出錯」。任何一次失敗經歷都會帶來對新技術的極大抗拒和不信任,喪失繼續使用的勇氣。
辦公室裡的氣氛開始變了。工程師們開始玩命加班,他們在辦公室熱烈討論技術細節,所有能寫字的白板都寫滿了,他們就接著在牆上、地上、會議室桌子上,甚至是辦公室玻璃上邊討論邊寫筆記。越南工程師一口氣買回來9塊白板,掛滿所有能掛的牆。辦公室的清潔工阿姨明確意識到,要擦的地方越來越多,有大事情要發生了。
新系統切流一般發生在凌晨,那時候在線用戶比較少。何春東記得,第一次上線那天晚上,辦公室全員穿上戰袍——印著公司LOGO的T卹——緊張地大聲倒數,等待技術老大喊:「Open!」
為了祈求順利,他們還請來了支付寶雙十一鎮宅之寶——拜關公。一旦開始打硬仗,拜關公成為了臨時性世界語言。他們在當地華人超市買來了關公像,類似鄉鎮企業家辦公室常見的那種樣子,黃銅色的威嚴公關。組內不管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齊刷刷排隊給關公送旺旺雪餅和火腿腸,還給它纏上錦帶,上面寫著「必勝」。他們給關公拍照,然後發到技術討論群裡,「保平安」。
就連旅美數10年回國的繆瑾都深受感染。「我發現,在哪個組的群裡發了關公(的照片),哪個組就不會出大bug。」
凌晨1點,第一筆用戶交易進來的時候,是整個辦公室情緒的頂點。「我們在後台看監控記錄,第一個用戶進來了,支付,交易成功了!就像看一個新孩子出生,心跳跳了第一下一樣,非常激動,非常感動。」何春東說,他會去想像屏幕另一端那個人的經歷,再也不是惱人的「交易失敗」了,用戶等了兩秒,轉個圈,成功了。「一點不吹牛啊,真的是改變世界啊!」
「在工作層面,我們一起打過仗,這場仗越難打,打完以後大家的氣勢感越強。大家一起吃過苦,一起進步。我們看到很多團隊的同學,可能就在幾個月的時間,完全變了樣子,迭代非常快,變得非常出色。」熊務真說。
何春東說,這種感情只有「一起打過仗的人」才能懂。來自埃及的同事去爬珠穆朗瑪峰,在8300米的地方專門帶了一塊石頭給他。「這麼大的難度之下,一起並肩奮鬥過,就跟打仗一樣,所以說國際友情就這麼產生了。我們是共同戰鬥過的兄弟。」
▲螞蟻工程師在菲律賓與完成技術培訓的當地工程師一起慶祝結業
不帶錢包的未來
熊務真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一個不帶錢包就出門的未來。
這個計劃正在一點點實現:在韓國,Kakao Pay可以給員工發紅包;在馬來西亞,Touch \’n Go可以幫助用戶支付高速公路過路費;在印尼,DANA能幫用戶線上繳社保;在菲律賓,Gcash能給沒有銀行賬戶的人用作電子「工資卡」 ……
「你看我們做的事情,其實遠遠超越支付本身。」熊務真說。「它雖然是很基礎的技術,卻又可以覆蓋很多新的場景。」
「我覺得,技術從來都不是問題。技術在本地化落地的最核心,其實還是人,是讓人更好溝通,讓不同人之間可以真正交流。」何春東說。
▲何春東錢包裡總是放著厚厚一沓幾百萬的越南盾,他希望以後能把這個錢包變薄。
一起工作以後,大家都有些變化。王輝說,平時懶洋洋的當地同事變了。就連那些平時不愛說話的人,都會忍不住激動地在辦公室轉圈,不停地說,Excited!Excited!不止一個中國工程師說,打過硬仗以後,能明顯感覺到當地人開始「把你當自己人看了」,會主動走過來拍拍後背,願意一塊兒聚會,偶爾的休息日,還會邀請中國員工到家裡做客。
唐佳駿說,在菲律賓,數據組的中國同事離開辦公室的時候,發現包裡多了一塊小餅乾,這是菲律賓同事專門給他準備的禮物,上面貼著一張小貼紙:「謝謝你教給我這麼多,幫我解決了問題。」
當地工程師越來越熟悉中國人的玩法,他們喜歡拜關公,發「點贊」表情包,還有發紅包。「我已經搶了200多塊錢的紅包了,我決定下次也發一個紅包試試。」出生於印度的工程師Sandeep已經迷上了「發紅包」這件事,「它讓我感到快樂。」
在技術輸出過程中,中國工程師也在發生變化。「他們以人為主,注重人的交流,人的感受。項目結果是一個非常鐵的東西,但是他們會非常重視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感覺怎麼樣,是不是開心。」唐佳駿說。
現在,繆瑾已經能夠坦然接受辦公室裡不定時的莫名掌聲、突然出現的生日蛋糕和休息時間的載歌載舞。
如今,緊張的項目上線後,辦公室還會組織聚會,中國員工和菲律賓員工聚在一起,在當地最有名的烤雞店舉辦「吃雞大賽」,每人分8塊雞翅,比誰吃得快。雖然東南亞市場正在迎來愈發白熱化的殘酷競爭,但是暫時忘了商業廝殺,像當地人那樣,活得高興一點,也沒什麼錯。
當然,也有意外收穫。唐佳駿學會了一句非常有用的菲律賓語,可以常常在辦公室使用。那句話翻譯成漢語大意是:「我的工作太累了,大腦已經不能思考了。」
「這些事情非常辛苦,連續很多周出差,可能春節以後每一個禮拜都在海外出差,但我還覺得做這件事情非常有意義?是因為我們對未來的認可。
比如,很多國家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是沒有銀行賬號的,但是我們能讓他參與到普惠金融的大趨勢裡,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我們哪怕在技術上做一點小小的改動,都能給他們帶來很大便利,這對我的驅動非常大。」熊務真說,「你說一個人一生中有多少這樣的機會,可以影響那麼多人,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馬來人可以刷手機進地鐵,在印度坐突突車可以刷手機支付,都是對我非常大的激勵,讓我覺得這確實有價值,非常有意義。」
對於Thanh VU的老婆來說,她也開始一點點理解丈夫的工作。儘管她還會抱怨這個加班、熬夜的工作,但是看著滿街越來越多的二維碼,線上支付成功率越來越高,「也許,他真的正在改變世界」。
▲如今,印度街頭出現越來越多中國人所熟悉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