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人民網
作者:林峰
【人民日報編輯導言】
文風無小事。
近期「跪求體」「哭暈體」「嚇尿體」等浮誇自大文風頻現,消解媒體公信力,汙染輿論生態,扭曲國民心態,不利於成風化人、凝聚人心、構建清朗網路空間。
為了匡正各媒體浮誇自大、華而不實的文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文風「短、實、新」的要求,倡導清新文風,崇尚風清氣正,今天起,人民網觀點頻道推出「三評浮誇自大文風」系列評論。
一
一篇文章的優劣,取決於能否映射現實、有無社會觀照。倘若文風浮誇自大、標題一驚一乍、事實似是而非,不僅唐突了讀者,也喪失了傳播價值,汙染了輿論生態。
最近在網上,「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歐洲後悔了」之類的文章,總能賺取不少莫名點擊。然而,縱觀這些所謂「爆款」文章,其內部水平卻了無新意,令人堪憂。
比如,有的一味誇大、以偏概全,高喊《在這些領域,中國創下多個「世界第一」!無人表示不服》;有的任意拔高、貽人口實,鼓吹《別怕,中國科技實力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有的一廂情願、照單全收,將國外的隻言片語,放大成「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占據中心位置」「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一經濟體」等聲音。
這些「雄文」的共性,一無事實骨架,二無內容血肉,三無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殼,經不起一點風吹日曬。
要知道,文章不會因為浮誇而增色,國家也不會因為自大而變強。挑動極端情緒、肆意傳播偏見的後果,容易造成公眾走進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狂妄誤區,導致社會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維程序化的認知閉環。
新聞學有一種觀點認為,「最好的編輯一定是個營銷專家。」對一些媒體而言,浮誇自大的文風,無異於吸睛漲粉的氣球,一觸即破。在此類文章的始作俑者眼裏,標題就是一枚帶著誘餌的魚鉤,不加點「刺激」的猛料,就無法吊起胃口。
然而,新聞不是爽文。如果只講營銷不講營養,只要眼球不講責任,即使一時流量爆棚,也是在誤導大眾。
有網友感慨,進入了自媒體時代,新聞越來越多,離真相卻越來越遠。的確,浮誇自大的文風套路,看似抄了「10萬+」的近路,實則誤入新聞生產的歧路。
據統計,去年新媒體運營行業人數超過300萬,各類機構對內容創業者的投資金額超過50億元,可謂既有前途,又有「錢途」。然而,自媒體要想創作自如,還需恪守自律。倘若毫無底線蹭熱點,肆無忌憚造噱頭,結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離法治軌道,荼毒公眾認知不說,更消解媒體公信力。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有人疑惑,是文章不會寫了嗎?並不是。還記得,南海仲裁鬧劇群情激憤,「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聲音卻產生共鳴。針鋒相對卻有禮有節,氣貫長虹而又言之有物,這樣的文風文氣,怎能不引發輿論場同聲同氣?
全媒體時代,真實客觀理性的新聞準繩沒有變,新鮮有趣優質的價值取向沒有變,平實求實務實的文風導向也沒有變。只有創作者自律自覺,將文風與世風勾連,給流量和情緒松綁,方能寫出真正從容自信的作品。
好的輿論可以成為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民眾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動亂的「催化劑」。新聞講事實,講真相,講正道,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誇,那些熱衷於耍噱頭、故弄玄虛、嘩眾取寵的路數可以休矣。
[mobileonly]
[/mobileonly]
二
文風折射社會心態、描摹價值取向。浮誇自大的文風,在很大程度上會讓部分國民心態「扭曲」、把主流價值「帶偏」。
類似「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標題黨文章,被強加於中國身上的表達不在少數,其中以偏概全、任意拔高、盲目樂觀的情緒和傾向值得反思。
毋庸置疑,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很多領域也位於世界前列,諸多成績既數得上來又拿得出手。可是,並非什麼都能用來自誇、什麼都可洋洋得意。借助新媒體傳播讓億萬用戶接收不實信息、虛假事實,這種浮誇自大很容易讓一些人產生誤解乃至形成誤判。理性認知一旦讓位於感性盲從,或者片面地出現「天下第一」的錯覺,或者無形地助長了民粹主義情緒,都是百害而無一利。
用浮誇文風講荒誕故事,反過來會自食其果。全球一體化時代,信息傳播也早已全球化了。
這邊寫下《中國放的這句狠話,美國再聽不懂就要出大事了》,那邊就引來人們警惕,實際上是可笑的無稽之談;這邊推送《別怕,中國科技實力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那邊就有了無數猜想,事實卻是斷章取義、妄下結論。
顯然,這不是「中國威脅」,而是「威脅中國」了,國際傳播、形象傳播在不經意間被「抹黑」了、「異化」了。
何以浮誇?因何自大?在一些人看來,發展的中國與中國的發展可以讓人無比驕傲,而這種自豪感是在實事求是、穩中求進的基礎上產生,而不是奪人眼球的「浮誇體」。
可以說,以自欺或自吹的方式換來的自信與自豪,並不會真正贏得尊重,反而蒙住了人們正確看待發展的眼睛、遮擋了「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視線。
我們不自信了嗎,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助推?我們沒底氣了嗎,需要給前進動力如此「注水」?顯然不是。縱觀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不平凡成就不是吹出來的,是靠著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靠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靠中國人民幹出來的。
把握住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我們自信的來源,不難解釋我們動力不竭的原因。可以說,黨和人民賦予發展的自信、賦予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堅定,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最重要的理由。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摒棄浮誇自大的文風,我們需要怎樣的自信?
一種道路自信,創造人民美好生活;
一種理論自信,立於時代前沿、與時俱進;
一種制度自信,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
一種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從這個意義上說,自信不能「鍵盤化」,那種脫離「四個自信」的浮誇、背離實事求是的自大、背棄實幹奮鬥的吹噓,只能像沙灘上的繪畫經不起風吹雨打。
只有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精神才是中國人民應有的氣質和稟賦。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引用明代畫家王冕的詩句,「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共產黨人從來不求清譽、不尚清談,當歷史的接力棒傳到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當新的征程徐徐展開,必須杜絕包括文風在內的一切浮誇自大,一步一個腳印,踏石留印,爬坡過坎,實現全面小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