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有位賽珍珠,寫書將中國介紹給西方,拿到諾貝爾文學獎,作品被拍成電影。

本文來源:上海圖書館全國報刊索引(微信id:cnbksy)

1892年6月26日,是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誕辰。

圖片來源:《布克夫人近影》,《新時代》,1934 年 / 第 6 卷 / 第 1 期 / 第 7 頁

賽珍珠,本名珀爾·巴克(Pearl S. Buck),賽珍珠是她模仿清末名妓「賽金花」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她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美國女性,被譽為「自13世紀馬可·波羅以來描寫中國的最有影響的西方作家」。

賽珍珠一生頗具傳奇色彩。1892年6月26日她出生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在賽珍珠出生後僅4個月,她的父母就帶著襁褓中的她飄洋過海、不遠萬里來到江蘇清江浦(淮陰),後遷至鎮江。

圖片來源:《鎮江金山寺》,《進步》,第 5 卷 / 第 4 期

在鎮江賽珍珠度過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雖身為美國人,但賽珍珠的母語卻是漢語。

她咿呀學語時首先說的是漢語,在她學會漢語和習慣中國風俗後,其母才教授英語,可以說她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7年她與美國農學家約翰·布克結婚,婚後遷居安徽宿州。

圖片來源: 《賽珍珠小史》,

《中國月刊》, 1939 年 / 第 2 卷 / 第 1 期 / 第 24 頁

1921年賽珍珠隨丈夫布克來到南京,受聘於金陵大學,並住在了校內一幢單門獨院的小洋樓(即南京大學北園賽珍珠故居)。正是在這棟小洋樓上,她創作出了以《大地》、《兒子們》和《分家》三部曲為代表的一系列優秀小說作品。

圖片來源: 《連環圖畫:大地(續) 》,

《社會評論(上海)》,1935 年 / 第 1 卷 / 第 10 期 / 第 4 頁

由於賽珍珠寫作的主要對象是中國農村,故而她的小說在國外出版社倍受冷遇。

在經歷了無數退稿次挫折後,她的小說《大地》終於在1931年得以出版。

超乎時人意料的是,她的《大地》竟然榮登全美暢銷書榜,成為當時全美最暢銷的圖書之一,隨後被譯成多種文字,風糜全球,並在1932年為她贏得了普利策文學獎的榮譽。

圖片來源: 《布克夫人得今年普立茲文學獎》,

《新時代》,1932 年 / 第 2 卷 / 第 6 期 / 第 132 頁

隨後,《大地》不僅被改編為戲劇劇本,在紐約各大劇院上演,還被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搬上大螢幕,甚至榮獲了第1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多項提名,女主角路易絲·賴納也憑此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圖片來源:《賽珍珠的原作「大地」搬上銀幕》,

《電星》,1938 年 / 第 1 卷 / 第 2 期 / 第 2 頁

1938年因《大地》「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豐富的……通過那些具有高超藝術品質的文學著作,使西方世界對於人類偉大而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同……為西方世界打開一條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個陌生而遙遠的世界」,賽珍珠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

圖片來源: 《賽珍珠女士向瑞典王領取諾貝爾獎金》,

《近代雜誌》,1939 年 / 第 1 卷 / 第 11 期 / 第 1 頁

圖片來源:《中國小說論》,

《宇宙風:乙刊》,1940 年 / 第 22 期 / 第 171 頁

但諾貝爾文學獎帶給她的不只有讚賞與尊崇,還帶來了不少來自美國文學圈的嘲諷和毀譽。

美國作家羅伯特•弗羅斯特說,「如果她(賽珍珠)都能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那麼每個人得獎都不應該成為問題」。

另一位後來也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威廉•福克納說,他情願不拿諾貝爾文學獎,,也不願意同「賽中國通夫人」為伍。

甚至連中國文學界亦是如此,胡適曾在日記裡說到「本書(《大地》)實不甚佳。她寫中國農民生活,甚多不可靠之處」;魯迅也表示了某種程度的不滿,批評《大地》是「她所覺得的,還不過一點浮面的情形」。

連當時的報刊中也載有多篇文章批評賽珍珠的《大地》一書,認為《大地》譯本是「寫給高等白種人的紳士太太們看的傑作」。

圖片來源:《布克夫人的”大地”》,

《文藝(上海1933)》,1933 年 / 第 1 卷 / 第 2 期 / 第 300 頁

賽珍珠雖然身為一個美國人,但卻自小在中國長大,並深受中西兩種文化氛圍的熏陶,這些賦予了她一種獨特的不同於大部分近現代的中西方作家和學者的文化視角,但也造成了她在文化身份上的尷尬,使她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不能被任何一種文化群體所充分接受,她的作品在歷史上也被人褒貶不一,長期被中美兩國的文學史排斥在外。

但賽珍珠並沒有屈服,她以講述中國故事為己任,用筆墨為武器,譜寫眾多描繪中國真實面貌的作品,力圖使「中國文化走出去」。

在她的那些以中國農村為題材的小說作品陸續問世之後,在中西方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加之依靠她的社會活動和各種場合下不遺餘力的宣傳,有力地駁斥了二十世紀初西方某些人「中國是一個劣等民族」的一貫論調。

此外,賽珍珠還曾耗費五年的時間,以孔子的「四海之內皆兄弟」為譯名,將《水滸傳》翻譯成了一千多頁的英文,在西方產生極大的反響。

圖片來源: 《世界文壇情報:布克夫人翻譯水滸》,

《微言》,1934 年 / 第 2 卷 / 第 1 期 / 第 2 頁

圖片來源:《賽珍珠譯筆有神,水滸傳將上銀幕:武松在美國走紅(附照片)》,

《銀影》,1939 年 / 第 1 期 / 第 23 頁

圖片來源:《賽珍珠小記》,

《新聞資料》,1948 年 / 第 189 期 / 第 1 頁

定居美國後,賽珍珠不僅筆耕不綴,通過寫作上促進中西了解、交流, 並付之於實際行動,以社會活動家的身份,獻身於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事業中。

圖片來源:《全美助華聯合總會第一宴:名作家賽珍珠女士致詞》,

《東方畫刊》,1941 年 / 第 4 卷 / 第 3 期

圖片來源:《美國聯合助華宴:(自右起)胡大使,賽珍珠女士及威爾基氏》,

《東方畫刊》,1941 年 / 第 4 卷 / 第 3 期

圖片來源: 《賽珍珠重來中國》,

《文學(上海1933)》,1933 年 / 第 1 卷 / 第 5 期 / 第 1 頁

1941年, 她創辦了「東西方聯合會」 (Eastand West Association), 致力於「找來一些能為自己講話的亞洲人, 讓他們來此向美國大眾顯示自己的真實面目, 並親自解釋他們自己的歷史和文明」。

1943年, 她成立了取消排華法案公民委員會。1949年她又創辦了國際化的收養機構「兒童之家」 (Welcome House), 專門救助收養亞裔混血孤兒……

1973年5月6日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遺憾中逝世於美國佛蒙特州的丹比,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她熱愛的中國大地上。按其遺願,墓碑上只鐫刻「賽珍珠」三個漢字。

圖片來源:《『大地』作者美國賽珍珠女士》,

《良友》,1934 年 / 第 88 期

賽珍珠是一座連接中西文明的橋梁,她站在精英與大眾、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文化十字路口上,向西方人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加深了中西方文化間的了解與交流。

– END

閱讀原文

本來就是公務員的《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到上海市政府上班了

xxx

正黃旗是哪來的自信?

xxx

聊一聊精神病人張獻忠

xxx

中國人口2000年

xxx

我去成都的大三國志展,看拍向亂世的兩塊磚頭

xxx

民國時期,為什麼官民都只認貨幣「袁大頭」?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