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零售的角度,看中國最有前途的十大城市。

本文來源:新周刊(微信id:new-weekly)

作者:蘇靜、Junitaille

為中國各大城市貼上標簽,似乎是件容易的事。

大氣又苦逼的北京、奢華又矯情的上海、親民又平庸的廣州、傷感又厚重的南京、熱血又山寨的深圳、火爆又神秘的重慶……

不論是「大氣」還是「傲嬌」,不論是「樸素」還是「奢華」,不論是「年輕」還是「老舊」,也不論是「矯情」還是「親民」,當這些頭銜對號入座到具體城市身上時,你會發現,你想去定義和詮釋的那些城市都有個共同點:融合了多重複雜概念的它們,既書寫昨天,也享受今天,更重要的是,它們全都擁抱明天。

就像那些勇立潮頭者才能被定義為弄潮兒,敢於擁抱明天的城市,才是有前途的城市,才是這個新時代的城市弄潮兒。

不誇張的說,新消費將是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競爭「新零售之城」,將是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城市之間競爭力、實現彎道超車的契機。

2018年4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提出「新零售之城」概念。

▲2018年4月22日,天貓全國首家女性生活體驗館落戶上海大悅城。

曾因為提出「最有和最無前途的十個城市」概念而備受爭議的財經評論員葉檀,在對全國各大城市進行集中造訪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城市的發展,一定是主動選擇的結果。一座城市有沒有前途,關鍵看它是否能「識時務」,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

「新零售概念很火,除了市場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概念比較好抓。」葉檀分析,成都、武漢、西安等很多城市本身處於交通節點上,大的物流企業和電商會在當地布局,「地方政府當然歡迎這樣的產業,因為出錢的是企業跟投資人,風險不背在當地財政頭上,而且做新零售出的錢特別多,一下子就可以拉動當地就業。」

▲成都已成新零售必爭之地。2018年4月2日,全國首個天貓校園店在成都開業。

中國的商業文明源遠流長,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型,國內整體的零售行業才擁有了更多現代化的元素:

1980年代,配備空調、大滾梯和紅地毯的百貨店開始在國內的城市間興起;1991年上海聯華超市掛牌,憑借商品齊全、價格親民、靠近居民區等優勢,超市這種形式自90年代起在北上廣等富庶地區開花,一度是最繁榮的零售業態;1993年,國內第一家專賣店在廣東開張……

進入21世紀,尤其是真正進入互聯網時代後,零售的在線化、數位化、智能化已經是必然的進程。

在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看來,所謂的新零售之城,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商業環境、消費潛力之爭,而是需要城市的文化支撐。

這就是說,除了消費文化之外,新零售之城的比拼和發展,還需要有作為創意產業的文化支撐,也需要有適應年輕人、高端人才生活需求的文娛產業。

據統計發現,無論在新零售品牌、新業態的豐富度還是在門店數量分布上,上海都均領先於其他城市,它也是國內首個接納盒馬鮮生門店的城市,這也和上海長期以來「領全國風氣之先」的城市形象相吻合。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零售新,則城市新。如果說過去二十年的城市競爭力PK戰集中在經濟指標、營商環境和建築高度上,那麽新零售之城的大PK,必將造就城市競爭的未來新秩序。

▲上海的夜景極具未來感。

一、上海

該怎樣評價上海?它是「中國魔都」,也是「東方巴黎」;它是國內最小資和奢華的城市,也是薈萃全球最高端產業的城市;它是王安憶記憶裡「安放很多人故鄉」的懷舊之都,也是張愛玲口中「向香港輸出繁華」的未來之城。

它代表中國城市發展的最高階,定義和意味著中國城市發展的未來與上限。

上海的歷史,就是一部江南商業文明史。而在移動互聯時代,上海每一步都踩準了時代前進的節點。

曾有人用「駿馬,在平地上如飛奔走」這句詩形容上海。在平地飛行,也許是對上海進行的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它血液裡流淌著傳統的「陸地」基因,但它的骨子裡,卻盡是對未來、對天空的景仰和向往。

馬雲曾說:「如果說要有一個城市能夠代表改革創新和發展的高度,我覺得只有上海。」在與阿里新零售合作中,上海也是布點最密的城市,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上海已有超過1萬家「天貓智慧門店」,堪稱「阿里新零售第一城」。

▲北京是「京滬杭深」四座城市種對阿里新零售熱議度最高的一個。圖/Raj Eiamworakul

二、北京

毫無疑問,北京是中國最大氣的城市,沒有之一。這也讓它躋身國內最有前途城市之列。

北京是一座能讓你瞬間「嗨」起來的城市,也是一座願意接納「做夢人」的城市。北京就是那種能讓你產生天然親近感的城市,這也是無數「北漂」成為我們時代鮮明特徵的一個有力佐證。

作家陳冠中曾說:「北京自在,光是這點我看北京已足以把上海比下去,繼續守護前沿文化的火炬,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底層另類青年撲過來,等看到亮。」

皇城根下一壺茶,從天氣到政治再到各類社會話題,如今愜意自在的北京人又在侃些什麼?

根據支付寶和百度搜尋的相關調查,北京是「京滬杭深」四座城市中,無現金率最高和對阿里新零售熱議度最高的一個。喝大茶兒,聊大天兒,談「阿里新零售」,聊移動支付,看來已經成為北京侃爺們如今的日常了。

▲深圳是中國的「創新之都」。

三、深圳

無論何時,深圳都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城市之一。為什麼?

因為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獲利者、新時期高端科技城市的探索者,它永遠接納和擁抱新興產業,永遠不排斥外地人,也永遠以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激情,向「中國經濟中心」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定位奔去。

它永遠澎湃,永遠年輕,這也就注定了它從不缺席「最有前途城市」的榜單。

改革開放四十年,深圳是中國的「創新之都」;今天,深圳又成為了阿里新零售的「追隨之城」。

在阿里新零售的商業變革中,深圳既了望著全球新商業、新製造業的日新月異,又對阿里新零售進行大膽實踐,引領港澳開啟零售業變革方向,成為阿里新零售市場裡不可忽略的厲害角色。在追隨新事物的道路上,深圳從不落伍,它永遠行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廣州是連接過去和現在的中介點。

四、廣州

從各個方面看,「北上廣深」的說法,如今都要讓位於「北上深杭」。

老牌商都廣州雖然欠缺發展後勁,但它仍然是中國城市裡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這裡是全中國最包容的城市、最受歡迎的移民城市、最能讓你在午夜時分喚醒味蕾的城市,也是最能用「生猛鮮活」這個詞概括的一座城市。

易中天就說過,廣州是連接過去(化外之地)和現在(經濟特區)的中介點。

過去,這裡是千年商埠,是經濟高地,是以文化和商業為核心的先行地,也是塞滿發財夢的大市場。現在,它是承接傳統貿易模式的橋梁,也是開啟互聯網新經濟和阿里新零售的橋頭堡。

在中國城市變遷史上,廣州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在每一份與中國城市有關的排行榜上,廣州從未缺席,也無法缺席。它的存在,為中國城市發展標註下一個與過去和未來息息相關的註腳,也讓中國城市在暢想明天時,有一個可供參考的時代範本。

▲杭州,當之無愧的「無現金第一城」。

五、杭州

誰贏得人才,就贏得了未來。在招徠人才的這艘大船上,杭州如今風頭正勁。

根據某招聘網站的數據分析,在2016年第四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之間,全國15個重點城市的人才淨流入率排名中,杭州排名第一。

如果說京杭大運河讓杭州從一個濱海小邑,華麗轉身成為「水居江海之會,陸介兩浙之間」的經濟都會,那麼移動支付和阿里新零售則讓杭州煥發了又一春。根據《2018年中國「新零售之城」發展報告》的統計,杭州的阿里新零售指數得分已與北京相差無幾,政府扶持力度更是排名第一。

支付寶數據顯示,在杭州,超過95%的超市、便利店能使用支付寶付款,超過98%的計程車支持移動支付。如果說上海是阿里新零售第一城,那杭州則是當之無愧的「無現金第一城」。

▲武漢有著與一線城市抗衡的實力。

六、武漢

武漢人把自己的城市叫「大武漢」,說起這三個字時往往還帶上個擲地有聲的目標前綴,合稱「復興大武漢」。

如果你想問這是為什麼,武漢人會告訴你,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而這座城被稱為「失落之都」。

經濟上,武漢曾比肩上海,「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駕乎津門,直追滬上」;政治上,武漢曾僅次於北平,孫中山暢想其稱為「東方芝加哥」。

無限風光的武漢如今僅僅成為中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武漢人不會甘心,一句「復興大武漢」裡有這座城市的底氣與雄心。

武漢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全球知名咨詢機構仲量聯行,將武漢歸類為大陸 「驅動型城市」中的領先城市。

過去十年內,武漢的GDP增量高達9450.26億元,增長比率高達238.64%,為中部六省省會城市十年經濟增長之首。

武漢狠,武漢人更狠,全國城市的阿里新零售指數大比拼中,武漢消費者參與指數高居第二,有著與一線城市抗衡的實力。

▲成都太古里。

七、成都

「千年商都」不是白叫的,成都美食、美女、美景全國有名,其城市商業聚集度、城市未來可塑性均處於西部地區領先地位。

成都友好,全世界都愛成都的大熊貓,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率領奧地利史上最大規模代表團來到這裡,他們手拿熊貓玩偶前來談合作——「見到你,我很高興,成都。」

成都讓人高興是因為這裡安逸,財經作家葉檀說成都人捨得在吃喝玩樂上花錢,第三產業水準高,這些是一個城市生活品質的體現,所以成都的房地產市場總是有「暖意」。

會玩的成都人也會從玩裡面賺錢,一大批新業態爭相湧入阿里新零售商業市場,他們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線上服務、線下體驗與現代物流深度融合,成都發展勢頭不容小覷。

▲重慶的城市競爭力是全方位的。

八、重慶

如果說電影是夢工廠,那麼重慶是比夢工廠還夢工廠的地方。

當電影還只有4D,重慶已經被叫做8D。「8D魔幻城」是短視頻時代時尚青年們給重慶取的昵稱。

重慶依山而建,地鐵、城軌、房屋錯落有致,加上長江、嘉陵江兩江相呼應,這座內陸山城就像重慶火鍋一樣,辣得人過癮,鮮得人上癮。

網友愛的重慶不僅僅是洪崖洞夜景、跨江索道、2號線李子壩,更是一線城市沒有的輕鬆以及普通非一線城市沒有的時髦與活力。

重慶的競爭力是全方位的,經濟增速長期保持全國前列,2017年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強勢出位,僅次於上海、香港、深圳、北京、廣州,遠遠領先於國內其他城市,重慶在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等方面的實力可見一斑。

攜手互聯網巨頭的重慶還在打造「中國智慧城市」,商業資源與環境不斷優化,為阿里新零售快速成長並突圍提供了絕佳土壤。

▲古老的西安正在締造新零售的「西安速度」。

九、西安

能成標桿的都是最好的。上世紀80年代,深圳建樓快,三天蓋一層,「深圳速度」成了改革開放與經濟繁榮的代名詞。

2018年,盒馬鮮生的員工在13小時內,完成了從在線申請到落戶西安的整個流程,「西安速度」成了阿里新零售高速發展的代名詞。

一個對阿里新零售模式敏感並有超強執行力的城市,沒有理由不讓人好奇它的生命力。

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說,西安的城市精神是「開放包容、追趕超越」,開放包容略抽象,追趕超越很明顯,擁抱「一帶一路」、國家中心城市、「國字號」改革試驗區、國家自貿區、大西安「代管」西鹹新區等多項重大戰略部署,西安城和西安人來勢洶洶。

▲福州台西CBD。圖/Listwiseafford

十、福州

全國有兩個地方最出富豪,一個是李嘉誠的老家潮汕,另一個就是郭鶴年的老家福建。郭鶴年祖籍福建福州,作為福建首府,福州占據政治優勢,在經濟上卻長期面臨廈門和泉州的挑戰。

不過,向來信奉「敢拼共贏」的福建人從不怕挑戰。對於福州,追前一班車不重要,趕下一班車才關鍵,安逸多年的福州正抓住「一帶一路」的時代機遇全速前進。

福州的未來不僅在於「重現榮光」,更在於趁勢晉級,在眾多把「新零售之都」當成願景的城市中,福州的優勢與進展明顯。

福州是最先把「阿里新零售之都」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的城市,也是2018年「新時代零售創新高峰論壇」的召開地,根據論壇信息,當地政府部門將與阿里巴巴集團、永輝集團展開深入合作,從移動支付、智慧物流、大數據、農村電商等方面著手,共同推動福州的阿里零售創新產業發展。

-END-

閱讀原文

半年暴增370個新品牌,「檸檬茶」正在中國走紅

xxx

災後鄭州:當一座都市忽然不能上網和用支付寶

xxx

南京不是南京人的南京

xxx

2021中國城市再洗牌:成都人口超越廣深,鄭州超武漢,無錫人均GDP超北上廣

xxx

鄭州超越武漢,成為中國中部常住人口第一大城市

xxx

【中國特色小鎮死亡名單】從一夜爆紅到「帥不過三秒」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