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雲上文化(微信id:yunshangshuhua)
中國有句老話叫少不入川,老不入粵
說的是年輕人最好不要去四川
上了年紀以後盡量不要到廣東去生活
那麼,這句話背後蘊含著怎樣的道理呢
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四川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天府就是天生的倉庫,形容土地肥沃,物產豐盈。
最早提出這一說法的是諸葛亮的《隆中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其實「天府之國」最早指的是關中平原。
《史記·留侯世家》:「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天府之國也,劉敬說是也」。
後來,秦朝太守李冰在成都修建了都江堰,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得到了很好的濡養。
▲都江堰
原本氣候溫和,沃野千里的蜀地,比關中有了更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
晉代常璩的《華陽國志》:「蜀(成都)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謹,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從此,「天府之國」就專指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平原。
四川有著得如此天獨厚的環境,那裡的人們生活得非常舒適。
有人形容在成都,一頓飯可以從中午吃到晚上,一把麻將,一壺茶,可以玩上好幾天。
甚至不無誇張地說:「成都人一半時間是在茶館度過的,一半時間是在火鍋店度過的」。
如果年輕人去到那裡,必然會變得耽於享樂,雖然不一定玩物喪志,也基本樂不離蜀了。
>公認好玩、慢生活的【成都】,正吸引大量中國年輕人,「城市魅力」遠超同等級大城?
而且,天府之國不僅有美景、美食(四川火鍋簡直是好吃到不行),更有美人。
川女生的美可是全國聞名的,她們膚白貌美,打扮入時,而且非常勤勞能幹。
年輕小夥子去了以後很容易就被迷住了,也許從此安家落戶,不再離開。
▲四川女孩膚白貌美
這樣一來,就有違中國人所重視的孝道和安土重遷之道了。
《論語·里仁》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子女對父母有供養之責,不能長期離開父母身邊。如果樂蜀而忘返,就失掉了做子女的本分,是對父母的不孝。
況且,蜀地多山,道路狹窄崎嶇,出了名的難走,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加上古時交通不便,出入四川十分困難,外鄉人到了四川,基本上就是有家也難回了。
所以古人說:「少不入川」。
那麼,「老不入粵」又是什麼意思呢?
粵自然指的是廣東,廣東氣候溫潤,四季如春,住在當地非常舒服,很適合養老。
但是,人年紀大了之後,自身抵抗力就會下降。
如果長期居住在如此風物宜人的粵地,自然就不想挪動了,同時身體也很難再適應氣候的變化。
這樣一來,在廣東養老的外鄉人,很可能就要埋骨他鄉。
作為中國人來講,最重視的就是「落葉歸根」,老死之後要葬回自己的故鄉,不能將一把老骨頭丟在外面。
所以說「老不入粵」。
其實,「少不入川」後面還有一句「老不出蜀」,不過是針對四川人本地人而言。
道理與「老不入粵」一樣,是以防蜀道多艱,老人體力不支。
萬一出了意外,就會客死他鄉,造成終生遺憾。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入川」早已不是什麼難事。
離開家鄉去廣東養老的人也越來越多。
「少不入川,老不入粵」早就失去了當年的含義。
但是,這句話裡有祖先經歷過的歲月,從中我們能體會他們生活的艱辛,從而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