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華網
記者:閻雨昕
北京5月18日電
海關總署5月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7.2%,其中,出口增長3.7%,進口增長11.6%,進口增速約為出口增速的三倍,中國擴大進口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無論是能源類還是高科技類產品,中國市場都孕育著可以拉動全球經濟發展的強大需求。
渣打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師申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進口的擴大,包括產業鏈的提升,有助於整個全球經濟的復甦與增長,中國愈發成為替代美國、歐洲拉動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的主要進口國。
申嵐指出,擴大進口並不意味著趨勢性地改變對外貿易格局,中國對外開放會按照自己的步伐進行貿易的雙向往來,而非受到外部施壓的影響。
數據顯示,中國一季度經常賬戶已經出現逆差,目前經常賬戶順差在GDP中的佔比已經很小,不是以前的明顯順差格局,國際收支已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今後國際收支會維持相對平衡態勢。
今年以來,降低關稅,將舉辦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來自中國關於擴大進口的利好消息頻出。
商務部表示,擴大進口是中國既定的政策目標,是中國推動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產業升級、滿足消費者對高質量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
以下內容來源:經濟日報、中新社
作者:顧學明(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
擴大進口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主動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綜合考慮世界局勢、國內主要矛盾和經濟發展狀況,我國堅定不移繼續對外開放,積極主動擴大進口,既是作為世界大國的責任擔當,也是遵循經濟貿易發展規律而作出的主動選擇。
擴大進口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從投資拉動向內需拉動的轉換過程中。
隨著我國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壯大,居民消費不斷升級,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消除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
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至5000美元時,居民消費結構將會有相應的升級調整,對高質量消費品和服務的需求將快速攀升。
2017年中國人均GDP已超過8800美元,隨著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國內消費日益增長,消費結構逐漸升級,國內高端消費品(如醫療健康、汽車等)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醫療、教育、能源、農產品、金融、高科技等產業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在我國有巨大市場需求。
我國將降低抗癌藥品和汽車進口關稅,就是瞄準我國國內居民消費升級需求,以及對人民健康醫療服務需求巨大的進口藥品降低關稅,這有利於繁榮國內消費市場,增進國民福利。
擴大進口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伴隨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產業結構會趨於服務化。
目前世界服務業占GDP比重約為68%,多數發達國家超過70%,經濟服務化是經濟結構優化和高級化的必然趨勢。
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技術等高級要素。當前,我國服務業比重不斷提升,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競相湧現,基於數字技術發展的一些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與服務快速增長;
此外,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眾多,區域發展結構不平衡,科技創新水平和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企業生產率有待提高,市場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擴大進口,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與優質服務,促進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與升級。
擴大進口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
第一,擴大進口可以有效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擴大進口通過引入世界資源,有效利用全球範圍內高級生產要素,提高我國資源配置能力,從而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二,擴大進口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營商環境。
在擴大進口過程中,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手段和措施不斷完善,貨物通關效率更加高效,服務跨境傳遞更為便捷,促使資金、人員、技術等要素在國際間更加自由流動,有助於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與政府治理體系的建立;
第三,擴大進口可以促使企業提高創新和經營效率。
發達國家的產品和服務進入我國市場後,技術進口的溢出效應將為我國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契機。同時,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我國企業不斷加強技術以及產品和服務方面的創新,增強自身競爭優勢。
此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機制也為我國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適應國際規則提供了契機。
擴大進口是推動全球化發展的大國責任擔當。
中國近年來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積極參與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為全球化進程提供了巨大推力,為世界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動了各國經濟增長。中國堅定不移地繼續倡導並推動貿易自由化,通過擴大進口,為其他國家進入中國市場創造條件,在促進貿易平衡的同時,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成果。
2017年,中國對包括服裝、化妝品等在內的187個稅目的產品大幅自主降稅。在服務貿易領域,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開放100個部門,目前已在不同程度上開放到近120個部門。
中國在自貿試驗區中金融、分銷、交通運輸等領域的開放程度,均超過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水平。
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國際貿易增長遲緩、發達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普遍需求低迷的背景下,擴大進口相當於向全球輸出總需求,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復甦與繁榮,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期待,是大國的責任擔當。
從今年11月起,中國將每年在上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政府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將為全球貨物和服務交易提供一個新的平台,為中國主動擴大進口提供新的渠道,為世界各國擴大出口提供新的機遇。
中國在為全球提供廣闊市場的同時,將與世界各國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推動全球經濟與貿易走向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