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杠精】,中國互聯網的公害。

【微信上的中國】先科普一個詞:噴子。

噴子原本在兩岸都是「槍」的黑話,一把槍=一把噴子。

後來噴子在中國大陸有了另一個意思,大約是很會罵人的人,不論有理無理,罵即目的。

噴子對應的台灣用語,大約是「酸民」,可能還要嚴重一點。

大陸網民吵架,會有「開噴」、「不看內文就噴」、「不過是個噴子」等話語。

類似辭彙還有「撕」,就是吵架的意思。

經典用法是:「撕逼」,開始吵就是「開撕」,歡迎來辯大概就是「隨便撕!」

至於本文的杠精,杠是簡體字,繁體為槓,就是抬槓的意思。

以下內容來源:對對對你們都是業內

微信id:gh_25d8bdaca6a8

作者:對長

發現杠精

網路上讓人不快的低級言論有很多,那些又低級又討人厭的發言者,我們通常叫他們噴子或鍵盤俠,辨識度高,存在感差,沒多少人當回事。

但杠精不一樣,這股冉冉升起的新勢力看似溫和,時而友善,實際上正在成為一種最大的互聯網公害。

為什麼說是最大的公害?

因為杠精這種東西,形態很複雜,具有良好的偽裝特性和不見血的殺傷力。

很多人在被杠精杠上之前,是意識不到杠精的危害的,甚至覺得杠精有一定益處。

同時,杠精殺傷的,是互聯網上最有價值的一群人——即創造內容的人。

這裡我想有必要解釋一下杠精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由於在不專業的領域,百度百科通常比較有用,就借用一下百度的解釋好了:

杠精,網路流行語,指抬杠成癮的一類群體。你說太陽是熱的,他都會說太陽也有幾天是涼的,再加上「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嗎」句式的加持,基本上能成功惹翻他人。

我舉幾個例子,豆瓣上有個成立不久的小組叫「杠起整個地球」,3月成立的,裡面專門練習抬杠,現在已經很火了。

雖然是個專門搞笑的小組,抬杠也沒人當真,但我必須說,有些戲服黨的杠精還是很惟妙惟肖的,非常適合用來感受杠精的魅力。

比如有個萌新發了個報導帖:

這麼簡單的一句話,你能想出什麼可以抬杠的地方嗎?

反正我想不出,但爐火純青的杠組成員就能抬起杠來:

再比如有人發了這麼個帖子:

下面的一條評論讓我拍案叫絕:,深得杠精精髓:

這裡我需要再強調一下,以免誤傷:

「杠起整個地球」小組裡的杠精言論,理論上都出於心知肚明的娛樂搞笑行為,雖然模仿得惟妙惟肖,但大家並不會當真,只當是搞笑笑話。

但是在現實的網路上,真的有無數網民在嚴肅地、(自認為)正義地、一本正經地,進行這些杠精行為。

在自身閱讀能力嚴重不足、情智雙低的狀態下,杠精們努力地質疑別人分享的觀點和看法,發表相左的言論,盡管他們最在意的那些槽點往往與原文的主旨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而且,這種杠精行為往往很有效,你很難打敗杠精。

杠精之害

這麼低智商又低情商的行為,為什麼很有效?

這就要回到前面講的道理了:杠精往往呈現出一種無害甚至有益的面孔。

比如我在最開頭提到的那位杠精,他壞嗎?看上去不壞。他的行為,似乎是平和地(注意這個平和)指出了我文章的一些細節問題。那麼我似乎就應該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但問題是,這位杠精提出的所謂質疑,和我表達的意思,有個蛋的關係?

類似這種和主題完全無關的質疑抑或挑刺,只有一個作用,就是惡心作者本人。

至於吃瓜群眾,一般不會對杠精的言論有什麼特別不舒服的感覺。這也是杠精有別於噴子的最大特徵——偽裝性好。

不僅偽裝性好,很多吃瓜群眾往往還對杠精心懷善意,因為他們覺得……“你有問題還不讓說了?””人家心平氣和指出問題,你就生氣了多沒素質啊”。

我上個月發了篇關於網易的文章,有個杠精過來留言,說你寫這麼多,看的沒意思,我們玩家又不關心這些。

一個最近帳號活躍日期是在3個月前的路人突然冒出來這麼一句(且發完之後再無動靜),我不當成水軍就不錯了,回復得自然毫不客氣,且引用到了另一篇文章裡。

後來文章被轉載到”即刻”的客戶端。熱評裡群眾紛紛表示,這個作者居然罵人?人家讀者也沒提出什麼過分的觀點,你就懟他?素質太差了。

所以你看,看客很難感受到杠精對作者的騷擾。

光看杠精自身的言論,一般都毫無問題,語氣溫和,好像正義,不講髒話,只有作者感到吸了屎一樣惡心,而這種惡心又很難以名狀不好表達。

對比來說,在自己帖子/微博/文章下面看到10個無腦噴和鍵盤俠,都抵不上一個杠精的殺傷力。

而且就我觀察,社區越「高端」,杠精比例就越大。

很多人覺得微博是杠精的大本營。微博杠精最多。這個倒沒錯,但主要也是由於微博用戶量太大,信息流又都是顯性的,所以杠精無處遁形,經常發生爭端。

但實際上,如果按比例來說,知乎的杠精濃度目測是微博的5倍。因為這個平台天生就是對杠精友好的平台,杠精在這裡簡直無往不利。

知乎對杠精友好,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 知乎作為所謂的「知識社區」,從整體氛圍上,很鼓勵用戶質疑和思考。但弱智分不清楚自己的無腦質疑和正常質疑有什麼區別。
  • 知乎作為學生黨比重很大的「高素質社區」,正義衛士特別多,尤其喜歡追求字面意義上的正義和道德。這種追求在其它高素質社區裡也很常見。
  • 杠精可以在評論裡惡心作者,但作者沒法像微博那樣,把杠精的對話掛出來反擊。而在評論區,再大的大V,都沒法利用自身話語權來形成壓制,等於穿鞋的遇到光腳的,特別無力。
  • 知乎有個很重要的設定叫「友善度」,這個太哈哈哈了,杠精最愛。

這麼一套下來,杠精如魚得水。

比如第1點和第2點。網路上歷來有偏袒質疑方的傳統,群眾熱衷於看到「打臉」和「反轉」,所以總會對質疑者投以更多關注。但沒有一家平台對質疑方的偏袒有知乎這麼大,也沒有一家平台的用戶這麼喜歡無腦質疑。

我的文章都是在公眾號上首發的,還授權過幾家媒體轉載,後來我註冊了知乎專欄,往那邊搬運了幾篇文章。

開始的時候,我一在知乎專欄發文,就有很多正義衛士在評論區發出強烈質疑:

「這文我之前看過了,你居然原封不動地抄過來了!能要點臉嗎?」

哪怕作者名是一樣的,哪怕我在文章裡已經註明是從自己公眾號搬運過來的,一上來不看文就質疑抄襲的弱智依然此起彼伏。

而且最他媽神奇的是,每當這種質疑評論一出現,立馬有人迅雷不及掩耳地給評論點讚,我猜知乎上有相當比例的人患有「看到正義衛士伸張正義,不管真假都會下意識點讚綜合症

遇到這種大義凌然的正義衛士,心情好的時候,我解釋兩句。心情一般時,我就刪評論。心情不好,就直接回罵一句,然後大概率收到不友善違規通知。

是的,知乎的友善度是對杠精絕大的保護。

因為杠精大多數只是惡心你,不會罵你,所以不會被判定為「不友善」。而你……去惡心杠精也沒什麼意義,爭辯更是徒勞,最終只能刪掉評論,或者回罵一句——這時候杠精的機會就來了。

上面提到的正義衛士,充其量只能算最低級的杠精,成熟的杠精會最大限度地利用這個規則,你刪評論了,他說你害怕心虛了,你動怒罵一句,就舉報你。

所以杠精在知乎活得很舒適。如果到了微博,運氣不好的話,很容易被人罵被人掛被封鎖,碰一鼻子灰。

如何應對杠精?

對付杠精只能刪掉或直接開罵嗎?

是的。

因為理論上杠精是不會輸的,或者說,你無法讓杠精覺得自己輸了。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網上和人理論,來回幾個回合,突然發現,哦,原來是個杠精啊,然後只能自認倒霉。

為什麼不和杠精講道理呢?這裡我總結了一下杠精的三定律,看完這個你大概能體會到與杠精辯論多沒意義:

  • 杠精提出的質疑,往往是與你主題無關但解釋起來又特別費事的東西;
  • 杠精永遠在道德高地上,比你站得更高;
  • 你無法用正常手段打敗杠精,只要杠精能從你的話裡挑出刺,他就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輸了;

所以講道理沒有用,本質上杠精就不是來講道理的,是抬杠的。道理能講通,那不就失去本心了嗎?

這樣的杠精,是互聯網危害最大的群體。

被杠精影響的群體,有很大比例是在互聯網上「創造有價值內容」的人。

因為經常發表內容,這類群體很容易被杠精挑刺,時不時被弱智的質疑惡心到,卻又沒功夫解釋和爭輸贏。長此以往,就不陪你們玩了唄。

就拿知乎來說,我身邊有好幾個朋友,都是因為類似的原因,逐漸淡出了這個平台,反正講乾貨還被弱智杠,「友善度」又總在保護弱智,圖什麼呢?不如抖個機靈娛樂一下好了。

杠精多了後,連平時講個話都得小心,這也太耗神了,但不得不防,尤其是容易引起爭議的事情,一個杠精帶節奏能讓你精疲力竭。

下面就是微博上的一個防火防盜防杠精的故事。

杠精的成因

杠精泛濫的一個原因是,互聯網公共和私人的邊界不明顯。

仔細想想,杠精的行為模式,如果放在現實裡,基本上屬於低情商、沒教養的群體。

但這些杠精,在現實中未必會抬杠。因為到了現實裡,互聯網上的金句——「你有問題還不讓人說了?」——就不成立了。

我走在大街上,衣服髒了一塊還沒來得及洗,突然冒出來個陌生人說這樣是不對的,那還不抽他丫的?

現代社會的進化標誌之一,就是有公共和私人的邊界。

私人的問題,只要沒影響到別人,有教養的人都會懂得閉嘴,而不去試圖「質疑」或「指正」什麼,這就是私人邊界在發揮作用,已經幾乎成為了一項基本社會觀念。

但到了網路上,由於網路社區發展很快,相對應的「網路道德」還沒有像社會道德一樣深入人心,自然會產生一些沒什麼道德的網路行為。這些行為和生物很類似,會繁殖蔓延,趨利避害,完成進化。

像是噴子和鍵盤俠,在網路上屬於低等生物,只能混在在互聯網的最底層,稍微有些辨識力的網民就能把他們辨別出來,所以噴子一旦脫離了熟悉的生活環境,就容易被群起而攻之,很難有效發力。

相對的,杠精就要高級很多,屬於趨利避害的產物——噴子太明顯,那我語氣溫和一點,找個確切的槽點,爬上正義的高地,別人就會覺得我是在指正錯誤,提出意見或者是在抒發不同觀點,這樣就能理直氣壯很多。

現實中也有杠精,但殺傷力遠小於網路杠精。其中一個原因是網路的黑箱特性。

很多杠精可能只是心智不成熟的學生。

如果你知道和你抬杠的是個12歲的初中生,可能也懶得生氣了。問題是很多時候你不知道,你只知道對方是個人,然後被「臥槽,世界上還有這麼傻瓜的人」的震撼擊倒。

另外我的畫師朋友小羅認為,杠精是彈幕吐槽文化的一種變體,一定程度上都屬於不管內容主題,硬要找所謂槽點,以秀自己吐槽力為榮。這麼一想還挺合理的,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一個推論。

好消息是,最近我注意到,互聯網上對杠精的反感越來越多,杠精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大,最近還連著看到了幾篇關於杠精的檄文,豆瓣的杠精組也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裡建立起來的。

這其實說明網路世界處在升級的過程中,漸漸變得不適合杠精居住。

人們越來越能在三言兩語中判斷出杠精本質,一旦缺乏足夠抬杠的空間,杠精就容易失去養分而死,我很高興看到這一趨勢。

當然,弱智的無腦質疑不能要,合理的質疑還是要有的,那麼誰來判斷一種質疑到底是弱智無腦的還是聰慧合理的?

我沒權力判斷,誰也沒權力,只能求大家在迫不及待地發出質疑前,盡量多過過腦子,做點基本的調查了。

閱讀原文

>中國網路流行語【當然是原諒她】,原意悲苦,惡搞成了挖苦。

>中國網路流行語的五花八門快速迭代,有多令人蒼老、焦慮?

為什麼現在微信朋友圈的時評文章不好看了?

xxx

中國最大體育社群虎撲上的鋼鐵直男們,為什麼這麽喜歡為女孩打分數?

xxx

騰訊的遊戲「防沉迷」措施搞了四年,究竟防住了誰?

xxx

對小S一面倒的撻伐中,微博有個膽大的博主發文砲轟網民

xxx

除了罵裁判,中國互聯網八大平台都是怎麽看奧運會的?

xxx

一個大學女生隨手把宿舍裡的日常發到了B站,粉絲才三個人,三天後播放量B站第一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