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演變,就是中國女性爭取自由和權益的解放史。

本文來源:一刻talks(微信id:yikeyanjiang)

本文為旗袍創業者細細,在「時尚周末」主題活動中的演講。

旗袍,作為曾經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國服」,它經歷著如何曲折漫長的演變?

每當我們看到身著旗袍的女子,是否能夠想到,在這些風姿綽約的身影背後,曾經也有一段被禁錮的浩浩歷史?

為什麼只有中國女人才有駕馭旗袍的氣質?在細細的分享中,我找到了答案。

▲旗袍創業者細細演講

一提到旗袍,許多人就會想起電影《花樣年華》裡,張叔平為張曼玉量身訂做的那二十六套讓人過目不忘的旗袍,不同的花色,暗示著女主人公或明或暗的心情,襯出女性高昂的頸項,線條優美的脊梁,有著含蓄沉著的東方之美。

但隨著各類服裝風格因其便捷、多樣的優點,使許多女性覺得,旗袍美則美矣,但實在不是每個人都駕馭得了的,更有人會疑問,年輕女孩子穿著旗袍會不會顯老?

而我們這次的講演者細細,身為一名旗袍文化的推廣者和創業者,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旗袍是一件衣服,而時尚是一種態度。

拋卻我們對旗袍的刻板印象,當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她的文化內涵,以及漫長曲折的演變史,那你就會發現,原來,旗袍不止是美麗的服裝,它更是見證著中國女性為自身爭取自由權益的解放史。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旗袍,是最適合中國女性穿著的衣服。

細細的這次演講,顛覆了我對於旗袍的許多固有看法,我們似乎只看到了這種服飾的搖曳生姿,並不了解它背後的文化根基,發展軌跡,那就一起來了解下,關於旗袍的故事。

▲ 影視劇中的旗袍造型

旗袍,是中國女性的解放史

演說者:細 細

首先需要說明一點,很多人都會產生誤會的一點,就是旗袍是滿人的袍子,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滿人的袍子在清朝統治漢人期間,穿的那個我們現在為了區別概念,我們叫它旗裝,那麼現代旗袍其實並不是從旗裝轉變過來的,而是從長衫轉變過來的,那我們現在看一張照片。

▲左為齊女,右為漢女

左邊的就是齊女,右邊的是漢女,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區分出,齊女穿的這個就是長袍+馬甲,然後漢女穿的是兩截式的,上面是衣服,下面是裙子,然後非常明顯地裹著小腳。

可以從這張照片裡面,我們明顯地可以看出來,漢女和齊女的穿著方式是不一樣的。

大家可以看到這張,1904年木真女子學校,然後這個時候的衣服發生了什麼改變呢?

首先第一它沒有之前那麼寬大了,非常明顯地看到這一點。然後腳,注意腳,腳已經放了,大家都是大腳了開始,然後衣服改得相對收身了一些。

▲北京木真女子學校

那麼這個時候,傳統的寬闊的齊裝和漢服衣上已經不能夠再配合她們進學堂,開始在社會活動的這種需求了。因為它絕對妨礙行動,那麼大的衣服。

在這個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傳統的閨房服飾已經開始向社會服飾轉型。

在家裡面穿的衣服,現在開始向社會服飾轉型,然後真正的一個大變革是從1919年開始的,五四運動,大時代的召喚終於來了。

早期的旗袍其實跟長衫是非常像的,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女人穿早期的長衫和旗袍,是為了跟男人一起搞革命的,所以並不是從齊裝開始的

那麼這裡著重要闡述一下,這個時候的旗袍是最早期的旗袍,可以看作是五四革命的直接產物,然後性質跟長衫是一樣的,只不過分成男人穿和女人穿。

▲穿旗袍的宋慶齡

到了1925年,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不斷發展,女性開始了新一輪的革命,從身體開始,就是斷髮,以前女人都是要留長髮,我們經常看古裝會聽到一句話就是,身體皮膚受之髮膚,不敢損傷,是吧?所以說剪頭髮是很要命的一件事情。

那麼思想界這個時候就要挑戰舊俗,提倡婦女剪髮,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但是就在這種知識界在提倡說大家要剪髮的時候,北方軍閥幹了一件事情,北方軍閥在1926年12月頒布了禁令,禁止女子剪髮,並且會酷刑處置那些剪頭髮的女子,他們覺得這簡直是傷風敗俗的。

那麼遇到剪髮女子會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拔去她們的頭髮,割去她們的雙乳,這可以說是女性解放期間最血腥的代價,也是最為悲壯的時候了。

1927年,就是武漢的國民政府黨政要員和20萬居民一起在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的時候,遊行期間,在這個期間突然就衝進來一群赤身裸體的女人,手舉著彩旗,高喊要婦女解放,要自由。

▲穿著長衫正在讀書的胡適先生

然後在同一時期,我們可愛的胡適先生,在中西女俗畢業典禮上做了著名的大奶奶主義演講,提出了「沒有健康的大奶奶,就哺育不出健康的兒童」,隨後天乳運動蔓延全國,成了在中國繼纏足後女性解放的最大一次革命。

思想觀念的變化和健康觀念的變化,帶來了審美觀的變化,大都會的女性開始破天荒地強調女性線條美。

這個時候的旗袍,開始逐漸吸收了歐美女服的特點,突出胸、腰和腿的曲線,完全配合女性解放的身體面貌,迅速地遍及了全國。

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一下旗袍變成了一個什麼樣子?穿著長衫戴著墨鏡,是當時成功女性的一種非常流行的穿著方式,但是還是平的。

就是雖然說意識提前了,但是對身體上沒有解放。

▲穿著旗袍的名人們

解放後的放胸後的女性,大家已經逐漸可以看到,形狀已經每個人都不一樣了,身體的形狀都暴露出來了。

關於旗袍這個稱謂,其實它一開始是有爭議的,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叫,因為大家覺得聽起來,旗袍聽起來有復辟之嫌,好不容易從滿清的桎梏底下出來了,怎麼突然又穿上這個袍子?

所以當時實際上,文化界是進行了非常非常激烈的探討的,然後有人把它叫長衫,長衣,長袍,還有叫中華袍的,最後改來改去還是覺得旗袍最順口,又改成旗袍了。

▲電影《阮玲玉》中張曼玉身著旗袍

有一個問題就會被經常地提及,至少我聽到是最多的,哎呀,穿旗袍會不會很老氣?

那麼在這裡我想強調一點,旗袍它是一件衣服,時尚是一種態度,你想要穿得時尚,或者是想把一件衣服詮釋出來,取決於你想怎麼詮釋它,而並不是跟這件衣服本身老不老氣,其實沒什麼太大關係

時尚是千變萬化的,能夠真正留下來成為經典的,並被大部分人穿著的是少之又少的。

那麼現在外面有很多人把旗袍改成了一根拉鏈,實際上的話,它就是把穿著方式給改變了,所以加了拉鏈到底算不算是一件旗袍,這件事情我們現在還在討論當中。

市面上現在有不少的改良旗袍,有的把衩開到了前面,有的沒有盤扣,有的沒有立領,有的就後面一根大拉鏈,已經面目全非了。

雖然旗袍流行的階段它一直以來也被改來改去,但是到後期就基本已經定型了,並沒有做更多的變動,形成了一種服裝制式,現在這樣的改法已經開始讓人質疑了,旗袍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

最讓我擔心的事情實際上是,如果繼續將西方的元素不斷地介入進來,凸顯身材成了旗袍唯一的功能,那麼它被蠶食是必然的命運,而且失去文化根基也是必然的命運。

所以我想跟大家說的就是,服飾是文明的皮膚,唇亡則齒寒。我希望大家能體會一下這中間是什麼意思。就是如果說我們徹底地把這個東西給西化了,那麼也就是我們沒有所謂的國服了。

在2018年,我跟我的幾個小姐妹去參加一個馬球的活動,我們在戶外拍的一組照片。我覺得這個可能就是我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讓旗袍在今天看上去它是可以融入生活的。

因為以前旗袍作為國服的時候,它就是每個人都在穿的,什麼時候都在穿的,並沒有說我一定要去選擇一個很特別的日子去穿,就是基本上生活中所有的場所都在滲透。

▲《花樣年華》中張曼玉身著改良款旗袍

最後我想說,我理解的時尚和我理解的引領者就是指,如果要引領,要開風氣之先,要去引領世界,去開世界的風氣之先,不能永遠只當一個跟隨者,對吧?我們要去創造一些事情。

所以,如果要說power的話,我覺得這個是我理解的power。

希望旗袍在2018,大家有更多機會可以去嘗試一下,穿穿以前的衣服,不用那麼給予它什麼定義,或者是概念,就是穿著它到生活當中去感受一下,會覺得有些不一樣的變化,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豐滿起來。

謝謝大家!

閱讀原文

以下附上【微信上的中國】曾發過的一部影片,將多部華語電影中的旗袍畫面剪輯在一起,成為了一支禮讚旗袍之美的MV。

主題曲是中國大陸歌手黃齡演唱的《風月》。

>百年芳華,中國絲綢博物館館藏的民國旗袍。

火爆的「中國風攝影」:攝影師月收入人民幣200萬,有人花人民幣7000元拍一組照片

xxx

中國第一時尚博主黎貝卡的一天是怎麼過的?

xxx

無錫政府拒絕新人用「漢服」照片登記結婚惹議

xxx

一堆網紅穿「童裝」展示身材又不買,優衣庫新規:成人禁止試穿童裝

xxx

杭州的那些有錢人是怎麽花錢的?

xxx

2021河南春晚《唐宮夜宴》大紅大紫:是誰復活了這群「唐朝小胖妞」?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