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認好玩、慢生活的【成都】,正吸引大量中國年輕人,「城市魅力」遠超同等級大城?

本文來源:新世相

微信id:thefair2

作者:Cassie

導言:

上周,《第一財經周刊》發布了 2018 年中國城市排名。

15 個新一線城市中,成都又排在了第一。

它已經有 3 年都被評為新一線中最有魅力的城市了,今年是第 4 次。

▲圖片來自《第一財經周刊》

這一年裡,有 36.4 萬人在成都落戶,人數是杭州的兩倍多。2017 年杭州落戶了 17.9 萬人。

成都正在碾壓杭州。

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去成都工作、生活。

我們聯合《第一財經周刊》和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共同發起了關於新一線城市報告的徵集,同事 Cassie 找了十幾個在成都的年輕人聊了聊。

前陣子她剛做完「逃離北上廣去杭州的選題」,現在她決定不去當杭漂了。

我很擔心她又想做蓉漂了(關鍵,她明明是個重慶人)。

成都為什麼吸引年輕人?

上次我跟你們說,在北京工作壓力特別大的時候,我就會想:不如去成都養老吧。

但又會馬上罵自己太沒志氣了,年紀輕輕幹嘛要放棄拼搏。

直到我採訪了這些在成都的年輕人,才知道,成都的生活,真的不只是喝茶曬太陽打麻將那種安逸。

這個城市就跟這些年輕人一樣有活力、有想法、很瘋。

以及,作為一個重慶人,我這次是發自內心地服氣:成都真的很厲害,適合年輕人。

怎麼辦,好想去成都買房。

吃:

蒼蠅館子前,開BMW的和騎電瓶車的一起等位

在成都吃東西,最大的兩個感受:熱鬧,和公平

年輕人吃東西的方式,其實就是他們過日子的方式:

環境和檔次不重要,不端著。遍地都是「蒼蠅館子」——就是那種看上去環境差、檔次不高的小飯館。

但好吃。不起眼的店面,很可能開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就做一樣東西。

所有人都來這吃飯。背書包的,拿公文包的,提 LV 包的,都坐在同樣的破板凳上,沒那麼強的圈層感。

成都最牛蒼蠅館子,在曹家巷菜市場邊一條狹窄的小巷子裡。環境不好,但路邊經常停著賓士BMW,也有自行車和電瓶車。

——然後一起等位。

讀者維尼在成都做美食編輯,在他眼裡,上海是精致的代表;而在北京,「跟什麼樣的人就要去什麼樣的地方吃飯」。

一個開畫廊的藝術家朋友說,五一期間某知名的跨國公司執行總裁來成都玩,他帶他們去一家小館子,三個人吃了 70 塊錢,點了一大桌小碗菜和各種面條,那位總裁吃得特開心。

每年都會有一份「成都蒼蠅館子 50 強榜單」,去年排第一的是家人均 35 元的社區老火鍋店。開在一個居民小區裡。

我的前同事海翔是哈爾濱人,在北京工作了 10 年後,前年移居成都。

他說:「百分之八十是因為吃。」

成都的餐廳數量全國最多,今年最新的統計約有 15.39 萬家。

「兔頭、面條、抄手、冒菜、串串、火鍋、燒烤,還有我來之前根本想不到的蘸水肥腸。關鍵是很多店都開到凌晨。」

在北京時,他住通州,晚上出來四周只有一家 711 和一家肯德基。

來成都兩年,他長了 20 斤。

店裡還會貼著好玩的提醒:抄手店裡掛個牌子寫著「小心偷兒賊」、老茶館裡貼張紙說「文明點,別打架」。

我的成都朋友每次看到我在北京吃外賣,總是一幅震驚又可憐的樣子:「你怎麼個把日子過成這個樣子哦!」

成都,中國最慵懶的城市?吃喝玩樂打麻將,沒事還可以氣氣重慶人。

逛街:

迪奧中國最大旗艦店、MUJI 中國首家世界旗艦店、喬丹亞洲最大旗艦店,都在成都。

成都年輕人最 in 的約會地點是「大熊貓屁股底下」。

說的是成都國際金融中心(IFS),頂級購物中心之一。標誌性設計就是那隻爬樓的大熊貓。

另一個年輕人喜歡的商業中心是遠洋太古里。現代感很強。

成都是大品牌在西南地區的首選城市,已經連續第三年在消費品牌門店總數中,超過廣州及其他新一線城市。

國際范的體現,比如迪奧中國最大的旗艦店在成都。

10 年前 Chanel 就傳出要在成都開店的消息,但一直沒下文,因為 Chanel 向來對店鋪選址和合作夥伴極端苛刻。

IFS 宣布 Chanel 要入駐時,很多人都以為只會是一個櫃台。結果 Chanel 在這裡開了中西部首店。

去年剛開的 JORDAN 1 HONGXING 是亞洲最大的喬丹旗艦店。開業當天還給 IFS 的熊貓穿上了喬丹的戰衣。

其他還有巴黎世家華西區首店、Burberry 西南區旗艦店。LV 西南區最大旗艦店也在這裡,占了三層樓。

太古里的無印良品旗艦店,2014 年開業時是當時的中國首家「世界旗艦店」。

三樓華麗的大吊燈,由 1036 個MUJI 產品組成,仔細看,就能找到你在貨架上看到的那些小東西。

但成都的商圈充滿了反差和碰撞。

一個朋友跟我打了個比方:「成都就是一個愛馬仕的包,裡邊裝著火鍋底料。」

特斯拉旗艦店旁就是肥腸粉和毛血旺。

太古里出來過條街,叫「太古外」。剛買完奢侈品的人,可以在這花幾十塊錢吃一頓串串。

太古里旁邊有大慈寺,是一千多年前唐僧出家的地方,地面都是石磚,一走進去,周圍馬上就安靜下來了。

寺裡有家老茶館,桌椅都是竹子做的,給你沏茶的都是寺裡的和尚,用那種很傳統的老式保溫茶壺。

喝茶打牌的老頭老太太太和外邊一群很潮的年輕人。高端前衛的現代化建築和古舊安靜的寺廟。

一系列的碰撞給人一種神奇的穿越感。

夜生活:

凌晨 2 點去吃火鍋,很可能還要等位。

前幾年趙雷剛唱完《成都》,就被成都人指正了:成都的夜生活如此豐富,從不會有「所有燈都熄滅的時候」。

成都人的夜間活躍度,是所有新一線城市裡最高的。

有時凌晨兩點去吃火鍋,還要排很久隊。讀者晴晴坐夜班飛機回家,落地後直奔火鍋店,拿登機牌打八折。

她說:「這個城市的菜市水果攤總在深夜還亮燈,連面館也是 24 小時的,可以吃一個通宵。」

兩年前,成都就已經有了 2076 家酒吧,排名全國第三。比北京只少 300家。

Space 是亞洲頂級的夜店級別,十多米高的空間,有最大的 LED 螢幕,很多年輕人來成都都會專門去,像朝聖一樣。

不去酒吧,還可以去茶館。成都的茶館就像上海的便利店,不管是大道還是小巷,幾百米內必有一家,大多 24 小時不打烊。

「成都的夜晚永不寂寞。」

潮流:

在太古里,能看到男孩穿鏤空襯衣和紗裙

夜晚當然還有更多去處,在成都,你想聽什麼類型的音樂,基本都能找到對應的Club。

成都的音樂是股強大的潮流,很多方面,都是國內領先者。

比如說唱,成都的說唱組合海爾兄弟,是中國唯一一個在美國出專輯、巡演的中國嘻哈組合。在國外知名度超高。

比如電子樂。全球電子樂最領先的城市是德國柏林,而柏林的很多大牌電子 DJ,會首選成都來演出。

因為趙雷的一首《成都》,成都小酒館被很多人知道了。但到今年它已經開了 21 年,是成都地標性的音樂酒吧。

年輕人給成都起了個外號,叫「成姆斯特丹」,對標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就因為這裡的音樂氛圍自由,包容。

朋友火馬說:

「每次有一個好的樂隊來演出,哪怕是很小眾的那種,門票都瞬間一搶而空,我經常搶不到票。」

成都人會穿也是出了名的。

有家叫 「dressing for fun耍衫」的買手店,是國內第一家被選入「全球時尚行業最具影響力和貢獻 top 500」名單的店,評選方是國際權威時尚網站 BOF。

時尚編輯 cici 說,在太古裡,能看到男孩露出整條腿的牛仔褲,鏤空網眼的襯衣,紗裙。

他們同時也特別接地氣。如果去參加什麼時尚典禮,散場之後,穿的很時髦的姑娘直接就蹲在路邊吃串串了。

他為家鄉成都拍了10萬張照片,被譽為家鄉版《清明上河圖》,留下一個時代的記憶。

自然:

天氣好的時候,站在CBD樓頂就能看到雪山

成都人是真正的「成會玩」。

這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排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有車才能自駕遊。

基本每個周末,成都人都要出去玩。

我在成都的朋友是這樣說的:「有些店周末都不開門,老板出去耍了,開著車帶著麻將,每個周末去不同的地方打麻將。」

成都是唯一能用肉眼看到雪山的千萬級人口城市。

「天氣好的時候,站在市裡的高樓上,真的就能看到西嶺雪山。」

不同於江浙的清秀。以成都市為中心,往外開 300 公里,半天時間你就可以到高原,能看到犛牛,江水,或森林,雪山。

還有草原,各種「山溝」,原始森林,沙漠等等。

每年夏天,全國各地進藏的騎行愛好者都會從成都聚集、出發。它的地理位置,也帶動了戶外文化的發展。

而對於一個加班加點的上班族來說,最起碼,周末還能去青城山散散心。

工作:

初創公司每年有 1 億元政府補貼

朋友西川是這麼跟我形容的:

「城南高新區每天早上的交通繁忙程度不亞於北京。」

過去這一兩年,成都正在成為繼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後的中國 IT 第五城

《王者榮耀》就是由騰訊成都的團隊研發的。

去年 6 月,錘子科技也落戶成都,近 10 億元融資中,有 6 億是成都市政府投的。

成都政府想了各種辦法吸引年輕人來工作、創業,為此專門啟動了一個「蓉漂計劃」。

針對找工作的人,本科生畢業就能在成都落戶,外地畢業生來成都找工作,政府還提供 7 天免費住宿。

針對創業者,成都天府軟體園,每年向初創公司提供 1 億元的補貼。初創團隊可以享受免費的辦公空間、免費的工程師招聘服務。

甚至連樓下的「靈感」咖啡廳也獲得政府補貼,一杯咖啡只要幾塊錢,而在同一條街上的星巴克要二三十。

我大學同學,回成都後跳槽到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經營,半年後就升職了主管。

生活成本也降低了很多。朋友在市中心附近(相當於北京二環的位置)租了一居室,一個月房租 1400。「花錢不用太節制,還能有存款。」

不得不說,當下成都還有個非常實際的吸引力,就是戶口和房價。

北京 6、7 萬是普通水平。杭州的房價已經漲到了 3、4 萬。而成都現在的房價在 1.5 – 3 萬之間。

成都的落戶政策和人才補貼政策,都是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蓉漂。

有不少人在一線城市工作,但選擇把戶口落到成都,買房。比如我們公司的工程師,去年請了兩天假回去買的房。

寫在最後:

我採訪的朋友中,除了做互聯網,還有做時尚生活方式類創業的、有做音樂節的、開酒吧的、做旅遊民宿的。

非常多樣化。

以前人們說「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意思是說成都是「溫柔鄉」。

年輕時到了這樣的地方,很容易失去拼勁,安於享樂。

但現在的成都是一個正在成長、拓展的城市。你可以有很多選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你做的事,也很有可能影響到這個城市的成長。

來說說你的城市。或者,去成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