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的校園,到底長什麼樣?

本文來源:北京大學(微信id:iPKU1898、最愛大北京(微信id:zadbj010)

北京大學

百廿載悠長學府,雙甲子薪火相傳

從2014年開始,北大120周年校慶便開始了籌備

5月4日這天,這座享譽海內外的學府將迎來它整整第二個甲子的生日

在校慶日前後,按照往年傳統

將有一系列紀念活動和學術活動

感興趣的話,不如去北大逛逛

體味一番大學裡的春天

120年,夢中的北大

北大已砥礪前行120載

他還有一個名字,叫燕園

包括淑春園、勺園、朗潤園、鏡春園、鳴鶴園、蔚秀園、暢春園、承澤園等

在明清兩代是著名的皇家園林

北與圓明園毗鄰、西與頤和園相望

清末維新變法,在這裡設京師大學堂

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

被公認為中國的最高學府

亞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學之一

百周年紀念講堂

從東南門進來,直行即到

這是一座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多功能講堂

講堂前還有廣場

可以買到便宜的演出票

北大的很多活動都在這裡舉辦

各國來訪政要、商界名流等等

也常常在這裡發表演講

看著學生筆觸下的講堂

會讓你注意到那庭前花有多浪漫

一路向北,就到了..

圖書館

前身為建立於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藏書樓

辛亥革命後,改成北京大學圖書館

是中國最早的現代新型圖書館之一

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沿圖書館南側路向西,就到了

靜園六院

最先入眼的是一片大草地

草色青青,將春天染得綠意盎然

在草坪兩側,就是靜園六院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長人北京

靜園六院是六處三合院落

地處未名湖之南,比湖北四齋小得多

民國時曾是女生宿舍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長人北京

靜園六院最初只有四座院子

分別為「敬齋」、「業齋」

「樂齋」和「群齋」

就是現在的一院、二院、四院和五院

原為燕京大學女生宿舍,建於1926年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長人北京

1952年秋季,北大遷至燕園

加建了三院和六院,

2005年4月29日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夫婦來北大參觀

就參觀了靜園六院,因為連戰母親趙蘭坤女士

曾在燕京大學讀書,就住在靜園的一院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長人北京

在靜園的北面,則是

北大革命烈士紀念碑

▼李大釗像

再往東北走,可看到

博雅塔

1924 年7 月,燕園為了向全校供水

當時有人提議建一座古塔式水樓

這樣才能與未名湖畔的風景相得益彰

不過,由於古塔在中國古代多建於寺廟內

這個建議在當時頗有爭議

後來校方廣泛徵求意見,才決定建設

博雅塔的設計參照了通州燃燈佛舍利塔

這在當時頗有些爭議的決定,卻成了

中國最高學府中永恒的經典

從此,北大任何新建築物都不能比博雅塔高

博雅塔已經是北京大學的象徵!

以博雅塔為起點,順時針繞湖一周

正南方的電教樓,也曾是著名的

俄文樓

建於1924年,原名聖人樓,又稱適樓

樓高兩層,與外文樓相似

由羅素·塞奇基金會捐資興建

時為燕京大學女子學院教學樓

現為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辦公場所

在俄文樓草坪以西,還有

南北閣

建於1924年,位於俄文樓草坪以西

原名分別為甘德閣、麥風閣

它們的得名與麥美德女士有關

麥美德原為華北協和女子大學校長兼創始人

並入燕京大學後成為燕大女部

她成為燕大首任女部主任

這兩座建築便據此命名,當時北面的麥風閣

是學生活動室與音樂教室,南閣為女部辦公樓

在未名湖的西南角

你會看到那塊著名的石碑

清波如許的未名湖,誰不愛?

未名湖

北大校園最大的人工湖

清朝時屬淑春園的一部分

乾隆曾將它賜給和珅

和珅在這裡大肆建造,窮極華麗

和珅後來被查抄之後,淑春園幾易其主

最後成為燕大校內的一處無名湖

「未名」的名字還是燕大教授錢穆

於上世紀30年代在燕大任教時所起

未名湖南邊還有鐘庭、蔡元培像、斯諾墓

還有祭壇、花神廟、臨湖軒等

花神廟

其中最值得一看的

翻尾石魚

是圓明園屬園長春園中西洋樓的石刻構件

在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兩次洗劫中

石魚慘遭變賣,流落他鄉

後來,溥儀叔父、朗潤園主人載濤

買下了它,在燕大1930年班畢業時

載濤將此石魚送給母校以作紀念

從此,石魚就在未名湖畔安了家

除此之外,湖南岸還有一座

臨湖軒

一座三合院,庭院深深,燕大時期所建

其南側是乾隆賜給和珅的臨風待月樓舊址

當年,這裡是燕大校長司徒雷登的寓所

他經常在這裡接待來賓,1931年

時任燕大教師的冰心為其命名「臨湖軒」

後由當時的北大教授胡適題寫牌匾

沿湖向西向北,便能看到

辦公樓

建於1926年,原名「施德樓」

1931年曾被燕大校樓命名委員會

定為「貝公樓」

「施德」與「貝公」之名均為

紀念燕京大學前身之一

匯文大學堂第二任校長貝施德

辦公樓前的草坪上

還有華表一對

在辦公樓的西北方,則是

外文樓

建於1925年,原稱穆樓

由穆拜亞先生所捐

燕大時作為教室使用

在辦公樓的正南方,則是

檔案館

建於1925年,原為燕京大學圖書館館舍

1952 年院系調整後,檔案館成為北大圖書館

1974年學校新圖書館建成後

原有的圖書館閱覽室陸續遷出

之後漢字雷射照排工程工作組遷入

如今整棟樓都已作為檔案館的辦公場地

在檔案館的正西,則是

化學南北樓

最早叫科學樓,建於1925年

資金源於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金

是建設北京協和醫學院預科資金中的一部分

原為燕京大學的教學辦公場所

逛到未名湖北岸,就是

德才兼備體健全齋

德才兼備四齋建於1929年,

原為男生宿舍

體齋和健齋是燕大

年輕單身教職員工的宿舍

全齋建成於1952年

當時是男教師宿舍

它們與靜園六院相對

取「水北為陽」之意

由七個宅院組成的仿明清式古建群落

再往北走,就到了

鳴鶴園

當年京西五大邸園之一的鳴鶴園遺址

與北大另一座古園林鏡春園

同屬春熙園

是圓明園附屬園林之一

在鳴鶴園的西邊,則是

校景亭

原名翼然亭,是鳴鶴園僅存的建築

1926年,燕京大學對該亭進行整理

亭內彩繪了燕園校景十餘幅

遂名校景亭,現為北大著名景點

對了,還有一座橋

校友橋

1926年由燕大校友捐建的

位於北京大學西門入口向東10米

橋下的水來自北京西山的萬泉河

萬泉河水就是未名湖的上遊

而這條支流將向南流向勺園

從校景亭往南,可以分別參觀日晷

賽克勒考古博物館及校史館

校史館

館前還有西班牙首相捐贈的塞萬提斯像

逛到這,北大精華景點就差不多逛完了

不過,還有一處景點一定要去看

西校門

北大標誌性的地點

網上有最多的照片

原為燕京大學主校門

是燕大校友集資修建

所以該門又稱校友門

西校門在燕京大學時期是燕園唯一正門

當時懸掛著蔡元培手書的「燕京大學」匾額

1952年北大遷入燕園以後

門上換成了「北京大學」的匾額

而「北京大學」四字則是根據毛澤東主席

在1950年給北大校徽親筆題字放大而成

從北大西門出來,就算逛完北大了

在北大校慶期間,除了看這些風景

還有許多活動,小北鄭重推薦以下這個:

賽克勒考古與藝術

博物館120年校慶特展

尋真——北京大學

考古教學與科研成果展

該館是中國首座高等院校考古專題博物館

1986年由美國藝術品收藏家賽克勒先生捐助

1993年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隸屬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該館雖只有25年歷史,但歷史淵源

最早可回溯至1921年的古物陳列室

1952年又與其他博物館、教學機構合併

此後,北大考古專業的師生在各地考古時

將帶回的教學標本都放在這裡

成為該博物館藏品的重要來源


這次特展,博物館將與多省市相關機構合作

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師生參與的

歷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為主線

展現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在中國考古學領域取得的成績

其中最重要的有十件珍品

120年校慶特展 金牛山人化石

金牛山遺址位於遼寧營口永安鄉

1984年北京大學考古系呂遵諤教授

帶領舊石器時代考古方向研究生

進行考古教學實習時發現50餘件化石

 

金牛山人是研究東亞地區古人類體質演化的關鍵材料,這一發現

被列入1984年全國五大考古發現

和國際十大科技進步,1985年榮獲國家教委首次頒發的大學文科獎

120年校慶特展 鴞面

1958年至1959年

為配合三門峽水庫修建工程

北大歷史系考古專業組建

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陜西分隊華縣隊

對華縣泉護村史前遺址進行發掘

鴞面就是在此次發掘中發現的

▲泉護村遺址發掘現場

鴞面設計構思巧妙,構圖簡練傳神

是新石器時代先民藝術創作的代表

120年校慶特展  彩陶深腹盆

1990年至2011年間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與南陽地區文物研究所合作

在鄧州八裡崗遺址進行了長達22年共11次發掘

八裡崗遺址是迄今唯一一處被完整揭露的

仰韶文化中期聚落,其發掘成果於1994年

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20年校慶特展 鳥形尊

1981年秋至1987年春,北大考古系

與煙台地區文管會、長島縣博物館合作

在長島縣大黑山島北莊遺址進行了5次發掘

發掘了90多處房址,規模之大、數量之多

在膠東地區其他同時期遺址中絕無僅有

120年校慶特展 刻辭卜骨

這塊卜骨是著名古文字學者容庚

早年為燕京大學購得的千件甲骨中的一件

時代屬於商王武丁時期

120年校慶特展 「成周」鼎

天馬-曲村遺址位於山西翼城、曲沃兩縣交界

是一處宏大的晉文化遺址,於1962年發現

1980年至1989年,北大考古系

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合作

在此處發掘了大片西周春秋時期的墓葬居址

後確定此處為晉國國都之所在

1992年、1993年,晉侯墓地的發掘連續兩年

被評為該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20年校慶特展 叔虞方鼎

出土於天馬—曲村遺址

北趙晉侯墓地晉侯燮父墓中

方鼎為西周早期,鼎腹內壁有銘文

記載了周王在成周舉行一系列典禮

據考證,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地

故稱唐叔虞,此方鼎作者即為唐叔虞

120年校慶特展 周公廟刻辭卜甲

北大考古系歷來有田野考古調查

2003年冬,在對周公廟遺址進行田野調查時

發現了兩片刻字卜甲,年代為商末周初

這兩片卜甲的發現

揭開了周公廟遺址大規模考古發掘的序幕

此後八年,周公廟遺址出土甲骨一萬餘片

是西周甲骨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120年校慶特展 佉盧文井闌石刻

佉盧文是種曾流行於中亞的死文字

曾是絲綢之路上的通商語文和佛教語文

1924年由馬衡教授從洛陽古物市場收購

這個刻石是佛教寺院內的井闌

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證據之一

120年校慶特展 卵白釉印花「太禧」銘盤

此盤內壁腹部印有「太禧」二字

由於許多卵白釉瓷器內壁對印 「樞府」銘款

因此又被稱為「樞府釉」

卵白釉瓷就是元代的「禦土窯」

「樞府」和「太禧」均為定燒官署的簡稱

《元史》載平民不得使用五爪二角的龍紋

這也證明了此盤是禦用之器

尤其是帶「太禧」款的絕少

目前僅知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件

開放時間:09:00-17:00,憑有效證件免費參觀。

除此而外,樣慶期間

北大將舉辦多種多樣的活動

如果你是遊客,那麼或許可以看

北京大學校史展及「今日北大」發展成就展

以珍貴的校史文物和翔實的校史資料

生動全面地展示北大輝煌成就

弘揚優良傳統,守正創新,繼往開來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

時間:4月底-5月初

如果可以的話

小北想和你一起路過農園

穿到燕南繞過佟園

駐足勺園流連在北大的春天裡

交通:地鐵4號線北京大學東門站下,步行即到。門票:免費開放。需攜帶身份證或戶口本,在東南門登記後免費入校參觀。開放時間:僅東南門對遊客開放,開放時間為7:30-21:50。

閱讀原文

中國校外培訓行業正在降薪、裁員和轉型

xxx

教育培訓「團滅」背後,中國重大國策轉向:拋棄美國道路,轉向德國道路?

xxx

中國多所學校發布通知,家長沒打疫苗,孩子暫緩入學。輿論抨擊呼籲叫停

xxx

廈門大學,為什麼這麽牛?

xxx

中國教育部嚴禁炒作高考狀元,學校各出奇招「暗示」:「有兩位考得比較好的同學」

xxx

【中國高考閱卷史】考生人數屢創新高,給一千多萬名考生批卷的,可能不是人類

xxx